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中短篇叙事文学史

[德]莫宜佳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德]莫宜佳  

页数:

333  

译者:

韦凌  

Tag标签:

无  

前言

四十年来,我将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了中国文学之中!但遗憾的是,目前人们在讨论我有关中国当代文学价值的几个论点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从《诗经》到鲁迅,中国文学传统无疑属于世界文学,是世界文化遗产坚实的组成部分。同样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人(包括中国人)却不了解这一点。但以貌似客观、积极的方式来谈论1949年以后几十年的中国文学却是无益的,这也与观察者缺乏应有的距离有关。评论一位唐代的作家比评论一位2007年的女作家显然要容易得多。此外,相对于一个拥有三千年历史的、高度发达而又自成一体的文学传统。

内容概要

本书从一个异域学者的视角,观照“异”概念在中国中短篇叙事文学史中从文类、主题到叙事话语的衍生与嬗变,以科学的方法、精到的笔触、多年从事中国文学研究及教学的经验,深入浅出地阐发了中国文学史中“异”的艺术的创造及其接受历史。

作者简介

莫宜佳(Monika Motsch),生于1942年,德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莫宜佳致力于中国古典及现代汉语文学、中西比较文学的研究及教学工作。她历经多年的“锥指管窥”, “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尽管在中西现代学术的视野观照下的中国文学已不再只是“经简而直”,却已

书籍目录

鸣谢引言第一部分 概念与价值判断 第一章 历史真实的标准 第二章 文学与史学的区别 第三章 通过“异”的概念定义中短篇叙事文学 第四章 中西概念比较第二部分 六朝:神,灵、鬼 第一章 战争与文化的辉煌 第二章 叙事文学的诞生 第一节 “异”真“异”幻 第二节 艺人与弄臣 第三节 志怪 第三章 文本与集成 第一节 秦汉之前的文本 第二节 《搜神记》 第三节 其他集成文本 第四章 四种题材类型 第一节 妖怪 第二节 侠客 第三节 神仙 第四节 鬼魂第三部分 唐代:从神话到文学 第一章 战争与异域文化的影响 第二章 传奇 第一节 “异”概念的嬗变 第二节 借助于历史与诗歌的写作技巧 第三节 唐代传奇的语言与结构 第三 章文本与集成 第一节 发轫时期(618—780) 第二节 全盛时期(约781—880) 第三节 衰微时期(约880—907) 第四节 集成 第四章 主题 第一节 中国主题研究 第二节 源自印度及中亚地区的影响 第三节 中西平行主题 第五章 主体观照方式与叙事视角转换 第一节 源自道教、佛教与诗歌的影响 第二节 空间的不定概念 第三节 时间的不定概念 第四节 自我分离和人妖变相 第六章 多重性格的塑造 第一节 异邦英雄 第二节 异样女子第四部分 明代:日常生活中的妖怪 第一章 白话叙事文学的发展 第一节 宋代以来思想及社会生活的嬗变 第二节 敦煌变文 第三节 话本 第四节 “异”概念的嬗变:商贾的世界 第二章 语言和形式 第一节 为普及白话文学而奋斗 第二节 叙述者的身份 第三节 “入话”和“正话” 第四节 说唱兼用,雅俗共赏 第五节 韵白并行,不厌其详 第三章 文本与集成 第一节 《清平山堂话本》 第二节 冯梦龙与《三言》 第三节 凌潆初和《二拍》 第四节 《今古奇观》 第五节 宋、元、明三代的其他小说 第四章 题材类型 第一节 志怪小说 第二节 英雄故事 第三节 公案小说 第五章 爱情及婚姻故事 第一节 关于女性社会角色的不同见解 第二节 禁欲和自由恋爱 第三节 通奸 第四节 强奸 第五节 怕老婆 第六节 离婚 第七节寡妇第五部分 清代:提炼与媚俗 第一章 文化生活 第二章 白话作品 第一节 李渔 第二节 艾衲:《豆棚闲话》 第三章 文言“笔记” 第一节 袁枚:《子不语》 第二节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第四章 其他作品 第一节 文言作品 第二节 白话作品第六部分 蒲松龄:“异”术大师 第一章 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第二章 形式与修辞 第一节 文言文和白话文 第二节 “传奇”和“笔记” 第三节 叙事与评论 第三章 妖魔鬼怪 第四章 公案故事 第五章 社会讽刺作品 第六章 爱情故事 第一节 天堂与地狱 第二节 精神恋爱与肉体性爱 第三节 爱情与暴力 第四节 异样女子 第七章 “异”的艺术 第一节 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 第二节 爱情与艺术 第三节 笑结语:中国中短篇叙事文学在西方的镜像译后记 作为文学理论基础的文类研究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她们的机智和勇敢往往远远胜于他们的男性同行。中国崇尚英雄侠女的传统延续至今,他们进入戏剧、小说,并最终进入了电影和电视的创作内容。今天通俗武侠小说中出神入化的功夫与六朝时代小说一脉相承。第三节 神仙在志怪小说中,神仙分布在整个大自然中:海洋、山川与河流。他们经常以美丽的姑娘或是妇人的形象出现,光艳四射,魅力倾国。而人类与神仙相遇的经历一方面受到道教升仙教义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也来自佛教信徒对于美丽的佛教诸神的生动想象。在译成汉语的佛经上这样写道:“或现作淫女,引诸好色者,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自色悟空”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文学主题,直至进入《红楼梦》:寻求解脱的人通过与神仙的相遇而认清生命中的假象和生命本身的短暂即逝,进而达到彻悟。六朝时的中短篇叙事作品中便已出现了带有艳情色彩的宗教想象。人类与神祗的相遇往往仅仅停留在美妙而又短暂的层面。最早的相关记载出现在《山海经》中:“日姑摇之山。”黄帝之女在那里死去,她名叫“女尸”,化作瑶草,“服之媚于人”。这短短的几句话便成为著名诗人宋玉爱情诗赋《高唐赋》的主题源泉,它描写楚怀王在梦中与巫山神女相交的美妙感受和梦醒时的惆怅。曹植的《洛神赋》描写的是极相近似的遇仙经验。

