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空间战争

琼·约翰逊·弗里泽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08-11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作者:

琼·约翰逊·弗里泽  

页数:

269  

字数:

266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太空军事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一些军事强国纷纷加快太空武器装备的开发、生产和应用进程,以夺取军事上的“制天权”先机。2005年,俄罗斯、欧盟、印度、日本甚至包括伊朗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太空力量,以争夺一席之地。尤其是中国,作为亚洲第一个具有航天载人技术的大国,必将扮演其举足轻重的角色。多国竞相逐鹿太空,抢占军事制高点,寂静的太空已经成为人类的下一个战场。 琼·约翰逊-弗里泽(Joan Johnson-FreeSe)认为太空武器竞赛及美国寻求独享至少是主导太空资源,已经使美国与真正的盟国关系疏远,而盟国的支持恰恰是美国确保太空优势所必需的。书中,弗里泽分析了美国载人航天计划衰落的种种原因,例如欠缺政治支持及资金等。弗里泽认为应该通过合作而非竞争来促进美国太空安全,并为此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弗里泽强调太空国家之间应该合作而非竞争。 本书首先简要回顾了国际航天发展史的发展阶段,继而重点论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各国航天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探讨何以美国如此沉迷于发展太空技术,不只将太空技术作为全球化的工具,还将其作为通向扩张太空武器的道路,而美国现在已经主宰了太空武器军火库。

作者简介

琼·约翰逊-弗里泽(JoanJohnson-Freese),美国海军军事学院(罗得岛纽波特)国家安全决策系主任,从事了二十多年的太空研究与写作工作,曾出版多部著作,包括《国际航天合作模式的发展变化》 (Changing Pattern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以及与罗杰·汉德贝格(R

