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青岛老城的街道与生活

石峰 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1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

石峰  

页数:

122  

字数:

148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青岛老城的街道与生活》宏观上从历史和城市结构入手,中观上进行街道空间分析和用途研究,微观上着眼于街道生活,以实证、空间分析以及比较的方法梳理出青岛老城街道系统的特点、街道及两侧空间用途,追寻日常生活、公共生活与街道空间的关系。本书由石峰著。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1.2 为什么研究街道?
1.3 为什么研究生活?
1.4 为什么研究青岛老城?
1.5 研究范围
1.6 研究方法与材料
第2章 青岛老城街道系统的空间分析
2.1 街道的生长
2.2 街道网络与城市结构
2.3 形态分析
2.4 对景
2.5 比例尺度
2.6 建筑界面
第3章 街道及两侧空间用途
3.1 居住空间与人群
3.2 商业空间与多样性
3.3 休闲空间与街头娱乐
3.4 节庆空间与街头庆典
3.5 交通空间与路权
第4章 街道的社会学用途
4.1 安全
4.2 交往
4.3 孩子的成长
4.4 谋生
4.5 街头政治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发展哪一种交通方式作为主导,会明显地影响城市发展和城市生活。青岛由于丘陵特点不适宜骑自行车,所以公交发达,并且在单行道可以安排公交线双向车道。以地面公交车为主导的交通方式是适合青岛的,如果继续加强公交,使公交车占有更多的路面和停靠区域,能够更准时更快捷地到达,加密班次提高车内舒适度,会吸引更多市民乘坐公交,对高峰时段小汽车形成抑制作用,进而使人们会更愿意选择公交更加依赖公交。大量的乘客群维持公交的生存也促进公交的发展,可以使车型更新、发班间隔变短、舒适度提高,促进整个城市的交通效率提高。  以小汽车为主导的交通方式适合于人口与建筑密度小而尺度大的城市,例如洛杉矶密度很低、面积很大、公交难以维持高发班频率,在洛杉矶没有小车很难行动,去年获得艾美奖的电视剧《反恐24小时》有大量的汽车追踪和街道上的情节,选在洛杉矶拍摄是有原因的。纽约、东京这样高密度的城市主要依靠地铁网,同时也比洛杉矶更能支撑起地铁网。青岛城市建设越往南密度越大,尤其是香港路两侧集中了大量的白领工作岗位,造成大量小车挤在香港路上,东西快速路也堵车,停车场不足,这种交通并不适合成为青岛的主导方式,至少在市南区和市北区已经看到很严重的问题。  地铁由于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早期只能形成干线,不能形成密度大的网络,还必须借助公交才能完成在城市两点的运输,换乘交通工具不方便、效率降低,花掉一部分地铁节省下来的时间。地铁也对同路线的公交带来冲击,削弱这一地区的公交网。在若干年后,地铁形成网络会非常有作用和效率。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青岛老城的街道与生活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