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苏.通州卷

白庚胜 总主编 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水利水电出版社  

作者:

白庚胜 总主编  

页数:

380  

前言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与中国民间文艺保护的春天一起来到神州大地的。正如20世纪新中国历史开篇注定要从知识界对民间文艺的关注及其从中寻找现代化的资源与动力开启那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精英阶层乃至普通群众,在新纪元伊始之际亦把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中华大地上五千年积淀丰厚的民间文艺遗存:几多焦虑,几多审视,几多期待……辛巳之春,在送走整整一个世纪的痛苦与欢乐、牺牲与胜利之后,随着4月的和风一寸寸染绿京城的街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终于完成了新统帅部的组建,并在冯骥才主席的倡导下作出了用10年时间在全中国境内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战略决策。其内容是对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56个民族的民间文化作一次“地毯式”的大普查。最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俗志》(3000卷)、省卷本《中国民间美术图录》(31卷)、专题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20卷)、《中国剪纸集成》(50卷)、《中国唐卡集成》(20卷)、《中国古村落民居集成》(50卷)、《中国服饰集成》(60卷)、《中国彩塑集成》(10卷)、《中国民窑陶瓷集成》(10卷)、《中国皮影集成》(10卷)、《中国民间杰出传承人集成》(100集)、《中国史诗集成》(300卷)、《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500卷),并命名一大批民间艺术家,建立一系列民间文艺之乡与民间文艺保护基地、传承基地,建设民间文艺数据库,其目的,不外乎是固守中华文明根脉,传承中国文化新火。

内容概要

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以及提高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书籍目录

前言神话 渔祖耿七公 吕四原来叫吕三 太岁头上动土 月亮与太阳 石头星和灯草星 狼山的传说 狼山的来历 稻种是怎么来的 蜘蛛织网不捕鱼 猫为什么要打呼噜 金环还主 驾鹤归天 兄弟俩 农夫娶公主 饭山郎 魏小二与龙女 观音度人 阿弥驮佛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白龙庙传说 白米庄 拜忏的由来 十殿阎王图 杜康造酒 胡老爷 瞎子敲镗锣 端午插艾草 立夏挂蛋袋 生日吃蛋 媒人的由来 木匠弹线一只眼 望仙桥 蛇鱼坟 孟姜女的传说 蚂蚁补点报恩 金龟 獭猫精 别离庙 地名传说 为啥取名叫金余 石港的来历 陈家酒店 海晏镇的由来 金沙的传说 鲤鱼改道跳龙门 余西二河桥 玉蟹碑 观音显灵 白翠儿 金人儿砌三寺 生肖为啥无猫 狗猫为啥吵架 名人传说 范公堤 独木鼓 诸葛亮出师 菠菜豆腐汤 崇祯测字 断鞭石 狼山大圣 骆宾王的传说 诸葛亮遗计埋坟 乾隆皇帝游狼山 刘、关、张拜兄弟 挑水夫巧难孔子 华佗恭寻活人脑 胡长龄巧对中状元 乾隆问农 乾隆巧作数字联 胡状元挡驾 胡状元的故事 胡长龄智斗和坤 胡长龄贺寿 少年见英才 张状元背菩萨 胡状元应考 西阁留仙 朱洪武的故事 柳敬亭的传说 度军井 梁灵光借路 陶司令请名医 梁司令闹寿堂 西亭脆饼 “三十里”黄糖京枣 门神的来历 灶神与地神 灶君菩萨上天 号子始祖 姜子牙遇文王 过年为啥要掸尘 老农夫计戏土地神 木鱼 蚯蚓的传说 蚯蚓和虾儿 善恶有报 发禄 如意秀才故事 来富 王瞎子算命 一毛不拔 吃白食 三兄弟骗酒 “海里通”请神 ……笑语附录一附录二附录三后记

章节摘录

从前,山东有个王林,山西有个王荣。两个人有武功,都是好本事。后来访友相遇,结拜了兄弟,还对天发誓: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一天,皇帝的女儿外出走失了,到处找不着,就出了皇榜,意思说哪个能把公主找到了,封官加职,招为驸马。王林和王荣看见了,就揭了皇榜,一起寻找。从早寻到晚,不见人影儿。夜里他俩看到天上好像有两盏灯笼在晃动。王林是神箭手,一箭就射熄了一盏,还有一盏向天边移动。他俩紧追不放,跟着灯笼飞跑。跑了好长一段路,来到荒山野荡里,灯笼掉下来不见。四处寻找,寻到一个箩口大的地洞,里面黑洞洞的,看不到个底。王荣头一伸,倒退了好几步,不敢下去。王林说:“我有法,找根麻绳绑在我腰上,你放我下去。要是有危险,我把绳一抖动,你就拉我上来。”这样,王林在洞里荡了好一阵,手和脚被划了许多血口子。到了洞底一看,皇帝的女儿正在底下。公主告诉他:“这地方是青蛇精住的,它要吃人,你不能来。我是给蛇精裹进来的,不能出去了,你快走吧!”王林想,救人要紧,管它蛇精不蛇精。“青蛇精在哪里?”公主用手一指:“在里洞咽着,才回来的,一只眼睛被人射瞎了。”

后记

根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统一部署,市县文联和民协的共同筹措,《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苏卷·通州》在紧锣密鼓声中敲下了最后一锤。本卷共收入作品244篇,其中神话20篇,传说83篇,故事121篇,笑话20篇。总计约42万字。通州是故事之乡。老人们喜欢说传统的民间故事,中青年则喜讲新故事。上世纪七十年代,通州市各乡镇进行了地毯式的民间文学普查。文化干部、教师、学生,男女老幼齐动员,搜集了大量的民间文学资料。其中一部分被三套集成所采用,其他则散存于各处。为了将这些“无价之宝”编辑成书,市文联多次召开会议,落实任务。有关领导四处奔波,筹集出版经费。编撰人员起早带晚,没有上下班时间,放弃节假日休息,连精彩的奥运比赛也无暇一顾。当他们带着慰问品走访一些老会员、老故事家、老文化工作者时,发现十之七八已离开人世。回想当年民文普查时的情景,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人世多变,时光不再,令人唏嘘不已。可惜许多宝贵资料,有的因时间的久远而湮没,有的因老人的离世而消亡,还有因工作的调动,住所的变迁而销毁,这是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就是征集到手的资料,有不少也是残缺不全。根据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有关要求,编者花费不少时间去求证故事讲述者、记录者的身份、年龄、文化程度,能补的尽力补全,为了保持通州的地方特色,对于稿件中用普通话和书面语言记录的文字,能用方言土语的,尽量改之,难懂之处,适当加以注释。对于同一故事的不同版本,大同小异者取其所长,并成一篇。同时,对一些故事性较强,艺术性较高的带有“迷信”“低级趣味”的故事,为了保持民间文学的原貌,供研究者考证,本书也适当收入。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苏·通州卷》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苏.通州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