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营造法式译解

(宋)李诫,王海燕 注译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8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

(宋)李诫,王海燕 注译  

页数:

470  

译者:

王海燕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宋朝李诫撰的《营造法式》崇宁二年刊行本已失传,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曾重刊,但亦未传世。南宋后期平江府(今苏州)曾重刊,但仅留残本且经元代修补。1919年朱启钤先生在南京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发现的丁氏钞本《营造法式》,不久由商务印书馆影印(后称“丁本”)。1925年陶湘以“丁本”与《四库全书》各本校勘后,按宋残叶版式和大小刻版印行,是为“陶本”。1932年在北平故宫殿本书库发现钞本《营造法式》(“故宫本”),版面与宋残本相同,卷后有平江府重刊字样。后经刘敦桢、梁思成等人对以上各本相互勘校,又有所校正。这本《营造法式译解》由王海燕注译,根据以上研究成果编译而成,底本为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营造法式》(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本第六七三册),勘校以最早的也是目前最好的现代整理本梁思成的《营造法式注释》为蓝本,为便于读者理解,除对原文加以注释和翻译外,还对书中难解之处和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说。

作者简介

作者:(宋代)李诫 译者:王海燕 合著者:袁牧

书籍目录

劄子
进新修《营造法式》序
◎卷一
总释上
◎卷二
总释下
◎卷三
壕寨制度
石作制度
◎卷四
大木作制度一
◎卷五
大木作制度二
◎卷六
小木作制度一
◎卷七
小木作制度二
◎卷八
小木作制度三
◎卷九
小木作制度四
◎卷十
小木作制度五
◎卷十一
小木作制度六
◎卷十二
雕作制度
旋作制度
锯作制度
竹作制度
◎卷十三
瓦作制度
泥作制度
◎卷十四
彩画作制度
◎卷十五
砖作制度
窑作制度
◎卷十六
壕寨功限
石作功限
◎卷十七
大木作功限一
◎卷十八
大木作功限二
◎卷十九
大木作功限三
◎卷二十
小木作功限一
◎卷二十一
小木作功限二
◎卷二十二
小木作功限三
◎卷二十三
小木作功限四
◎卷二十四
诸作功限一
◎卷二十五
诸作功限二
◎卷二十六
诸作料例一
◎卷二十七
诸作料例二
◎卷二十八
诸作用钉料例
诸作用胶料例
诸作等第
◎卷二十九
图样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柱是工程结构中主要承受梁、桁架、楼板等压力,有时也同时承受弯矩的竖向杆件。柱是竖向支撑屋顶重量的构件,因其所在位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按截面形式分有方柱、圆柱、矩形柱、双肢柱、格构柱、工字形柱、十字形柱、H形柱、T形柱、L形柱等,按材料分有石柱、砖柱、木柱和各种形式组合的组合柱等。柱的断面形式主要呈圆形,但还有呈梭形、方形、梅花形、八角形的。有的柱装饰性较强,雕有龙云、花鸟等文饰。在建筑物最外边的柱子为檐柱,在前檐的叫前檐柱,在后檐的为后檐柱,在转角的为角檐柱,在檐柱以内的为金柱,距檐柱近的为外金柱,距檐柱远的为里金柱,在建筑中线之上而不在山墙内的为中柱,也叫做脊柱,在山墙内的为山柱。立在横梁上其下端不着地的称为童柱或者瓜柱,不同位置的瓜柱又分为脊瓜柱、金瓜柱、交金瓜柱。有的为了加强瓜柱的稳定性,在其下段的剔槽安置角背以卡住瓜柱,称为带角背的瓜柱;有的瓜柱高度小于其横向长度,称为柁墩,安置在顺扒梁上的柁墩为交金墩;还有雷公柱、草架柱、垂莲柱等。在楼阁建筑中有的用一根中柱贯通上、下两层称为通柱或者永定柱。檐、金柱分上下檐柱,上下金柱,也有将支撑上檐的金柱称为重檐金柱。柱的构造做法有单柱、拼合柱等。一般柱直径上小下大有收分,有的柱头做卷杀,柱顶有榫头与梁枋等构件连接。柱脚有管脚榫与柱顶石相卯合,檐柱做侧脚、生起等。(收分:圆柱子上、下两端直径是不相等的,除去瓜柱一类短柱外,一般是根部略粗,顶部略细,这种做法称为“收溜”,又称“收分”。)收分的做法使柱子既稳定又轻巧。小式建筑收分的大小一般为柱高的1/100(大式建筑柱子的收分规定1/1000)。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营造法式译解 PDF格式下载



