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在爱情中我们寻找什么

荣伟玲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

2012-8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

荣伟玲  

页数:

336  

字数:

18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如果说一个人的内心成长是在跟世界的冲突中开始的,那么女心理医生苏黎更是如此。作为世界的体验者、旁观者和分析者,她一刻不停地把自己抛向世界,又拉回自身。在跟方正爱慕却时时对抗的关系中,在跟宋辉由亲密最终走向疏远的过程中,在跟阿乐纯挚而依依难舍的友谊中,苏黎体验爱情和人性,一次次面对伤痛,学会接纳,一次次自我治愈,自我修行,接近真实。
  小说展现给我们一个又一个无比真实、仿佛就是我们自己的人物和他们的内心起伏,让我们看到人的心理如此斑驳庞杂,需要慎重细腻地对待;同时,更有随处可见的自我分析,对世界、对人生、对自身的感悟思考之灯处处闪烁,透出一个资深心理医生视角的敏锐和洞见,值得每位读者细细回味。

作者简介

  荣伟玲,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硕士研究生,德中精神分析连续培训班成员。历任重庆荣格心理咨询所心理咨询技术总督导,成都博视心理110咨询中心主任(现名四川成都心理咨询中心)、成都心理咨询师联合会会长、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咨询师等,具有丰富的咨询治疗从业经历,是国内较早从事专业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心理治疗师。荣伟玲视心理治疗为终身使命,是具有深切人文关怀的心理治疗师。发表论文多篇。
  本书为她的第一部小说作品。

章节摘录

【伤害】我伤害了我爱的人。他的不愉快乘以十倍百倍,变成了我的不愉快。我们害怕自己所爱的人痛苦,不过是害怕自己痛苦罢了。【理解】“沟通。不仅仅通过语言,我们有更好的接受器。心,或者叫灵魂、直觉什么的。”他继续说。“当我们急于理解别人,或急于让别人理解自己时,理解不可能真正发生,我们以为发生的那些理解,可能都是误解。”【治疗】幸好,我内心还住着一个心理治疗师,我还可以自己治疗自己。如果我们能在治疗中为病人培养出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治疗师来,我们就算是成功了。【爱】“苏黎,你爱上了宋辉吗?”我的心温柔地牵动起来,微笑着点头,内心有一点点恰倒好处的痛。好象吃生鱼片时放的芥末,难受增添了好受。【爱情是什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在很多时候,它只是我们想要拯救自己的一种努力。【许可】如果你真的和一个人发生了亲密关系,意味着你允许他进入你内部,占据着一半的位置。你把你自我的一部分投射给他。他担当了这一部分。你便可以更好地执守另一部分。比如,我爱宋辉,他便占据了我的男性自我部分,我变得更象女人,这里面有一种平衡。当他撤离了以后,这一部分就空出来了,平衡丧失,在自身补足这一部分之前,会有极大的空虚和失落感。