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学
2012-6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梅贻琦
214
176000
无
梅贻琦,这位清华大学的“终身校长”,和蔡元培并称,对于中国的大学有开创之功的教育大家,奠定清华大学百年辉煌的导师,《南渡北归》当中反复见称的学界领袖,他在学术建设上和精神影响上,到底树立了什么高山仰止的丰碑,至今没有人能够得知端详。
“太上立德,太下立言”,本书即发掘尘微,重刨精光,从浩瀚字纸当中发见梅贻琦的真知卓作——《中国的大学》,以作为中国教育界和文化界的屈指可数的光火,影响读者,进而拯救目前大学教育之危机。
本书从“大学之精神”“清华之为清华”“西南联大的精神家园”“工业化的前途和青年的使命”四个方面,阐述了梅贻琦的精神之道、治学立校和大学生的安身立命的严肃课题。从这本书的著作之初,就受到了朱自清、冯友兰、蒋梦麟、潘光旦、马约翰等大家的一致赞美和推荐,实为当今中国大学生和教授的必读之作。
梅贻琦(1889-1962),自1914年由美国吴士脱大学学成归国,即到清华担任教学和教务长等多种职务。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自此后一直到他在台湾去世,一直服务于清华,因此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在他的领导下,清华才得以在十年之间从一所颇有名气但无学术地位的学校一跃而跻身于国内名牌大学之列。他的一生仅仅做成了一件事,就是成功的出掌清华并奠定了清华的校格。一是师资人才的严格遴选和延聘,二是推行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他还被誉为清华百年校史上的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是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
2007年文库版清华的民主制度(代序)………………朱自清
第一编大学之精神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大学一解
大学的意义
教授的责任
做学问的方法
谈学术自由
体魄健康才能救国
关于学生参加救护伤兵事
提倡吃苦耐劳精神
关于校内集会的意义
第二编清华之为清华
“此昔日北大之所以为北大;而将来清华之为清华,正应于此注意也。”
就职演说
清华学校的教育方针
清华发展计划
附:清华学校组织大纲
清华一年来之校务概况
在建校22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在建校24周年纪念典礼上的讲话
致全体校友书
回顾与前瞻——在建校26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在建校29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抗战期中之清华
抗战期中之清华(续)
抗战期中之清华(二续)
抗战期中之清华(三续)
抗战期中之清华(四续)
抗战期中之清华(五续)
复员期中之清华
复员后之清华
复员后之清华(续)
第三编西南联大的精神家园
“这传统就是北京大学的‘自由’,清华大学的‘民主’、和南开大学的‘活泼’”。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要览
…………
第四编工业化的前途和青年的使命
“今日大学生之生活中最感缺乏之一事即为个人之修养。”
工业化的前途与人才问题
…………
梅校长任职25年纪念题名录序(代后序)………………刘文典
后记
