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靠啥养老
2011-3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柴效武
中国老太太与美国老太太如何买房的有关争论,至今还言犹在耳。时隔数年,又一位新的老太太来到中国,带来了以房养老的全新理念。本书对以房养老的理念和操作模式等给予全面介绍,并试图对关乎到亿万老年人的养老保障事项以全新的诠释。
柴效武,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理财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家庭经济、会计财务、金融投资等。自1983年以来,在中央及省级刊物发表有关经济、会计、税收、金融、家庭经济、教育经济等论文40多篇;出版《家务劳动研究》、《教育资助暨助学贷款制度研究》、《个人金融服务研究》等专著多部;出版有关会计、税收、金融及家庭经济等方面的教材、读物10多部,主持国家、教育部及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3项,参与国家及省级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目前主要从事住房养老保障模式的研究。
金融养老
倒按揭养老
售房养老
家内售房养老
投房养老
投资还本入住
合资购房
父子合资购房养老
父子接力贷款购房
住房出典
集中养老
异地养老
基地养老
老年公寓养老
老年社区养老
集资合作养老
换房养老
住房置换
售房入院养老
售房入院+养老寿险
租房入院养老
宅基地换养老
农房换市区房养老
招徕房客
购养老房养老
合居共住养老
托付养老
托付赡养
遗赠扶养
农家养老
以房换养
以房自助养老
法国的Viager养老
附:测试:你适合哪种养老模式
第一篇 金融养老 金融是现代化的一种融资工具,欲求住房担当养老保障的功用,首先就需要动用金融保险这种构思精妙的手段,为家庭的养老事业服务。倒按揭在国外已经发展的是如火如荼,其他金融手段参与以房养老事业也相继出现。本部分主要对这些运作方式予以揭示和介绍,以期推动我国的金融保险机构早日加入以房养老的队伍。 一、倒按揭养老 一位退休老人,除了拥有一套住房外,没有或缺乏其他养老金来源,可以选择将房子抵押给金融机构或其他专门机构,每月从该机构领取一定数额的生活费,用于晚年改善生活之需,在他去世后这套房子就归由该机构所有或处置,这是大家今天已熟知的倒按揭。倒按揭作为以房养老实施的典型方式,已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异常青睐,并强烈地冲击着国人千百年来的养老观念,对此组织深入的分析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倒按揭的提出 需要说明,日常谈到以房养老,进入大家视野的首先就是倒按揭这一舶来品,正式名称为反向抵押贷款,但如就此认为以房养老只是倒按揭这一种方式,则是个极大误读。难道以房养老就是“自古华山一条路”,除了倒按揭这种美国来的舶来品,就没有其他可行之路吗?显然不是这样。事实上,据我们的研究,以房养老是一种养老保障的新理念,倒按揭则只是以房养老理念下的一种具体操作工具。以房养老可以采取的方式很多,据我们大致归纳可包容20多种,并非只有倒按揭一条道,更非一定要将以房养老等同于倒按揭。 大家习惯于认为以房养老就只是倒按揭,同时附带谈到倒按揭实施的复杂性与难以操作性,最终结果就是以房养老看起来美好,用起来糟糕,实际上难以实施。曾经有位老年人向我提出这样的疑惑:“以房养老是大家热衷评论的热门话题,其中最为典型的倒按揭模式的推出,又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在短时期内难以顺利成行。我们年龄都很大了,可能等不到银行和保险公司推出这一金融保险产品了。在这种状况下,还有什么更好的养老模式,可以给我们大家做些介绍呢”?老大爷的话是对的,但在作出介绍之前,我们首先看看什么是倒按揭。 (二)什么是倒按揭 什么是倒按揭,不同资料文献的定义表述有所不同,但都可发现它是一种“帮助老年人在不出售住房的前提下,将房产价值转换成流动的现金,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收入支持的金融工具”。老人参与倒按揭的结果是,在自己的晚年生活缺乏现金流入,生活陷入困顿,没有继承人或不想让子女继承自己房产的情况下,以自有产权的住房作为抵押,每月从相关机构获取一定数额的款项,来弥补日常养老金的不足。