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低调做人厚黑处世智慧全集

石赟 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作者:

石赟  

页数:

310  

前言

  看尽中国的历史,最终得天下者不一定是最聪明的那个,也不一定是实力最强的那个,古代那些成大事者无一不是深谙处世之道,懂得厚黑智慧的人。  就拿三国时的刘备来说,可真算是深得刘邦真传。刘备从草根阶层跃到皇帝的位置上,不得不说他是个成功者,这一点也和他的祖先刘邦有相似之处,只不过在开始的时候,他比刘邦的地位可能还要低一些。他们另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处世时相当有一套,这也是他们成功的秘诀。刘邦和刘备平时都不是张扬的人,而且还很会利用他们的低调和示弱让别人为他们卖命。比如刘备,每次一打完仗都会毫不给自己留面子地在父老乡亲们面前大哭一场,以获得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真可谓情真意切。即使身处险境时,厚起脸皮地示弱也让他们躲过了无数次灾难,曹操够狠,也够疑心,但最终还是放虎归山了,这也得归功于刘备懂得低调做人,这一点又与他的老祖宗刘邦在项羽面前卑躬屈膝有共同点。  再说中国鼎盛时期的唐太宗年代,唐太宗是个好皇帝,未做皇帝之前也是个懂得处世之道的面厚心黑之人。从前他虽然有功,但他却未张扬,一直保持低调的行事作风,直到哥哥和弟弟嫉妒他的才能,想把他置于死地时,他的野心才开始显露出来,杀死兄弟后,李世民又把兄弟的儿子都杀死以斩草除根,最后又逼李渊退位。若无一定的为人处世手段,想做到这一步是很难的,但也正是因为他的低调和厚黑功底,还有忍小以谋大的决心,成就了这位千古明君。  正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我们所说的低调和厚黑并不是要告诉大家变得多么冷酷无情,而是告诉大家在处世时要精于算计,不可过于张扬,一个人不可一世、目空一切时,就成了“出头鸟”,这是失败的开始,而上面提到的与大英雄站在对立面的人物,几乎都是犯的这样的错误。  陕西省的兵马俑中挖掘出了一种跪射俑,他们的穿着、姿态和其他兵马俑类似,只是他们的姿势是蹲跪的形状,左腿曲下去,右膝跪在地上,右脚竖起来用足尖着地。上身向左侧,双眼凝视左前方。  挖出这些兵马俑本身没什么奇怪的,但是在秦陵中挖出的许多兵马俑大多都是被压成碎片然后由考古学家们按照拼图的方式拼接到一起的,以前从未有过这么完整的造型。连青铜器出土的时候都是很容易被压碎的,何况陶俑远没有青铜器坚固,可是这些跪射的陶俑却保存得很完整。  后来考古学家解答了人们的疑惑:跪射的姿势在古代又称为坐姿,这是一种弓弩射击的基本动作,保持这样的姿势射击时重心稳,不仅省力气,而且便于瞄准,是射击时很理想的一种姿势。这种姿势的兵马俑之所以保持完整,是因为在土压下来的时候,这些俑体形紧凑,重心低,所以不易受到冲击,因而没被压碎。专家还说这种跪射俑的制作过程比其他俑的工艺要复杂,这是兵马俑中的精华,也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伟大作品。可以说跪射俑保存完好的原因应该归功于它的“低调姿态”。  有人说“低调”是一种消极的心态,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低调是一种心态,但并不是不努力,不奋斗,而是因为有更大的目标在前面,所以暂时低姿态,只有盲目地低姿态,那才是真正的消极。在高处成事的人往往都是从低调中做起来的。

