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考场实战-作文兵法

刘硕伟 西南师大
出版时间:

2007-3  

出版社:

西南师大  

作者:

刘硕伟  

内容概要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一部博大精深的兵书,被誉为“武圣”、“兵经”。其用兵之道充满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自诞生2000多年以来,一直在我国广为传播并逐渐延伸至世界,其影响已经广泛涉及军事、政治、文化、教育、经济等诸多领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思维智慧的瑰宝。“作文”这种文化行为,在注重弘文励教的我国也已是2000多年之久。“文以载道”的儒家文化理念,使得《孙子兵法》与“作文”有着自然的对应关系,作文“文法”与兵家“兵法”同样彰显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 《孙子兵法》区区不足六千言,但却道尽了行军、用兵、攻、防、护的精要,民间提炼、概括并广为流传的“三十六计”,配之以春秋至三国、隋唐的典型战例,更添生动而形象。这套有关作文教学“兵法”的丛书,将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作文之法与“兵法”有机对应,条分缕析,妙趣横生而又贴切入理,是一部同样具有“结构兵法”意义的好书。 何以此谓?在我看来,除了巧借“兵法”演绎“文法”这种创新机趣之外,首要的特点便是章节结构的缜密与创新。以初中篇《粮草先行·材料积累与运用》为例,就非常讲究作文兵法与孙子兵法在整体逻辑结构上的对位。该书紧扣作文“兵法”,每章节先自兵法讲起。编著者先引用《孙子兵法》有关文段进行阐释,并分析“此法”之与“文法”的对应之处,接着是“兵法详解”,通过大量文法案例来解读此文法的妙处,可以让学生心领神会;既是“兵法”,自有“战例”,于是编者“匠心独运”编排了“典型战例”,即举一优秀文章,然后是对文章的点评,即成了“战例评说”;文有优、劣之分,战有胜、败之别,编者设计了失败的作文及其修改案例,仿之战争则成了“前车之鉴”与“反败为胜”,中间则分别嵌入“战败因缘”与“战例评说”,总结写作的胜、败经验教训。“战”忌“纸上谈兵”,“文”同样讲究“实战训练”,于是有了题为“沙场点兵”的写作训练。这是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尤如统帅派出将领行军打仗,理应有所交代、提示、警策,于是“作业”后又有一道“兵法提示”,似乎孔明开出的“锦囊妙计”。所以,笔者认为,作为面向中小学生的这套作文教学法书籍的编者深知“兵法”论“文法”的命意,其阐述作文之法的篇章结构非常讲究,逻辑缜密,“理”、“论”结合,“案例”、“评说”相随,是名副其实的一部结构“兵法”。 《孙子兵法》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这样一套主体意识、结构意识都很强的作文系列著作里,稍不注意就会走向牵强附会、脱离实际的危险。但作为作文兵法的系列辅导教材,编著者狠下了一些工夫研究作文教学的主体对象:中小学生的年龄、生理与思维特点,尤其把握了各阶段学生的语言实际,也可谓“知己知彼”了,从而显得客观自然。大概因为该书编者多为中小学教学一线优秀教师,二则也是本书选题和立意所致。最典型的特点就是“案例”教学法。这些案例选择很有特点,不唯名家名作是选,即使选名家名作,也多为中小学生的熟知篇目,其余绝大多数文章、案例文段都出自中小学生自己之手。更有创新的是,在对比分析“优秀作文”与“失败作文”时,大多选取的是同一作者的同题文章,一为改前,一为改后。这样的设计很大程度上贴近了学生的写作实际,因为同一篇文章的优劣对照,更能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写作的“玄机”,尤如对“失败战争”的“重新演绎”,便于学生掌握“战争规律”。 丛书时时体现“兵法”特点,行文风格生动、形象、轻松、活泼,力求富于变化,把理论文字也写成了美文,学生也易于接受。就全书这种“兵法”论“文法”而言,其实也对应着一种特殊心理关系。中小学生,一般来讲就处在人的少年时代,少年好动,大多少年儿童喜欢“战争片”。因此,以“战法”论“文法”,符合少年儿童健康的“争强好胜”、“优胜欲”的心理特征,从而也增强了学生“作文”的兴趣。 战无常规,文无定法,但有规律可循。在当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之际,作为我国古代典籍的《孙子兵法》却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这说明,《孙子兵法》已经从军事价值向文化价值,由兵法智慧向经营之道、管理科学、外交艺术等等转移,成为一门中国祖先向世界奉献的一部思维科学。而且,《孙子兵法》本身虽然在讲“兵法”,但处处又充满“非战”、“反战”、“不战”的和平思想。因此,真诚希望这套“作文兵法丛书”能够在培养学生“文法”的同时,成为培养中小学生“和谐”的作文思维与审美意识,加深其传统文化认识的“工具”,使其转化为认识人生、社会和一切事物的“内功心法”,这样,“文法”又回归人生“兵法”,让处于人生初始阶段的中小学生,也同样树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理念,勤奋学习,为将来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这正是作文教学法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真正的作文之道,是作文兵法的灵魂所在。 是为序。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始计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把握主旨第二章 地形地形者,兵之助也——善用“要求”第三章 军形自保而全胜——立意准确第四章 九变千变万化为将之道——文贵求新第五章 谋攻上兵伐谋——写作思维的运行第六章 虚实虚实可变,胜可为——结构的构建第七章 军争机不可失,时不我待——考场中的时间分配第八章 兵势 因势而动——酝酿情绪第九章 行军 约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行文中应注意的问题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考场实战-作文兵法 PDF格式下载



买给上高三的堂弟,姑姑说不错,挺励志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