【勇气】爱,就是打开自己,为了和对方结为一体,为了拥抱生活和世界,甘愿承担风险和焦虑。这里面,要一种勇气。【寂寞】我们住在密集的城市里,这并不能消除寂寞,也许更加寂寞。除非那里有真正关心着我们,也被我们深切关心着的人。这个人如果不存在了,你走在人群里就象走在沙漠。【男人喜欢的女人】“你渴望强大吗?苏黎?女人不是不可以强大,但你要知道女人为什么强大——因为她是母亲!”“母亲总是强大的,但母亲的强大是包容,而不是凌厉!”我呼吸急促,心情不宁。看着桌上忽明忽暗的烛光,我感悟着他的话。“有时候,你有点象个刺猬!苏黎,尽管你漂亮、聪明,男人却不敢喜欢你。”“男人喜欢的女人,是将母性和娇媚集于一身的女人。我不知道怎么形容,那也许是矛盾的,但男人确实喜欢那种把可依赖的博大和可照顾的柔弱统合起来的女人。” “有一天,当你觉得你不再需要去表现什么的时候,你就真正强大了。”【家】家,也是一个意象。婚姻的意象。过于整洁的家是强迫倾向的婚姻,过于凌乱的家是已不被珍爱的婚姻。【绝望】世界的崩塌有可能是在一秒之间吗?是的。至少在心理上是的。【恋爱心理】方正回来了。没正式上班,一回来就给我发了短信——阿瑟西餐厅见!见到这短信的时候,我感觉那文字似乎是活动的,有生命的,简直可以与之说话。我又看了一遍号码,确定无疑,是“那个”号码。“那个”号码!是否每个人的手机里,都有一个“那个”号码?阿瑟西餐厅见!这话怎么看都带着濡湿温暖的味道。一连看了七遍,每遍看的时候,仿佛它的意思都在变。笑着的。严肃的。挑战的。责怪的。求饶的。情意的。惶惑的。每一种不同的联想都带来我自身忽而冷忽而热的情绪反应:温暖的。受伤的。愤怒的。内疚的。不一而足。【生命】“有一次,过一个小沙漠时,发生了一件小事。”“那天,我身上只剩下半瓶矿泉水了,还有半天才能走出去。那天太阳很大,我非常累。中途坐下来休息时,看到在我身边,竟然有一株草。你知道沙漠里的草吗,是很矮小的,轻易发现不了,我差一点就踩到了它!看上去完全是枯黄的,但拨开来,你会发现,它的根部还是绿色,它并没有就死了,它还活着。”“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它那么可怜,那么象我!我就忍不住拿着矿泉水,想滴几滴给它喝。它真的在喝,真的在喝,苏黎,你知道吗,在这荒芜一人的地方,我甚至能听见它喝水的声音——不骗你,我真的听见了,那种急切地,簌簌吸水的声音……”“那一刻,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然泪流满面……苏黎,它只是一株草,它是这样地孤独,生长在这样荒芜的地方,它都想活下去,想活下去啊!”阿乐哽咽着哭出声来,“我还不如它啊!”我的泪水也流了下来,一边递纸巾给阿乐。“你知道吗,苏黎,一连半个小时,我跪在那里,把那半瓶矿泉水,一滴一滴地,送给了那株小草。”“那半个小时,僵硬的动作,我是怀着一种近乎于虔诚的心情去喂养这株小草,对它,我感恩,因为它也喂养了我,喂养了我的灵魂!”“我猜,就是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上帝的存在!借着这沙漠,借着这小草,他在跟我讲话啊——这声音震耳欲聋,响彻了我整个的生命!”【创伤】我很清楚,所有的创伤依然在那里。不过,现在我们都不要去搬弄它。我们要化装成一个正常的少女,青春飞扬的年轻人,和同学聊天,挂明星画像,买漂亮裙子。我们需要先装做一个正常人来成长,等到我们足够强大以后,再来处理那些隐秘的历史和隐秘的问题。


