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思想学说史

张岂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张岂之  

页数:

1052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国思想学说史》的撰述从1999年开始,至今已整整六年。在我写序的时候,全部稿件已整理、修改完毕。朋友们曾建议我写一篇长序,叙述本书对思想史这门学科的理解以及研究方法。也有朋友不赞成这样做,因为一部书的思路、方法是不能脱离具体内容的,没有必要单独提出并加以论述。以我个人读书的习惯来说,特别是读学术著作时,首先要看序,希望序扼要地叙述书是怎样写成的,以及阅读时应注意哪几点。如果是长序,与书的内容没有多大关系,我往往略过,或者待读过全书以后再来补读。同时我相信,读者对于书的评价,并不以序为准,序里说得再好,读者未必相信,主要还是取决于书的内容。基于此,我决定为《中国思想学说史》写一短序,而且在序里只表述我个人的想法,不代表此书其他作者。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我学习和研究中国思想史,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侯外庐先生。1948年,外庐先生到北京大学文学院开“中国思想史”课,我选读并且坚持听到底,受益不少。他将思想家和思想学派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不是从概念到概念。

内容概要

  《中国思想学说史》是由著名的中国思想史学家张岂之先生主持编写的大型思想史丛书。全套书共六卷九册,包括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卷、宋元卷和明清卷,涵盖了对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各个重要时期的重大思想及各家学说的阐述和研究。各卷均由国内思想史学界的优秀学者主笔,由张岂之教授最后统稿、编定。该丛书在国内已有的中国思想史类著作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近年来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具有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更为浓厚的时代气息。本丛书对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以来近五十年的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主要成就进行总结,比较充分地反映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新进展;以思想学说为契入点,努力揭示思想意识产生的学术土壤,尝试对中国思想史的演变历程及其主要内容提出更加符合中国文化原貌的解析,把中国思想史写成为真正在中国学术土壤中生长发育的历史;注意思想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力求揭示各个历史时期思想观念在文化形式中的渗透与表现。全套书结构严谨、史料丰富、文字可读性强,是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优秀丛书。 本书为其中的明清卷。

作者简介

张岂之,著名思想文化史专家。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攻读研究生。现为西北大学名誉校长,西jE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编和独立撰写的学术著作有《宋明理学史》(与侯外庐、邱汉生合作主编)、《中国思想史》、《中国传统文化》、《儒学·理学·实学·新学》、《中华人文精神》、《中国历史》(六卷)、《中国学术思想编年》(六卷)、《春鸟集》、《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历史十五讲》等,发表中国思想学说史方面学术论文多篇。分册主编简介:方光华,历史学博士,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刘师培评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中国思想学术史论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中国古代本体思想史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等。肖永明,历史学博士,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宋明思想文化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独立或合作出版著作五部。范立舟,历史学博士,暨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特长为以宋代为中心的思想史、学术史、文化史、宗教史研究,兼及政治史与社会史。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篇 心学篇 第一章 明代朱学 第二章 明代王学 第三章 王学的发展与分化 第四章 泰州学派 第五章 泰州学派后学 第六章 东林学派 第七章 明代宗教第二篇 启蒙篇 第一章 启蒙思想的兴起 第二章 体用一贯的南北大儒 第三章 黄宗羲的工夫本体论 第四章 王夫之的思辨之学与学术贡献 第五章 顾炎武的经学与史学 第六章 颜李学派的习行经济之学 第七章 朱之瑜与傅山的异端风骨 第八章 明清之际的特立独行之士 第九章 明末清初的质测通几之学第三篇 考据篇 第一章 阎若璩的学术成就及其思想史意义 第二章 江永易学与音韵学 第三章 惠栋的考据学与义理学研究 第四章 戴震的考据学与义理学研究 第五章 焦循的经学与天算学 第六章 阮元的学术思想 第七章 乾嘉三大考史学家 第八章 章 学诚对考据学的反思第四篇 新学篇 第一章 学术界透入的新气息 第二章 “中体西用”学派的学术评估 第三章 严复对西学的介绍及其学术价值 第四章 康有为融通中西的努力及其大同理想 第五章 梁启超的学术研究和学术贡献 第六章 章 太炎的思想与学术 第七章 孙中山对中西思想的研究和选择 第八章 一代学人王国维的学术建树第五篇 天算篇 第一章 明代的数学 第二章 明代的天文学 第三章 清代的数学 第四章 清代的天文历法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明代朱学第一节 程朱理学在明初思想统治地位的形成杨东莼在《中国学术史讲话》中说:“明初诸儒,如正学方孝孺、月川曹端、敬轩薛碹、康斋吴与弼、敬斋胡居仁,都笃守宋儒矩矱,至白沙(陈献章)出,始别树一帜,而为阳明(王守仁)的先驱。”的确,明初思想界,一以程朱理学为依旧,“明初诸儒,皆朱熹门人之支流余裔,师承有自,矩矱秩然”。造成这种思想格局的原因,除太祖、成祖的大力提倡外,还与当时理学家的认识有关,用薛碹的话说,“自考亭(朱熹)以还,斯道已大明,无烦著作,直须躬行耳”。在他们看来,程朱理学与其说是一种需要加以认识、研究和不断发展的思想形态,还不如说是一种只需进行道德践履的准宗教信仰体系,无论是格物致知、博学多识的为学纲领,还是居敬存诚、涵养心性的修存工夫,皆不出朱学之范围,故而理论创获较小。但是,我们同时也必须认识到,明代心学的兴起,绝不是一种突兀的现象。正是在那种极度严谨和自觉的涵养致知工夫中,才能体悟到属于自身的独有的心得。对形上道德本体的体认只有通过个人的理论阐述才能表达出来,任何一种道德实践本身也会烙上个体的印迹。明初儒者重“为己”之学,培育了心学的种子。程朱理学在明初思想统治地位的形成首先当然与统治者的提倡有最直接的关系。


编辑推荐

《中国思想学说史:明清卷(上下)》可供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思想学说史 PDF格式下载



《中国思想学说史》是由著名的中国思想史学家张岂之先生主持编写的大型思想史丛书。全套书共六卷九册,包括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卷、宋元卷和明清卷,涵盖了对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各个重要时期的重大思想及各家学说的阐述和研究。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之后,其徒张岂之先生的一力作。


非常好的书 值得购买


书质量很好,也是自己想要的版本


对于中国思想的研究有很独到的见解,对文史哲三方面都有益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