这本《营造法式译解》由宋朝李诫撰,王海燕注译。《营造法式》集我国古代建筑科学与艺术巅峰状态之大成,详细记录和整理了宋代建筑方面的制度、做法、用工、图样等资料,是一部研究宋代建筑以及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必不可少的参考书。《营造法式译解》适合古代建筑研究者阅读。


之前买了《营造法式》虽然上面的内容能理解但是看得不快,有了译解好多了。


已有了《营造法式》,但是艰涩难读。有了这本书真是及时雨啊。非常感谢作者!


梁思成大师的书一直断货,购买了这本,据介绍这是在梁先生相关书籍的基础上编译的,虽不是大家,但解释的通俗易懂,不错


关于建筑的一本好书!值得一看


解得好,受益匪浅!


有注释,还有解读,很详细很好


梁先生当年的研究后继有人


送货非常快 我很高兴
这本书我期待了很久 名声很大
到手之后发现确实非常实用


一共买了四本书,从书的质量上来说还是挺不错的,肯定是正版图书。但有一本新书上有个黑色的手印,哈哈,让我这种爱书的人看着有点不爽。希望下次包装图书的人把手洗干净:)


比较难学懂~但是书很好哟~慢慢学习啦~


有翻译,易懂


写得比较仔细,就是配图不够详实。


很棒,和想象的差不多,放在手里感觉很有分量,准备细读……


很厚一本,要些时间来学习


想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法式》这本书是不可或缺的。


对于营造法式的注释平白易懂,对比着看原文大概可以明白。但是这本书没有外面的塑料封膜。


还可以就是有点枯燥,而且图纸都是原版《营造法式》里的老图,没有进行现代化的翻新·····


古建筑的内容有些枯燥。总体感觉翻译的不错


需要时间去细读的东西,也不是看一篇就放一旁的书。


还好,就是纸质一般


此书所用语言与现代社会语言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读起来比较费劲,但对古建筑的了解还是比较直接的。


书好厚,内容好少,字好大,纸好厚好粗糙,有点不爽,可能是出版社为了赚钱吧


书今天刚到,正在翻阅。书的印刷和装帧还不错。相信对于热衷研学中国古建筑的人士来说,这是一本不错的参考工具书。


书不是正版 纸张太差了


这个只能作为文言文教科书,只是对《法式》进行文言文翻译而已,根本就不实用,对建筑本身没有什么见解和解读,看不懂《法式》,看了这个书还是看不懂。


简体,横排。原文,译注分列。注文夹在译文里,字体有别,极方便。翻译通顺,尤其注文对构件空间位置和装饰花纹的理解很有帮助。比起影印版,内容更丰富,更清晰,更便宜。但是。。。。。书的装帧很差,胶太多,我用壁纸刀割掉第一页和多余的胶才能把前几页翻开,书页随时有散脱的危险。


书的内容蛮好的。对了解历史和古老艺术都有帮助~


这本书可以非常全面的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构造模式和建造方法,书纸质不错。


帮朋友买的,朋友说还不错,


封面用纸极差,硬硬的,容易弄折,而且无法复原。内容当然是可以的。退货了,等待更好的版本。


适合跟中国建筑史一起学习


书还不错,是新书,后面的图解很多,很详细!给好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