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一个人的冒险

杨匡满 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作者:

杨匡满  

页数:

26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一个人的冒险》一书汇集了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杨匡满的四篇纪实文学作品:《罗布泊的太阳等我回家》、《莫斯科:惊魂七昼夜》、《西西伯利亚笔记》、《我是个冒牌的登山队员》。作者以敏锐的眼光、洗练而生动的文笔,将个人的情感体验、生命体验、心灵独自融进一种宏大的叙事,于宁静和沉思之中,通过一连串饱满的情节和细节,让我们真切地感受了西西伯利亚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以及民众的生存状态;了解了俄罗斯民族在突发事件面前所表现出的那份从容和镇静;领略到罗布泊的广袤和荒芜中孕育的希望,以及珠穆朗玛的旖旎风光和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艰辛过程中所获得的启发和进发的力量。这些作品都曾在报刊上发表过,产生了良好的反响,这次结集出版,作者又作了相应的修改,使之在艺术上更臻于完美。

作者简介

  杨匡满,男,1942年12月生于上海宝山一个乡村教育世家。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文艺报》、《当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华声报》、《中国作家》工作40余年,自称职业编辑、业余作家、客串记者。1979年在《当代》发表长篇报告文学《命运》(与郭宝臣合作)获新时期全国首届优秀报告文学奖:1996年出版的诗集《今天没有空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出版有诗集《歌唱在12层楼》、《天堂之歌》;散文集《辉煌时刻》、《文明球友》;报告文学集《五环旗下的追悔》、《遗言制造者》;小说集《相逢在布达佩斯》;纪实散文《西西伯利亚笔记》等。作品曾被译成日、德、英、法、罗、塞尔维亚等文。曾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中国作协全委。

