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城市移民(共3卷)
2009-7
知识产权出版社
张继焦,沈林
894
无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移民是国际社会日益面对的一种重大人口流动现象。其中,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民是最普遍的流向。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市场化、城镇化所推动的人口流动,则集中表现为从农村向城镇、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基本流向。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最突出、最普遍的人口流动现象即是如此。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也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而言尚处于前现代状态,准确地说就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过渡的阶段。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以农村经营体制的变革为先导,形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村包围城市”的改革推动力量。在这一进程中,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推拉着大量的农民工离乡离土走向率先发展的东南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大地上以农民为主流的人口流动,在世界范围展现了一个国家内部持续不断、规模巨大的人口流动现象。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在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学等学科中一直是高度关注的课题。而随着以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口流动的发展,民族学、人类学对人口流动及其城镇化取向的研究也随之发展起来,并以都市人类学的视野展开了城镇的田野工作。张继焦、沈林的这部以深圳、青岛、呼和浩特、昆明为对象的《亚洲的城市移民——中国四个城市的调查:深圳、青岛、呼和浩特、昆明》,即是这方面研究的新成果。这部著述选择的几个田野个案颇具代表性。
本套书包括: 《亚洲的城市移民:中国四个城市的调查:深圳、青岛、呼和浩特、昆明》: 基于在中国四个城市(呼和浩特、青岛、深圳、昆明)的调查资料,运用有关的移民理论(如推拉移民理论、经济均衡移民理论、国际分工移民理论、劳动市场分割理论、网络分析移民理论、结构分析移民理论等6种)、移民文化理论(如移民的文化变迁理论、涵化理论、民族文化模式理论、民族社会经济聚集区理论等4种)、移民适应理论(如“优势-劣势”分析理论、文化移植理论、文化包容理论、文化重构理论等4种),以及经济文化类型理论、文化变迁理论和现代化理论等,初步探讨了六个不同民族(蒙古族、朝鲜族、彝族、回族、白族、傣族等)的经济文化类型在城市中从“原生态型”到“市场型”的转变。 《亚洲的城市移民:中国、韩国和马来西亚三国的比较》《亚洲的城市移民:50位东南亚华人领袖、华商和经理人的访谈录》
《亚洲的城市移民:中国四个城市的调查:深圳、青岛、呼和浩特、昆明》: 上篇:理论评述与研究设想 第一章 国际学界关于移民问题的各种理论流派 一、国际上关于移民的主要理论 二、国际上关于移民文化的理论 三、国际上关于移民适应的理论 四、国际上关于都市移民的研究 第二章 国内关于移民问题的研究成果 一、国内学界关于移民的研究 二、国内人类学关于城市移民的研究 第三章 “经济文化类型”及其相关的理论 一、关于“经济文化类型”理论 二、关于“文化变迁”的理论 三、关于“现代化”的理论 第四章 在城市移民研究中重构“经济文化类型”理论 一、检讨“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在城市研究中的适用性 二、研究范式的转变:对城市移民经济文化类型的思考 三、研究假设和分析模型 中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 第五章 调查研究过程和方法 一、研究背景:中国城市的民族多元化 二、调查研究方法和实施情况 第六章 进入城市和生活方式适应 一、离开家乡进入大城市 二、对城市生活方式的适应情况 三、对城市生活的适应时间和满意度 第七章 在城市中的就业或创业 一、在城市中的行业分布 二、目前的就业或创业状况 三、得到的优惠和帮助 四、工作经营的满意度 第八章 在城市中的居住 一、居住的状况 二、居住区的设施与环境 三、居住状况满意度 第九章 在城市中的语言学习 一、语言的基础 二、城市中的语言适应 三、城市语言的学习 四、本族语言的学习 第十章 在城市中的子女教育 一、子女的民族认知与语言使用 二、子女的学校教育 三、子女的家庭教育: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第十一章 在城市中的社会交往和婚恋 一、在城市中参与的民族团体活动 二、在城市中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 三、在城市中的恋爱与婚姻 第十二章 在城市中的未来打算 一、对未来经济活动的打算 二、对未来个人生活的打算和期望 下篇:政府政策和理论探讨 第十三章 政府视角:城市少数民族移民和城市民族事务 一、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及其相关因素的说明 二、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的人口流动及其特点 三、城市中的民族问题及其特点 四、城市中的少数民族与民族事务管理的政策应对 五、城市化背景下民族工作的理论研究 第十四章 经济文化类型:从“原生态型”到“市场型” 一、影响经济文化类型转变的因素 二、城市移民的经济文化类型:从“原生态型”到“市场型” 三、小结:“经济文化类型”变迁问题尚待进一步的探究 结束语:简要的总结 后记与鸣谢《亚洲的城市移民:中国、韩国和马来西亚三国的比较》《亚洲的城市移民:50位东南亚华人领袖、华商和经理人的访谈录》
插图:第一章 国际学界关于移民问题的各种理论流派在此,我们回顾和评述了国际学界关于移民问题的各种理论流派,如关于移民的主要理论(如推拉移民理论、经济均衡移民理论、国际分工移民理论、劳动市场分割理论、网络分析移民理论、结构分析移民理论等6种重要移民理论),关于移民文化的理论(如移民的文化变迁理论、涵化理论、民族文化模式理论、民族社会经济聚集区理论等4种理论),关于移民适应的理论(如“优势-劣势”分析理论、文化移植理论、文化包容理论、文化重构理论等4种理论)等。一、国际上关于移民的主要理论在这里,我们概述的是国际上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地理学、人口学等社会科学的不同学科研究者对移民现象和问题的思考,及其形成的有影响的各种理论流派。1.推拉移民理论在移民研究学术界,诞生于19世纪末的推拉移民理论被公认为是最早的移民理论,也是最有影响的理论。一百多年来,不同学科的学者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使用推拉移民理论时,总是寻找和罗列各种推动和拉动人口迁移的因素。直到目前,在各种移民研究中,推拉移民理论仍然是被应用得最广泛的移民理论。
经过通宵达旦的熬夜,天亮的时候,5月18日清晨6点,我主持的这个社科院重点课题研究报告终于完成了。在此之前,课题组成员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自己为完成这个课题熬了3个多月的夜,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汗水。这个课题本来的题目是“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各民族散居化趋势”,于2006年下半年正式立项,原计划为2008年6月前完成,但由于我参与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第16届世界大会的学术筹备工作,事务缠身,故推迟至今天才得以完成。这是我很少出现的不能按时完成的事。这个课题立项之后,从2006年9月起,我就开始考虑如何运用“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问题,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召开了一个座谈会。首先,我要感谢民族所所长郝时远教授支持我申报这个课题。如果没有他的支持,这个课题在我院重点课题中是很难立项的。下面,让我一一记下各位曾参与本课题工作的人名,并对每一位都表示感谢。2007年12月,我的同事杜发春,云南大学马京教授派来的2位大四本科生辛利波和朱海燕、2位硕士研究生何倩和字文照,协助我完成了昆明的调查工作。2008年1月,中央民族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徐凯、我的2位硕士研究生殷鹏和关祎跟着我,在青岛做了调查;之后,殷鹏又跟着我到呼和浩特,在内蒙古党校吉尔格勒教授的帮助下,踏着大雪,非常紧张地完成了那里的调查任务。
《亚洲的城市移民(套装共3册)》是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