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科举文献研究
2008-3
山东大学出版社
陈长文
299
无
本书是关于研究“明代科举文献”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明代进士登科录研究的意义及现状、明代进士登科录的原始性与权威性、天一阁藏明代进士登科录与其他版本之比较、明代进士登科录的文献价值及其局限性、谈明代进士题名碑立石时间订补问题等内容。
陈长文,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法学硕士、台湾大学法律学士。 理律法律事务所执行合伙人兼执行长、中华民国国际法学会理事长、财团法人台北欧洲学校董事长、政治大学兼任教授、中国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及中国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财经法专题讲座、浙江大学法学院及南京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是一位长期投入法学教育、法制建设的教育工作者。 曾任海峡交流基金会首任秘书长,并曾以红十字会秘书长的身份,为两岸交流破冰,签署历史性的两岸协议——“金门协议”。是一位关心两岸问题的自由主义、和平主义者。 作者长期担任红十字会志工,现为红十字会总会会长,积极投入人道服务、国际援助工作,关心人权议题及弱势团体权益。
上编 明代进士登科录研究 明代进士登科录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明代进士登科录的原始性与权威性 明代进士登科录的流通与庋藏 天一阁藏明代进士登科录与其他版本之比较 进士登科录探源——兼与傅璇琮先生就“金花帖”问题商榷 山东省东明县文物保管所藏明版《万历五年进士登科录》述论 明代进士登科录的版式、结构及体例 明代进士登科录的刊刻、流布与珍藏 明代进士登科录的文献价值及其局限性 明代进士登科录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中编 其他科举文献研究 进士登科录与方志《进士题名》 简评明代进士同年录 《明史》人物登科年代考误 谈明代进士题名碑立石时间订补问题 明朝历科进士题名碑立石年代考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校误下编 明代科举专题研究 崇祯十三年赐特用出身科科年考实——兼谈明代进士题名碑的立石问题 明代科举中的“官年”现象 明代科举中的“告殿”现象 明代殿试“时务策”研究——以进士登科录为中心 明代进士的姓名及婚姻——以明代进士登科录为中心的考察 明代殿试日期的变更及其原因——兼谈放榜及相关恩荣活动的日期 明代同名异地考录
明代进士登科录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科举制度起于隋唐,讫于清末,在中国存在了约十三个世纪。这种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不但对中国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起了积极作用。以至于美国汉学家德克·卜德(Derk Bodde)在《中国思想在西方》一书中对它这样评价:“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①厦门大学刘海峰先生则盛誉科举制度乃中国的“第五大发明”②,近年来以他为代表的学者在科举制度废除百周年之际奔走呼号为科举制平反,并为建立一门新兴学科——“科举学”而不懈努力。 事实上,科举制度历经唐、宋的发展、完善与规范化,至明代已经达到极致。按照史源学的观点,我们要想从根本上推动明代科举制度的深入研究,必须从现存明代科举考试的原始文献——进士登科录、会试录、乡试录、同年录、履历便览等人手。刘海峰先生也曾指出:“在浩如烟海的科举文献中,登科记、题名录、登科录、同年齿录、同年小录、科第录、科齿录、科名录、闱墨、朱卷等是核心文献……是当时官方编印的载有及第者三代或五代以上祖先的文献,其史料价值早已为海内外史学界所公认。20世纪60年代,何炳棣在美国根据明清各科进士题名录所载数万名进士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对当时中国的社会阶层流动率作过详细的实证研究,曾引起西方社会史学界的惊叹。最近也有学者通过朱卷的准确记载来考证发现一些人物悬而未决的籍贯和生年问题。” ……
无
买这本书的目的,主要是获取明代科举文献的种类,从中了解科举考试的试题内容,以此分析考辨当时朝廷的关注点,以及士人的认知。
原以为是写科举文献内容的,打开一看,是一本学术研究论著,本人才疏学浅,实在读之无味,只得存为赘物。
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