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基督信仰的起源

池凤桐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9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池凤桐  

页数:

全三册  

字数:

88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基督宗教的起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文化现象。从如今的文化人类学角度看,基督宗教的产生,是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结果:东方的希伯来文化、西方的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构成了基督宗教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思想理念资源。致力搞清基督宗教是怎样在历史中形成的,乃现代化学术兴起以及诸多学人感兴味的学术课题。 池凤桐教授的这部大作,从文化人类学、宗教文化学和神学的综合性学术角度,细致地讨论了基督教产生的历史文化问题。这部百万余字的力作有几个特点:一、重点分析论述基督教信仰产生的文化背景,题域到保罗为止,未向初期教会题域延伸,因此,其论述重点在源而非流;二、采用现代文化人类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成果,尽可能地对基督宗教的起源作历史所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重点讨论与基督信仰有关的一些历史问题;四、文笔流畅,虽旁征博引,文献丰富,却不损害行文,使这部历史文化学性质的著作有很强的可读性。

作者简介

池凤桐(1919-1992),出生在黑龙江,早年在意大利罗马俄略大学专攻历史学,获历史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19世纪中国人眼中的欧洲基督徒》,由法文写成,在巴黎大学出版,后被翻译成意大利文。池凤桐教授博学多才,学贯中西,精通英、法、意、德、拉丁诸文,识希腊文、希伯来

书籍目录

基督信仰的起源(Ⅰ) 出版说明 前言 第一卷 信仰与文化 一、文化理想与宗教信仰 (一)信仰与文化 (二)西方文化与基督信仰 (三)基督信仰与中国文化 (四)今日文化与基督信仰 (五)面对明日文化 (六)什么是基督信仰 二、古代文化与宗教信仰 (一)初民的宗教信仰 (二)古代文化交流 (三)埃及的复活之神 (四)波斯的日神教 (五)希腊文化与信仰 (六)罗马文化与信仰 三、犹太文化传统 (一)旧约史料 (二)犹太简史 (三)犹太信仰的演进 (四)司祭政权 (五)犹太宗教改革 (六)犹太人生观 (七)犹太末世观与默西亚主义 (八)罗马帝国时代的犹太 (九)成熟的犹太文化 (十)死海卷轴 (十一)圆满时期基督信仰的起源(Ⅱ)基督信仰的起源(Ⅲ-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基督信仰的起源 PDF格式下载



这部书不错,资料特别的丰富,几乎是信手拈来,说明作者的确知识渊博;另外作者的教育根基是西方教育而本身又是中国人,因而角度与我们看到的西方人的或者是国人的此类著作都有不同的角度。可读性很强,只稍显罗嗦重复!


很丰富的资料,文字浅显,值得一读!!


挺好的书,通俗易懂!教材中的语言象两个人在谈话!很好!


开始看前言就觉得能值回书价,如果看过南怀瑾先生对《伯夷列传》提出的疑问,相信读一下前言会有一点收获。但实在说,由于作者个人立场的问题,似乎有一点“教外说教”的意思。一些论点在下也实在不敢苟同。但是史料之详细,论述之全面,实是真学者的论著。总之如果您是基督徒,或者对基督教感兴趣,此书确实可读。


方便,图书质量不错


看作者学历背景介绍和文中独特音译名词,或可更准确地体会。开始部分开拓眼界,涉及古代大多数宗教形式,表达顺畅逻辑有吸引力,后面部分需要一定的相关背景基础知识才比较好读,比如要求了解新旧约的章节内容就比较好理解了,大概这样。


写的很不错,以为买了之后不准备或者奢求好的翻译了!结果发现竟然是圣经原文的翻译,比如伯多禄的正确翻译而不是彼得等等!


无论是否信徒,这套书都很有价值。我已经一口气看到第二册啦。


  大三的时候就在学校图书馆看到这套书了,直到研一才买到手开始看,略微有些惭愧。至于看书的感想,标题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刚开始看的时候,作者的论述很让我认同,对于一些基本观念的解释,也让我对作者的视野和态度能有一个基本的把握。之所以说有硬伤,就是出现在作者引述中国哲学当中的一些思想或观点的时候,乃至一些西方哲学的基本思想的时候,出现了一些理解性错误,这个在看书的时候其实是很扫兴的……
  
  其次就是叙述的啰嗦问题了,这个可能属于个人写作习惯吧,不太好进一步评价。值得一提的时候作者较少大段转述、引用他人观点,而更多的是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解释,这一点我比较认同。
  
