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那时汉朝(壹)

月望东山 长征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01  

出版社:

长征出版社  

作者:

月望东山  

页数:

29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那时汉朝1》从刘邦出身写起,到楚汉争霸结束为止。全景叙述秦朝崩溃及诸侯逐鹿中原的壮阔惨烈的混战场面。项梁PK章邯,壮志未酬身先死;项羽怒斩宋义,破釜沉舟,在巨鹿上演了一幕壮丽的英雄绝地反击战;刘邦势如破竹,先入成阳,却在鸿门宴上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较量。当韩信自汉中暗渡陈仓,打响了楚汉争霸第一战,从此刘邦和项羽进行了异常激烈的生死决斗:荥阳,彭城,垓下三场大战,最后终于以刘邦胜出。   从某种意义上说,楚汉争霸是一个创造英雄的伟大时代。在这一场生死决战中,英雄辈出,光彩夺目。这些人有刘邦,项羽,韩信,张良,陈平,萧何,范增……尔虞我诈,刀光剑影,高潮跌起,欲罢不能!

作者简介

  月望东山,本名王月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海南省海口市东山镇人。早年学诗,后写小说,现攻历史文学。曾在全国多个著名文学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二十万字,其小说选入多种选集,与人合著过其他论著,《那时汉朝》是个人第一部历史文学作品。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我是流氓我怕谁  一、流氓传说  二、传说中的操盘高手  三、流亡  四、暴发    第二章 项羽初闯江湖  一、一个眼神引发的血案  二、捡来的军队  三、狠老乡雍齿  四、遇张良  五、复仇、复仇    第三章 可怕的章邯  一、傀儡出世  二、章邯,你真的很牛气  三、项梁和章邯:最后的PK战    第四章 王侯相将宁有种乎  一、兵临城下  二、张耳和陈馀:将相之路  三、赵国之痒    第五章 项羽崛起  一、秦狼入室  二、项羽和宋义  三、史上最牛武将是怎样炼成的  四、章邯叛秦    第六章 咸阳,咸阳  一、刘三的梦想之旅  二、再遇张良  三、是鹿还是马,这是个问题    第七章 胜者为王  一、刘三进城记  二、项羽杀俘虏  三、鸿门宴  四、阿房宫和西楚霸王    第八章 汉中:潜龙勿用  一、委曲求全  二、田荣和陈馀  三、传奇的韩信    第九章 突围  一、神鼠飞天  二、王陵之痛  三、芈心的末日  四、美男子陈平    第十章 亢龙有悔  一、顺德者未必昌  二、马儿,请你快些跑  三、张良献策  四、救市和告状    第十一章 可怕的韩信  一、章邯:夏天的葬礼  二、梦之战  三、诈降  四、当郦食其PK张良    第十二章 兵不厌诈  一、陈平:我忽悠,所以我存在  二、悲壮突围  三、夺帅    第十三章 黑云压城  一、郦食其之死  二、救世主  三、挑战  四、当霸王遇上刘三    第十四章 左右为难  一、龙且,韩信,及潍水  二、齐王之路  三、向右,或是向左    第十五章 尘埃落定  一、鸿沟之约:楚河汉界  二、会战  三、楚歌、霸王和别姬  四、项羽和阿喀琉斯的脚后跟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我是流氓我怕谁  一、流氓传说   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出身差劲的皇帝,天生都有自我吹嘘和神话的能耐。