内容概要

  低调不是教人奴颜婢膝,厚黑不是教人凶狠残忍。低调是一种艺术,平时低调做人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锋芒毕露会死得很难看。厚黑是一种手段,如果做事只讲目的而不讲手腕则事情很容易砸锅。智者处世,往往会隐藏自己的真实目的,于无声无息处出雷霆之力,快、稳、准、狠,招招致命,不讲妇人之仁,不给对方留任何喘息之机。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放低姿态,给自己着点“保护色”地低成海,人低成王低处修心,高处成事低姿态是最佳的自我保护之道在低调中修炼自己谦卑处世人常在大智若愚,实乃韬光养晦之术平和待人,给他人留有余地时机未成熟时要挺住羽翼未丰时,要懂得让步在“愚”中等待时机主动吃亏是风度,也是智慧为对手叫好是一种谋略恃才岂能小瞧人,任性何必得罪人第二章 放宽心境,平和为大智慧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身居高位更要保持平常心容人之过,方显大家本色做人要圆融通达,不要锋芒毕露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常怨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谦逊是使你终生受益的美德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对待下属要宽容简朴是低调做人的根本以宽容之心度他人之过第三章 深藏不露,熟知中庸之道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出头的椽子易烂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才大不可气粗,居功不可自傲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放低自己方是上上之策宁拜人为师,勿好为人师做人不能太精明规避风头,才能走好人生路忍耐一时,也许便可峰回路转功成身退,天之道有时求胜反不如求败强在弱中取,进在退中求锋芒毕露者前途无“亮”优势过多易遭忌,深藏木露保自己第四章 谨言慎行,在言辞上要低调不要揭人伤疤放低说话的姿态说话时不可伤害他人的自尊得意而不要忘形祸从口出,没必要自惹麻烦莫逞一时口舌之快说话不可太露骨口出狂言者祸必至捧人时要注意方法第五章 戒除急躁,低头方能抬头理智能克制情绪,左右行为放低身份,才能走向高处勿自高自大,要做到谦卑主动示好,温和胜过暴戾放下架子,恃才不可傲物不冲动,不率性而为不急不躁,随遇而安脾气好,命运就好第六章 能方能圆,手段决定身段把恭维进行到底背起吃亏的“黑锅”不把喜怒挂在脸上假痴不癫,深藏不露装疯卖傻,委曲求全平常心下的“不平常”投其所好,看人下“菜碟”小不忍则乱大谋装作“可怜”惹人疼炼就火眼金睛,烧香不要拜错佛刚柔并济,彼此互依第七章 把握好抬头与低头的时机别为面子失去“位子”小聪明绝非大智慧主动示弱,不逞匹夫之勇以柔克刚,用柔弱保全自己广结善缘,与人和睦相处能屈能伸才能笑到最后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才高而不自诩,位高而不放纵时机不到,不可强出头糊涂处世,精明做人不骄不狂,看淡自己的优势不要告诉人家你更聪明低姿态为人处世,高水平传道授业学会低头,不可沽名学“霸王”人在矮檐下,一定要低头与其征服,不如让人心服不要争功抢功第八章 减少阻力,对人厚而对事黑把丑事办得看上去也很美该小人的时候,绝对不能君子学会“推”的处世技巧对小人,该黑心时就黑心行小人之腕,持君子之心用厚黑手段树立硬派形象感情投资是“厚”,加以利用是“黑”有些事,该黑脸时就要黑脸对事要黑,对人要厚第九章 善于借势,寻找人生的“跳板”三顾茅庐,礼贤下士良主善识人,方能成大器王侯无种,学会识人善用欲成大事,谋“势”为先顺风扬帆,舍小取大借冕生誉,提高自己学会借势,凸显自我借鸡孵卵,为自己增值顺水推舟,学会巧做人情第十章 慧眼识人,心中藏先机慧眼识人,把人心看透察颜观人,看透其本性举止辨人,一动泄露本相勿以貌鉴人,要窥透内心言色析人,透过神情猜测对方内心品读他人,透过志趣观察其品性昕声辨人,一语识破天机听话听声,巧辨与巧设弦外之音善于倾听,多听少说