书籍目录

罗布泊的太阳等我回家莫斯科:惊魂七昼夜西西伯利亚笔记我是个冒牌的登山队员后记

章节摘录

  罗布泊的太阳等我回家  是谁诱惑了我去罗布泊  当我的双脚跨进丰田越野车的一刹那,我知道自己没有后悔的余地、退缩的余地了。命运将把我抛向罗布泊。  说实在我心里是一直犯嘀咕的。我跟新疆科学院那两个痴迷新疆考古史的学者,还有中央电视台那几个小青年小女子一起去探险?尽管队中也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理论室、古典室、民间室的几个研究员,但他们都是一些能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自称是“酒协主席”至少是“秘书长”一类的主,要嗓门有嗓门要肌肉有肌肉。而且奇怪的是,他们大都很少有机会出差,更不用说是到新疆;甚至有人还是第一次坐飞机,那种新鲜感是不容置疑的。而我可是跑遍全国的“老江湖”了,跟他们一起去发什么疯?  听说我要去罗布泊,我的亲友们无不瞪大了眼睛,那眼神里的潜台词无非是:你多大了?发什么少年狂?甚至是:你活腻了,想找死啊?我则轻描淡写地安慰他们:我不过是去边上走走,体验体验生活而已。  然而罗布泊这个名字竟是如此的吸引我。这个意味着荒凉、干渴、失踪以及死亡的名字,100年前多少支西方探险队在那里全军覆没,它的流沙淹没过多少跋涉者干枯的身躯和倒毙的骆驼们的骨架;26年前我的老乡彭加木在那里失踪并留下一个荒诞的谜;就在10年前,还是我的一个争强好胜的老乡余纯顺,因为偏离了一点点路线而被罗布泊的太阳晒成了肉干。  然而我知道,如果我失去这次机会,就将意味着永远失去,人生常常是这样。  诱惑我去罗布泊的主要是两个人。  一个是杨镰。杨镰尽管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的研究员,但他的学术成就主要在新疆的历史和考古。他是“老三届”知青,当年在巴里坤草原放过军马,是五年还是六年?这不重要了。那些老牧马人一看他走路时候膝盖弯曲的样子就知道他曾长年骑马,如今他一看见马就有一种小腿要打哆嗦的感觉。他后来考上新疆大学,再后来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其实他的小说、他的纪实文学作品更有影响,他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在《当代》上发表过长篇小说,后来又发表长篇纪实文学《最后的罗布人》,出版了《亲临秘境——新疆探险史》等六七部研究新疆的著作。所以他早就是中国作协会员了,早就是中国探险界的大腕了,早就是“天山学”的权威了。所以他早就让我有几分敬畏了。当然,我更敬畏的还是他父亲杨晦,杨晦是辽宁省辽阳人,前北大中文系系主任。杨晦“五四”时是北大学生。凡是北大五六十年代的老师、学生无不称他“晦老”。“晦老”的经历只两件事就足以让所有的人肃然起敬:一是五四运动时学生火烧赵家楼时,他是第一个跳进赵家楼的热血青年;二是30年代他就是左联的文艺理论家。我在60年代初听过晦老的文艺理论课,惭愧的是如今全还给了他老人家。难一记得的细节是那时经常饥肠辘辘,晦老的课又近中午。下课铃响过了,晦老还讲在兴头上,于是我们这些坏小子就在桌子下面偷偷地敲搪瓷饭盆,晦老还耳背常常听不见。这时候就靠晦老的助手了,助手走到晦老面前,跟他大声耳语:下课铃早响过了,同学们饿了。于是晦老笑笑呵呵地再说上一两分钟:今天就到这里吧!需要补充的事情是,就在昨天,杨镰说起父亲生前曾对他说,火烧赵家楼的那一把火其实不是他点的,是赵家楼里人自己故意弄的。以后这事情以讹传讹,杨晦的英雄行为被夸大了。但是不管怎样,历史已经在这里定格了,这个细节并不重要。  第二个诱惑我的是我的小兄弟张瑞田。他是中国作协会员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这也是条东北汉子。他一多半豪气一小半忽悠。两年前他暂且撂下他擅长的国际关系史特别是东北亚史的研究,跟中国科学院一支探险队到亚马逊河漂流、考察了上千公里,还在食人鱼的眼皮底下游了上千米。他回来写了一本《探险亚马逊》,还真迷倒了一些好猎奇的读者,特别是少男少女。他跟杨镰早就气味相投,一起策划了这次罗布泊之旅;他也正好带上几本他得意的新作。我跟他说:你这一本书就可以征服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小姑娘。罗布泊之旅的全部计划、人员,都是他和杨镰商定的。他这样忽悠我:没有事的,就当作出去散散心嘛!我们就在罗布泊的边缘走走,都是住宾馆,累不着你,也没有风险的,你就跟我们去吧。实在不行你就在宾馆等我们,我陪你还不行吗?他这么一说我就没话了。他是个快乐的人,喜欢热闹的人,什么场合都不怵的人。他在越是陌生人多特别是女性多的场合越能说笑、越能超水平发挥。比如说有一次饭局,有一半人是首次见面。一位女士递过一张名片,他一看:啊,叫李静,巧了,我以前有过7个女朋友,有6个叫李静的。