他们为了证明自身乃人间非凡人品,不是乱跟神仙攀上亲戚,就是自诩为神物投胎。神话是护身符,传说是美丽袈裟,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演得玄之又玄,充分调动民众的崇拜情绪,那么就足以证明你成功了。   无庸置疑,在这些自我广告的人当中,刘邦无疑是做得最成功的。   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字季,家中兄弟四人,排行老三,外号刘三。籍贯,江苏省沛县丰邑。家庭出身,祖上至少三代农民。职业,亭长,兼职无赖。特长,吹牛和耍赖。   话说公元前的某个夏天,刘三的老妈子独自外出劳作,其间疲惫不堪,躺在大泽堤岸上睡觉做了一个大梦。当老妈子正在梦中与神相遇,突然天上雷电交加,风卷草飞。这时,刘三的老爷子刘太公万分焦灼地奔往大泽,却远远地看见老妈子身上伏着一条蛟龙。不久,老妈子便生下了刘三。   传说中国龙是由马首,蛇身,鹿角,龟眼,鱼鳞,鱼须,虎掌,鹰爪,牛耳组成的。它神力广大,能在陆地上跑,在水中游,在天上飞,还能兴风作雨。它有时乘春风而登天,有时趁秋霜潜伏深渊。正因为中国龙集中了动物之精华,所以又被喻为万兽之兽,万能之神。   可这么一个来无踪去无影的东西,不要说人,恐怕连天上的神仙都不常见到。那时没有DNA检测技术,刘三自我吹嘘说是苍龙之子,可有证据证明他就是传说中的龙种?   按当时的笨办法,只能从长相判断。那就是说,人是人他妈生的,龙也得有个龙爸爸,如果你是龙,至少有点龙爸之相。   刘三恰好长有一幅龙相:马形长脸,鼻梁高挺(马首)。脸额之下长有几根鱼须胡,很是美观。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类似眼镜蛇身上的黑点)。刘三生肖属蛇,大蛇为龙,小蛇为蛟,如此说来,刘三命中为蛟外部龙相,不是蛟龙,那是什么?   这下我们终于明白了,世间吉祥物有千万种,为什么刘邦偏偏认神龙为亲爹爹了。这么说来,刘邦不过是一个私生子,刘太公也不过是他名义上的父亲。但是,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刘太公戴了一顶绿帽就笑他丢人。如果说它是绿帽,那毕竟也是一顶神帽,如果你祖坟不冒青烟,也想找一顶来戴,那可是门都没有的。   如果以龙生龙的观点来推论,刘邦长大之后肯定是一条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人中之龙。事实上,年轻时期的刘邦,不过是一个一不做二不休的流氓加无赖。   所谓一不做,即坚守不爱劳动的习惯。二不休,即喝酒,泡妞两样什么时候都不能少。就算孩子不是亲生的,养你这么大也得为家里分担点什么吧?可不,农忙时节刘大叔想叫他一起下田,刘三早就神龙见首不见尾,他不是赖在王大妈武大娘酒馆里,或懒情妇曹氏(长子刘肥生母)床上去了。   真是气人啊。刘大叔没读过书,想了半天都找不到一个狠毒的词骂这个不成器的儿子,憋了好久终于憋出了一个词:无赖。刘大叔您先别生气,您应以发展的目光来看待刘三,你要相信刘三总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他不可能一辈子总是当无赖。   果然,偏偏是这个脸皮比墙壁还厚的无赖,后来竟然还谋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泗水亭长。更更让刘大叔想到的是,又恰恰是这个无赖刘三,后来用了不到十年的功夫创办了一家史前巨无霸公司,汉朝。刘邦也谋到了一个天下独一无二的职业,皇帝。   