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近代日本汉学的“关键词”研究

陈玮芬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陈玮芬  

页数:

316  

字数:

326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丛书以东亚为研究之视野,以儒家经典为研究之核心,以文化为研究之脉络,既宏观中西文化交流,又聚焦东亚各地文化之互动,并在上述脉络中探讨经典与价值理念之变迁及其展望。 本书探讨近代日本汉学者如何自主地理解和诠释汉字的“关键词”,试图凭借连串成组的关键词,为“汉学”赋予新的定义,并开展相关的概念谱系:经由概念分析与哲学反省两层次的交互照明,发掘儒学概念的不同意涵与面向。

作者简介

陈玮芬,日本九州大学文学博士,主修中国哲学史。现任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日本汉学、儒学概念的发展变化、中日知识转型、中日西学西化思想史等等。曾获吴大猷纪念奖、中研院年轻学者研究著作奖。

书籍目录

序缘起第一章 导言:近代日本汉学研究的观点与方法 一、近代日本汉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二、近代·日本·汉学 三、观点与方法 四、概念及意涵第二章 “汉学”、“儒教”、“孔子教”与“支那学”——由“儒学”的表述论代日本汉学之内涵与特征 一、“儒学”的表述与宗教性论争 二、“儒学”的转型  (一)由古典注释之学到经世济民之学  (二)“宗教”(religion)概念的确立与“汉学” 三、“儒教主义”式的德育  (一)教育与宗教的冲突  (二)日本式“孔子教”的出现 四、“汉学”与“支那学”间的龃龉 五、表述的暖昧性与生产性第三章 “东洋”、“东亚”、“西洋”与“支那”——近代日本对国家主体性和普遍性的企求 一、“东洋”的复义 二、历史上的“东洋”图像 三、实体或是想象的——“东洋”、“东亚”论  (一)“东洋”论  (二)“东亚”论 四、显在的副题“西洋”与潜在的主题“支那” 五、表层的连续与内在的断裂第四章 “天道”、“天命”、“王道”与“皇道”——由近代日本天皇政治论德治与血缘的扦格 一、由中央到终端 二、中日帝王的神圣化 三、天皇亲政与“天道”、“天命”论 四、“王道”、“皇道”之乐土:“伪满州国” 五、文化的继承和转化第五章 井上哲次郎的《敕语衍义》——关于“忠孝”的义理新诠 一、井上哲次郎其人及所撰《敕语衍义》 二、儒家道德论的抬头 三、《敕语衍义》“忠孝”观的特色 四、忠孝难两全——与中国传统君臣、忠孝思想的比较 五、重特殊而轻普遍的思维第六章 服部字之吉的“孔子教”论——关于“革命”及“国体”说的考察 一、中国的“孔教”、日本的“孔子教” 二、现实的中国和理想的中国 三、“汤武放伐”与“易姓革命”的诠释 四、“国体”说——近代日本的咒缚 五、汉学的实践性附录一 近代日本汉学的庶民性特征——汉学私塾、汉学社群与民间祭孔活动 一、近代的汉学塾  (一)首都圈的汉学塾  (二)地方的汉学塾 二、汉学社群——以“斯文会”为例  (一)“斯文学会”的成立及其背景  (二)“斯文会”的组织与活动 三、民间祭孔活动 四、近代日本汉学的庶民性特征附录二 “西洋伦理”与“东洋道德”的交会——由井上哲次郎对“东洋哲学史”的实践谈起 一、关于“日本哲学史”的省思 二、从兰学到英法哲学的移植 三、学院哲学的形成与“东洋哲学史”的提出 四、西洋伦理与东洋道德的融摄附录三 近代日本汉学思想年表参考书目名词索引人名索引

章节摘录

一、近代日本汉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近代日本汉学(明治维新1868~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l945)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作用下,呈现出独特的面貌。它一方面传承自德川儒学的思想体系,又进一步回应当时的近代化政策和欧化思潮,展演出新的意义。不过,与德川儒学的研究相较,近代汉学的研究成绩称不上特别丰厚。就日本汉学、汉文学之通史而言,虽然早在2()年代初期,便陆续出现相关专著,涉及近代汉学的论作却鲜少,而且对于大正、昭和期的汉学几乎完全没有论及。唯有牧野谦次郎《日本汉学史》①、高田真治《日本儒学史》②、许政雄译注《日本儒学史概论》⑧、严绍漝《日本中国学史》④等少数汉学史论设有讨论明治汉学的专章。前三者关注了近代曰本汉学形成的思想背景,概论其学术特色,后者则由日本中国学史这一学术史的角度出发,区分近代日本汉学者的学术流派为“实证主义学派”(狩野直喜、内藤湖南与“支那学社”)、“批判主义学派”(山路爱山、津田左右吉)和“新儒家学派”)(服部宇之吉、宇野哲人和“斯文会’’)等,进一步分析他们的学术传承和研究成果①。采通史的方式概论近代汉学史的专著,以华伦史密斯《近代日本的儒教——日本汉学的保守主义》②问世最早,主要针对保守派的汉学进行探讨,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近代汉学的整体研究直到21世纪初才出现,有李庆《日本汉学史工:起源和确立》、《日本汉学史》:成熟和迷途(1919—1945)》、《日本汉学史Ⅲ:转折和发展(1945—1971)>>③与刘岳兵《日本近代儒学研究》④,两者都相当详实地把握近代汉学的相关素材,提出精到的见解。单篇论文方面有戴瑞坤《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汉学研究》⑤、宋唏《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汉学研究》⑥、坂出祥伸《中国哲学研究的回顾及展望——以通史为主的研究》和《日本之中国哲学研究学问的确立》⑦、渡边和靖《明治期“汉学”的课题》⑧、户川芳郎《汉学支那学的沿革及问题点》和《帝国大学汉学科前史纪要》⑨等。坂出以近代日本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论著为主,阐述近代汉学的发展史;渡边借由分析东京学士会院汉学者的论述,解析明治汉学的存在样态;户川则重视儒教研究的实质与文化政策的关连。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近代日本汉学的“关键词”研究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本身还可以一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