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清末民初政治研究

李云峰,刘东社 著 西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  

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云峰,刘东社 著  

页数:

491  

内容概要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在从事中国近代史(1840-1949)和中国当代史(1949-)教学与研究的同时,对中华民国政治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广泛搜集各种资料,如饥似渴地研读,略有心得之后,便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一门新的选修课,名之日“民国政治史”。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全面展开,政治体制改革也由呼唤走到了前台。出乎我的预料,选修这门课的,除了历史专业、考古专业的学生外,还有哲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以至理科的学生,连续多年教室里总是坐得满满的。这就给了我充分的信心和力量,促使我更为深入地涉足这一领域。《清末民初政治研究》,可以说正是这种边教学边研读的一个阶段性的学术成果。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清代的政治结构及其变化一、清代中央的政治体制二、清代地方的政治体制三、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裂变四、晚清政治体制的初始调整与代谢第二章 中国新生社会力量的成长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二、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与阶层区分三、工人阶级的成长及其个性特征四、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第三章 清末主要的社会政治思潮一、维新变法思潮二、旧式农民战争思潮三、革命民主主义思潮四、国粹主义思潮五、无政府主义思潮第四章 孙中山、同盟会与三民主义一、从处境孤独到众望所归二、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及其核心第五章 清王朝的末世改革一、“变法自强”的新政改革二、“起衰弱而救颠危”的预备立宪三、国会请愿运动与宪友会的成立第六章 辛亥革命与民主共和制度的开创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响应二、民国的建立与民主共和制度建设三、四部省制约法及其同异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七章 民初政团政党的样态一、同盟会的分歧与分裂二、民初政团政党的分合与演进三、民初政团政党林立的原因及特点第八章 民主共和制度的蜕变(上)一、袁世凯与北洋军阀集团二、北京临时政府的政治体制三、参议院风潮及其构成的变化四、内阁风潮与责任内阁制的变质第九章 民主共和制度的蜕变(下)一、第一届国会的选举与召开“二次革命”前后的政情经纬三、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帝制自为四、讨袁护国战争与袁世凯的败亡五、民国政治的基本走向第十章 清末民初政治综论及当代反思一、非规范性政治权力的多元化与分裂型政治二、军阀上升为政治斗争的主角三、民主共和制度缘何蜕变四、民主政治与政治参与五、关于两种社会变革的主张和方式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袁见前计不成,乃于10月18日向国会提出咨文,指责宪法会议10月4日公布《总统选举法》侵犯了他的法律公布权,所持理由则是“与临时约法之规定不符,违反国家立法秩序”。他甚至表示:“无论此次议定之大总统选举法案或将来议定之宪法案,断无不经大总统公布而遽可以施行之理。”②袁氏时而攻击并要求修正约法,时而又以约法的维护者自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切视是否有利于自己的独裁统治为转移。所谓法律公布权的关键在于,若宪法由国会制定并公布,那么袁对宪法即无置喙余地,而国会则可“利用此权,以为操纵总统之地”③。反之,若宪法必须由总统公布,那么袁即可视宪法的内容而定,对于他不满意的宪法就可以拒绝公布,使其归于消灭。《总统选举法》由国会以宪法会议名义公布,本为各立宪国惯例。袁在未当选总统以前,对此默无一词,一旦当上总统却提出异议,只缘于“天坛宪草”虽然比《临时约法》扩大了总统权力,但仍坚持责任内阁制,在国务员副署权、议员兼任阁员、财政审计监督及国体“永远”不变等方面,力图限制袁氏专横跋扈。袁氏以违背约法规定为托词,其本身就显得荒诞可笑,先选总统后定宪法之举,袁已违法在前。此时则斤斤计较于法律公布权之归属,说穿了,无非是针对着那个既令他惴惴不安又异常不满的“天坛宪草”及其制作者而已。袁之咨文,又一次遭到国会的反对。  第三,当国会对袁的法律公布权问题还未答复时,袁又于10月22日向国会提出了另一份咨文,声称大总统就宪法问题有意见陈述,特饬国务院派施愚、顾鳌等8人为“政府委员”,准备向宪法起草委员会当面提出。而《宪法起草委员会规则》中有明文条款:“非国会议员禁止旁听”。袁无视此规定,于10月24日派施愚等8人到天坛祈年殿,要求出席宪法会议。该会以“无法律根据”为由,断然予以拒绝。至此,袁与国会的冲突已达白热化程度。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清末民初政治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