蛟龙毕竟是蛟龙,从历史的底层深渊飞升到至高无上的人类顶峰,刘三只用了七八年就走完了这条看似遥遥无期,而又多么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登天之路。也因为刘三,汉人从此有了一个永恒的名字,汉族。   让我们先回头看看刘三当初是怎么当上这个泗水亭长的。秦朝没有科举制度,要想当官,你如果不是高干子弟,就得走下面两条路。   第一,你家里要有钱,还要你品德好。所谓品德好,无非就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要么就是就是救死扶伤,节气凛然。你连这个作秀的基本功都不会,就别想入官场混了。   第二,你得认识个好人家。所谓好人家就是有官势的,并且是个会抬举你的人。秦朝有规定,政府官吏可以向上级推荐低级官吏。但是并不是推荐了就收下,还有给你一个试用期。如果在试用期内任职合格的,行,那就留下继续干活吧。如果不行的话,不但叫你滚蛋,还要惩罚负责推荐的官吏。   刘三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一个只想给自己戴光环,并且到处骗吃骗喝的人,哪还会有什么好德行。那怎么办?只好巴结达官贵人人家了呗。也不知道是哪家抬举了他,反正刘三能力还不错,试用期合格,留下继续干活吧。   秦朝政府机构分为郡县两级。郡管县,县下面管乡,乡下设亭。按秦汉制度,乡村每十里设一亭。亭里设亭长,主管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及治理民事,多以服兵役已满期之人充任。刘三曾经去咸阳服过徭役,而且还见到了自己的偶像秦始皇,所以最有资格做亭长工作。   官无论大小,泗水亭长毕竟是个正式工作,得有个正式名字。我们不能唤他刘三了,从此就唤他刘邦吧。  换到今天,刘邦顶多就小乡派出所所长。这个芝麻不如的官实在不是一般人干的,若大的乡里,无论是那些偷鸡摸狗的事,还是征苛收税,或是那些三八婆吵架,都来找到你门上,这繁琐的工作,不把你累死也要把你活活烦死。更让人郁闷的是,这差事不属于公务员,没有编制,国家不发工资,就是过年过节也别想人家给你发米发油。   刘邦不是傻子,有事没事找苦吃还要找抽。事实上,亭长就相当于县外派出管理基层的机构,当然也是有经费补贴的。但经费补贴不是从政府拔款,而是县吏们赞助。所以每当刘邦要出差时,他就会理直气壮的到县吏家敲门要差旅费,每人三百文。县长秘书萧何是刘邦的顶头上司,他是个大方之人,只要刘邦上门拉赞助,他都多给了二百文拿出五百文。这笔帐,刘邦记在了心里。   按规定,亭长只配两个兵卒。一个管杂务,一个管捕盗。就是下班也得以单位为家睡在单位里。假期还是有的,五天休息一天。说来可笑,这一天假不是让你回去看望老婆孩子的,而是让你回去洗头发。所以,刘邦想跟老婆孩子多聊几句,基本上都是在洗发时间进行。头发洗完了,晒干了,束好了,再吃顿晚饭,明天又得去上班了。   亭长职责是管好乡里一大堆烂事外,还得接待出差路过的官吏。除此之外,他的业余活动就是到处拉赞助骗吃骗喝。所以亭长尽管表面上这个工作是很辛苦的,实际上油水不少。今天东家婚事蹭一顿酒,明天西家死人磋一顿饭。不管红事白事,有吃的总少不了亭长先生。就像现在的村委会干部,不能享受公务员待遇,没有养老金,也没保险金,政府拔的款又不多,可是还能到处天天能海吃海喝又不送红包,多划算。   刘邦爱喝酒就罢了,还爱赊帐。赊帐赊帐,没完没了的赊帐,王大妈和武大娘两家酒店老板娘一看到刘邦就总哭他要酒债。大哥,我上有八十岁的母亲,下有三岁的孩子,老公最近打牌又常输钱,能不能先还点呀?要不然我只好上你家砍树了。   砍树?砍人还差不多,我家没种树。   大哥,你不知道,现在秦皇爷征税又重,物价上涨比发大水还快,酒价都翻了好几倍了。要赊帐可以,可是酒贵呀,您吃得起吗?   吃。有好酒尽管拿上来。   