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研究史略

曾昭聪 语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  

出版社:

语文出版社  

作者:

曾昭聪  

页数:

226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国的词源学史研究一直较为滞后,这不等于我国没有传统的词源学,只是以往词源学史的研究都包括在训诂学史、汉语史之中。如果从所含的词源学研究成果来看,在汉语史的上古、中古和近代三段中,最为薄弱甚至模糊不清的就是从魏晋至唐五代的中古段。在一般人心目中,东汉刘熙《释名》至宋代“右文”说的几百年间,词源学似乎一片空白;特别接触魏晋至唐代经注,罕见词源探究的成果,更会感到词源学断了线;尔后的“右文”说,则似乎是突然冒出的怪物。毫无疑问,要推进汉语词源研究和词源学的发展,必须研究我国的词源学史;而要研究词源学史,应特别重视中古时期词源学史。  现在,曾昭聪在出版了《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述论》八年之后,又给我们奉献了一本《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研究史略》。物稀为贵,先睹为快。  毋庸讳言,现当代的汉语词源(或称语源)研究,有章太炎的《文始》为代表的据汉字系联同源字族的传统词源学派和以高本汉《汉语词族》(张世禄译为《汉语词类》)为发端的构拟古音、据音系联的西方历史语言学派,而长期以来,在学界都是后者占优势。影响所至,似乎科学的词源学来自西方,因而中国的词源学研究也必须“全盘西化”。

内容概要

  我国的词源学史研究一直较为滞后,这不等于我国没有传统的词源学,只是以往词源学史的研究都包括在训诂学史、汉语史之中。如果从所含的词源学研究成果来看,在汉语史的上古、中古和近代三段中,最为薄弱甚至模糊不清的就是从魏晋至唐五代的中古段。

书籍目录

序前言一 汉语词源学史的研究意义二 汉语词源学史的研究现状三 本书的主要任务四 关于词源学史的研究方法五 本书的命名第一章 郭璞注中的词源探讨一 《方言注》中的词源探讨二 《尔雅注》中的词源探讨三 小结第二章 中古三部农学杂著中的词源探讨一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的词源探讨二 《南方草木状》中的词源探讨三 《齐民要术》中的词源探讨四 小结第三章 《水经注》中有关得名之由的探讨一 《水经注》对事物名称来源的探讨二 《水经注》关于事物名称改变的探讨三 小结第四章 原本《玉篇》中的同声符同源字探讨一 原本《玉篇》中同声符同源字的系联二 原本《玉篇》中关于同源字的其他材料三 小结第五章 魏晋至唐代经注中的词源探讨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注中的词源探讨二 唐代经注中的词源探讨三 《五经正义》中的词源探讨四 小结第六章 隋唐笔记中的词源探讨一 《颜氏家训》中的词源探讨二 《酉阳杂俎》中的词源探讨三 《资暇集》中的词源探讨四 《岭表录异》中的词源探讨五 小结第七章 颜师古的词源探讨一 《匡谬正俗》中的词源探讨二 《汉书注》中的词源探讨三 《急就篇注》对得名之由的探讨四 小结第八章 佛经音义中的词源探讨一 《玄应音义》中的词源探讨二 《慧琳音义》中的词源探讨三 小结第九章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中的词源探讨一 《说文解字系传》中的词源探讨举例二 《说文解字系传》中词源探讨的成绩三 《说文解字系传》中词源探讨的不足四 小结结语一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研究的成绩二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研究的不足三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研究在词源学史上的地位四 研究展望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其一,这是第一部汉语词源学史的通史著作,它为汉语语言学史的研究填补了一项明显的空白。该书除绪论之外共分八章,即:“先秦:语源学诞生”、“两汉:语源学崛起”、“三国至五代:语源学递衍”、“宋代:语源学转向”、“明代:语源学合流”、“清代:语源学鼎盛”、“近代:语源学革新”、“当代:语源学确立”。每一章下面又分若干小节,从古至今,对汉语词源学史进行了梳理。该书认为,汉语词源学的古今演变经历了八个阶段(即上述八章内容),其中汉、宋、清代和当代是四个高峰期;晚近时期是汉语语源学的一个分水岭,此前的词源学为传统词源学,声训、语转说、右文说三大词源学流派从囫囵浑一到陆续分离独立,最后又殊途同归走向合流,是其主要发展脉络,晚近以来的词源学则为科学词源学;当代的词源学已处在学科独立的前夜。可以看出,该书对汉语词源学史有了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把握。  其二,该书在词源学史的研究中比较注意系统性的研究。作者认为,学术流派体现了对特定学科的研究的根本方法,同一学科的各个流派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的总和即构成了整个学科的发展史;就汉语词源学史而言,近代以前的词源学属于科学前期的、传统的词源学,它的历史就是声训流派、语转说流派、右文说流派从合到分,又从分到合的历史。三个流派观是该书的核心理论。以此为出发点,该书在述及传统的词源研究成绩时就从三方面分别说明。如在第三章下面就分出三节内容:第一节“语转说发扬光大”,谈到了《史记》三家注中的语转说、郭璞注语转理论上的发展和颜师古训诂中的语转说;第二节“声训的沿用与改进”,谈到了李登的《声类》、郭璞注、张揖的《广雅》、李善的《文选注》、颜师古的《汉书注》与《急就篇注》、《史记》三家注等等;第三节“右文说已显露萌芽”,谈到了晋代杨泉《物理论》、崔豹的《古今注》、郭璞注、唐代颜师古注以及五代徐锴的《说文系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研究史略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