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担保的理论与实务
2005-5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邹海林/常敏
440
无
债的担保为增强交易信用的手段,债权担保制度是市场交易关系稳定发展不可或缺的制度。我国民法关于债的担保制度的规定,起始于1981年颁布的经济合同法。随着民法通则的颁布,债的担保制度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经过司法实践的经验积累以及学理上的准备,我国立法机关1995年颁布了担保法,对我国债权担保方式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为我国的担保制度的实践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我国担保法的规定尚显粗糙,在立法时又欠缺学理上的充分准备,存在不少法律漏洞。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联系现在的实际,修订了自己早期出版的《债权担保的方式和应用》一书。本书的出版,必将受到理论和实务界的关注,为司法实务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了具体和完整的解决方案。
邹海林,法学(民法)博士。1963年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1985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8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获法学(民法)硕士学位。1991年12月至1993年1月,赴美国作访问学者。199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获法学(民法)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商法研究室主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金融专业仲裁员、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自1988年以来,先后发表了《留置权基本问题研究》、《论买卖合同之卖方的中途止付权》、《我国民法上的不当得利》、《所有人抵押权的若干问题》等数十篇论文,并出版了《破产程序和破产法实体制度比较研究》、《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合著)、《保险法》、《债权担保的方式和应用》(合著)、《中国物权法研究》(合著)、《责任保险论》等著作。
常 敏,1964年出生于北京市。1985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l993年获北京大学法律系国际经济法专业法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法律系副教授。自1989年以来,先后发表论文十余篇,并出版了《中国律师制度研究》(合著)、《现代企业法律实务》(合著)、《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释义》(合著)、《市场经济法律导论》(合著)、《债权担保的方式和应用》(合著)等著作。
修订版前言 前 言 第一章 债权与担保 第一节 债权与债权担保 一 债与债权 二 债权的发生和效力 三 债权担保的意义 第二节 债权担保的方式 一 债权担保的性质 二 债权担保的分类 三 人的担保方式 四 物的担保方式 第三节 我国民法上的担保方式 一 我国民法与担保 二 我国民法上的担保方式 第二章 保 证 第一节 保 证 一 保证的意义 二 保证的特征 三 保证的独立性 四 保证方式 五 数人保证 六 最高额保证 第二节 保证人 一 保证人的意义 二 保证人的范围 三 禁止担任保证人的组织 第三节 保证合同 一 保证合同的性质 二 保证合同的成立 三 保证合同的形式l 四 保证合同的内容 五 保证合同的无效 第四节 保证责任 一 保证责任的概念 二 保证责任的范围 三 保证责任的变动 四 保证责任期间 五 保证债务请求权的时效 六 保证责任的承担 第五节 保证人的权利 一 保证人的权利 二 保证人的一般抗辩权 三 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 四 保证人的求偿权 五 问题:保证人代位权 六 问题:保证责任除去请求权 第六节 保证的消灭 一 保证的消灭 二 保证期间届满与保证的消灭 三 最高额保证终止与保证的消灭 四 放弃物的担保与保证的消灭 五 主债务的变更与保证的消灭 第三章 抵 押 ……第四章 质 押 第五章 留 置 第六章 定 金 第七章 让与担保和所有权保留 第八章 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 主要参考文献
无
《债权担保方式和应用》以前就读过,收获很大,这次看到修订版,毫不犹豫就买了,还没读,估计错不了!
内容全面详实,编排合理,言简意赅。对核心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读,内容丰富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