章节摘录

  懂得谦卑处世的人才是真正精明的人,谦卑是一条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懂得这条法则的人必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帮助。  华佗是汉代著名医学家。有一次,一个年轻人因为头痛请华佗给他看病,华佗看了看说:“你得的是头风病,药倒是有,只是药引子很难找。”“得用什么做药引子呢?”“活人的脑子。”年轻人一听,立刻呆住了,这种药引子实在是没法找,所以他只好失望地回家了。  过了几天,这位年轻人又找了位老医生,老医生问他:“你找人看过吗?”“我找华佗看过,他说要用活人脑子做药引子,没办法,这病是没法治了。”老医生说:“用不着找活人脑子,去找10个人们戴过多年的旧草帽,煎汤喝就行了。”有一天,华佗又碰到这个年轻人,见他神清气爽,不像有病的样子,就问:“你的头风病好了?”“是啊,多亏一位老医生给我治好了。”  华佗打听了治疗经过,就想向老医生请教,但是他知道,如果老医生知道他是华佗,肯定不会收他为徒,于是,他装扮成一名普通人,跟那位医生学了三年徒。  一天,这位老医生外出了。门外来了一位肚子像箩、腿也很粗的病人,这个病人听说这儿有名医,便跑来求治。徒弟们不敢随便诊治,就叫病人改天再来,病人苦苦哀求道:“求求先生给我治一下吧!我家离这儿不近哪,来一趟不容易。”这时,华佗见病人病得很重,就说:“我来给你治。”说完,他拿了二两砒霜交给病人说:“这是二两砒霜,分两回吃。记住千万不要一次全吃了。”病人接过药,连声感谢。病人走后,另外一个徒弟埋怨他:“砒霜是有剧毒的,如果把人吃死了怎么办?”“这人得的是鼓胀病,必须以毒攻毒。”“治死了谁担当得起?”华佗笑着说:“不会的,出了事就拿我问罪。”那个大肚子病人拿药走出了村外,正巧碰上老医生回来了,病人就上前又问了一下。老医生说:“你这病容易治,买二两砒霜,分两次吃就可以了。”病人一听说道:“你徒弟和你说的一样,他也是让我分两次吃。”老医生接过药一看,果然上面写得十分清楚,不由得心里琢磨:“我这个方子除了一位老道和华佗知道外,还没有别人知道,我并没有传给徒弟呀。”  他回到家里,问两个徒弟:“刚才大肚子病人的药是谁开的?”徒弟指着华佗说:“是他开的,我说这药有毒,他不听。”华佗不慌不忙地说:“这人得的是鼓胀病,用砒霜正好是以毒攻毒。”“这是谁告诉你的?”“一位老道人,我在他那儿学了几年。”老医生这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华佗,于是连忙说:“华佗,你怎么到我这儿来当学徒?”华佗这才说出求学的理由。老医生听完华佗的话说:“以你现在的身份,还到我这儿来吃苦,真是难得。”于是老医生立刻把治头风病的方子传授给了华佗。  与华佗做法类似的还有南唐时一位叫钟隐的画家。  钟隐年纪不大就已经很出名了,但是这一切对钟隐来说却没有值得欣喜的地方,他每天仍然在书房里潜心作画,万不得已才去应酬一些琐事。  钟隐的妻子对丈夫这么做有些不太明白。一天,钟隐正在画画,妻子就走到他身边帮他研墨,最后忍不住问:“现在你有家财万贯,才华也受到世人的认可,为什么你每天还要这么辛苦呢?”钟隐听妻子这么说,便放下笔拿过一幅画问:“你看这画怎么样?”妻子说:“这我不太懂,不过我觉得那鸟像活的一样。”钟隐又拿了另一幅画,问:“你再看这幅如何?”妻子说:“这只鸟看上去呆头呆脑的。”钟隐说:“第一幅是别人画的,而第二幅是我画的。虽说我在山水画上有点成就,可在花鸟画上还差很多呢。”  钟隐知道如果想画好,必须要有名师指点,他开始四处打听擅画花鸟的名师。一天,在和一个朋友吃饭时,钟隐问其能否给他引荐一位名师,朋友说:“我倒认识一个叫郭乾晖的人,他很擅长画花鸟画,听我妻子说,他画的牡丹竟把蜜蜂给招来了,只不过这个人恐怕不会教你,因为他连自己的画都不愿意给别人看,而且他画画儿还总躲着人。”钟隐便开始四下打听关于郭乾晖的消息,当听说郭乾晖要买个家奴时,他就报名了。  钟隐打扮成仆人的模样进入郭府,虽然每天干活累得他腰酸腿疼,但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他看到了一些郭乾晖的画,这让钟隐更加坚定地在郭乾晖左右工作,只是希望能亲眼看他画画儿。可是每到作画时,郭乾晖总是把他打发出去。  钟隐的家中没有人知道他卖身为奴去学画的事,连他妻子也只知道他出远门了,当朋友去看他时,家里人只说是出了门,却不知道去了哪里,这让人们起了疑心,最后连他的家人也起了疑心,于是开始在大街小巷贴告示寻人。  恰巧郭乾晖出门,听人说钟隐失踪了,而且细听年龄和长相,觉得和家里的那位年轻仆人很相似,他刚好来家里两个月。“难怪他总想看我作画呢?”郭乾晖自言自语道,“不过他倒真是个谦虚的人,有这样的学生是我的幸运。”钟隐终于以谦卑的求学态度感动了郭乾晖,郭乾晖把自己作画多年的体会和技艺都传授给了钟隐。  一个人即使在功成名就时,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虚心地向他人请教,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懂得谦虚的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但许多人都有不谦虚的缺点,而这种人大多是自以为是之流,所以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而喜欢自夸和爱慕虚荣的。他们必定不会取得大的成就,也必定得不到他人的尊敬和帮助。


编辑推荐

  低调是处世的良方,厚黑是成事的法宝。欲成大事须忍人之所不可忍,方可为人所不能为。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低调做人厚黑处世智慧全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