文科研究所设昆明龙泉镇司家营,从大普吉本校图书馆移用书籍甚多,其他距城八公里,系一小村落,安静宜于工作,同人及研究生多寓所中,入城上课。研究所至三十四年停止,但所址至去年(三十五年春)复员时始结束。五年之中同人研究工作,有许维遹先生后完成《管子集释》《韩诗外传集释》《国语校补》《尚书义证》四稿,待印。其他同人亦各有所作,零星发表。又李嘉言先生研究《唐诗》,何善周先生研究《左传》,研究生先后七人,毕业者王瑶、施子愉二人,王君论文为《魏晋文学思潮与文人生活》,现任本系教员。施君论文为《唐代科举制度与文学》,现考取自费留学,即将赴美。季镇淮、范宁二君通过毕业初试,现任本系助教。李君论文题为《魏晋以前的观人论》,范君论文题为《魏晋小说研究》,均仍在搜集材料,期其完成。 八年中本系最不幸者厥惟去年闻一多先生在昆明惨遭杀害一事,闻先生研究中国语文,工力深,造诣高,又能运用人类学等新知识,其贡献于中国神话及文学史者甚大,壮年被难,不特本校本系之损失,抑亦中国学术界之损失也。 复员之后--本系计到校教授四人,尚有王力教授,经广州国立中山大学借聘为教授兼任文学院长,请假一年,陈梦家教授留美研究中国古代铜器.工作未完,请假一年,新聘兼任讲师张政娘先生、张清常先生分任文字学及古音研究训诂学等课,又蒋荫恩先生任新闻学概论课。原有教员一人,新聘二人。新聘助教十人,半时助教一人,又与历史学系合聘助教一人。各位教员、助教及半时助教,除王瑶先生兼任中国文学史分期研究学程外,均专任大学一年级先修班国文及作文课,其与历史学系合聘之一位,系帮助陈寅恪教授工作。 ……
清华的民主制度,可以说诞生于十八年。但是,这个制度究竟还是很脆弱的,若是没有一位同情的校长的话。梅月涵先生是难得的这样一位校长……他使清华在这七八年里发展成一个比较健全的民主组织。 ——朱自清 作为清华长期的领导人,梅贻琦先生,将与清华共存不朽。 ——冯友兰 先生以年最少,温恭谦让,择善固执两者兼有……校务因以日进,先生之力居多。 ——蒋梦麟 一般从事于高等教育的人中间,不因时势的迁移,不受名利的诱引,而能雍容揖让于大学环境之中,数十年如一日的,中国之大,又有几人? ——潘光旦 他有他的人格……真君子(Real Gentleman)的精神。梅先生不但是一个真君子,而且是一个中西合璧的真君子,他一切的举措态度,是具备中西人的优美部分。 ——马约翰 梅贻琦生性不爱说话,被弟子们称为“寡言君子”(Gentleman of few words),若不与其相当熟悉,一般看不到他的言笑。梅氏颀长的身材常搭配一身青衣长衫,脸型如棱角分明的雕塑,风度翩翩,算是那个时代的美男子,曾被来中国访问的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中国学者的完美典型”和“中国学者的理想化身”。 ——岳南《南渡北归》
1、《南渡北归》作者岳南反复提及并推崇的学界领袖;李济、梁思成的精神导师;清华大学的终身校长——梅贻琦拯救大学教育危机的发聩之作。 2、一本需要所有中国大学学生和教授阅读的经典著作。 3、民主、自由、活泼,真正中国大学精神之所在。发扬真正大学精神之闪光,拯救目前大学教育之危机。 4、朱自清、刘文典作序,冯友兰、蒋梦麟、潘光旦、马约翰推荐。 5、目前图书市场唯一动销的梅贻琦图书品种。
无
本书从“大学之精神”“清华之为清华”“西南联大的精神家园”“工业化的前途和青年的使命”四个方面,阐述了梅贻琦的精神之道、治学立校和大学生的安身立命的严肃课题。从这本书的著作之初,就受到了朱自清、冯友兰、蒋梦麟、潘光旦、马约翰等大家的一致赞美和推荐,实为当今中国大学生和教授的必读之作。
梅贻琦曾就读于南开中学,毕业于清华大学,1914年由美国吴士脱大学学成归国,即到清华担任教学和教务长等多种职务。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自此后一直到他在台湾去世,一直服务于清华,因此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1937—1946年,与蒋梦麟、张伯苓一起组成西南联大的“三大常委(实际可称三大校长)”班子,共同领导联大办学大业,创造了闻名世界的西南联大办学奇迹。在西南联大时期,因蒋梦麟出任当时国民政府秘书长,张伯苓在重庆举办南开中学,西南联大的一应事务几乎都被委托给梅贻琦一人负实际总责,梅由此成为联大“三大常委”中的实际掌舵者,在梅艰苦卓绝的引领下,西南联大培养出了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近200名“中研院”院士、新中国“两院”院士和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8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以及4名中国最高科技奖得主等等,此番成就足于让梅贻琦先生跻身中国学界最杰出领袖行列。故鄙人以为,凡讲梅贻琦先生的书不得不读,一定要抢购,先睹为快,受益万世子孙!
