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关注现实与历史之真实的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

陈世丹 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5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陈世丹  

页数:

265  

字数:

24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陈世丹编写的《关注现实与历史之真实的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为立论依据,运用后现代主义、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生态学、新历史主义、生态后现代主义等理论探讨与小说文本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冯内古特、品钦、库弗、海勒、霍克斯、纳博科夫、巴思、多克特罗、德里罗、汤亭亭等代表作家及其作品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严肃主题和创新技巧,揭示其关注现实与历史之真实的重要特点。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冯内古特小说对现实的社会生态学思考和对历史的非线性书写
一、后现代人类危险的自我毁灭的社会生态环境
(一)后工业机械化造成人类的孤独
(二)科技进步成果被用于毁灭人类世界
(三)资本主义制度造成各种社会不公正
(四)资本主义经济疯狂地破坏环境与文化
二、冯内古特构建的适于人类生存的社会生态环境
(一)呼吁人的尊严,抵制机械化,恢复人类共同体的整体性
(二)主张和平,反对战争,进入自然的人道主义化
(三)组建关心与爱护同类的大家庭,构成人类自然本身
(四)追求重新共同体化,形成一种生态社会
(五)提供适应当今人类世界混乱的办法,使人类继续生存
三、小说《五号屠场》中对历史的非线性书写
(一)历史与想象结合
(二)现实与幻想结合
(三)历时与共时结合
(四)作者是小说文本的解释者
(五)任意循环的话语结构
第二章 品钦小说叙事文本中科学知识的再现与迷宫般的现实世界
一、叙事文本中热力学和信息论的熵——对后现代世界的隐喻
(一)引起混乱的小精灵与奥狄芭
(二)熵增大与感觉混乱
(三)熵增大与信息扭曲
二、叙事文本中信息论的多义性——现实的复杂性
三、叙事文本中物理学的不确定性——世界的不确定性
第三章 库弗小说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代码与现实之真实
一、后现代主义文学代码的语义学特征
(一)特殊的词汇单位
(二)后现代主义语义场
二、后现代主义文学代码的句法学特点
(一)句子结构特点
(二)文本结构特点
第四章 海勒小说怪诞的叙事文本与荒谬的社会现实
一、荒谬的社会现实
(一)20世纪60年代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二)20世纪90年代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二、怪诞的叙事文本
(一)黑色幽默
(二)语言游戏
(三)通俗化倾向
第五章 霍克斯小说建构的喜剧的梦魇与荒诞的社会
一、喜剧的梦魇与荒诞的社会
(一)喜剧因素:不确定的人物形象和喜剧的手法
(二)梦魇因素:梦魇般的人物、噩梦般恐怖的情景和荒诞的社会
二、梦魇世界的散乱结构
(一)不匀称空间
(二)不连续时间
(三)空白
三、元小说形式
第六章 巴思小说对哲学文本的戏仿与对现实的严肃批判
一、对存在主义文本的戏仿与对现实的严肃批判
二、对弗洛伊德主义文本的戏仿与对现实的严肃批判
三、元小说
第七章 多克特罗界于小说与历史之间的叙事与20世纪初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
一、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一起活动的共同世界
二、历史事实与虚构故事巧妙结合的小说文本
三、作为神话的历史
四、神秘的叙述者
五、后现代主义技巧
(一)新闻短片(Newsreels)
(二)蒙太奇(Montage)
(三)历史人物速写(Sketch)
六、作为拉格泰姆音乐撰写的历史
(一)无常的切分旋律
(二)明快的节奏
(三)断奏
(四)四部分结构
第八章 德里罗的小说历史化与对历史的反思
一、小说历史化所揭示的历史真实
(一)美国社会和美国强权政治的受害者
(二)作为历史产物的阴谋与阴谋策划者
(三)迷失在媒介迷宫中的谋杀秘史编撰家
二、深化作品主题的后现代主义语言游戏
(一)时空不断移动
(二)视角不断转换
(三)符号大幅跳跃
(四)重复
(五)拼贴
(六)元小说
第九章 汤亭亭小说中诗性的语言与19世纪华裔美国人的悲惨历史
一、文学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学性
(一)文学的历史性——书写模式中的历史、社会和物质情景
(二)历史的文学性——神话和历史混合所提供的虚构相似物
二、文学的政治化和政治的历史化
(一)文学的政治化——被放入有目的的政治行为中的文本
(二)政治的历史化——历史和文本构成现实生活的一个政治隐喻
三、作为神话的历史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加倍(含重复)包括文本的加倍、一个文本中两个毫不相干的故事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种荒诞冷漠的话语、情节的加倍、语词的加倍、写作的加倍等。小说《公众的怒火》主要运用了下面三种加倍手法。  (1)文本的加倍  这一手法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在题材、主题、结构和风格上参照早期的文本;另一种形式是引用该文本以外的其他文本的内容。库弗小说《公众的怒火》在主题结构和风格上参照了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著名小说《尤利西斯》(1922)。《尤利西斯》描述了一个普通都柏林人一天(1904年6月16日)24小时内的生活。整部小说和当天人物活动的18个小时相一致,分为18段情节。在小说中,乔伊斯意图通过提供一个反映一个单独事件如何包括同类所有事件,和历史是如何在一天内所发生的事件中得到概括的例子,来表现一个全部人类生活的缩影。乔伊斯以完全的客观性、人的日常生活的微小细节和他的心理作用,描绘了一幅既悲剧又喜剧、既英勇又懦弱、既壮丽又使人意气消沉的人类历史的象征性图画。《尤利西斯》表现的是一幅现代荒原的现实主义画面,在这个荒原里,现代人被描写为个性分裂、理想幻灭、思想卑鄙和家庭破碎的粗俗平凡的人,他们在衰朽的世界中徒劳地寻求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精神食粮。像《尤利西斯》一样,《公众的怒火》里的事情、人物、日期也真实得惊人。小说虽然描写罗森堡夫妇被电刑处死前两天两夜的事,但它却全方位地表现了美国50年代那段历史的丑恶。库弗有意把行刑安排在时报广场这一西方世界举行庆典的地方,还把行刑时的场面弄得热闹如看马戏团表演。他称之为回到“梦幻时代”。库弗用真实和虚构的东西把尼克松写成既是弄臣小丑,又是迫害者和被迫害者之间的中间人,使人物形象真实可信。但库弗以乔伊斯作品作为参照的真正目的在于,用一个明显虚构的文本来揭示真真切切发生过的历史与现实的虚构性。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关注现实与历史之真实的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 PDF格式下载



对自己了解后现代之以的作品很有帮助。


内容不错,很值得大家去读。


书写的不错,质量相当给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