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际技术转让法学

徐红菊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4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

徐红菊  

页数:

222  

字数:

244000  

内容概要

  《知识产权研究书系:国际技术转让法学》分别从国际技术转让法学基础理论、国际技术转让与知识产权制度、国际技术转让合同、国际许可贸易法、国际技术转让中的限制性商业行为、国际技术转让的使用费、国际投资中的专利技术转让、国际货物贸易与技术转让、国际技术转让的政府管理等九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国际技术转让领域的理论与操作实践,是一本具有专业指导性的理论著作。读者对象:知识产权法领域的高校师生及国际技术贸易领域的从业人员。

作者简介

  徐红菊,祖籍山东滕县(现山东省滕州市),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目前执教于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1996年毕业于吉林师范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获国际法学硕士学位,师从车丕照教授。2007年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获国际法学博士学位,师从屈广清教授。2011~2012年,英国诺丁汉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现为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大连海事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理事,中国科技法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的专业为国际经济法学与知识产权法学。
  2006年撰写出版《国际技术贸易法学》(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7年撰写出版《专利许可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撰写出版《专利权战略学》(法律出版社)。参加编写的著作有:《国际商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国际经济法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年);《电子商务法》(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就职后共发表论文20余篇,近期发表的代表性论文有:《知识产权一体化下我国技术转移规范的滞后和改进》(载于《国际经济法学刊》第18卷第1期,2011年);《中国知识产权的美国化?——美国模式的影响与走向》(载于《清华法治论衡一法律全球化与全球法律化》第14辑,2011年)。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国际技术转让法学基础理论
第一节 国际技术转让法研究概述
一、国际技术转让法研究的意义
二、国际技术转让法学的客体
三、本书的研究体系
第二节 国际技术转让法律关系与法律渊源
一、国际技术转让法律关系
二、国际技术转让法律渊源
第三节 国际技术转让统一法的发展
一、《国际技术转让行动守则(草案)》
二、区域专利许可统一法
三、WTO框架下TRIPS的新发展
第四节 国民待遇原则的适用
一、国民待遇原则的发展
二、国际技术转让领域国民待遇原则的适用对象
三、国民待遇原则适用的一般例外
第二章 国际技术转让与知识产权制度
第一节 国际技术转让经济理论与知识产权制度
一、国际技术转让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关系
二、国际技术转让经济原因
第二节 专利制度下技术进出口国的不同利益
一、专利制度的经济分析
二、技术输出国的利益分析
三、技术引进国的利益分析
第三节 我国相关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专利法律制度现状
二、专利技术转让相关规范的完善
三、技术秘密法律制度及完善
第三章 国际技术转让合同
第一节 国际技术转让合同的通用条款
一、授权范围
二、转让方基本义务条款
三、受让方基本义务条款
四、侵权条款
五、改进技术成果归属与实施条款
六、国际技术转让合同法律适用条款
第二节 国际技术转让合同的类型
一、依是否转让技术所有权为标准划分
二、依知识产权的不同类型为标准划分
三、依知识产权不同控制主体为标准划分
第三节 国际专利技术转让合同
一、专利权概述
二、国际专利技术转让合同中的权利内容
第四节 国际技术秘密与计算机软件转让合同
一、国际技术秘密转让合同
二、国际计算机软件转让合同
第五节 国家资助研发技术的转让合同
一、国家资助研发技术的特征
二、国家资助研发技术的权属关系
三、国家资助研发技术的转让与实施
第四章 国际许可贸易法
第一节 国际许可贸易法概述
一、国际许可贸易法的含义与特征
二、国际许可贸易的法律特征
第二节 国际专利许可的几种具体形态
一、共有专利许可
……
第五章 国际技术转让中的限制性商业行为
第六章 国际技术转让的使用费
第七章 国际投资中的专利技术转让
第八章 国际货物贸易与技术转让
第九章 国际技术转让的政府管理

章节摘录

  1995年TRIPS生效,标志着知识产权一体化在世界范围内初步形成。成员域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与TRIPS是否一致产生的争端,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得以解决,这一争端解决的过程,促进并加速了知识产权的一体化进程。国际技术转让是知识产权的实施行为,它推动了知识产权的全球化发展,同时也受到各国知识产权制度的直接影响。应当承认的是,一体化的知识产权制度对不同发展水平国家有着不同的影响,借助TRIPS,发达国家和其以研发为基础的产业获得了更强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更大的发展;但发展中国家却已经意识到它们所签订的协议是个陷阱。  一、国际技术转让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关系  (一)知识产权——技术的产权化保护  知识产权与技术的共同之处在于同指人类的智慧成果,知识产权是技术产权化的法律表现形式。相对于“知识产权”,“技术”的含义更为广泛与抽象,依据WIPO的定义,技术泛指制造某种产品、应用某种工艺、提供某种服务技能的系统知识。只有满足构成知识产权的法定条件,并经授权的技术,才能形成知识产权,从这一角度上讲,技术的范围大于知识产权。以知识产权形式对技术加以保护,使技术由自由传播向以私人主导传播转变,技术所有人依法拥有技术的独占使用权,除特定情形外,国家不能干预技术以何种方式传播、转移。这种技术控制权的转变,导致以下变化发生:  1.跨国技术转移目标的变化。在中外古代史上的技术自由传播时期,国家并不限制技术跨国转移,技术转移伴随个体转移流出国境,没有固定的目标追求。如西汉“蔡侯纸”发明后,东晋名僧摩罗难陀渡海到百济国(今朝鲜),介绍了造纸方法,玄奘取经过程中,又将造纸术带到了印度。近现代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以来,以权利所有人为主导的跨国技术转移则有着明确的目标,即利用对技术的独占权,实现私人利益价值的最大化。  2.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国际性。技术自由传播时期,技术转移对他国法律制度无特别要求与关注。权利所有人控制下的跨国技术转移首次要求受让国法律提供类似的私有权保护,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国际一体化由此加强。  3.与经济的密切联系。技术自由传播时期,技术的跨国转移往往出于商业、文化交流的需要,与经济的联系并不突出。而在知识产权时代,进行技术交易获取经济价值成为权利人追求的目标,给予发明人经济激励成为国家制定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目标,经济分析成为法律研究的重要方式。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国际技术转让法学 PDF格式下载



目前国内研究这个领域的学者不多。这本书比较新,与国际上目前的相关规定相符,是学习这个学科难得的资料。推荐参考。


自己老师编的书,复习考试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