梅贻琦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他成功的使清华在十年之间跻身于国内名牌大学之列,奠定了清华的校格!这样看来,梅贻琦是清华的“恩师”。
梅先生一生耐心笃行。学生着急于救国兴亡,梅贻琦解释说:即使救国吧,也第一要有健康的体魄,第二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因为救国并不只在战场上面,也不完全需要一群莽夫。他的儿子要去参加军事翻译,梅贻琦并不支持,说道:你现在才是大一的学生,也许到了大二才可以去。当然他的儿子并没有完全遵守父训。国民党的军警捜査大学校园,被激怒的学生围攻教务长潘光旦,梅贻琦又出来解围说:这也许并不好,如果事情闹得更大,学校可能会停课,这从长久上考虑,是不利于学校的发展的,但是可以搪塞,自己就是把往年的学生名单交给军警了的。但是这并不表示守旧和对于时事的回避,因为很容易愤怒的学生常常会驱赶他们的校长,在梅贻琦之前就发生了两三回,但是梅贻琦在任清华大学校长的十七年间,清华学生的口号是“拥护校长”。对此梅贻琦的解释是:驱赶校长就是“倒某人”,看来没有人愿意“倒霉(倒梅)”。梅贻琦的回答往往是狡猾而儒雅,也同样有耐心。
民国最著名学界领袖 清华终身校长梅贻琦的著作!难得一遇,值得好好读。
梅贻琦先生以不同凡响的教育智慧和由贤入圣的人格魅力,奠定了清华大学之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的灵魂,使清华大学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取得巨大的成就,更为新中国培养和储备了大量奠基性的建设人才,中国的大学若都有这样的校长,恐不至此!
红白相间的封面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梅贻琦虽然不在了,但他的精神,他带给清华带给中国大学的影响是永不磨灭的。
清华的民主制度,可以说诞生于十八年。但是,这个制度究竟还是很脆弱的,若是没有一位同情的校长的话。梅月涵先生是难得的这样一位校长……他使清华在这七八年里发展成一个比较健全的民主组织。————朱自清。 真正的大学之精神。
当今大学的印象,和中国的大学一书中,阐述的民主、自由、活泼,从梅贻琦先生的这书中,真正找到的大学精神之所在,大学闪光之所在,为人师表,该做的还不够,还需要更多的进步,为人徒弟,更应该谦虚好学,思想需更加进步。当下,都应该深思。
强烈建议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在即将踏入大学的校门前利用暑期好好阅读一下这本书,别在重蹈哥的杯具大学生活这一覆辙。曾几何时,哥像许多高考后的考生一样,以为高考这座大山顺利攀登之后,余下的求学之路便是一马平川,尽可放松。谁知在浑浑噩噩的渡过四年大学生活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四年大学生活整个就是一杯具。事后反思才发现原来我竟然从来没有为上大学做好应有的准备!假如我在上大学之前能够读到《中国的大学》这本书,或者遇到位像梅贻琦这样的校长,我现在也不会如此后悔自己的虚度光阴。这本书中收录多篇梅贻琦给每届入校新生的讲话,在这些讲话中梅贻琦校长给每届入校新生都提出过许多睿智的告诫和建议。建议那些在得知高考成绩不错,即将被大学录取而暗自庆幸的学生在庆祝之余,好好为自己的大学四年制定一个长远的规划!相信这本书会对你有所帮助。
好书,讲梅贻琦先生与清华,适合中国大学的教师们看,教书育人~~
自由、民主、活泼,西南联大的校训;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校训并且在办学的过程中切实的施行下去,西南联大才能在如此困境之中取得令今天众多高校汗颜的成果!现在南方科技大学在“去行政化、教授治校”理念下的办学实验,其实根本无需实验,早在上世纪梅贻琦校长就早已开始按照教授治校的方式来管理大学了。
是梅贻琦做清华校长期间的一些文章,只有尊重历史,从中吸取一些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
在网上无意浏览到这本书时,并没有太在意,但是一看这本书的作者是梅贻琦,立刻激起我的强烈的阅读欲望。回想起梅校长的那句“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简直是经典至极。就冲梅贻琦校长的大名立刻毫不犹豫的下订单购买。收到货后发现果然是物超所值!读完一本书,书中若能有一句深深触动你的话,阅读的目的已达到了。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感觉受益匪浅,颇多感悟!梅贻琦校长不愧为一名出色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在今天看来仍不过时!