事实上,王大妈及武大娘本想欺负刘邦穷,故意把酒价翻了几倍,没想到刘邦还要赊。既然刘邦想赊,就让他赊吧,多少他还是一个亭长,不怕逃帐。赊吧,赊死你这个老流氓,到年底还钱的时候,那多出的几倍酒钱当是你还利息。   二、传说中的操盘高手   用现在股民流行的话说,年青时期的刘邦实在是个地道的垃圾股。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偏有人说他是蓝筹股,未来行情不可估量。   何人竟有如此不平凡的眼光?他正是刘邦的岳父大人吕公同志。   吕公,山东东单县人。他跟当时的沛县的县长大人是好朋友,为了避仇而跟随入沛安家落户。吕公生了个国宝级的女儿,叫吕雉。县长大人曾向吕公提过亲,想娶吕雉,但是吕公却迟迟不肯嫁女儿。   吕公是个经济实力雄厚的贵宾。沛令能把这样的人物引进来,也算为沛县招商引资做了贡献。为了拉拢吕公,沛令特意为吕公办了一次招待宴会。其实,县长大人就是想贿赂吕公,好让他早点把吕雉配给他。没想到宴会一结束,县长就哭了。   沛县豪杰和官史听说县长请贵客,这是个巴结上司的好机会,纷纷带着贺礼登门拜谒。刘邦听说县长要变相捞钱,流氓的脾气就来了。妈的,我整天干死干活的,连出差费都要拉赞助,还想我给你贺钱,这不是扯他妈的蛋吗?他决定赴宴耍流氓整整那帮县吏,顺便吃顿霸王餐。   当时县长秘书萧何同志负责主持宴会,他对前来祝寿的宾客说,一千文钱以下的请坐下堂。一千文钱以下的请坐上堂。   一千文钱?那不等于你萧何赞助我两年的差旅费了吗?轮到刘邦报贺钱。刘邦顺手写了一张礼单:刘季,一万钱。   吕公一听到这么大的钱数,两眼大放绿光,亲自跑到门口迎接来客。只见刘邦长着一幅龙颜,高鼻子,还长着一幅很美的胡须,好一幅吉人天相。吕公如获至宝地请刘邦一起入席侍坐。   刘邦不带一文钱虚报个数就想忽悠人。还是萧何厚道,他悄悄地给吕公提醒道:刘季这个人呀,爱说大话,做不成什么大事,您老人家还是小心这小子。   然而,吕公却对萧何劝言置若罔闻。当刘邦在酒席上大耍流氓作风,海喝海吹时,吕公暗中观察刘邦,越看越像绩优股。   待到刘邦吃饱喝足准备溜之大吉的时候,吕公用眼色示意他留下来,并且说道:我给很多人看过相,就数你这幅相最贵。我有个女儿,想嫁给你,中不?   刘邦看着吕公,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打了大半辈子光棍,坏事干过不少,优点比白日的星星还少,况且家里三代农民,穷得叮当响,你吕公到底瞧上我哪点了?   不过话说回来,我是流氓我怕谁。我不管你吕公是真英雄,还是假糊涂,既然你敢嫁,我就敢娶。不娶白不娶,娶了也不白娶。   于是,刘邦果断地答应了这桩自动上门的婚事。 AW\MXYV9b_t`VhR8i  但是,当吕公刚向刘邦许诺完,吕公老婆就对他发牢骚了。沛县县长大人是吕家好朋友,论地位和社会关系,刘邦都不能和他相提并论,这么好的人家不嫁,偏要嫁一个游手好闲的流氓亭长,这不是把女儿往火坑里推吗?   然而,吕公只是很不屑地对其老婆子说道:此非儿女子所知也! 的。D9q]O,9Y^KNN]_  吕公这话翻译过来就是,这不是你们女人家所知道的。换到今天,我们都会觉得,吕公如果不是先知先觉,那肯定是脑袋进水了。好好一个县长不嫁,他凭什么把女儿嫁给一个四十多岁的老流氓呢?   事实上,吕公是个聪明人。历史就像股市,有暴涨就会有暴跌,有暴跌也会有暴涨。吕公就像一个高明的股市操盘手,他把秦朝股的未来走势看得一清两楚。秦始皇暴政弄得天下民怨载道,他这个秦朝的老板迟早要倒台,而沛县县长不过是秦老板的低级打工仔,终究也逃不脱被诛杀的命运。这时候,如果他把把女儿嫁给沛县县长,才是真正的把她往火坑里推。   吕公又看出,天下一乱,只有像刘邦这样的人才会迅速崛起。因为刘季一身都是流氓气王霸之气,天不怕地不怕,能吃能喝能吹,脸皮厚得很,天生是块造反的料。