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两汉易学史

高怀民 广西师大
出版时间:

2007-1  

出版社:

广西师大  

作者:

高怀民  

页数:

24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中国易学史中,两汉时期的易学总觉得像是被一团迷雾笼罩着,它给人的印象是索奇弄怪、内涵神秘且朦胧不清。许多易学家讲到汉易,除了举出几个特有人物的易说外,对于这一段长达四百多年的学术史的曲折演变,多不能道其详。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由于此时期的易学与数术之学密切相关,以致内容庞杂而隐秘,迷人耳目;一方面又因为时代久远,史料残缺,以致产生了有的易学家身世不明,有的原著作全丧失或半丧失,或有著作而无作者等等混乱情形。“两汉易学史”便是作者深有感于此而写,旨在对此一时期混淆模糊的易学作一清厘,寻绎其端绪,疏理其脉络,俾得以较清晰的面貌出现在学术史上,更由此可以看出汉易在整个中国易学的长流中所处的“史”的地位。 本书写成,凡历三年。最感遗憾的,是前人无一有系统的汉易史可供参考。各家易说固可由资料收集得来,然其他许多方面多是作者一己之见,诸如:对整个汉易演变的看法是否正确?对有些疑难问题的讨论与推断是否合理?分期是否恰当?一些必要的名称的拟定是否适宜?以及对易家人物的提出与安排、对某些易家学说的商讨是否有理?凡此种种,都甚望听取贤者指教。作者才思不逮,何敢言易?倘以此书之作,他日得睹一更完备之汉易史问世,实为大愿。兹条列其他应先声明诸事如下: 一、本书在写作上所持原则,是以学术思想的演变为经,以各家易说的介绍为纬。 二、本书是以两汉之时的学术为立场,所以叙述象数易部分特详,而叙述儒门易部分则简略;以象数易为汉易主流故。书中其他有讨论处,也都是采取此一观点。 三、本书中所述部分易家,如管辂、王弼、蜀才、干宝数人,论时代已在东汉以后,但从学术上说,此数人都应纳入汉易范围:管辂易为焦、京一脉的嫡传;蜀才易采虞翻卦变为说;王弼排除象数,为汉易时代的结束;至于干宝,虽已晚至晋元之世,但其注易以孟、京易为宗而有新创义,略掉可惜,故也附载于注经派象数易家之后,可视为汉象数易的落日余晖。

作者简介

高怀民,著名易学、易学史研究专家。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研究所教授,著有《先秦易学史》、《两汉易学史》、《宋元明易学史》、《大易思想》、《大易哲学伦》、《哲学的人类文明之道》等。

书籍目录

本书主要易学家年表两汉易学传承表第一章 汉易中几个特殊问题 第一节 易与秦火的问题 第二节 易的传承问题 (一)汉兴田何以上 (二)西汉时期 (三)东汉时期 第三节 易伪书的问题 (一)《子夏易传》 (二)易纬 (三)《连山》与《归藏》第二章 汉兴儒门易的复古 第一节 汉兴以前易学的沉寂 第二节 复古大师田何 第三节 儒门易的兴盛与衰落第三章 汉象数易兴起的原因 第一节 远因之一:易道以“变”为用 第二节 远因之二:儒家门墙不足以范围易学 第三节 近因之一:灾异、数术思想的盛行 (一)阴阳与易 (二)五行与易 (三)干支与易 (四)灾异与易 第四节 近因之二:武帝尊儒术的影响 第五节 近因之三:隐士易学的出现第四章 前期占验派象数易家 第一节 孟喜易 (一)孟喜事略 (二)孟喜易说——卦气  甲 四正卦  乙 十二月卦  丙 六日七分法 第二节焦延寿易 (一)焦延寿事略 (二)焦延寿易说——六十四卦变占   甲 《焦氏易林》  乙 焦林六十卦直日 第三节京房易 (一)京房事略 (二)京房易说   甲 八宫、世应、世建  乙 纳甲、纳十二支(京氏爻辰)、纳五行、纳六亲  丙 飞伏   ……第五章 后期注经派象数易家第六章 汉象数易的结束第七章 结论:两汉易学综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两汉易学史 PDF格式下载



在中国易学史中,两汉时期的易学总觉得像是被一团迷雾笼罩着,它给人的印象是索奇弄怪、内涵神秘且朦胧不清。许多易学家讲到汉易,除了举出几个特有人物的易说外,对于这一段长达四百多年的学术史的曲折演变,多不能道其详。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由于此时期的易学与数术之学密切相关,以致内容庞杂而隐秘,迷人耳目;一方面又因为时代久远,史料残缺,以致产生了有的易学家身世不明,有的原著作全丧失或半丧失,或有著作而无作者等等混乱情形。“两汉易学史”便是作者深有感于此而写,旨在对此一时期混淆模糊的易学作一清厘,寻绎其端绪,疏理其脉络,俾得以较清晰的面貌出现在学术史上,更由此可以看出汉易在整个中国易学的长流中所处的“史”的地位。
本书写成,凡历三年。最感遗憾的,是前人无一有系统的汉易史可供参考。各家易说固可由资料收集得来,然其他许多方面多是作者一己之见,诸如:对整个汉易演变的看法是否正确?对有些疑难问题的讨论与推断是否合理?分期是否恰当?一些必要的名称的拟定是否适宜?以及对易家人物的提出与安排、对某些易家学说的商讨是否有理?凡此种种,都甚望听取贤者指教。作者才思不逮,何敢言易?倘以此书之作,他日得睹一更完备之汉易史问世,实为大愿。兹条列其他应先声明诸事如下:


高先生的《两汉易学史》买回来刚好一个月了,放在书柜没有碰过。不是把它打入冷宫,而是有很多书排着队等着我来看。而且,高先生的这书,还是我导师强烈推荐要看的。恰好,这段时间在准备两汉孟京的易学思想,粗看了这书前两章节,觉得高先生实是深究易,懂得易之人,与市面上流行的江湖郎中有莫大的区别,包括百家讲坛上的曾士强。因为,看书,要先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养分,学术上的还是用来忽悠人的。我选择的是前者,而且,这也是我硕士三年的研究课题。回到这书,其行笔构思流畅明朗,对初了解的人有莫大的引导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按照洛克的“白板说”,我们都是白板,谁来划上第一笔呢?教我们的第一字是什么呢?这必然决定着我们以后的取向,包括态度,专业路数和如何经营方式。高先生,是以深入浅出的话语和严谨的谋篇布局来引导我们如何进入易之门。声明,我不是托,有自己独立思想和见解。书,好还是坏,有益或者是无助,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书好,不怕高调。还要补充的一点是,这书,不是快餐文化,而且需要读者有一定的相关专业背景的。


两汉易学史


若对易学有兴趣者,此书值得一看!


对增长与“易经”有关的知识面,有些作用。


可与朱老的那套<易学哲学史>相互参照着读,二者各有千秋!都不错!


就是作者自己发表的意见和感慨也太多了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