读梅贻琦先生的必生之作,真正体会到当初设立大学的深远意义以及对未来国家发展,对莘莘学子偌大的期许。目前大学之现状,于梅贻琦先生所谓的民族、自用、活泼,的精神,完美的呈现,但依然有若多需改良之处。改革,非一人之愿,非一人之力。需教师、学子、家长的共同努力,需党政,社会的大力支持。
通过梅贻琦生前一些发展清华具体措施的书稿和一些演讲稿为我们清晰明了的展现了清华大学的发展历程。不得不读!
梅贻琦,将与清华共存不朽,冯友兰的话说明了一切!!
如今中国的大学变成了社会的名利场,招生腐败、学术腐败、教授无师德,早已失去了民国时代大学的淳朴,一切向钱看,鲜有人专研学术。教育乃国之根本,大学更是承担了教育兴国的大任。所谓大学,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重读梅贻琦,让大学,让教育早一天重归它的本质
看了几页,才觉得现在的大学啊,真是无语。看看人家梅先生,看看真正的大学精神,一定好好教育孩子,培养大学气质,不枉大学走一回,梅贻琦是真正的大学者,大教授,好书,好人!
现如今的大学,需要自由、民主、活泼~~拜读梅贻琦校长的《我的大学》重温历史
梅贻琦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开创了清华大学的黄金时代,主导了西南联大的教育奇迹,使中国的高等教育昂然跻身世界先进水平。单从这一点此书不得不读!
名字就很有魄力,看看内容更觉得这个名当之无愧。北大的“自由”,清华的“民主”,南开的“活泼”真真正正体现了中国大学的精神!
如果说中国近现代思想发展的巅峰时期是什么时候,那当属民国几十年莫属。梅贻琦先生的这本《中国的大学》,可以说是他对中国学术发展的深刻思考的结晶,对大学、对个人都有非同一般的启发。我读了很喜欢,推荐给大家!
现届本校二十一周年纪念,《清华周刊》编辑诸君请我说几句话,我乃地位所在,不能推辞。关于学校过去历史的事实,大家都知道很多,不必再这时节多说。至于前途发展的方针,我已屡次与校内师长同学们谈过,所以亦不必重提。再有一事拟就这机会简略提出的,即是我们常认为课外事业而实在是应看作学校工作重要的一部分的,就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学校造就人才是为求实用。假若学生没有前途,学校的教育全归枉费,是极大的损失。学生受过相当训练,而不能展用他的才能,生活上受影响,精神上受损伤,是一件极悲惨的事。…………
看完梅贻琦的《中国的大学》,当夜我就跑到海淀区,看着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林立高楼,真想大喊一句:我们的大师在哪里?
套用一句话:我一个也不原谅!
