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素质教育背景达成批判

荣隆徽 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作者:

荣隆徽  

页数:

320  

前言

  素质教育是一个历史命题。它虽然明确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但却是教育领域,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长期以来理想、愿望和改革主张的凝聚。  “素质”原本作为生理学科中的一个名词,是指人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等先天赋予的特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已逐步发展演绎成一个更为综合的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实践,形成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主要包含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因此,作为与应试教育相对立并力图摆脱其羁绊的新时代理念,素质教育坚决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强调其全面发展、多样性发展、主体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的法定政策和重大举措,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转变教育观念,并逐步将其转化为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在一些关键环节如德育、课程、招考制度、教师素质等开始出现较大变化。  但是,一方面推行素质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一方面推行进程却十分艰难,所出现问题的严重性与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不仅始料未及,而且往往都将素质教育推向非常尴尬的境地。

内容概要

  《素质教育背景达成批判》是编著者对基础教育领域的素质教育背景进行了全方位调查,取得了大量真实、可靠数据,并对其作了归类统计、比较分析等处理。在此基础上,从学校、社会、家庭不同角度,围绕着对学生思想品质、个性发展、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综合素养等方面成长的不良环境进行了科学分析和有力判断,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抵制和改变不良环境的观点和措施。

作者简介

  荣隆徽,男,四川隆昌人,1984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现为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和基础教育师训干训工作。已独著和合著出版《文学鉴赏初阶》等著作十余部,公开发表《校园伦理秩序研究》等学术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编 学校篇学校要成为国际化人才的摇篮不能为现实利益而牺牲学生未来发展学校要对学生终身阅读负责改造“赢得输不得”的校园文化创新教育虽难为但必为要树立正确的错误资源观减负要对症下药和不走极端创造条件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成长以教师自主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命型教师是教育的最佳环境因素班主任也是学校最重要的环境要素不可忽视隐性知识缺失的危害应从学生权益角度看待文理分科务必让道德教育充满智慧构建良好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环境教材只能是学生成长的平台之一第二编 社会篇必须纠正错误的教育政绩观实质性投入是重视教育的试金石继往开来让廉政文化有效化警惕择校中的教育不平等尽快提升高考高招公平观不能让“网害”再继续下去了学生不诚信是社会“教化”的结果改造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大课堂城乡教育公平是社会大公平不可低估公共媒介的负面效应名校“掐尖”搅乱了教育生态第三编 家庭篇孩子犯错,家长应负首要责任家长必须克服“功利阅读”观保护好孩子深层结构兴趣模式创新潜能存在于每个孩子个体中唤醒孩子内心自觉的爱才是真爱青春期教育是家长们的盲点家庭缺乏科学精神是一种危险以效能评估破解家长们的“名校”观念不能让“尊师重教”成为一种腐败家长务必时时保持情感在场应趁早让孩子具有经济头脑后记

章节摘录

  国际化人才培养,最主要的就是培养人的国际视野。在韩国前总统金泳三执政期间,于1994年成立了韩国教育改革委员会,又在此后三年多时间里,通过5次总统报告,提出了4个教育改革方案,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提出了21世纪韩国人才素质的几大构成:有很高的道德水准和共同意识,能“与众共生存的人”;有创造使用知识、新技术能力的“智慧的人”;能够主导国际化、世界化时代的“开放的人”;懂得劳动价值、具有脚踏实地精神的“实干的人”。1996年,由前任欧盟主席雅克·德洛尔担任主任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过程来重新设计,即“四个学会”思想: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知”,就是要求学生掌握认知世界的知识;“学会共同生活”,就是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无论是能够主导国际化、世界化时代的“开放的人”,还是“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的人,国际视野都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教育总是服务于自己民族与国家的发展。中国的学校教育首先要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强盛做出努力,其次也要通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来实现这种目的。  如前所述,培养青少年和儿童的国际视野,主要实施者应是学校(也包括家庭、文化机构与媒体等各个方面),因为学校教育内容包括了所有青少年和儿童参与的教育课程。教学可以使学生不断增加对社会不同文化群体的了解和理解。因此,这就需要学校在实施多元化教育和跨文化教育中注意一些基本问题。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素质教育背景达成批判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