编辑推荐

《在爱情中我们寻找什么》编辑推荐:知名心理专家武志红推荐阅读,“心理咨询界才女”荣伟玲从业十三年来首部小说作品,写尽细密庞杂的爱情和这颗心。在网友间默默流传六载,众多粉丝废寝忘食追看。令所有心理学爱好者沉迷共振的爱情心理+自我成长小说。比爱情小说多了专业的心理分析知识,比心理图书更具迷人精彩故事;自我分析、人生的明面和暗面、亲密关系中的心理、女性与男性、同性及自我的关系,城市中生活的人内在的状态,快乐和痛苦的意义……没有一本小说可以把这些命题如此深入,又如此迷人地委婉讲述;世界的崩塌有可能是在一秒之间吗?是的。至少在心理上是的。爱情的唯一终极目的,是成为一条道路。我们通过这条道路,寻找我们自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在爱情中我们寻找什么 PDF格式下载



想买这本书,是因为心理学家武志红多次提到荣伟玲。拿来细看,用故事娓娓道来,心理的跌宕成长。非常好。收益。


集体写作 一位高人曾经说过:“河流,语言,以及佛法之存在,先决条件是世界的失衡。” 心灵的提升,其先决条件,是冲突的展现。如《塞莱斯斯预言》第一章:“人们感到了不安”。 如果你没有看过《释梦人生》这部小说,你最好不看。但是,如果你已经看过一点,希望你能把它看完。 正如,你从来不注视心灵,则可以糊涂过一生;如果你翻动它了,就要给它一个答案。 《释梦人生》的前半部,写的是“病”;后半部,给的是“药”。 如果你看这部小说,看得心慌意乱,或者低烧,或者失眠,没有关系,那是深埋在内心,疾病与冲突的种子被翻上来了——其实,它一直在那里,不是吗? 分离焦虑,强烈的不安全感,爱的渴求,性的欲望,孤独与怀疑,希望与恐惧,哪一样不是普遍存在的人性? 当你的病被勾出来,正是彷徨无依,笔者却出乎意料给了你一包药,在起伏跌宕以后,小说的结尾,读者在若有所思中,心灵复归平静。 读小说的过程,可以视为一次完整的心理治疗。从精神分析,写到积极心理学;由认知的改变,写到灵修;以十二年沉默而踏实的心理治疗为基础,运用毫无阻涩的流利文字,笔者展现给你一个完整的虚拟世界,却又让你觉得如此真实...。 这部从05年就开始撰写的小说,从它开始在网上连载的那一天,就受到了普遍的好评和关注。然而,笔者并没有急着把它写完。因为她知道,她只是提出了问题,还没有能力给予这些问题一个答案。六年以后,当笔者的治疗思想已经成熟,她给出了问题的答案。 这是一次诚恳的写作,不为热门的题材,不迎合市场的需求,只为安抚灵魂的不安。 在这部小说里,笔者没有美化心理治疗师,把心理治疗师跟病人截然地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健康的,一个是有病的;一个是高高在上的,一个是卑微求助的;而是把心理治疗师请下神坛,毫无顾忌地讨论了心理治疗师和病人共通的人性,和他们战胜疾病的方式。 美国思想家弗洛姆说:“病人是最健康的人。”而在另一个悠远的时空,中国的老子也说过:“以其病病,是以无病。” 只有当我们正视人类潜在的内心冲突,把疾病当成疾病来讨论的时候,我们才能够走向健康,走向完善。 严格地说,小说并不是笔者所写。前半部分的撰写,受到笔者当时所交往的那些,国内最优秀的心理治疗师的启发。其中一些对话,直接引用了他们之间的会议讨论、酒桌上的玩笑,以及咖啡厅里的私语;而后半部分转入佛学以后,则祈祷了文殊师利菩萨的加持。 根据任何现象均无自性的原理,这个故事的讲述,包含千万个缘起;治疗师们提供思想,来访者提供案例,菩萨提供灵感和护佑,出版方提供渠道,而笔者提供会打字的一双手。 这是一次集体的写作。 因此,笔者同时也是一名读者。她也为这些故事惊异,为这些故事感动,受到这些故事的启发。 人生是个梦,小说也是个梦。参一下这个—— 小说里打动你的那个人,究竟在你之内,在你之外?还是无在无不在? 荣伟玲 2011年9月-------------------------上面的文字是荣老师2011年9月,对此本小说的心得。小说原名《释梦人生》,出版后更名为《在爱情中我们寻找什么》。荣老师是一名非常有灵性的心理治疗师,相信通过她的小说,你会有所得,有所悟。 阅读更多 ›


读了小说 很喜欢 推荐给大家


帮朋友买的,她说不错,故事听好的。


主人公(也是心理医生)作为世界的体验者、旁观者和分析者,她一刻不停地把自己抛向世界,又拉回自身,面对伤痛,学会接纳,寻找自我,接近真实。我用第一遍速读(追剧情)第二遍匀速+摘抄(随处可见的自我分析),第三遍咀嚼,表达对这本书的喜爱与沉迷。


1.封面很漂亮,是我喜欢的华丽丽的风格。2.文字表达、情节流畅。3.很好的学习心理学基础的书;让人变得看待感情更加理性。


书的质量不错,各方面都可以,但内容很一般,我看这题目,以为内容会很精彩呢。


最大的亮点就是作者对爱情和自己的一种思考 生活中处处都有心理学 作者活的很明白 太明白了会痛苦但至少不愚昧不无知 不想好多人那样毫无知觉的麻木的活着


从朋友那里借来看的。如果以读小说的角度去看,关系会比较混乱,结尾没什么新意。如果是从精神分析的入门角度去看,我觉得还是非常好的一本书,用我朋友的话说:“读完这本书,像做了一次心理治疗”


卓越卖满99送一本书时候挑的。无论书好书差都读完才有资格评论。看完了。差评。作者到最后就是将一个个人都弄得毫无关系了,自己就遁入了佛门的感觉。宣扬佛学的功效有点过了。摆在书架最下层不会再拿出来的书。


此书故事看似一本精彩的小说,而又高于小说.从主人公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中,我又认知到了爱情对于人生的意义,以及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追寻爱情!