中国的教育,不乏梅贻琦这样的大师级人物,但那都是20世纪前半叶的事情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大师们就不再出现了。非常怀念大师们存在的年代!希望自己能够读好这本书,为大师精神的永存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中国的大学,清华之所谓清华,北大之所谓北大,成就之处在于对教育深远的目标,对青年的期望。而今之大学分类,良莠不齐,青年毕业后深感危机,其重要原因在于教育之目的,应注重教育环境本身而非金银;青年应注意自身之修养而非享受。
民主、自由、活泼,这才是中国大学的精神所在!发现真正大学精神之闪光,改观目前大学教育之现状。我想腰封上的话值得我们学习。
清华大学之教育方针:清华大学之教育方针,概括言之,可谓为造就专门人材,以供社会建设之用。此目的约无以异于其他大学。但各学校因处境之不同,或主张有别,则其所取途径亦自各异。清华 之设大学,其一切计划,亦以应时代与环境之需要,以求达此目的而已。————经典
一般从事于高等教育的人中间,不因时势的迁移,不受名利的诱惑,而能雍容揖让于大学环境之中,数十年如一日的,中国之大,又有几人,,,,对梅贻琦先生非常的钦佩。
一般从事于高等教育的人中间,不因时势的迁移,不受名利的诱引,而又雍容揖让于大学之中,数十年如一日的,中国之大,梅贻琦算一个。
今日大学生之生活中最感缺乏之一事即为个人之修养——梅贻琦
缺乏人文精神的今天,重读梅贻琦,收获颇丰!读史以鉴
大学的问题要说在近期也算是热点话题了,大学说到底不仅是学知识的地方,更是学做人,学精神的地方。书腰上”发见真正大家精神之闪光,改观目前大学教育之现状“这句话很吸引我。虽然大学毕业多年,现在是赶不上所谓的改观了,但作为教育相关从业者,看了这本书,觉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推荐教育从业者看。
说成梅贻琦所写的书感觉有些不恰当。感觉应该是梅在清华做校长时学校结构分工和职责划分的汇总,更确切的说是学校规章制度汇总,外加一些讲话。不过,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妨了解一下学校设立的教授委员会和校长的关系,或者说是如何在学校实行管理民主化问题。
梅贻琦对大学的一些见解,让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受益匪浅!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事之谓也。昔日之所谓新旧,今日之所谓左右,其在学校,应均予以自由探讨之机会,情况正同。此昔日北大之所以为北大,而将来清华之为清华,正应于此注意也。
今日大学生之生活中最感缺乏之一事既为个人之修身。
梅贻琦校长,一生的老师!
看到工业化的前途和人才问题这一章,梅贻琦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些学生的能力也很不错,他们会打图样,会装卸机器,也会运用机巧的能力,但他们的毛病是不大了解别人,容易和别人发生矛盾,这何止又不是在说我们这些大学生的一个通病?梅贻琦的书什么时候都有用!!
梅贻琦先生不爱说话,被弟子们称为“寡言君子”,若不与其相当熟悉,一般看不到他的言笑。梅氏颀长的身材常搭配一身青衣长衫,脸型如棱角分明的雕塑,风度翩翩,算是那个时代的美男子,曾被来中国访问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誉为“中国学者的完美典型”和“中国学者的理想化身”。
刚收到货就急忙看起来,最喜欢的就是抗战期中之清华,重现了危急时刻中国的大学所应有的霸气和从容。中国的大学加油!!
他一生没有写作等身的著作,没有骄人的成绩,但是他主政清华时期的学生,却是中国近代与现代史上人才辈出的时刻。他是大师的老师,他是真正可以称得上大师的人之一。
读《中国的大学》领会真正的大学精神,看看梅校长的文章,真是感慨。。。
梅贻琦是我崇拜的大师,大师之作一定要读!好书不失望!
梅贻琦的经典之作,确实不错。
梅贻琦说,今日大学生之生活中最感缺乏之一事即为个人之修养,我想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这确实是一句大实话!无论何时何地,个人修养不该丢!
不同于后世人所写,这本书是当时人梅贻琦的著作,更加客观真实!!
是梅校长历年在清华工作的校长讲话、大会讲话的文章合集
读完此书,学习什么是真正的大学精神,感动不已。我们中国今天的大学真得太需要这种精神了!建议有心从事教育的人都可以读读此书。
帮朋友下单买了,恕我浅薄,不知道梅贻琦,不过朋友一顿狂轰滥炸,顿觉梅贻琦才是niuB的学术引导者,有社会责任的学者,觉得自己再买一本,好好研读!
