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运动心理学

于清,袁吉 主编 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作者:

于清,袁吉 主编  

页数:

260  

Tag标签:

无  

前言

当今,人类面对科技异化,物欲横流,道德缺失的问题;面对体育重物轻人,主体迷失,赛场异化的倾向,企盼科技的工具理性与人文的价值理性统一,渴望教育造就新人。为解决上述问题,我院早在十二年前就立项研究了“面向21世纪人文与科学融合的体育专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课题(简称“21958”计划),如今,历经寒暑十余载,思想磨难千余天,文化积淀几代人,又出版了与之匹配的《人文与科学融合的体育专业素质教育课程系列教材》。从思想启蒙到教材成稿,蕴涵了一批能够承担社会责任、传承人类文明的学者的艰苦劳动结晶。今天,它终于问世,我作为一校之长,十分欣慰。该系列教材创编的构思是,精选过去富有工具理性的体育知识技能作为教学过程的“载体”,然后,同步渗透有关人文价值理性的教育内容,以此构成“教书育人”和“夺标育人”的完整的“教育内容体系”。这既能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又能培养其“教育能力”,对于促进我院基础学科的课程与环境结合,教学方式由“知识教学”转为“学科教育”;运动术科的教学方式由过去的“项目教学”转为“项目教育”,教学内容由“技能传习”变为“文化传承”,以此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努力造就世界公民和社会主义建设者奠基。该系列教材创编的目的是:努力唤醒人沉睡的“善意”和“创意”。教育家杨叔子说过“科学与人文合而不同”,人文求善,教人学会人世(合群利他);科学求真,让人学会出世(与众不同),二者统一,培养富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完人”,而不是“某种人”(空心人或边缘人)。该系列教材,秉承了我院“厚德博学,育人夺标”的办学理念,彰显了“创新、执著、善治、共赢”的体院精神,引领和体现了“文化兴院,科学发展,特色强校”的体院文化。

内容概要

本书是人文与科学融合的体育专业素质教育课程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共分十一章,内容包括:认知与体育运动,情感、意志与体育运动,个性与体育运动,青少年学生和运动员的心理特点,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心理分析,运动训练心理,运动竞赛心理,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体育运动中的社会心理学问题,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科研论文撰写规范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运动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人的心理现象 第二节 心理的实质 第三节 人的心理与体育运动 案例分析 思考题 创新思维训练第二章 认知与体育运动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与体育运动 第二节 表象、想象与体育运动 第三节 思维与体育运动 第四节 记忆与体育运动 第五节 注意与体育运动 案例分析 思考题 创新思维训练第三章 情感、意志与体育运动 第一节 情感与体育运动 第二节 情感的特征及其培养 第三节 意志与体育运动 案例分析 思考题 创新思维训练第四章 个性与体育运动 第一节 个性概述 第二节 个性心理结构 第三节 个性与体育运动 案例分析 思考题 创新思维训练第五章 青少年学生和运动员的心理特点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节 少年期运动员和运动员的心理特点 第三节 青年初期运动员和运动员的心理特点 第四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与教育 案例分析 思考题 创新思维训练第六章 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心理分析 第一节 运动技能概述 第二节 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心理分析 案例分析 思考题 创新思维训练第七章 运动训练心理 第一节 身体训练的心理学基础 第二节 运动训练中的知觉问题 第三节 运动训练中的反应问题 案例分析 思考题 创新思维训练第八章 运动竞赛心理 第一节 竞赛心理概述 第二节 焦虑的理论假说 第三节 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分析 第四节 运动员赛中心理状态分析 第五节 运动员赛后心理状态分析 案例分析 思考题 创新思维训练第九章 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 第一节 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第二节 一般心理技能训练方法 第三节 准备比赛阶段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 第四节 赛中和赛后阶段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 案例分析 思考题 创造能力测试第十章 体育运动中的社会心理学问题 第一节 体育运动的社会化作用 第二节 体育运动的团体凝聚力 第三节 体育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案例分析 思考题 创新思维训练第十一章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科研论文撰写规范 第一节 运动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与基本原则 第二节 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第三节 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运动心理学研究设计中的变量控制 第五节 体育科研论文撰写规范 思考题 创新思维训练附录:常见运动心理学词汇英汉对照表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对于人的心理实质的理解,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唯心主义的心理观把心理看成是世界的本源,心理现象是大脑之外的独立存在的一种东西。而唯物主义的心理观,则认为心理起源于物质,心理现象是由于外界事物作用而产生的,它是身体的一种机能。在中国很长时期人们以为心理现象是心脏活动的产物,一直到了明代以后,才逐渐认识到心理不在心脏而在脑。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虽然对于心和物的关系提出了比较进步的看法,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始终未能彻底而深刻地揭示心理的本质。直至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学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心理的实质问题才得到了科学的解答,心理学真正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乃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就心理产生的方式来说,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所引起的大脑的反射活动,是脑的机能。一、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是怎样产生的?从物种发展史来分析,心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高级阶段的属性,它是物质的一种反映形式。反映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但物质的反映形式却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植物的反映形式是感应性(如葵花向阳光、柳树叶向水);具有网状神经系统的腔肠动物的反映形式是未分化的感觉;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因有了神经节和神经索,并构成了中枢神经系统,因而其反映形式则是专门化的感觉——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例如,蜜蜂已有灵敏的视觉、嗅觉、味觉。它能对花的气味、颜色、形状作出反映,用花的颜色、气味来调节它的采蜜行为。


编辑推荐

《运动心理学》是人文与科学融合的体育专业素质教育课程系列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运动心理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