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2010-9
南京师大
陈莉
230
362000
近年来广播电视技术的数字化,使广播电视的传播观念和广播电视业的发展面临着根本性变革。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本书作为概论性教材,以当代的视角,全面梳理广播电视业从诞生到今天的发展历程;阐述广播电视传播特性的演变和功能的拓展;揭示当今媒介新技术对广播电视行业变革的深刻意义;介绍广播电视业务的最新发展动向;解析广播电视产业化的经营与管理;探析媒介融合下的广播电视发展之路,力求全面、系统地展示最新的广播电视发展全貌。
第一章 世界广播电视的诞生与发展 第一节 广播的问世与广播事业的发展 第二节 电视的发明及兴起 第三节 当今广播电视技术 第四节 当今广播电视的国际传播第二章 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 旧中国的广播事业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广播电视事业 第三节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广播电视事业第三章 广播电视的特点和功能 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特点 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功能第四章 广播电视语言 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声音 第二节 电视的画面 第三节 广播电视有声语言的要求第五章 广播电视节目 第一节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 第二节 综艺娱乐节目 第三节 广播电视谈话节目 第四节 广播电视体育节目 第五节 剧情类节目第六章 广播电视传播的界面人物 第一节广播电视播音员 第二节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 第三节 广播电视记者第七章 广播电视的受众 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受众特点与受众构成 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受众需求与接收习惯 第三节 广播电视的受众调查第八章 广播电视产业化发展 第一节 广播电视产业的特点 第二节 广播电视产业的经营内容 第三节 广播电视产业化传播策略 第四节 新媒介技术下的广播电视产业融合第九章 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 第一节 世界上主要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 第二节 我国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 第三节 广播电视管理的主要内容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版权页:一、无线电的发明广播的出现与无线电波的发现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要了解广播的历史,须从无线电的发明说起。1819年的某一天,丹麦基尔大学的汉斯·克里斯蒂·奥斯特博士在做一项实验时,不小心将连接电池的导线落到了磁盘上,磁盘上的指针原来静静地指向正南,这时却剧烈地摆动起来。这一现象引起了奥斯特博士的注意,他以后反复试验了多次,发现电与磁有密切的关系。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奥斯特实验的启发下,经过长达十多年的试验研究,于1831年确认:变化的磁场在闭合导体里产生感应电流这一电磁感应现象,并确立了电磁感应定律。而历史上最早研究无线电波的人,是出生于苏格兰的理论物理学家詹姆士·克拉克·麦克斯韦。他于1873年发表了《电磁理论》,在理论上为后来的电磁学确定了最初的概念,即振荡式放电,必能产生放射性电波,这种电波不用导线传播。他还用数学论证,电波向外传播的速度和光速一样,每秒钟约3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7.5 周。麦克斯韦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继而以实践证明麦克斯韦的理论的,是同时期的德国科学家海尼瑞基·赫兹。赫兹于1884年起在德国的若干所大学中对麦克斯韦的理论进行实验,找到了产生无线电波、发射无线电波以及接收无线电波的方法,使麦克斯韦在理论上的推断成为事实。1888年赫兹发表了《电磁波及其反应》的研究报告,这一报告是有关电磁波特性分析的最早著作。为了纪念赫兹发现无线电波的贡献,人们一度把无线电波称为赫兹波。1965年,国际无线电协会通过决议确定以“赫兹”为无线电波波长计算单位的名称,把计算无线电周率的千周、兆周等改称为千赫、兆赫等。赫兹发现无线电波,只是以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理论,电磁波究竟对人类社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赫兹无法估计和预料。当赫兹发现电磁波的消息传到俄国后,俄国水雷军官学校教员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在1889年3月提出了利用电磁波进行无线电通讯的设想,并于1894年研制成一台无线电发报机。1900年,波波夫制作的无线电收发报机发射与接收的距离已经达到148公里。但是,波波夫的发明没有引起俄国当局的重视,更谈不上推广、运用。西方国家普遍认为,无线电的发明人是意大利科学家古格列莫·马可尼。马可尼从电学杂志上了解到赫兹波,并于1894一1895年间在父亲的庄园里对其进行反复实验,最终获得了成功。由于意大利政府对这项发明不感兴趣,22岁的马可尼在母亲的陪同下到了英国,并在英国试验取得成功。1897年,马可尼在伦敦成立无线电报通讯公司(1900年改为马可尼无线电公司),从事无线电器材的研究、制造。马可尼的通讯技术很快得到推广,被大量用于轮船与岸上的联系、轮船与轮船之间的联系。1899年,美国《纽约先驱报》邀请马可尼公司承担一项体育比赛的报道传递任务,马可尼接受了邀请并把这项技术带到了美国。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修订本)》是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个人很喜欢。只是速度不是很给力。
输的质量很好,满意
页面有些旧,其余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