  总之,如果对基督教有较深的兴趣,可以买来看看……毕竟这套著作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较多受西方神学影响,特别是论及保罗书信方面,希伯来思维特征被疏忽,保罗的灵与肉貌似二元论,实则受希伯来启示文学影响,对此的解读,圣经的英译本——当代国际译本(TNIV)——中已经有纠正,此书似乎上世纪80年代作品,受圣经鉴别的新方法影响较小,比如,预定论和末世论应当放在当时的犹太-罗马社会背景下解读,如果放在当代背景下解读,就会发生误解,西方教会过去1000多年来一直用经院式的本体论眼光来解读,现在来看,不太恰当。


  论语兄推荐这书给我,拿到手之后先看第二册,还没有看完,觉得很好看。
  
  这书如果不是有人推荐,我大概是不会买,因为听名字觉得很吓人,好像是很难懂或者古板的学术书。其实不是那样。早就发现,老一辈的学者往往行文特别厚道,只要读者能读懂报纸,也就能读懂他要说的话。不像现在的学者写东西,原创像翻译,翻译像天书,一句话里不带7、8个术语不算完。这书虽然是大部头,行文却很朴实流畅,很容易读。
  
  看了大约200多页,所得最大的一个收获倒是意料之外的。
  
  我一直认为对基督教的解释,要么是科学的要么是神学的,历代教徒做的神学上的解释,好像儿子做爸爸的辩护人,有违亲者回避的条例,都是些昏话,一律不予考虑。剩下的就是科学的。福音里的“奇迹”、童贞生子、复活……等等超自然的现象无疑都有着符合自然规律的解释,科学会为此做答。历史研究就应该是要给出这些解释。
  
  但是在这本书里,历史研究扮演了一个与我想象中不同的角色。在很多地方,作者并不是“唯理派”的同盟,相反他提出了历史方法和信仰经验一个分界线:
  “用学术历史方法来透视福音经书,已为学术界所接受;但历史并非严格的科学,不能用现代的工具透视过去的史实,因为史实并不客观地存在,而是存在于人地了解中,因此不能像自然科学一样拿到实验室去化验。过去的事件只是渺茫地影射于文献之中,无论如何研究,不能拿到具体的真实事件。学术研究只能提出问题,坦白地承认无法找出正确的答案。基督信仰,最后属于信仰,不属于历史。但是基督信仰的主体对象是历史的耶稣。因此又无法忽略历史的耶稣,而仅用信仰来绘画信仰的基督。从信仰的角度来看,不能因历史不能解决信仰,或历史文献的严重缺乏或矛盾,即摒弃信仰。历史的质疑不等于信仰的否定,也不意会信仰的可疑。信仰的启示,不包含历史的正确。因此历史文献的正误,不牵涉信仰的真伪。信仰根本没有真伪,只限于个人的宗教经验,经验只有深浅,没有真伪。宗教真理不必与物理相符。信仰经验是超出物理和人事的,信仰的真理不能经过实验室的化验证实真伪。形而上的真理,是存在的。物理之外尚有真理,信仰真理并非就是迷信。迷信与理信都是个人的了解与经验。高级宗教与愚民的迷信,其分别就在了解的程度和信仰的理由与动机。”
  
  按照这种原则,在分析童贞生子时,历史方法的行动是分析了“童贞生子”这一概念的前身后世,它在4福音中的异同,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犹太人流言的背景,随之而来的发展,诸多伪经在这个问题上的添油加醋和圆谎……到此为止。至于对童贞生子本身的“史实”(耶稣到底是上帝、加百列、流氓、约瑟或者不知名恩客的造物),则认为那是属于信仰方面的事,不予探索。这与唯理派对此进行种种推测,强行按照科学原理作出解释的态度大不相同。这一态度对我来说很新奇,还不能完全接受,但又多知道了一种可走的路。
  
  
  这书写得略微有点罗嗦,呵呵,但是罗嗦总比就不告诉你要好得多啊~
  
  校对也不让人满意,特别是第二册前半本,比较怒。
  
  看到分析耶稣的思想体系,忍不住地想,孔子真是伟大。汗,耶稣VS孔子,孔子胜。所有的宗教,把眼睛和心放在来世,脚落在今世。除了“邪教”,“正经”的宗教都要求人们今世向善、积极生活。来世是诱饵,也是大棒,是依靠,也是鞭策。而孔子教人,也无非这些,却不给人任何外界的、缥缈的支持和恐吓。孔子不讲死后,他不说桀纣死了下地狱,周公上天堂,他不依赖这些东西,不愚弄他的门徒和大众,只要求你们要“仁”,仁从哪里来,没有外界的依赖,只能求诸自身,通过种种学习修行使自己的内心刚强。所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哎,说远了
  
  
  
  
  
  


