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心灵的交颤

高莽 编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5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

高莽 编  

页数:

42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散文随笔选集收入了高莽先生的文章七十余篇,讲述了巴金和外国文学的情结、文化往来的遗痕、师与友、工作与交谈的种种等内容,是高莽先生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突出贡献,也是他对文化交流工作和促进中国与俄苏友好活动的重要贡献。  “鲁迅把从事西方文化研究、翻译、介绍工作的人称为普罗米修斯式的‘盗火者’,对这类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荣誉。”柳鸣九说。  据责任编辑之一的高立志介绍,这套书每本的前面有二十多页的照片,后面都刊有作者的一篇论文,还有学术小传、著作与译作书目。  丛书的策划者韩继海认为,这套散文集有三个特点,首先由于作者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所以他们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胸襟更加宽广,能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谈论文学现象;其次,由于他们对中外文化的深入了解,对文学的理解更深刻而不仅停留在作品表面;第三,他们对作家和文学作品的评论一针见血,既准确又犀利。

书籍目录

1 巴金和外国文学情结巴金和俄罗斯的文学的情结启蒙老师“我控拆”巴金与狄更斯贺巴金老人百年寿辰之画2 文化往来的遗痕在普希金谢世的书房里中国,我的爱恋“为什么我不是一个中国人?”“铁捷克”——北大的苏联教授爱森斯坦与梅兰芳田汉、蒋光赤与皮里尼亚克的铁事三次来华的苏联军人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中国罗高寿,多么吉祥的名字阿赫马托娃与《离骚》醉心于东方亚历山德罗夫音乐家族冼星海之友摄影大师画家奥·韦列伊斯基彼得堡的歌手闻鸡起舞三十年献给一个主题难解的梦忆艾德林俄罗斯人研究扬州八怪“艺术来自中国”热爱中国民间工艺的俄罗斯女人3 师与友4 工作与交谈5 代表性文论一种附录

章节摘录

  和俄罗斯文学的情结  巴金与俄罗斯文学的情结持续了整整一生。在他踏上文学道路的初期,在他创作旺盛的日子里,在他困惑的岁月以及在他体衰力弱的晚年,都无时无刻不对俄罗斯文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他在俄罗斯文学中探索过人生的道路,从俄罗斯作家身上汲取过力量,从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借鉴过写作的技巧。  1980年巴金在《文学生活50年》的讲话中,说他是在法国学会写小说的。他历数了几位法国作家,称他们为自己的老师。同时他又说,除了法国老师之外,还有英国老师、日本老师和俄国老师。  俄国老师中他提到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1812--1870)、自由派作家屠格涅夫(1818--1883)、现实主义大师托尔斯泰(1828—1910)和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1868--1936)。这是几位思想意识并不相同的人物,但巴金却从他们身上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细读巴金的著作,我们可以发现对他创作生涯发生过影响的远不止上述四位。他还提及过拉季舍夫(1749—1802)、雷列耶夫(1795--1826)、普希金(1799—1837)、果戈理(1809--1952)、冈察罗夫(1812—1891)、涅克拉索夫(1821—1878)、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斯捷普尼亚克一克拉夫琴斯基(1851—1895)、迦尔洵(1855—1888)、契诃夫(1860—1904)等人。另外,还有克鲁泡特金(1842—1921)、薇拉·妃格念尔(1852—1942)和爱玛·高德曼(1869—1940)。后三人虽然不是专业作家,但他们的自传和文章对青少年时代的巴金影响甚大。  新中国成立初年,中苏关系处于蜜月时期,后来两国关系出现裂痕以至破裂,这期间巴金仍然殷殷关注俄罗斯文学和苏联文学。1957年9月27日他回答苏联汉学家彼德罗夫提问时,复信中说:“旧俄作家我特别喜欢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后来也喜欢高尔基与契诃夫。我还喜欢过安德列耶夫和阿尔志巴绥夫的一部分作品(鲁迅和郑振铎翻译的)。”谈到苏联作家时,他写道:“我最喜欢的是肖洛霍夫、爱伦堡、法捷耶夫、阿·托尔斯泰、费定。”他注意收集过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屠格涅夫的《父与子》的插图本。他托人为自己或为朋友代买过爱伦堡的《大波》、特瓦尔多夫斯基的长诗《山外青山天外天》、田德利亚科夫的小说《死结》、柯切托夫的长篇小说《叶尔绍夫兄弟》等。说明他对变化中的俄罗斯文学一直十分关注。1964年1月18日巴金日记里有一段记载:“午睡一刻钟,一点后动身去儿童艺术剧场看苏联影片《士兵之歌》和《晴朗的天空》。”记得1992年我到上海武康路寓所看望巴老时,他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苏联文学艺术的近况。  巴金翻译过不少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如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屠格涅夫的《父与子》与《处女地》、高尔基早期描写草原上的人们生活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斯捷普尼亚克的《地下的俄罗斯》、迦尔洵的《信号》以及克鲁泡特金的《我的自传》、高德曼的《妇女解放的悲剧》、妃格念尔的《狱中二十年》等。  巴金一再表示,他从事翻译是为了学习。他从他们的作品中学到了人道主义精神、爱人民的思想、反对封建的斗志、对被压迫受侮辱的人们的同情、争取自由和幸福的斗争,学到如何把感情化为文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心灵的交颤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