既然造反是迟早的事,那富贵也是迟早的事,为何不把女儿嫁给他呢?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吕公眼光的正确性。沛县县长果然被人诛杀,沛县易主,刘邦当头。什么叫眼光,这就是眼光。有几十年的眼光,就会有几十年的事业。有上百的眼光,就会有上百年的基业,这根本就不是吕大妈一类人能看得透的。所以,吕公骂吕妈算是骂对人了。   不管如何,刘邦总算找个亲爱的人来告别单身了。不久之后,就当上了两个孩子他爹。刘邦在外蹭吃蹭喝,却苦了在家的吕雉阿姨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刘邦没钱请保姆,吕雉只好带着两个孩子下田劳动。刘邦也只好请个农忙假,回家帮老婆处理农事。   这一天,有个老父经过吕雉的田前,他问吕阿姨,能不能借口水喝?   吕雉很热情地给他水喝。   他又问,能不能给点饭吃?   吕雉下田是带便饭来的,给老先生赠了一顿饭。  喝足吃饱,老父突然目不转睛地看着吕雉,过了一会儿,只见他感叹地说道:夫人真是贵相。    原来是个过路的算命先生。   听得是好命,吕雉高兴得要跳起来,又不禁问道,既然您老会算命,麻烦您帮我两个孩子看看?  老父先看看蹲在地上的那个男孩,说,夫人贵是因为这个男孩。   那么女孩呢?   老父又看半天,说,也不错。   吕雉听得只差没飞上天去了。老父前脚刚走,这时刘邦恰巧回来。吕雉马上把老父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他,刘邦激动地叫起来,人呢?他在哪里,我也要叫他帮我算算。   吕雉指着前方说,刚走不远,你赶去问问。  于是刘邦拔腿赶去,果然把老父赶上了。老父老父,您老慢走。刘邦气喘吁吁地跑到老父面前,您您会看相,帮我看看如何?   老父驻足停留,仔细端祥了半天,对刘邦只说了一句话:您真是贵得让我无法用语言表达啊。  刘邦激动得要跳起来:是真的吗?如果真有这么一天,我真是忘不了您的大恩大德啊!  现代心理学有一个很出名的典例:有个著名教育心理家说要去到班上挑几个天才,同学们带着很期待的心情等待大师驾临。大师只在教室里转了一圈,随意点了几个学生,大声宣布道,他们几个就是未来的人才。   很多年过去了,当初那几个大师点中的学生果然都成为优秀的人才。于是人们很奇怪地问这位大师,当初你是怎么断定他们会是个人才?只见大师答道:其实我对那些学生一无所知,只是随意点的。他们之所以成才是因为受到了积极的心理暗示,无论碰上什么困难,他们心中都有一个信念,我是天才。凭着这种信念,他们不断地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吕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呼风唤雨号令天下的女人,生性刚毅,行动果断。之所以有这么一个厉害的角色,是因为她有一个厉害的父亲。虎父无犬女。父亲敢把吕雉配给刘邦,而吕雉亦敢嫁,说明她肯定受到吕公的影响。   所以关于刘邦相贵不可言之说,我宁愿相信吕雉是联合老父骗刘邦的。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变相鼓励刘邦造反。不造反,你永远呆在泗水亭,永远赊酒,永远请不起保姆,永远靠拉赞助过日子。   刘三,别怪我们骗你。骗你是为了鼓励你,鼓励你是为了你更有出息。我们说你有才,你就是有才。那就大胆干吧。   你,缺的只是一个创造历史的机会。  三、流亡  刘邦又要准备出差。方向,咸阳,遣送本县的徒隶去郦山脚下修偶像秦皇爷的墓。这就意味着又有正当理由找县史们拉赞助,有了赞助,路上少花点,年底回来就可以把酒钱都还上。   可是刘邦这次如意算盘打错了。年底不但还不上酒钱,而且有家也不能归了。  