对于热爱心理学和追求自我心灵成长的人来说,不可不读的一本好书。把故事性和专业性融合的恰到好处。也给现代都市人迷茫的烦乱的内心指引了一盏明灯。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


  这是最近看的书中很纯粹的吸引自己的一本书。所谓的“纯粹”,不是因为是某个作家所写,不是因为是自己通常习惯的文体类型,而像是小心翼翼的尝试一件新鲜事物,没想到还歪打正着很喜欢的一种感觉。
  
  就这本书的标题而言,感觉书中所写的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WHAT ARE WE LOOKING FOR IN LOVE,这不是痴男怨女,不是拿来随意翻翻消遣的小说。刚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或许和我一样,以为是一本爱情小说体,可能以不同的文体格式,不过都是千曲百折,最后或喜或悲。不过不是的,而我也很高兴看到这本书,有一种存在于现实却又与众不同的感觉。当然,也许是我浅薄,但是看书关键的是你看到了些什么。
  
  关于作家,荣伟玲是“正牌”的心理学家,所以书中也加入了很多心理学的术语。书中的主角也是一位女心理学家。故事很简单,一个心理学家在“受伤”之后接受邀请到另外一个城市工作,在新的环境中,遇到爱慕的人,遇到信仰上帝和有厚度的同事,遇到虽患绝症但是却阳光存在的朋友,遇到有底气去包容的人,遇到性格孤僻的老教授,遇到温和的上司。在这群人中间,去经历而受伤,去发掘而觉醒。
  
  虽然一步步的,发现每个人都有心理的黑洞,渐渐的也明白这现在的行为是曾经的后果,每个人的区别,只是黑洞的大小而已,所以有些人需要心理咨询师,而更多的人凭借自身不可捉摸的自愈能力来愈合。但是在最后融入佛理的时候,在作者突然顿悟可以不再担心害怕的瞬间,我依然还是不明白怎么达到那种地步。也许是因为没有经历所谓的膜拜,没有打通经脉,不过这也是后话。而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或许属于每个人的书。看的时候随着情节的发展不可避免的想起自己的从前,从而学着去分析去理解,但是不同的人会被不同的理论吸引,被不同的情节勾起回忆,会赞同或者不赞同,这也是思想的碰撞,没有什么不好的。
  
  若是一定拿出些什么关于这本书的标题的LOVE.或许女主人公一直在寻求爱情的态度最为契合。书中说,心理学家习惯性的去分析,但是爱却是最不可以剖析的东西,这是一种自身的映射,剖析会打乱平衡,从而陷入抑郁的黑洞。这也许就是心理学家不容易获得常人的爱的原因吧。所以他们的爱变得“不纯粹”,他们可以看起来在爱,但是却一直拒绝去真正的投入。但是人都不傻,并不是所有的都可以控制,有些散发出来的感觉无法隐藏。我很庆幸,我可以尊重我的选择,在选择注目一个人的时候,想要从深度的方面了解,或者可以通过爱一个人去爱一个世界,当然,目前还没有机会去形成,但是无论结果如何,不会投入的人才应该是最受伤的。
  
  有的时候,总会经历一些最深刻的东西,而这些往往都无从表达的。有些话,总是感觉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许都经历过这种感觉,不知道如何让别人理解自己。人寻求的却是一种深刻但是简单的复杂综合体,这很矛盾。但这是人的欲望,而人有众多的欲望,或者说这是爱,或者说是恨,但是这三者是约等于的关系,彼此难解难分。因为欲望的存在,烦恼也不舍不弃。但是,世界上是没有任何一种生活形态是可以免除一切烦恼的。烦恼是人生的一部分。我们不可以免除烦恼,但是可以理解烦恼,更好地与烦恼共处。如此而已。想要免除烦恼,这就是一切贪欲中最大的贪欲,一切烦恼中最大的烦恼。
  
  有时候,很多事是难以解释的。有时候你的理智和想要的总是背道而行,脑子里会有小人在打架。但是作为人类,或者是普通的人类,只要你想要干一件事,你一定找得到理由,不管是理智的还是纯粹的欲望。什么理由是次要的,问题在于,你有多想干!所以,佛陀说,外不着相,内不住心。又像是,有的时候明明能够预见一切,预见时间的魔力,预见心理的变化,但是仍然不能分毫减轻那刻的痛苦,不能分毫减轻对生活的仇恨。成人的理智也阻止不了那刻内在儿童的伤心。
  