后记

一个多世纪来,西方文学活动(包括文学生产、评论及理论建构)对于中国文学活动的许多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深刻影响。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古典文学学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在摆脱意识形态掌控和作为政治操作的工具身份,以及以批判的眼光重新评价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单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批评的同时,将西方文学理论自二次大战后的丰富成果,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及美学范式相结合,融会贯通地运用于中国占典文学理论的建构和作品分析与评论之中,以期获得古典叙事文学研究中更加丰富多元的诠释的可能性。


编辑推荐

《中国中短篇叙事文学史:从古代到近代》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中短篇叙事文学史 PDF格式下载



德国波恩大学顾彬主持的大型系列丛书之一,中短篇小说,以西方女汉学家视角观察,比较新颖。


德国资深汉学家莫宜佳教授长期研究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对中国传统文言小说有精神研究功力。这部《中国中短篇叙事文学史》我读过两遍,这本是买来送给同济大学教授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学,用汉学家的特别角度,收获巨大。


  随着文言和白话之间的距离日益加大,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了通过外国研究者的口吻来间接理解中国古籍了。再长的句子也不足为奇了。事实证明:效果很好,理顺了知识,锻炼了逻辑,丰富了节奏,拓宽了视野(反复提及“文以载道”对文学发展的束缚,呵呵,于今亦有鉴),还体会了习以为常环境下常常体会不到的幽默感(书中提及有一本介绍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书名,就叫《卖鬼的人》)。
  
  所以有时候,甚至是:书非译不能读也。。。志怪传奇是中国文学一大宝库,目前正与好莱坞主潮流遥相呼应,其中是否会涌现更多世界级新作,大可拭目以待。
  


"理顺了知识,锻炼了逻辑,丰富了节奏,拓宽了视野" You really like parallel structure :)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