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城市社会学

R.E.帕克 E.N.伯吉斯 R.D.麦肯齐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87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作者:

R.E.帕克 E.N.伯吉斯 R.D.麦肯齐  

译者:

宋俊岭 吴建华 王登斌  

Tag标签:

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城市社会学 PDF格式下载



  谈谈(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对城市研究的贡献
  
  
  
   (社会学)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 (sociology))是为了分析城市化现象、解决具体城市问题而形成的学术团体,讲求经世致用,对城市社会——生态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影响。随着美国城市史学的兴起,芝加哥学派也被追认为参与城市史研究的鼻祖之一。虽然,该学派着眼点主要集中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芝加哥市,有一定的地域与时代局限性,不过她对城市研究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笔者认为,其对城市问题的贡献可从理论、方法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 研究理论贡献:
  1.城市社会——生态学:芝加哥学派的人类生态学是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第一个理论范式,在观念上,主张把城市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在方法上,一方面强调采取实践考察来收集资料,另一方面,首次以生态学方法研究城市问题,将生物群落学的原理和观点用于研究城市社会。
  
  另,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城市生态学可分为四个分支:自然生态学、城市景观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与城市社会生态学(urban socio-ecology)。其中,芝加哥学派主要影响了城市社会生态学这一支。具体来说,“城市社会生态学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以及德国学者的城市演替研究。前者着重于城市系统的功能,后者强调城市的影响。后来,两个学派趋于结合,形成了生态学中较为流行的结构功能说” 。
  
  此外,又有学者将该学派的理论总结为“芝加哥古典人类生态学论”(具体包括同心圆论、扇形模式论、多中心论)。认为这一理论有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与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论”、芬兰建筑师沙里宁的“有机疏散论”等理论一起,是城市生态与环境研究的基础理论,亦对城市生态规划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
  2.城市史理论:姜芃指出, 20、30年代芝加哥学派的人文生态学方法是美国城市史研究中的一种理论模式,并且该理论模式直接催生了“城市化”理论的形成。因此,该学派对城市史研究的理论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
  
  
  二、研究方法贡献:
  
  1.城市扩张模型与区域划分图形:伯吉斯吸收了生态演替理论与地理经济学的成果,提出了城市同心圆增长理论,兼顾了区域功能与社会阶级分析两个维度,对分析城市的结构形态起到了开创性作用。而他据此所构造的现代都市区域分布的图形,阐释力强、应用性高,对大众理解城市扩展的方式有重要意义。之后,亦有学者受此启发,提出了扇形理论、多核理论等,与此同时,麦肯齐提出了生态分布理论,分析了城市发展的人口与组织集中、分散与重新整合的现象,这对后人理解大都市、超大都市的结构和运转有所裨益。
  
  2.社区研究:帕克认为,按一定秩序(人口、技术、习惯信念和自然资源)可以把城市划分为若干社区,并认为区域划分是某些机构或特定人口为获得战略空间相互竞争的结果。他的这一想法偏向自然区域理论,带有一定的人类学色彩,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了种族关系周期理论、“社会距离”和“边缘人”理论等,但对且相关概念的阐释不够精细,倒为后人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族裔——阶级冲突、社区建设等问题提供了启示。值得一提的是,帕克通过调查认为, 族群社区和外文报刊对外来移民与主流社会融合起着促进作用。这便拓宽了社区研究的视野。
  
  3.人口流动:芝加哥学派比较关注城市人口迁居(residential mobility),即以住宅改变为标志的、城市地域范围的人口移动,或者说是城内迁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贡献主要体现在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的提出,认为人口迁居体现了城市土地价值的变化,其机制与植物对空间的竞争相类似。这一解释虽然流于表面,但也影响了6、70年代新生的空间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学派。
  
  4.专题分类:虽然芝加哥学派主张系统地看待问题,但她没有大而无当地发表空论。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参见《城市社会学》一书中收录的《城市社会学文献分类的试行方法》一文。从编者所分“城市的概念、形成的历史、类型、生态组织、基础设施、增长、优生学、人性与城市生活、城乡关系”等等专题可以看出,芝加哥学派有着相当的问题意识与不凡的学术远见。当然,今天有的专题概念被淘汰了,如“增长”、“生态组织”等;而有的专题概念则不断发展装大,如“城市形成的历史”发展成了城市史这门学科,“城乡关系”则成为了今日第三世界研究城市问题的热点。此外,如“人性与城市生活”这一专题,在今天有了更细化的专题分类,如性别、犯罪、大众心理、民间文化等等。
  
  三、小结
  
  笔者认为,在研究城市问题时,以帕克为首的社会学芝加哥学派既注重社会调查,又强调理论探索,而且勇于打破学科壁垒,积极培养问题意识。因此,这一学派的分析与阐述有着很强的实用性、理论性与启发性。相信通过对社会学芝加哥学学派的考察,对于我们理解城市内涵、分析城市问题、把握城市价值有着指导与启发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R.E.帕克:《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文集》,宋俊岭等译,1987
  杨小波等编著:《城市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0
  陈启能编:《二战后欧美史学的新发展》,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PS.这本书是论文集,有一定的历史经典性、学术开创性。把这群作者看作一群没事找事、旁征博引、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早期“社科学者”,还是蛮有趣的。
  
  可惜,对这一作者群的了解并不多,需要像张晖那样编编年谱,做做日韩式学者那样缜密的资料辑录工作,才能从内部做出比较公允的评价吧。我也就是从外围看看热闹,就像看看F1比赛,看看别人的开法,看看车子的要点,看看旁人的萌点,找点乐趣。
  
  我所生活的城市,可以做的“社会学”研究(课题项目)多一比,可惜,呵呵后,诶,力所不逮,可怜的高桥人。


  很久前看过此书.最近又借了几本国外类似教材的非教材书籍.他们的思维方式或许不同于我们,但我们总是能从中得到新的启发点.如果没有太多时间,可以看点国外的小册子.像胡适说的那样,业余时间不断的积累,亦可成就一位大家.如密尔.等等.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