原因并不在刘邦身上。他带了一帮徒隶上路,徒隶们就是我们所说的劳改犯,他们早受够了阿政大哥的苛刑重罚,谁还愿意免费去给他当劳工?于是一路上不断有人跑路,跑着跑着只剩下十来位。  刘邦估计,再这样下去,还未到咸阳,肯定就只剩下他这个光杆司令。  按秦朝刑律,不按时完成任务,那可是要杀头的。去也是死,不去也是死,那就逃吧。  刘邦走到丰西大泽,停下来喝酒。酒上心头,牢骚满腹:妈的,这鸟不下蛋的亭长当得我太窝囊了。欠一屁股酒债不说,辛辛苦苦跑赞助当差旅费,如今还要落得个杀头的罪,老子不干了!   于是刘邦亲自给剩下的十余位劳改犯松绑,醉眼朦胧地说道:兄弟们,你们都逃命去吧。我从此也要远走高飞了。   跑?茫茫人海,哪还有藏身之处?十余位兄弟纷纷表示:刘大哥,跟着您有肉吃,我们愿意跟您。   跟我?其实我也不知道要跑去哪里啊。活在这乱世,当个人真不容易,要不大家一起上山当匪算了。  刘邦决定带领大家上山逃命。   可刘邦实在喝高了,不能亲自开路,只好命令一个劳改犯走在前面开道。不一会儿,跑在前头的回来报告:大哥,前面有一条大莽蛇挡道过不去,不如我们回去吧。  秦皇爷都不怕了,还怕区区一条蛇?刘邦醉熏熏地抽出宝剑,叫道:大丈夫跑路,有什么害怕的。说完,刘邦提着宝剑冲到前面,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拦路的大白蛇斩成两半。斩死大蛇,大家只好跟着刘邦继续逃命,没跑出几里,刘邦酒气大作,不禁呼地倒地大睡。   然而,落在后头的兄弟却在半路上碰鬼了。  等到刘邦睡醒后,兄弟们把路上碰到鬼的事告诉他:我们路过你斩蛇的地方,看到有一个老太婆在哭。我们问他为什么要哭?她说自己可怕的儿子被斩杀了?我们又问,难道你儿子跟我们一样,也是劳改犯没替活人秦始皇修死墓被斩首了?老太婆说,不是的。我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变成一条蛇挡住了赤帝儿子的路,被赤帝儿子斩了,所以我才痛哭。大黑夜的,什么白帝赤帝,我们是劳改犯,又不是好吓唬的。我们觉得这老太婆是在忽悠人,准备凑她一顿走人。没想到,说时迟,那时快,她就变成一团清烟不见了。  不是碰鬼,而是弄鬼,这叫造反未行,舆论先行。   兄弟们碰鬼的事让刘邦心里暗喜,从此他的名片又多了一个头衔:赤帝的儿子。于是以为撞鬼的兄弟更加仰慕他,他们也越来越相信:跟着赤帝的儿子干革命,肯定有肉吃!   我们不能怪刘邦太会编故事,在那个冥顽不化的乱世,想起义做大事,没有一点贵族血统是没有人愿意跟你干革命的。想想可知,如果大家都是平凡布衣,凭什么让我听你的?刘邦流氓出身,身份卑微,没有像项羽那样高贵的血统,且又是个穷光蛋。穷人又不能随便认亲戚,只好跟神攀关系了。  而且跟神攀关系也比较保险,没有人揭发,也无法揭发。我说我是赤帝的儿子,不信你问赤帝去。可是赤帝住哪里?他总是神龙不见首尾,又没有手机,也不能上网,怎么问呀。无法反驳的就是成立的,不要说赤帝,刘邦就算说是黄帝的儿子也没人反对了。   更炫的还在后面。斩蛇流亡后,刘邦带领着十个劳改犯躲进芒山和砀山一带山泽间躲匿,无论刘邦走到哪里,吕雉都能找到他。这就奇怪了,那时候没有手机,也没有卫星定位,还可能没有鸽子(都逃命了,还有闲功夫养宠物吗。)她是怎么找到刘邦的?   吕雉说道:刘季你所居住的地方,天上经常有祥云环绕,我只要跟着云气追寻就能找到你。  你如果不是神仙和龙,就休想祥云跟着你跑。这摆明就是暗示刘邦是人中之龙啊。沛县的青年仔一听说这故事,就更加崇拜刘邦了,争先恐后地赶过来投奔刘邦。   就这样,刘邦靠着自己翻云覆雨的能力和吕雉出神入化的广泛宣传,他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十来个劳改犯和上百个沛县子弟们。   就差一个口号和一张大旗了。