只这么一句玩笑话,熟悉的也罢、陌生的也罢气氛都起来了。  其实还有一个诱惑我的人,那就是已经去世70多年的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28年前我去珠穆朗玛参加中国一伊朗联合登山队时,就读了他的《亚洲腹地旅行纪》。1895年春天,刚刚30岁的斯文赫定在叶尔羌河边的一个小村装备了自己的第一支驼队:八峰优良骆驼、三只羊、两只狗,外加一只公鸡、十只母鸡;可以供整队人员食用三四个月的粮食和足够的冬装;再就是三支长枪、六支短枪,还有蔡斯相机和近两千张底片。这样精良的装备让蒙昧的村民咋舌。但斯文赫定致命的疏忽是没有检查所带的水是否够用,轻视了流动沙丘所造成的困难。他是夏天出发的,从西向东,去寻找和田河。一路上,骆驼死光了,驼夫死光了,眼看和田河遥遥在望,可所带的生灵都死光了。斯文赫定自己因为干渴,皮肤都成了羊皮纸。奄奄一息的他在月光下挣扎着遇到一汪积水的池沼,那池沼竟然在枯水期因为有泉眼而没有干枯。斯文赫定用白铁罐头盒一口气喝了二三十罐水,然后脱下他那双靴子舀水,靴子居然滴水不漏。他用树棍子挑上两靴子水返回来救活了他已经倒毙的老仆人斯拉木巴依。那双靴子是他在斯德哥尔摩一个老鞋匠那里定做的,特别结实,鞋匠问他要了6个克朗。这以后斯文赫定每年都给老鞋匠6个克朗,以感谢他的救命之恩。这双靴子如今陈列在斯德哥尔摩的博物馆里。半年之后,斯文赫定重整旗鼓回到和田,并且在1896年的春夏之交进入罗布泊。他仔细记录了罗布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调查了罗布泊一个半世纪以来位置的变迁。1899年,斯文赫定再次进入新疆。他有备而来,他带够了结成冰的水,目标是测量罗布荒原。驼队在荒原雅丹之间艰难跋涉。他记录了上万个数据,拍摄了成千张照片。1900年,1901年,他的探险在继续,这一年3月,他在牵骆驼的罗布人的帮助下,终于发现了《史记》、《汉书》上记载的气势恢弘的楼兰遗址。这一发现直接引发了丝绸之路热与新疆探险热,全世界开始重新审视西域文明的内涵。楼兰、罗布泊、雅丹等一串名字成为学者们熟知的新名词。斯文赫定回到瑞典时举国欢腾,斯德哥尔摩几乎是倾城出动迎接英雄归来。古斯塔夫国王在宴会上动情地说:今天,让我们一起呼喊斯文赫定的名字!  斯文赫定博士70岁时还最后一次到过罗布泊,为当时的国民政府勘探从甘肃进疆的公路路线。  斯文赫定终生未娶。他爱过一个姑娘,他失恋了。他决定远离开她,越远越好。于是他来到中亚,成了举世闻名的探险家。  这种英雄崇拜的情结在我心里一直存在。我要去看一看斯文赫定的足迹,哪怕只是一个脚印。  我就这样去的北京南苑机场,登上了那种失事概率相当高的TY-154型飞机,在飞机上吃了一餐公社食堂水平的盒饭,4小时后来到了库尔勒——我们去罗布泊探险的前进基地。  我们的车队和我的1号车  昨天晚饭后开了30分钟的预备会。我才知道我们队伍全称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罗布泊探险科考队”。杨镰是我们当然的队长。他的致辞不到10分钟:介绍成员,车队人员的分配,明天起床、出发、早餐的时间;他强调了安全,还有环保,已经给各车准备了垃圾袋,一定不要把垃圾扔在罗布泊。随队的还有罗布泊及库尔勒所在的巴音郭勒州的州委常委兼宣传部长,他受州委委托,全程陪同,一定要确保队伍的安全。他叫德力夏克·肉孜还是德克力夏·肉孜?我一直没有弄明白,反正这里的人无不叫他德常委。德常委是维吾尔族人,红脸膛,人高马大,豪爽又幽默。他强调的除了安全还是安全,他问了汽油带了几桶,矿泉水带了几箱,别的我都没有记住,反正并没有内地宣传部长的一句哪怕是半句套话。预备会之后也没有誓师出征之类那一套形式。  今天是2006年8月12日。库尔勒的清晨很凉,我要套上较厚的长袖子衬衣。那些火力旺盛的小伙子当然是T恤衫短裤党。  库尔勒邮电宾馆门口没有彩旗没有锣鼓,我们就像是一趟平平常常的旅游。


编辑推荐

  本书汇集了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杨匡满的四篇纪实文学作品。作者以敏锐的眼光、洗练而生动的文笔,将个人的情感体验、生命体验、心灵独自融进一种宏大的叙事,于宁静和沉思之中,通过一连串饱满的情节和细节,让我们真切地感受了西西伯利亚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以及民众的生存状态;了解了俄罗斯民族在突发事件面前所表现出的那份从容和镇静;领略到罗布泊的广袤和荒芜中孕育的希望,以及珠穆朗玛的旖旎风光和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艰辛过程中所获得的启发和进发的力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一个人的冒险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