还没看。梅贻琦先生写的,民国时的大家,书肯定也很不错。买这本主要是发现民国时期很多大家!
在条子生、论文抄袭等十分严重的今天,何谓大学,何谓大学之精神,实引人深思。当下的大学更应该反思何谓真正的大学,何谓真正的大学精神。推荐研究教育的各位专家、学者、教授认真读一读。
在书中能够学到清华所倡导的一些精神,领悟了这些精髓,相信能学到东西。
民主、自由、活泼,真正中国大学精神之所在。
唉 可惜梅贻琦去了台湾
梅贻琦老师是我尊重的人,这本书看完之后受益匪浅!
看看民国时清华大学校长的风骨和思想情操,想想现在从幼儿园老师到大学教授、校长的名声,有些想回到民国了。
对梅贻琦不是很了解,替人买的,听说还可以.
看完这本书,再对比今日中国之大学,实在令人唏嘘啊。今日的大学太过功利,太过浮躁。推荐所有教育研究者、大学学生买来认真读一读。
买这本书源于导师的推荐。要了解中国教育,就要学习先辈的精神。看完获益颇多,告诫自己,认真学习,沉下心来学习。推荐正在读书的所有朋友们一读。
这本书是老师推荐购买的,说是学教育的人必读之作。看完真是受益匪浅,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学应该是什么样的?真正的大师是什么样的?令人深思。
大师之作,值得一读。读完此书,再看当代大学的浮躁、功利,深感中国的大学已不再纯净!强烈推荐大学生认真读一读。
大学里,充分体现了大学的民族自由活泼的精神,大学对学生的期望与栽培一直不断的努力,更正最最优的教学方式,当代大学生,应重视学业对人生意义以及对社会的贡献。
在当下浮躁的环境下,读书也变得很功利。《中国的大学》不愧是大师之作,经典自有经典的道理,可以帮助我们在浮躁的当下,重新认识大学。好书,推荐还在读大学的学生认真读一读。
难得的好书,读完后真得学到不少,让我对于中国大学有了更多的思考。不仅教育者需要了解大学精神,学子也需要学习,知道何为大学,大学之大到底大在哪,才不至于在大学里迷失自己,把握好真正要学习的!
中国现在的大学已经是流水线工厂,但生产出来的却是一个个半成品和废品,自己也是其中一个,所以很想看看当时的大学是什么样的,号有所了解,寻找一种精神寄托,毕竟中国以前曾有过那么几所正真的大学,几个纯粹的教育人,价格14元。
非常好的一本书,所谓大学,不是有大楼,而是有大师,这是梅校长曾经说过的话。我们正在一点点恢复学术,什么时候各个岗位的人能重回本位?这是我们需要反思的东西。
我觉得,中国的大学还可以更好一点,至少,如果主其事者都能像梅校长那样,就会比现在进一大步,封面那句话很有批判意味啊,“大学……不在……不在……而在……”
梅校长很早就提出了,艺徒学校的设立最好由工厂设立,或在工厂附近,与工厂取得合作。要注意的:一是大大增添此种学校的数量,二是要修正此种学校教育的目的。不要培养工学院毕业的助教不屑于动手装电灯的例子!造就通才,大学工学院必须添设有关通识的课程。
我们现在的大学丢失的东西太多了,看看书,一是缅怀曾经,二是期待未来,祝我们的大学能越办越好,所有的大学校长都应该来读读,反思自己!