  也不要寻求完美的人,因为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完美是一个恒久的圆,不能找到一丝脱离的裂痕,但是一个圆也等于沉寂,而沉寂却又相当于灭亡。不过是,有那么一些人正好彼此在意相合,而不那么在意的地方,也就没有计较执着的必要。所以当问起心目的人是什么样的时候,真的很难回答,因为从来不相信有完美的人,所以自己需要的,只是去理解去接纳,在不需要执着的地方可以不执著,在需要自我的时候有自我,温润若玉。但是或许女性的通病都是,会被自己的预想伤害,所以注定无法承受超出心理预期的事情。
  
  有时候总是感叹种种爱情的奇特,有些很难理解,但是开心便值得祝福。在不开心的时候,人总是习惯反问,但是人们总是不知道,爱情不是一次比赛,优秀者得奖;爱情是神传播的疾病,人治不好它。所以在得病的时候,总是悲伤的,悲伤逆流成河,多么形象的歌词。之所以悲伤憔悴,或许是因为爱情的缘故,我们的心灵当中的一部分已经变成了对方,并渴望用对方的角度来感受这个世界。爱情,固化了这一角度,并变成不自觉的思想和行为。就像鞋子和脚的区别:鞋子是可以脱掉的,变成脚就脱不掉了,不管你舒不舒服。在强行脱掉的时候,哪怕多么不经意,是很很疼的。
  
  书中有一句对于男人的描写:“像一杯咖啡,黄金、苦,但又好喝。”多么好,比喻的很好,在很久之后,在经历过一些痛苦之后,希望所有的男人都可以是一杯好喝的咖啡。当然,里面会阐述不同类型的男性,而我欣赏的不一定是你欣赏的,但是各有魅力。人生的成功和幸福并不仅仅只有一种衡量线。记得的是,生活需要平衡,最起码保持天平不触地,否则,你的幸福不知道是表面上的还是实实在在的,若是表面的,岂非更痛苦。
  
  有心结的时候,确是最容易影响生活的。所以要去表达面对而不是去逃避,逃避的最后也是不得不面对,因为问题永远在那里。有时候担心的事情却总是不会发生的,在这之前幻想过的多少种可能性中间,到底是有多少的真正发生的呢?回头看去,不过是默默一笑,然后在心里说一声好傻。人人都很想做一个生活的赌博者,可以不计较在乎一切的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一切,但是作为普通的民众,如何可以不计较一切。不过心理学家也说了,女人的敏感或许注定第六感的准确性,所以有时候不要压抑自己的情感。
  
  总之,也许是从未接触这类的书,也许是真的喜欢,但是确实是一本还不错的书。
  


  女心理医生苏黎——其实差不多可以等同于作者荣伟玲——是波澜起伏的女子,内心的情感大起大落,爱、痛、欲望、纠结都很激烈,但写到后来出现了一个不同的境界,波澜起伏过后是霁月光风,浓重纠结过后是清明、平和、宁静。她是通过打坐得到这种境界的,安坐着,能量自尾闾流动到全身,通畅舒适。
  当然,不仅仅是打坐这么简单,是修佛、精神分析、森田疗法……其实关键的也不是这些方法,是背后的觉察、接纳、随顺。
  
  
  优秀的方正,那么聪明那么帅,在苏黎眼里他闪闪发光——我了解这种感觉,特别为一个人吸引的时候觉得他周边简直笼罩着光环,随着他的一举一动变幻形状。苏黎偶然发现竟然有人不觉得方正帅,她原以为全世界的女人都会为他倾倒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眼里的世界其实是很主观的啊,所谓各花入各眼。
  宋辉,非常非常温柔的男人——尤其是在床上,苏黎曾自问,和宋辉的关系如果拿掉性还剩下什么?宋辉不肯受束缚,他们两人只是享受性的满足和精神的交流,却不会结婚。不料后来宋辉跟个小姑娘结婚了,因为对方怀孕了。这又似给了苏黎当头棒喝:宋辉怎么就不能是居家好男人呢?以前总觉得他不愿结婚,难道不是自己的投射吗?她想起宋辉也曾有过暗示,而自己性格也很强,让宋辉希望落空。
  小川,苏黎少女时代的爱恋,聪明忧郁有棱角,学习好却又跟“坏学生”玩,与他的一段成为成年苏黎的“未完成情结”,她内心深处好像总在追寻小川。
  方正未必多特别,宋辉未必不居家,小川也不一定是苏黎记忆中的小川,我们看到他人呈现一种样子,反映的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内心。我所想的构筑了我的世界,世界在我心中,很多事情与他人无关,需要处理的是自己内心的感受啊。
  