  昨日入城市,归来书满箱。买了一些好书,特别推荐以下一种:《基督信仰的起源》(全三册)/池凤桐 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本书属于倪为国先生策划的“六点丛书”。作者是个很优秀的历史学者,从人类学、文化学和历史学的角度用中文很流畅明白地交代了基督教的起源和初期的流变,有很强的可读性和知识性。只是作者貌似天主教徒,文章中的人物译名都是我们不熟悉的天主教音译,看者不是很习惯。
  
  《基督信仰的起源》88万字,共4卷3册,其中3、4卷合为一册。“当当”上列出的只是第一卷(也就是第一册)的目录,精彩部分还在后面。还有“当当”上的“内容提要”和“作者简介”都是刘小枫先生写的,他还为本书撰写了“出版说明”,因为他大概是这套丛书的编者。
  
  昨夜将第一、第二册浏览一通,阅读未竟就昏然睡去。但并不表明这本书不吸引人。作者可能实在渊博,旁征博引,行文的确稍稍罗嗦,天主教译名也令读者很有隔膜。但是如果读者已经有相当的西方文化修养和基督(犹太)教常识,那么会产生越来越大的阅读乐趣。
  
  本书第二卷说的是“历史中的基督”,第三卷说的是“信仰中的基督”,其实都是用历史学语言来阐述的神学作品,主要作用是解经,很详细地说明了“新约”中27篇经文的由来和意义,并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传记和书信被认为是“伪经”。对于久违神学的我来说,真有重逢故人的感觉。
  
  中国大陆公开出版的神学著作中,大多是站在哲学或美学角度,很抽象地在形而上角度解释基督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只是读者若非和作者同样渊博和专业,是很难理弄明白作者的微言大义。而且目前市面上天主教神学作品尤其少。德国有个著名的天主教学者汉斯-昆(孔汉思),只是他一直宣扬普世神学,对教会多有批评,在梵帝冈学术界其实处于很边缘的地位。所以这4卷3册的《基督信仰的起源》的出版,的确弥补了很大的知识性空白。


想了解基督教,可以和基督徒一起聚会呢。
深大蛮多基督徒的。如果有兴趣,可以豆油我啊。。


呃,下学期再说吧……最近被期末论文搞得焦头烂额


这本 会不会又是大肠句啊? 蛮想看的 就烦大肠句


额,让我想想,都过去两年了……好像没有很多长句吧


直接找来看好了 嘻嘻~


希望再说详细些


看完了第二册,第一册看了犹太部分,开始看第三册。
  
  感觉下降中。
  
  现在很怀疑这位老先生自己是否就是教徒,如果是,那这书整个算是个骗局。如果不是,那么他的为学态度就有失公允。作者运用史料分析的时候,倾向性太强烈,过于偏重于福音中记录的事情是信史这一想法,以至于对待各方的资料,态度明显差异。
  比如那个杜林殓布,作者一直在强调说那个轮廓是“辐射”,不是染料或者血污。我就很不理解这里说的“辐射”是什么意思?后来在网上一查,原来教内人士宣称那是耶稣复活之后,身体放出的光辉辐射到殓布上的!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同样是“科学化验”,凡证明殓布是真品的,就不加质疑,而对成书前最新的研究结果——同位素测试,就极度不信任,因为同位素测定殓布是中世纪的勾当。这种偏颇已经超出学者应有的态度了。
  再比如对耶稣生平的分析,整个分析建立在福音的基础上,而福音却不是历史著作,而是一个信仰文件,这个作者自己也认同的。严格地说这种东西根本就不能用于学术研究,至少不能作为孤证或者互相彼此地印证。起码要有第三方(除掉基督徒和犹太人)的历史记录。其实没有。那么如果这么确认儿子(基督徒)给爸爸做的传,也就该至少同等认同敌人(犹太人)给他做的传,它们虽然偏颇的方向相反,可信度却是同样的高或同样的低。但作者经过大量的罗列和简要分析,却认为福音里写的事情大部分可靠,而犹太人写的都是诋毁。这确实很难叫人信服。
  
  校对太差,又不是外边杂七杂八的出版社,一个大学的出版社,出的学术书里竟然有这么多校对问题,真是生可啃熟不可啃,哼~


你很客观,多谢介绍。差点花冤枉钱。


看过序言就应该知道了,作者是天主教徒。


作者确实是教徒,但是未必是教徒写的书就要不得了~呵呵,真找本反基督教人士写教会史,不也一样是矫枉过正么~


倒是觉得这类著作,反倒是教徒的身份更加可信。


嗯,有收获,这样的读书笔记很有参考价值。
ps,不认同阁下对孔子VS耶稣的对比。


有机会需得读读


第一卷快读完了,作者在中国哲学方面有很多硬伤……所以引述的时候出了很多问题。然后……其实写得啰嗦了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