第一图书网

变量共生、组合创新与意识形态

黄凯锋 上海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上海学林出版社  

作者:

黄凯锋  

页数:

242  

内容概要

  本书系“时代之思·中国问题研究”丛书之一。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发展,人类的思维活动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新的思维方法将层出不穷。对已知而尚未深入研究,已经存在而尚未感知以及将要出现的新思维方法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进行探索研究,是人类薪火相传、永无止境的工作。本书着重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哲学研究面临的全新挑战。

书籍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变量共生
 专题一 中国式打拼
 专题二 实用+理性
 专题三 乐观+悲情
 专题四 动态平衡
第二部分 组合创新
 专题一 在创造性转换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专题二 在批判性扬弃中吸收西方文明成果
 专题三 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继承革命传统
 专题四 在民间采风新实践中汲取日常智慧
第三部分 意识形态
 专题一 特征枚举和辨析
 专题二 作为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专题三 双重身份、双重品格及其互动融合
 专题四 和谐哲学及其辩证思维
 专题五 基本经验及发展前景
结语 变量共生、组合创新和意识形态的互动统一
附录 后现代语境中的历史真理和社会信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说清楚不同层面上文化的内涵和特征,最关键的环节是明确文化的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无论是意识形态的角度还是组合创新的角度,其中关涉的内容非常宏观,其行为主体不是哪一个具体的个体,所代表的整体形象也不是哪一个具体主体。而我们最容易产生共鸣,最能有感性认识的恐怕是与个体主体相关的文化样式。这是一种既有理念支撑又有活生生形态的文化,这个文化绝对是中国特色的,又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耳熟能详,感同身受。它活在民间,又关乎家国大业,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并将继续发挥润物无声的作用。我们把这个意义上的文化作如下的特点概括和具体描述。 曾经看到一个很感人的纪录片,说的是从云南和安徽来上海打工的青年以及他们奋斗的故事。云南来的小伙子看上去二十多岁,黑黑的,个子不高,憨憨的。他在上海公兴搬场公司当搬运工。面对记者的镜头,他拿出了弟弟向他要钱的来信。家中兄弟姐妹五个,只有这个弟弟在上初三。为了让弟弟上完初中上高中,上了高中再上大学,打工的他悄悄埋葬了自己的爱情,把几乎所有的精力和收入用来支持弟弟和父母。记者问他:你这样做,是不是太苦了自己?他想了想,回答:当然希望和自己喜欢的女孩在一起,但是弟弟的读书和前途更重要。“我的梦想就是再苦上7年,把弟弟的大学供出来。这对我们全家、对弟弟都有好处,甚至对我们将来的孩子也有好处。所以,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来。”说到这里,他笑了起来,那种笑酸涩而甜美。 另一位来自安徽的青年已是搬场公司几十个员工的主管。回忆自己来上海创业的过程,尤其想到当年睡马路、扛水泥包的艰辛,他忍不住泪流满面。靠什么东西坚持到现在?就靠立足上海滩的梦想,靠打拼的精神。20世纪90年代初,他在一家运输公司打工,月收入500元,但当公兴搬场以底薪300元招工时,他毅然决然地去了公兴搬场。因为他觉得上海未来的发展必然有搬场业的大市场,可以帮助他更好地实现留在上海的梦想。果不其然,伴随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立体交通的发展和住房制度改革,搬场成了上 海必不可少的行业。用这个安徽青年的话来说,搬场工扛起了半座城市。如今,他不再仅仅靠卖苦力为生,而且开始学习网络交易,梦想有一天通过智能管理进一步拓展市场,业务越来越红火。 感谢这样的打拼者和梦想者。人类历史如果删去了他们的奋斗和业绩,还有谁愿意去读?而现在的一切,不过就是过去各个时代打拼和梦想的总和。斯蒂芬森在他还是一个贫苦矿工时,就梦想着要发明机车,而他到底革了世界交通工具的命。 假如从我们的生命中夺去打拼和梦想的能力,我们中间谁会有勇气、有耐心、热诚不断地去敲生命之门呢?


编辑推荐

  《变量共生、组合创新与意识形态:多维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分为在创造性转换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在批判性扬弃中吸收西方文明成果;在民间采风新实践中汲取日常智慧;作为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等内容。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变量共生、组合创新与意识形态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