  
  爱,还有另一种。
  阳光大男孩阿乐,总是那么温和,总是给别人陪伴和支持。可谁知道,他的过去竟然跟乱性、性病、离婚、性无能联系在一起,他的未来是……绝症。他爱苏黎,但他知道他们不适合走下去,所以没有吐露过,只是持续地支持苏黎。最后他离去了,死亡是最大的分离。苏黎她们在哀痛之余领悟到,其实阿乐并未离去,他的形象已内化为我们自己的一部分,他的阳光能量永远与我们同在,分离并不存在!
  我觉得这段故事特别美好。阿乐不能跟苏黎在一起,遗憾吗?不遗憾。在现世的逻辑中不能结婚又怎样?他们照样是好朋友,能坦诚相待,有真心的交流,能共享许多美好时光,这不已经是很好的“灵魂伴侣”关系了吗?什么是灵魂伴侣?我以为能用真心交流,一切从对方(也是自己)的最高成长出发就够了,其实这样的灵魂伴侣并不少,并不一定非要是那一个与你有婚恋关系的人。
  我甚至想,我们对爱情的渴望是否出于一种“孤独逻辑”?认为在这个大大的世界里小小的我很孤独,所以要寻觅一个特别的人,遇到他我就可以打开心了,我们的心就可以相通了,于是我就不孤独了。其实还可以这样:我的心一直打开,我和他人联结在一起,我与万物相通,这里没有孤独,我无需寻找一个特定的人。
  
  
  这是本很有意思的书,读它能看到一个世界的生灭起伏,世界不断崩塌又重建,有时是塌了一根柱子崩了一角,自我有时破碎有时完整,有时是破碎后勉强粘好……在书中阅人无数后,会有清明的视角,不管直入云端的喜悦还是心碎深陷的痛苦,都是能量,都是生命本然的存在,它们自由流动,it’s beautiful! 生命的体验如此无常如此神奇,我们无需抗拒,也不必试图改变一丝一毫。百川终归大海,thanks everyone who share my life!
  


  花了一个下午,看完了心理咨询师荣伟玲的小说《在爱情中我们寻找什么》。这不是一本爱情小说,虽然它的以爱情为名,爱情是小说主人公苏黎心灵成长和疗愈所经过的途径,通过爱情,她要问的是人生,是生命。
  
  这本书会搅动人的心灵,如作者自己所言“你从来不注视心灵,则可以糊涂过一生;如果你翻动它了,就要给它一个答案。”。如果你现在生活得安安乐乐的,只想拿本小说来消遣一下,那么我建议你还是不要看的为好。因为这本书中抛出的很多问题,会让你不安,或者会觉得“无聊,吃饱了撑着,想那么多干什么?”如果你的人生经历过痛苦和迷惘,如果你是像我这种没有停止过对生命追问的人,那么这本书会向你展现一个真诚的灵魂从迷惘疼痛走向疗愈的过程。
  
  作者是我很喜欢的资深心理咨询师荣伟玲。这本书读起来很不轻松,全书以第一人称,让读者可以借着苏黎的眼和心,对于所遇到的人、事以及自己的种种反应,习惯性地探究一番背后的原因和动机。这种深刻的洞察会带给人一种清醒的疼痛,因为你会发现原来习以为常的,并不是你一直以为的那个样子。
  
  看到四分之三,会觉得这人世间,人活着是这么的苦。苏黎30多的人生,以及她所遇到的人与事正应了,佛曰的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分离,怨久长,求不得,放不下。
  
  很多小说,揭示了一个个巨大的心灵黑洞,让人看完无限的怅然。本书的不同之处,在于作者在最后的四分之一,给出了疗心的“药”——通过内观禅修,让心变得非常宁静,使之可以很容易看到事物的真相。
  