编辑推荐

  该书纸张:轻型纸。    明月式的笔法,全景展现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帝国的勃兴与衰落。  《明朝那些事儿》之后,又一部心灵过滤的历史深度解说之作。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刘邦崛起,楚汉争霸。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那时汉朝(壹) PDF格式下载



好书,不容置疑,非常喜欢


帮人买的;应该不错啊


暂时还没发现缺点暂时还没发现缺点


很好看很好看很好看!


好的也很快,质量好,但没有明月知识丰富


  说是写汉朝写得最牛逼的书,看完之后还是不免地有点失望。作者的调侃功夫看来还不够到家,很多话从头到位翻来覆去正话反说反话正说不停地说,比如这句“坏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估计全本书出现不少于20次,看的偶都想在写作文的时候每段开头都想套用这句话了!总的来说这书只能作为扫盲工具,不太适合认真阅读和研究。作者的笔功和当年明月以及曹三等人有差距,望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这是写汉朝历史的初期,讲了刘邦的生平以及后来与项羽的楚汉争霸,写刘邦年轻时就是一个混混,然后才渐渐登上历史舞台,描写了楚汉争霸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像刘邦,项羽,樊哙,韩信,项庄等一系列历史人物悉数到场,在描写刘邦的生平史,还是带有一些传说成分,描写的有一些夸张。


  完全不行,一味模仿,但功力不够,东施效颦了。比明朝那些事儿还是差了好多,有点被骗钱的感觉,谁买谁后悔,以后看书还是得小心点,先看几页再买。话说还是书店好,可以先看,网购看不了 钱花了才知道上没上当,唉。


  他能够审时度势、静观其变、聚集人气、礼贤下士,他也有很多毛病,例如流氓、无赖。他成立的汉朝,成为中国的汉民族的伊始,他作为汉朝乃至汉族的缔造者,应该说中国人承传了刘邦的很多习气,所以不要去骂刘邦是流氓、无赖,我们现代人身上何尝没有刘邦的影子呢?把刘邦尊为汉族的缔造者、汉族的圣人,未尝不可。刘邦的成功手段,对我们来说作为后人可以学习的地方很多。


  奉劝大家千万别买,也别看,太垃圾了!!!!!!!!!!!!!!!!!!!!!!!!!!!!!!!!!!!!!!!!!!!!!!!!!!!!!!!!!!!!!!!!!!!!!!!!!!!!!!!!!!!!!!!!!!!!!!!!!!!!!!!!!!!!!!!!!!!!!!!!!!!!!!!!!!!!!!!!!!!!!!!!!!!!!!!!!!!!


  看完了前两本。
  
  为什么大家对它评价那么低呢?
  
  我觉得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我读的历史书籍太少,难以比较;
  二是我刚看了一本连这都不如的历史书……悲勒个催的……
  
  虽然从书名到作者名都有种抄袭《明朝那些事》的感觉,但我觉得整本书看下来还可以呀。足够满足我这种平常读者的未知欲,没有大家说得那么烂那么夸张。虽然一直是在叙述,可是读史一开始都是从了解人物和历史情节开始的。
  
  所以还是向大家推荐一下~如果你们是历史入门级选手的话,还是可以看看滴!我就打算先看完这一系列再看看别的写汉史的书。
  
  中国人这么多,能普及历史已经很不错了!