大学的精神是什么?只能通过过去那种不附加任何条件物质的纯净时代里的真正大师去了解,这是读中国的大学的目的。
他有他的人格……真君子的精神。梅先生不但是一个真君子,而且是一个中西合璧的真君子,他一切的举措态度,是具备中西人的优美部分——马约翰
最近看了好几本关于民国的书,很向往那个时代,无关风月,只是憧憬那一份文人气质。书没看完,但头一篇就深深打动了我,作为一位名校校长,作者能以学生的立场说出大学中的种种问题,诚实难能可贵,时至今日,梅校长提出的这些问题我都深有同感。当然,此书在编排上还是稍显不足,很多篇文章都只是截取片段,难见深度,但不可否认其中还是不乏佳作。
什么是真正的大学,什么是真正的民主,看看梅校长的真知灼见,真的很值得现代人好好深思。好书,好好拜读。
一本好书,大学生和大学老师必读,拯救中国的大学!!
看了十分感动,醍醐灌顶。希望了解真正民主精神,真正大学精神,请认真阅读本书。
此昔日北大之所以为北大;而将来清华之为清华,正应于此注意也
真的很不错,写作风格也很特别,让我看到了清华背后的故事。
发之肺腑,仰天长叹,泣血滴泪,我的大学!
今天中国的大学还有大学精神吗 应该好好看看这本书 收获很多。。。很好的书!
哎,看完对当下的中国、所谓的大师真是失望啊。要过好大学这段时间,一定要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多读点经典之作。
无大学之精神,何来当今之昌盛,何来辈出之人才!
新买了这本中国的大学,封面很有中国古典特色,讲的是民国时期的清华大学相关。对于了解历史,了解当时的体制很有帮助。
正版书 中国现在的大学真缺乏这样的精神
入大学,先读梅先生的《中国的大学》,确定大学的真正目标。好书,推荐。
我不能说现在中国的大学都不好,都不成样子,但是读完梅先生这本书,我就感觉现在想要读好大学,过好大学生涯,真得需要调整一下自己的身心了——环境无法改变,自己可以改变。感谢这本书!感谢大师百年前的教诲。
大学精神能体会社会精神。这本书值得很多人细细读来,深深思考。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什么是大学,什么事大学精神,我要重新念大学
告诉现代的人们,民国的大学本质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
中国的大学,还是真的大学吗?还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树立品格的象牙塔吗?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中国整个教育界都认真读,热真揣摩的书。
还没读完,感觉内容真不错。中国大学出了很多的问题,这本书,虽然是前人所写,但是非常精辟,我们从事教育的人,应该好好看看!
买回力老爹收的,结果老人家带着老花镜看了部分了都,有时我俩一起读,老爹时不时穿插一些。很好的一本书,沉静下来读懂大学的精神。
中国的大学老师和大学生都该读一读这本书,获益匪浅啊!
中国的大学,是怎么样的一种情况,看过就清楚了!推荐
离开大学很久了,但是现在每每还能回想起大学时光中的点点滴滴。《中国的大学》因为创作时代背景的缘故,和我们的生活已经离得很远了,但是那种激情,那种对人生的追求,那种对自己的感悟和对知识的态度,还是让我小激动、小感染了一把。推荐大家阅读!
中国的教育和体制真的需要改变。但是最根本的是需要一种精神。
好书!值得一看。
当代大学的培养机制、当代教育的理念如何?试看梅先生这本具有广角视野的书,很发人深省,很值得教育界和文化界的反思,更应当得到当权者的重视和认可。
以史为鉴,在怀疑和危机过后,中国的大学必定从榛莽和荒芜当中重新崛起!这本书是多少教育家们的心声!
内容很好看,看完后受益良多啊!知道了何为大学精神~
一个大学,不必以学生人数的多少征验它的成绩好坏,或是评定它的效率大小,而是看它的精神!
今日之大学教育,骤视之,若与明明德、新民之义不甚相干,然若加深察,则可知今日大学教育之种种措施,始终未能超越此二义之范围,所患者,在体认尚有未尽而实践尚有不力耳。大学课程之设备,即属于教务范围之种种,下自基本学术之传授,上至专门科目之研究,固格物致知之功夫而明明德之一部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