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艺术
2013-2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广州分公司
《上海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丛书:琵琶艺术》介绍了上海的都市文化传统是独特的。琵琶艺术与城市同步成熟,显示出不寻常的综合优势。在城市文化的实践中,包括演奏艺术、专业教育、理论研究、乐器制造、民间传承、音乐创作等相关方面,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文化理念,保持着自己的发展节奏,在传统与民间的源头活水润养下,现代生活与创新的意识获得了生生不息的能量,每一步都脚踏实地,走得从容自信。2008年,琵琶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琵琶传派艺术不是凝固的存在,我们承续的是一种有声的鲜活的文明,是积淀了数代人情感依托和心灵诉求的生活方式,是千百年来音乐家们学养与智慧的精神载体。音乐长河流动衍化的特性,民间音乐家的随心、随意、随性,那种性情化的自在自得等等,要求每一代研习者都肩负着演奏、实践、承前启后的责任,世代相袭。《上海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丛书:琵琶艺术》共分为艺海探踪、流派繁荣、瀛洲明珠、浦东奇葩四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乐史溯源、东汉始作“秦琵琶”、波斯舶来“胡琵琶”、四弦千遍语一曲万重情等。
总序 前言 艺海探踪 乐史溯源 东汉始作“秦琵琶” 波斯舶来“胡琵琶” 交流催生“曲项多柱琵琶” 四弦千遍语一曲万重情 流派繁荣 南北浸润艺技融合 无锡派琵琶艺术及名家 平湖派琵琶艺术及名家 上海派琵琶艺术及名家 崇明派琵琶艺术及名家 浦东派琵琶艺术及名家 瀛洲明珠 江风海韵滋养瀛洲古调 瀛洲古调派琵琶的艺术特点 一代宗师王东阳 名家接踵绝艺惊世 薪火相传促进发展 展望新时期 浦东奇葩 丝竹之乡孕育浦东派琵琶 名人辈出继往开来 琵琶泰斗林石城 浦东派琵琶的艺术特点 浦东派琵琶会知音 申遗成功励精传承 参考书目
版权页: 插图: 两千年的岁月长河,打磨出无数琵琶音乐的精品。在我国的音乐宝藏中,琵琶艺术的曲目极为丰茂。传统的琵琶曲,按分类依据的不同有多种分类方式,如:根据乐曲的速度特点而分为慢板乐曲、快板乐曲;根据乐曲的结构特点而分为琵琶小曲(小曲)、琵琶大曲(大套);根据乐曲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特点义可分为文曲、武曲和文武曲。文曲以表现文静细腻的意境和情趣为主,如:《夕阳箫鼓》、《塞上曲》、《月儿高》等;武曲以威武雄壮、豪放刚健的气势见长,如:《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等;文武曲兼具文曲和武曲的特点,刚柔并济、收放自如,如:《阳舂白雪》、《灯月交辉》、《水龙吟》等。 文曲 琵琶文曲,指的是那些旋律简朴、动人、优美、抒情,擅长深刻表达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生动展示幽远意境的乐曲。比较著名的琵琶文曲有:《浔阳月夜》、《月儿高》、《汉宫秋月》、《塞上曲》、《青莲乐府》、《飞花点翠》等等。 琵琶文曲的音乐风格特点在于较强的抒情性和写意性。抒情性,指的是乐曲着力于内心思想感情的深入挖掘和表达;写意性,指的是乐曲善于用概括性的手法展现深邃的意境,使人身临其境地融化于音乐的艺术境界之中。在传统琵琶文曲中,有些乐曲偏重于景色的描绘,如《浔阳月夜》、《飞花点翠》等;有些乐曲以人物内心感情的表达为主,如《塞上曲》等;也有既写景也表意的情景交融之作,如《青莲乐府》等。在对这些乐曲进行理解时,乐曲标题固然是一个重要依据,但是不能仅限于乐曲标题的狭小范围,而应当从宏观着眼,扩大到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背景、环境、气氛、格调以及精神面貌等。以《塞上曲》为例,如果只从各段小标题来看,好像是在描绘王昭君于历史情节演变中不同阶段的苦闷、怨恨、悲切、忧伤、思念等情感,但如果进一步挖掘该乐曲的内涵,我们会发现全曲除了充满令人感动的哀怨情绪外,还应表现出时而抑郁、时而开朗的情调,哀怨中有激愤之情,忧伤中有思念祖国家乡之意,应当表达出更为复杂的思想感情,体现格调更高的爱国情操。 琵琶文曲在演奏上,常用推、拉、吟、揉、擞、打、带、轮指、泛音等技法,并将虚音与实音作恰当地配合。在琵琶演奏中,擞、打、带等技法只用左手指触弦发音,称为“虚音”;而双手配合弹奏的吟、揉、推、拉、泛音、轮指等指法则称为“实音”。 例如,《浔阳月夜》就是充分发挥了琵琶文曲的演奏特点,巧妙地运用了推、拉、吟、揉等技法,使音乐意境优美而富有诗意,如同展现了一幅清丽的中国写意风景画,给人们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无穷的回味。
《上海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丛书:琵琶艺术》为今后研究琵琶传派艺术提供了一个文本参照和学术思考的维度,通过生动的文字,读者看到了中国器乐传派的音乐人群体百余年以来的真实生态:社会的、乐生的,优雅的、充满意趣的。
以小套著称的崇明派在琵琶园地另辟蹊径、别树一帜,《瀛洲古调》是音乐会上有欣赏价值的优秀作品,同时也是初学者的理想教材。 ——琵琶大师、中国音乐学院教授 刘德海 瀛洲的妙处,它一连串数十曲牌名不同,而一气呵成,每曲都有它的好处,最便初学练习,习过以后能使学者知道每一曲手法,进而知道各种手法,便可一步一步加进去。 ——瀛洲古调派琵琶演奏名家 樊少云 浦东派琵琶流传下来,使中国人知道、外国人知道,绝对离不开《养正轩琵琶潜》,而《养正轩琵琶谱》绝对离不开它的编纂这——我的老师沈浩初先生。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泰斗 林石城 浦东琵琶,江南名派。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 郑长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