   我这本书也10元出售,有要的么?
   比《唐诗并不如烟》还差一个档次!
   首先作者文笔不好,逻辑也比较混乱,好像只是单纯抄了抄《史记》,没有人物刻画,没有事件分析,没有精彩点评。只是在叙述,而且还夹带了大量自己的主观思想,自己的所思思想,很多都是废话。大量使用现在的语言、诗句。好似很调侃,其实很无聊。好像在凑字数。讲述中没有重点、没有深度,还带一些脏话。只能当成通俗故事看,觉得比较粗俗,适合大众口味,引用09年“烂书榜”评价袁腾飞的《历史是什么玩意儿》的一句话“他只是在说书而不是说史。遗憾的是,对于大多数人,他们并不对历史好奇,他们需要的只是感官的满足,袁腾飞能提供。”我说这本书也能提供。
   有些描写纯属废话,要明白你是在写史,惜字如金才可以,结果都成了充字数骗稿费了。比如:居然用百余字描写张良与刘邦离别,全是主观描写,作者自己的情感,这些适合写读后感,不适合写史,估计作者抄史记,抄完发出了感慨,又为了凑字数,就写上了。
   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这本书吧!百度百科里面,描写明朝的人物,还有很多是直接引用《明朝那些事儿》里面的观点和句子,而《汉》描写霍去病的文字,还没有百度百科里面描写的精彩与动人心弦。这就是差距!
  
   前后章节连不上,感觉一段一段的!上段交代了!结果下段没了。对人物的描写有时很突然,正关注着故事呢!突然讲到一个人,然后就将此人的简历介绍一遍,介绍完了,前面要讲的故事也就忘了(不是我们忘了!而是作者忘了,然后就不写了。⊙﹏⊙b汗),一打断就忘掉了那个人物或者事情的继续(有可能作者也是云里雾里,自己都不明白),这个让人很难接受。对人物无法给出公平公正的评语,主观色彩太浓。很多事情是分析太多,而且思想偏激!观点不对!却又强迫读者去接受。这作者水准也太差了吧?
  
   后来读完第一本后,就去网上继续读了!读的很快,也很泛,大致了解情节而已,几天就读到汉武大帝了。读完汉武大帝,汉朝最光辉的时刻也过去了!后面的也就越来越乱了!包括历史本身很乱了,作者逻辑更乱了。读着也无趣了!想想算了吧!而且很多东西,我喜欢看的,都没顾及到,估计作者也不知道!比如:霍光怎么一下子权倾朝野!一步登天,如何驾驭群臣?这才是真正的重点!这里却没有交代!不读了,浪费时间。
  


  读完之后感觉很失望,虽然买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这是一本所谓的“普及型历史读物”,但没想到作者把内容写成为了普及而普及,为了调侃而调侃。就像作者煲了一锅号称香味扑鼻的汤,等你喝下去才发现这香味完全是靠调料勾兑出来,煲汤的材料反而被遮盖的无处寻找了。
  尤其是对比刚刚看完的《复活的历史》,我想这本书可以在翻完最后一页后就把它抛弃了。
  最后鄙视一下当当网对这本书四星半的评级,我给它两星都勉强。


没什么见解,只不过是多用了点俏皮话,很刻意,很做作。感觉作者本身也只是为了迎合市场,平日里说话应该也不是很幽默的吧。
说话刻意也就算了,却还要学当年明月,真是画虎不成啊!就不能自己好好写书么?真是文人的耻辱。
很多地方,对历史的原貌没有深刻的了解,人云亦云,很多观点在我看来是很幼稚的,牵强的,都已经是历史了,连个事后诸葛亮都做不好,真真是太失败。
只能放在厕所里,上厕所的时候翻几页,也算是看完了一本,虽然要不少时间,但是在其他地方看,真是看了几页就想把书扔了,实在写得太傻。
——摘抄自当当
摘抄一些观点吧!


我觉得在当当这种大环境下,如果有四分之一的人说不好看,那就是真的不好看了!因为那上面得托太多了!全是假的评论


有同感,今天借回来在地铁上看了几章就觉得完全不行


当当网很多的评价都是枪手和书托们在捣鬼。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