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教材史论
2011-7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张庆新
326
本书《中国体育教材史论》以中国百余年普通教育中的大、中、小学体育教材及其所处的社会背景、相关行政规定、所承载文本内容与表现形式为核心研究材料,以政府颁布的学制及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各个时期编写出版的体育教材及教材观为主要历史发展线索,对我国体育教材、学校体育思想及教材观、具体内容、选编和分类方法的发展演变历程进行深入的剖析与评价,对当前体育课程和教材建设的发展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提出了若干具体的建议。
《中国体育教材史论》由张庆新编著。
第一章 中国近代体育教材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清朝末期(1840—1911年)的体育教材
第二节 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时期(1912—1926年)的体育教材
第三节 国民党统治时期(1927—1949年)的体育教材
第二章 中国现代体育教材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7年)的体育教材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1958—1965年)的体育教材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的体育教材
第四节 拨乱反正全面恢复时期(1977—1985年)的体育教材
第五节 改革开放高速发展时期(1986—2010年)的体育教材
第三章 中国体育教材的相关历史考察与启示
第一节 中国学校体育思想教材观演变的历史考察与启示
第二节 中国体育教材具体内容演变的历史考察与启示
第三节 中国体育教材选编方法演变的历史考察与启示
第四节 中国体育教材分类方法演变的历史考察与启示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版权页:插图:(五)体育教材民初以改编和重新撰写为主,壬戌学制颁布后由学习日本转为仿照美国民初体育教材紧跟时代潮流,或以清末体育教材改编而来,或以重新编撰而成,但在内容上都体现崭新的“共和”、“国民”思想,在体例上也较之清末有所进步。我国体育学者如徐傅霖、杨彬如等对体育教材进行改编,出现《共和国教科书新体操》、《三民主义小学体操教本》等体现中国特色的教材,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参考日本的体操教材。民初改编体育教材的出现表明,中国的学者们在充分吸收西方先进的体育教材编纂方式的同时,已经在考虑这一方式与中国本土文化,特别是与中国传统教材的编纂体例相结合的问题。这些努力也为即将到来的一批新式体育教材的诞生提供最新最近的借鉴。同时,白话文运动的兴起也使得体育教材产生新的变化。壬戌学制颁布后,我国体育教材发生方向性转变,自清末抄袭日本转为仿照美国,开始吸收美英式的近代体育教材内容,如球类、田径等运动。同时,这个时期如武术、踢毽子、八段锦等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也进入体育教材。由此,具有真正近代体育意义的体育教材在我国开始发足。(六)体育教材内容安排的科学性明显提高,中国传统体育正式进入体育教材这一时期体育教材内容安排的科学性明显提高,随着学级的增高,体育课程内容呈现:适宜之游戏一渐加普通体操一时令游戏一加兵式体操(男)一户外运动或游泳(课内或课外)。对高等小学校已不强调兵式体操,只说加授兵式体操,并规定在体操课内或课外,可根据地方情况教授户外运动或游泳。最明显突破的较大进步的是在课上出现非体操的近代欧美体育性质的内容。1914年,教育部采纳《拟请提倡中国旧有武术列为学校必修课》的建议,明令“各学校应添授中国旧有武技,此项教员于各师范学校养成之”。至此,武术以合法的方式进入体育课程,成为体育课内容,是辛亥革命后提倡推行武术的重要成果之一。从此开始改变社会对传统体育的偏见,也推动武术教材的发展。
《中国体育教材史论》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