书籍目录

前言鸣谢第一章 对撞的雄心 作为战略资源的太空 “神舟5号”的发射 “伽利略”计划 布什的新太空计划 达斯·维达:“你是我的了!” 指数效应 宏观图景第二章太空技术军民两用性的难题 太空技术 通信卫星 探测卫星 导航卫星 运载技术 技术管制的难题第三章 “阿波罗”计划后的载人航天 “阿波罗”计划及其后果 国际空间合作 惯性运动 布什版太空计划第四章 太空军事化 太空的军事用途 太空支持 战斗力强化 太空控制 美军军事战略转型 揭秘美国的太空意图第五章 太空武器化 法律因素 《反太空行动》的来龙去脉 导弹防御 太空武器化的不同学派 太空武器第六章美国宇航工业的政治化 火箭科学及火箭工程学:火箭为什么会掉下来? 态度的转变 《考克斯报告》 控制什么?怎么控制? 出乎意料的后果’ 逆境求生 安全方面的衍生物第七章 欧洲的太空抱负 合则共赢分则携亡 太空实验室 国际空间站 一项成熟的欧洲计划 欧洲的太空军事活动 “伽利略”计划第八章 中国的太空抱负 太空和发展 中国与太空 中国项目的发展过程 载人航天 远景 太空军事计划 军用载人航天? 合作与竞争 美中太空竞赛?第九章 如何避免太空竞赛:美国太空战略应该更加兼容并蓄 缓解安全困境和确保太空军事领导权 寻求战略稳定 建立信任措施 制定行为法则 完善《外层空间条约》的原则. 载人太空飞行:一个引领世界的机会 保持商用太空活动的领导地位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对撞的雄心  美国注定要成为一个伟大的、繁荣的、强大的国度。  ——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 son)的《国情咨文》  2003年10月到2004年10月间发生的四起与太空有关的事件,引发了公众和媒体不同程度的反应,有的事件人们毫无所动,而有的则引起了适度的关注。首先,1003年10月l5日,中国的第一名字航员(astronaut),或者说“太空人”(taikonaut)被成功地用“神舟5号”(Shenzhou V)飞船送入太空。中国由此加入了那个由美国和俄罗斯组成的高级载人航天俱乐部。那个10月末,也就是30日,中国和欧盟(European Union,EU)签订协议,中国入股了欧盟的“伽利略”(Galileo)导航卫星计划,这一计划很可能会对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的能力形成挑战。导航卫星系统对自动提款机的使用、航空安全、游客在租来的汽车上使用“永不迷路”(NeverLost)系统导航等等都有帮助,甚至也用于美军轰炸机向伊拉克投下精确制导弹药。这前两起事件都发生在美国以外,前一起折射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崭新的载人航天计划,另一起则体现了太空的商业价值。  之后,2004年1月,小布什(George W.Bush)政府宣布了《新太空计划》(New Vision for Space Exploration),意在将美国带到月球、火星以及其他星体上去。计划的意图可能是很美好的,不幸的是,从一开始计划的可行性就遭到了质疑。亚历山大·罗斯(Alexander Rose)称之为“注定要延误的计划”,其时间表和预算都堪称“科幻小说中的极品”。  最后,2004年8月,美国空军出版了空军第2—2.1号学说文件,名为《反太空行动》(Counterspace Operation)。这份文件可能比以往的任何一份都更加彰显了空军的太空战略野心。其宣称保卫美国利益的太空行动既包括防御性的,也包括进攻性的,不但提及了太空武器,而且暗示有可能首先使用这类武器。空军低调公布这份文件的意图之一在于检验一下文件会激起多大程度的关注以及随之而来的忿怒,而实际上这份文件却丝毫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结果,空军便于2005年5月要求专门的行政许可以实施新的国家太空政策指导,“向部署进攻性和防御性的太空武器方面作进一步推动”。  分别而论,这些事件都很有趣,对于醉心于太空的人士而言更是如此。但合在一起,这些事件便表明了一种危险而风行的趋势。美国的太空利益与野心与世界其他国家背道而驰,美国正在朝着进攻性和防御性兼备的太空武器化目标迈进,而其他国家则将太空资源首先视作推动世界全球化的必需工具,对美国昭然若揭地武装和控制天空,并有可能将其他国家排除在外的野心心存恐惧。这种趋势的战略和地缘政治影响使这些孤立事件的重要性按数量及顺序得以提升。  甚少有人反对太空资源的军事需求,太空军事化,指的是军事部门承认太空资源的价值并运用这一资源,这在很久以前便产生了,甚至早于人类开始太空旅行之前。太空军事化使得美国得以获得显著的安全利益,这种利益在未来必须得到捍卫,问题只是如何捍卫这些利益。此前一直公开宣称并非美国兴趣所在的太空武器现在似乎成为布什为了实现捍卫美国太空利益以及其他任务的可选手段之一。在对太空武器化的利弊讨论中,应该牢记的一个要点是那些主张太空武器化实际上将削弱而不是增强美国的安全的人士,并非必然反对太空的军事用途。太空军事化和武器化之间的界限有时有意无意地处于模糊状态。《纽约邮报》(New York post)的一篇社论在谴责那些对太空武器化的潜在趋向的质疑之声时,使用了太空“军事化”的标题。在这件事儿上糊弄人是无济于事的,应该在证据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清晰的辩论,搞清楚对于美国的最佳利益而言,应该采取怎样的短期和长期行动。  在未来的某个时候,美国可能需要太空武器以保卫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但我个人现在还不相信有这个必要。2003年,荣誉退休的史汀生中心(Henry L.Stimson Centre)主席迈克尔’克里彭(Michael Krepon)为一场关于追求太空武器化的辩论提出了多个议题,辩论原本预计会很激烈,然而最终并没有举行。真正发生了的却是美国沿着近期实现太空武器化的道路缓慢而持续的前行。  武器化的进程是通过一套非常精心设计的方案进行的,这套方案旨在向公众和立法者提供信息的同时又使他们不去注意这些信息——这一目标其实并不难实现。决定已经作出,指令也已写就、文件已经出版、技术也得到了研发,这一切都是在美国国会、媒体和公众的全程注视下进行的,但却似乎没人对此感兴趣。偶尔有媒体对此有所关注,也很少能吸引到读者,武器化的鼓吹者还回应道,这是散布恐慌,或者说“毫无理由地刺激恐慌”。在这个问题上观点迥异,武器化的反对者认为媒体的关注散漫不堪,鼓吹者则宣称媒体是在“歇斯底里地瞎嚷嚷”。两极分化的公众观点集中在“9·11”之后的政治环境上,充满恐惧之情,将世界简单地分成非此即彼的、非我即敌的、非勇士即懦夫的、非爱国者即民主党人的,以及非恐惧之路即信心之路的。无可否认,更细致入微的方式虽然更加困难,但最终对美国却是有利的。  不只是媒体,有关太空政策的决策制定出来以前,就连在政府内部进行的分析和辩论也少得可怜。意识形态以及所谓武器化反正“无可避免”的调门儿压过了严谨的分析。兰德公司(RAND)分析员卡尔·穆勒(Karl Mueller)称,所谓“无可避免”的假设是“基于鸡零狗碎的证据和逻辑,推论是如此流俗,以至于只适合电视上的脱口秀节目,而不能作为国家决策的基础”。事实是很重要的,不幸的是,实事求是现在可不合时宜。  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主席艾德·克兰尼(Ed Crane)写到,布什总统没能对美国社会保险部门实施私有化的原因在于布什过于关注“偿付能力、转移成本、没有资本的信用以及偿还率等实际问题”。他建议白宫将社会保险部门私有化变成一项“情感事业”,这一做法能够使辩论偏离对数字和事实的苛刻申视。太空政策方面也很流行同样的战术。  美国公众在多大程度上会拒绝事实和科学?很明显,程度很大。但是,感性与激情本来就是美国精神的一部分,讲求实际而且。明智的实用主义也是,这才能将梦想变成现实。也许武器化的鼓吹者能够提供强大的证据,在这个国家开始从事太空武器化之前,他们应该这样做,而且,在美国走得更远之前,他们现在就必须这样做。在这件事情上,我们是有选择的,而且应该选择最符合美国长期利益的方案。  似乎国会、媒体和公众就是不愿意知晓美国在空间政策上正在转人新方向,也许是因为他们在全球反恐战争、伊拉克、社会福利、健康食物以及其他一大堆强烈的公众关切方面已经疲于应对了。那场反恐战争在2006年被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Rumsfeld)定性为一场“长期战争”。此外,消费主义也难辞其咎——人们太胖,太兴高采烈,以至于没空去关心这些问题。太空武器是如此遥远,如此专业,如此难以设想,还是不去理会为好。也可能电影使得公众认为太空武器不过是小事一桩。无论如何,那些渴望太空武器化的人绝不仅仅是乐于见到公众继续置身事外,使鼓吹武器化的论调逃避审查,用军事行话来说,就是“在雷达下边飞行”。2005年5月《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的一篇文章说,太空武器化激起了媒体短暂的兴趣,不久以后,我受邀参加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NPR)的两档节目,就此话题进行辩论。据两个栏目的制作人说,他们谁都没能邀请到军方代表来电台澄清或者支持空军的立场。沉默固然是金,公众的兴趣亦如浮云。然而,只是引起公众注意的潜在可能便足以使白宫在新太空政策的内容上三缄其口,不再公然表示支持武器化,开始闪烁其词。  但是,对此必须进行讨论和辩论。我主张,太空武器至少在近期不符合美国的最佳利益。我认为,美国政策和为落实这些政策而进行的项目投资的最终目标是,确定并实现美国真正的最佳利益。捍卫美国太空资源的其他方案根本没被思考过,不管采取怎样的方式去保卫美国的太空资源,公开辩论和公众讨论都是关键。正如沃尔特·罗素·米德(Walter Russell Mead)所说的那样,“如果美国历史只留下一个清晰的教益的话,那便是广泛而自由的辩论是保卫美国人民的繁荣、前途、自由和安全的最佳方式”。如果支持某一论点的论据是坚实的,辩论就一定受到欢迎。通常只有那些最具意识形态和宗派色彩的论调才回避辩论,对异于已见的行动方案连想都不愿意想。  ……

