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讲小说/领导干部读经典
2008-10
长征出版社
鲁迅
247
无
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有之,则先见于外国人所作之中国文学史中,而后中国人所作者中亦有之,然其量皆不及全书之什一,故于小说仍不详。此稿虽专史,亦粗略也。然而有作者,三年前,偶当讲述此史,自虑不善言谈,听者或多不憭,则疏其大要,写印以赋同人;又虑钞者之劳也,乃复缩为文言,省其举例以成要略,至今用之。然而终付排印者,写印已屡,任其事者实早劳矣,惟排字反较省,因以印也。自编辑写印以来,四五友人或假以书籍,或助为校勘,雅意勤勤,三年如一,呜呼,于此谢之!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说:经典是那些正在重读的书,经典是常读常新的书。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代经典作品中蕴藏着富民强国的丰富智慧、众多值得汲取和反思的经验教训。民为贵、君为轻的治国理念和民本思想,清正廉洁、克勤克俭的为官之道,允公允能、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如临如履、朽索驭马的防腐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精忠报国、捐躯济危的民族大义,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气节操守,自强不息、精进向上的积极人生,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求是精神,温良恭俭、己欲达而达人的人间关爱,厚德载物、不涓细流的博大胸襟,等等,对领导干部有着重要的镜鉴和启迪作用。 《领导干部读经典》第一辑辑选民国人文精粹,囊括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蔡元培、鲁迅、朱自清、郑振铎、吕思勉等大师级作品,为领导干部提供治国理政参考和修养镜鉴,是一套值得温故知新并具有现实指导价值的经典读物。
出版说明题记序言第一篇 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第二篇 神话与传说第三篇 《汉书。艺文志》所载小说第四篇 今所见汉人小说第五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上)第六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下)第七篇 《世说新语》与其前后第八篇 唐之传奇文(上)第九篇 唐之传奇文(下)第十篇 唐之传奇集及《杂俎》第十一篇 宋之志怪及传奇文第十二篇 宋之话本第十三篇 宋元之拟话本第十四篇 元明传来之讲史(上)第十五篇 元明传来之讲史(下)第十六篇 明之神魔小说(上)第十七篇 明之神魔小说(中)第十八篇 明之神魔小说(下)第十九篇 明之人情小说(上)第二十篇 明之人情小说(下)第二十一篇 明之拟宋市人小说及后来选本第二十二篇 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第二十三篇 清之讽刺小说第二十四篇 清之人情小说第二十五篇 清之以小说见才学者第二十六篇 清之狭邪小说第二十七篇 清之侠义小说及公案第二十八篇 清末之谴责小说后记编后记
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人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讫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隋志》有《列异传》三卷,魏文帝撰,今佚。惟古来文籍中颇多引用,故犹得见其遗文,则正如《隋志》所言,“以序鬼物奇怪之事”者也。文中有甘露年间事,在文帝后,或后人有增益,或撰人是假托,皆不可知。两《唐志》皆云张华撰,亦别无佐证,殆后有悟其抵牾者,因改易之。惟宋裴松之《三国志注》,后魏郦道元《水经注》皆已征引,则为魏晋人作无疑也。南阳宗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曰,“谁?”鬼曰,“鬼也。”鬼曰,“卿复谁?”定伯欺之,言我亦鬼也。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共行数里,鬼言步行大亟,可共迭相担也。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大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死,故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死,不知鬼悉何所畏忌?鬼曰,唯不喜人唾。……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至头上,急持之。鬼大呼,声咋咋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便化,乃唾之,得钱千五百。(《太平御览》八百八十四,《法苑珠林》六)神仙麻始降东阳蔡经家,手爪长四寸。经意曰,“此女子实好佳手,愿得以搔背。”麻姑大怒。忽见经顿地.两目流血。(《太平御览》三百七十)武昌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者。相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妇携幼子,饯送此山,立望而形化为石。(《太平御览》八百八十八)晋以后人之造伪书,于记注殊方异物者每云张华,亦如言仙人神境者之好称东方朔。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魏初举太常博士,人晋官至司空,领著作,封壮武郡公,永康元年四月赵王伦之变,华被害,夷三族,时年六十九(232~300),传在《亚书》。华既通图纬,又多览方伎书,能识灾祥异物,故有博物洽闻之称,然亦遂多附会之说。梁萧绮所录王嘉《拾遗记》(九)言华尝“捃采天下遗逸,自书契之始,考验神怪,及世间闾里所说,造《博物志》四百卷,奏于武帝”,帝令芟截浮疑,分为十卷。其书今存,乃类记异境奇物及古代琐闻杂事,皆刺取故书,殊乏新异,不能副其名,或由后人缀辑复成,非其原本欤?今所存汉至隋小说,大抵此类。
鲁迅(188l~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做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本书以《中国小说史略》为底本(根据1938年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印的《鲁迅全集》第九卷中《中国小说史略》翻印)。《中国小说史略》是我国第一部小说专史,全书共28篇,叙述了中国古代小说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始于神话与传说,迄于清末谴责小说,描画出一条脉络清晰的数千年中国小说“进行的线索”,言简意赅,评断允当,开创了中国小说学学科,是中国古代小说史方面最权威的著作。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漏注及误处恐所难免,望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在小说的史料方面,我自己颇有一点点贡献,但最大的成绩自然是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这是一部开山的创作,搜集甚勤,取材甚精,断制也甚谨严,可以替我们研究文学史的人节省无数精力。 ——胡适此书宏富,条理明析,论断精确。至今还没有看见第二本这样的著作而后起超过他的。 ——钱玄同
《鲁迅讲小说》以《中国小说史略》为底本(根据1938年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印的《鲁迅全集》第九卷中《中国小说史略》翻印)。《中国小说史略》是我国第一部小说专史,全书共28篇,叙述了中国古代小说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始于神话与传说,迄于清末谴责小说,描画出一条脉络清晰的数千年中国小说“进行的线索”,言简意赅,评断允当,开创了中国小说学学科,是中国古代小说史方面最权威的著作。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