  文中提到的森田疗养院,真如世外桃源般,让我也非常向往。与大自然亲近,每日劳作,让喧沸的心慢慢地沉浸下来。
  
  看完这本小说,想到的是黄思婷的那首歌《情缘》
  
   月儿的圆缺 划出了你我
   情缘已过 微风轻吹走
   落叶细说愁 从容得自由
   情缘已过 平静人享受
  
  
  
  以下是书中三个给我深刻印象的男性,剧透,慎读。
  
  ————-华丽的剧透分割线——————-
  
  方正
  关键词:病,求不得
  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心理学咨询师,在业界颇负盛名。但是真实的情况是,他借助的是事业的成功,来逃避内心的冲突。女学生在台下闪闪发亮的爱慕的眼睛,让他无比享受。他奴役了身体,来达到这些目的。终于有一天,身体承受不住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苏黎对他一见钟情,不可自已的迷恋,带着某些恋父的情节。我说这是迷恋,是因为哪怕对方已经有妻子,她也不在乎,但是当她发现方正并不是她以为的那样,幻象破灭,她所做的是逃离,企图通过与萍水相逢的男孩的性,来填补因为幻灭而产生的巨大的心理空洞。
  
  宋辉
  关键词:生,求不得
  另一位魅力无边的心理咨询师,与方正不同,看上去他对于事业并不是那么上心,他是放松而注重生活享受的男人。实际上他靠着与不同女性的关系来逃避内心的冲突。他欣赏和喜欢苏黎,身体上他可以和苏黎亲密无间,但是心灵上,他自动给自己的心包上了一层膜。他害怕看到伴侣内心的冲突,希望对方能一直维持在自己心中的样子。好几次,苏黎因为内心的痛苦,向其求救的时候,他都避开了。最后当苏黎有所领悟,再来找他的时候,他却让一个单纯的女孩怀孕了,终究是错过了。
  
  阿乐
  关键词:老,病,死,爱分离
  以一个非常完美的知心人的形象出现,他简直是苏黎的“守护天使”和“智慧老人”,一次又一次的帮助和提点了她。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读者会发现,那是他自我救赎以后才做到的。骤然而至的物质财富让他迷失了,最终妻离子散,自己染上重病,老母亲为此郁郁而终。痛苦的他最终在沙漠中顿悟,一点点的救赎自己,比医生所说的活得长了很多。但是最终选择了离开大家,独自离世。因为他受不了这种分离的苦。
  
  转载请注明以下信息:
  卢小英/文 来自智慧点心坊 (www.wisdomsnack.com)
  原文地址:http://www.wisdomsnack.com/1361.html


  很喜欢的一本心理学小说。
  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我们在爱情中容易犯的错误。为什么我们的爱情没能走向婚姻?为什么我们的婚姻没能一直幸福下去?从书中都能找到答案。作者文笔细腻,书中的故事很具现实感。看了之后,心理感觉很震撼。
  让我们不再为刻骨铭心的爱情再扼腕叹息,而是抓住这份爱情,给彼此一个空间,学会爱,爱自己,爱对方。而不是再抱着怕受伤害的心理,扼杀了爱情,伤害了彼此。另外书中描写了什么不是爱情?力荐。很喜欢的一本心理学小说。


   一位高人曾经说过:“河流,语言,以及佛法之存在,先决条件是世界的失衡。”
  
   心灵的提升,其先决条件,是冲突的展现。如《塞莱斯斯预言》第一章:“人们感到了不安”。
  
   如果你没有看过《在爱情中我们寻找什么》这部小说,你最好不看。但是,如果你已经看过一点,希望你能把它看完。
  
   正如,你从来不注视心灵,则可以糊涂过一生;如果你翻动它了,就要给它一个答案。
  
   书的前半部,写的是“病”;后半部,给的是“药”。
  
   如果你看这部小说,看得心慌意乱,或者低烧,或者失眠,没有关系,那是深埋在内心,疾病与冲突的种子被翻上来了——其实,它一直在那里,不是吗?
  
   分离焦虑,强烈的不安全感,爱的渴求,性的欲望,孤独与怀疑,希望与恐惧,哪一样不是普遍存在的人性?
  