媒体关注与评论

  《空间战争》是一部优秀的关于空间战略著作,探讨了当前太空领域涉及国家安全的许多内容,提供了充分的背景介绍,为这些令人苦恼的问题找到了合理的解决方案。琼·约翰逊一弗里泽这部新的重要著作对太空政策辩论的“圈里”和“圈外”都进行了内容广泛的讨论。这本书不但国际视野广阔,而且还为制定更为全面的美国太空战略开出了药方。  ——罗杰·D.劳尼乌斯(RogerD.Launius)  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 InstJtulJon),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太空史部对于那些永远无发和美国用坦克对坦克、飞机对飞机的办法打赢仗的国家来说,攻击美国在太空的系统可能是一个无法抗拒、最具诱惑性的选择。  ——王虎成《美国的军事“软肋“与战略弱点》


编辑推荐

  纵观当今世界军事形势,虽然总体上趋于平稳,但是争夺未来军事主动权的斗争仍然暗潮汹涌,这其中尤以太空争夺最为突出。随着现代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空间正逐步从地球走向太空,谁能最有效地进入太空领域,谁就将取得巨大的战略优势。核武阴影尚未散去,天战利剑又将高悬。美国“先发制人”的太空战略,使其朝着部署太空武器迈出了一大步,拉开了太空军事化的帷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空间战争 PDF格式下载



书的质量好,价格低


是正版,老公说这本书不错。


虽然是写于几年前的书,但作者对美国军事航天政策的研究还是很有见地,收集的材料很丰富、分析也较深入,文字也不沉闷。美中不足的是翻译和校对有些小毛病。


了解一下老美的情况,适合于空间爱好者。


还是有内容的


好书,同类型的书出的 不多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