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刘显忠 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作者:

刘显忠 编  

页数:

343  

前言

  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共青团作为共青团的重要方面军和学校教育的重要力量,始终伴随着我国共青团工作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我国共青团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急剧变化和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对象和环境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国共青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共青团在全团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这也对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迎接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挑战,把握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机遇,探索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规律,开创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是高校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广大共青团干部必须认真思索的一个现实性课题。高校共青团工作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寻求新突破,才能实现新的科学发展。

内容概要

  《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与实践》汇集的所有文章均为重庆邮电大学共青团干部对高校共青团工作各个方面的研究,是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理论探讨。《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与实践》中的很多文章均是对共青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服务工作取得实效性的探索和总结。《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与实践》贴近青年大学生生活、贴近共青团工作实际,从而有了对青年大学生工作实践的指导价值。

书籍目录

共青团工作研究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组织保障体系的现状研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做好高校共青团工作浅析新时期增强高校共青团凝聚力的方法如何加强高校团的工作建设初探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构建与创新改革开放30年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回顾与发展趋势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新时期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理论探讨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实现路径探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初探论校园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价值体现浅谈高校共青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先锋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试论社会体育专业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科技创新活动研究关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与思考科技活动与大学生素质拓展关于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新时期师范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培养的途径学生创业与社会实践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与思考大学生创业的生态环境探析大学生社会实践建设的探讨研究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有效性探索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艺术类大学生培养中的德育功效学生社团建设研究浅析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大学生社团与班级之比较及对策探析新时期下西部高校社团建设发展的探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社团专业化发展与建设浅析高校社团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学生骨干培养研究关于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浅谈高校学生干部选拔高校学生干部成就动机研究浅析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加强高校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提升浅谈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高校中入党积极分子功利化思想的调查与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途径选择论高校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重要性、紧迫性及对策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长效机制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与对策思考新形势下改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讨经济困难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高校贫困生现状分析与资助对策高校中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对策和谐校园视野中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励志强能教育探索关于完善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思考论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市场运行机制的引入浅论建立新时期“全时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德育体系的建立非艺术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初探后记

章节摘录

  (三)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坚持社团发展正确的价值导向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自身所具有的自发性、开放性、多样性、动态性和宽容性。使得社团活动中的价值导向至为重要。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将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和利用社团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列入高校主要的议事日程。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规划,把社团工作纳入高校工作的总体格局,牢固树立阵地意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学生社团舆论阵地。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内容,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师生员工,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同各种错误观点进行旗帜鲜明的思想斗争,要有计划地组织思想方向端正、学术内容充实、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各种讲座,主动占领这一阵地,使大学生接受社团活动的积极影响的同时,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  目前,我们要通过不懈努力,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大学生社团与班级的和谐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而奋斗。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