   当你的病被勾出来,正是彷徨无依,笔者却出乎意料给了你一包药,在起伏跌宕以后,小说的结尾,读者在若有所思中,心灵复归平静。
  
   读小说的过程,可以视为一次完整的心理治疗。从精神分析,写到积极心理学;由认知的改变,写到灵修;以十二年沉默而踏实的心理治疗为基础,运用毫无阻涩的流利文字,笔者展现给你一个完整的虚拟世界,却又让你觉得如此真实。
  
   这部从05年就开始撰写的小说,从它开始在网上连载的那一天,就受到了普遍的好评和关注。然而,笔者并没有急着把它写完。因为她知道,她只是提出了问题,还没有能力给予这些问题一个答案。六年以后,当笔者的治疗思想已经成熟,她给出了问题的答案。
  
   这是一次诚恳的写作,不为热门的题材,不迎合市场的需求,只为安抚灵魂的不安。
  
   在这部小说里,笔者没有美化心理治疗师,把心理治疗师跟病人截然地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健康的,一个是有病的;一个是高高在上的,一个是卑微求助的;而是把心理治疗师请下神坛,毫无顾忌地讨论了心理治疗师和病人共通的人性,和他们战胜疾病的方式。
  
   美国思想家弗洛姆说:“病人是最健康的人。”而在另一个悠远的时空,中国的老子也说过:“以其病病,是以无病。”
  
   只有当我们正视人类潜在的内心冲突,把疾病当成疾病来讨论的时候,我们才能够走向健康,走向完善。
  
   严格地说,小说并不是笔者所写。前半部分的撰写,受到笔者当时所交往的那些,国内最优秀的心理治疗师的启发。其中一些对话,直接引用了他们之间的会议讨论、酒桌上的玩笑,以及咖啡厅里的私语;而后半部分转入佛学以后,则祈祷了文殊师利菩萨的加持。
  
   根据任何现象均无自性的原理,这个故事的讲述,包含千万个缘起;治疗师们提供思想,来访者提供案例,菩萨提供灵感和护佑,出版方提供渠道,而笔者提供会打字的一双手。
  
   这是一次集体的写作。
  
   因此,笔者同时也是一名读者。她也为这些故事惊异,为这些故事感动,受到这些故事的启发。
  
   人生是个梦,小说也是个梦。参一下这个——
  
   小说里打动你的那个人,究竟在你之内,在你之外?还是无在无不在?
  
  
  荣伟玲
  
  2011年9月
  
  


   作者是个资深的心理治疗师,所以,这书的故事不是重点,浓厚的自我分析色彩才是亮点。如果不是同一个圈子,草草读过,看起来应该会有点乏味和费劲。
  
   没有见过荣伟玲,但书里读出了太多自我救赎的意味,这人必然是有非常强的生命力,经历了很多的痛苦挣扎,才扭转了命运,获得了一些内心的平静。书里说,如果你问一群玩儿心理的,说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大部分的人都会告诉你,是心灵的成长。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忍不住笑了,没错,这也是我心里的答案。我们从出生那天起,就逐渐有了属于自己的生命色彩,能看明白这个颜色,并用好这个颜色来点缀生命和世界,就足以穷尽一生的精力了。
  
   书把爱情里我们的爱恨情仇剖析的很深刻,这是心理治疗师的世界,一切都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读研的时候开组会,拉着窗帘,去讨论一个现象或者一个个案,恍惚间总有种不真实的感觉,因为我们都试图把一个东西看的过于清楚明白了。时间久了,美好的东西越来越少,我从一张白纸的傻乎乎发展到了小有城府的大姑娘。在你半懂不懂的时候,是最糟糕的时候,因为知识超越了心智的发展速度,所以,那些本来高深的知识,只能被我们用于揣测事情和发掘事情的黑暗面。时间再久点,当你的心智也逐步成熟,一切又会发生变化,美好还是很美好,即使你会看到白纸上的黑点,那也是美好的一部分。
  
   难得糊涂,不是说我们就是混混沌沌的活着,混混沌沌的受伤或者喜悦就好,这是更大的智慧,是一切都清楚明白后,更坦荡的智慧。


有“我”即罪生


我执的去除需要有个过程。


哈哈,第一段同感!本来我的评论头一段跟你这个非常像……
后来删去了。


原来叫《释梦人生》或《阳光心理诊所》的,我觉得挺好,不过理解,现名更易扩散~


您的书评写得很棒,您读的书、记得的句子,我都很喜欢。


心理学姑娘哈,所以读起来跟我等爱好者的感觉会有所不同~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