金融机构开办这项业务,解决这部分老人用死亡后的房产价值提前变现套现来养老,是很有价值的。 倒按揭业务的开办,主要用于有自有住房产权却缺乏养老金收入的老人,该老人有自己中意的住房,准备在该住房做长期居住养老到最终死亡,且并不准备从该住房中迁出。倒按揭得到的款项可以是一次性取得,也可以是按月或在一定信用额度内根据借款人的需要自由得到。倒按揭的一大好处是,在整个居住年限或者说老年人生存年限内无需还款,贷款到期则以出售住房的收入或直接以该住房资产还贷,包括本金和利息。贷款的特点是分期放贷,最后一次性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总额随时间延长、分期放贷而增长,自有资产减少。这种贷款之所以叫“倒按揭”或称名为“反向抵押贷款”,正在于它的现金流方向与传统抵押贷款相反,是以房产为抵押,借方(房主)从贷方(抵押贷款机构)取得现金,而非传统的住房贷款现金从房主流向银行等金融机构。 倒按揭最早源于荷兰,当时是荷兰政府为了解决住房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措施。上世纪的80年代,美国出现了大量的“房子富翁、现金穷人”,于是倒按揭应运而生,为满足这些老年人用房子换钱养老,做出了大贡献,并逐渐成为老年住房所有者的绝佳金融产品。美国的住房和城市发展部(HUD)最早开办并大力支持了倒按揭业务,许多老年人用它补充社会保障、意外的医疗费用支付,改善家居生活,等等。使得美国成为倒按揭业务开展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国家。这个金融产品目前在英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有了广泛开展,我国尚未引进类似业务,但相关的产品研发正在进行,预期不久的将来就会面向全社会正式推出。 倒按揭依据其可达到的目标而言,是一种带有社会福利保障色彩的商业经营行为。具体实践操作中,需要有商业性的严密精算和财务指标计量、价值确定、成本收益计算的经济分析。同时,依据本事项的特定养老目标而言,又附有浓郁的社会福利保障的色彩,是老年人将其拥有房产的全部价值,在自己有生之年做出的一种合理配置、有效分配的特殊制度安排。 (三)美国的倒按揭 美国的倒按揭发放对象,是62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的形式有: 1.联邦住房管理局有保险的住房倒按揭,这种贷款可以保障老年住户尽可能长时间地生活在自己的住房内,并在一定期限内按月分期获得贷款。这是美国联邦政府投保的很安全的计划,给参与贷款的老年人提供了有力的金融保障。 2.联邦住房管理局无保险的倒按揭,这种贷款有固定期限,用户须在约定期限内还贷。尚若贷款期限已到,而老人仍是精神奕奕时,也需要从抵押的住房中搬离,俗话称为“扫地出门”。目前,这种贷款已经因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而停止办理。 3.放贷者有保险的倒按揭,这种贷款由金融机构办理有关保险,贷款的对象资格不需要得到政府的认可,发放贷款的机构与住户共同享有住房未来增值的收益,并要求住户至少保留住房资产的25%~30%作为偿还贷款的保证。 美国的倒按揭在经历了起初阶段的“有行无市”,“关注者众,参与者寡”的尴尬局面后,最近几年来是越来越受欢迎,每年几乎呈现为40%~70%的增幅。2000年即本世纪初期,每年新加入人员尚不足5000份,到2007年,这一数据即超出10万份大关。即使是在房价普遍下滑,金融危机急剧到来的2008年,仍然有11万名老年人踊跃加入倒按揭的队伍,较上一年仍有微弱增长。 倒按揭的房款给付额度,同房价、利率、老人寿命等因素有密切相关。年龄越大,存活余命一般而言就会越少,贷款期限也会相应短一些,每月能得到的现金就越多。同理,房价越高,对老年人的保障力度就越大,一套价值上百万元的住房,每期可以拿到的贷款肯定会大大超出价值仅有10余万元的住宅。利率的调整对此也有较大影响,低利率时代每期可以拿到的抵押房款,肯定会大于高利率时代,具体的款项给付需要经过细致复杂的计算过程才可以。利率、房价、预期寿命等又是会经常发生波动的,这就需要重新计算,经常调整每月给付的额度。 在美国的克里夫兰州,如果一名75岁的老人拥有一套价值25万元美金的住房,将这套住房实施反向抵押后,他每个月可以获得抵押款917美元;如果该老年人只有70岁,每个月就只能获得791美元;如是80岁的老年人参与这一业务,每月则可以获得1099美元。对哪些年龄大而又生活拮据的老人来说,倒按揭无疑是改变生活条件的最佳选择。 选择合适的倒按揭,能让老人得到更大的财务独立和生活保障。选择错误的贷款计划,则会让老人陷入财务危机。如选择了一项要求在特定时期还款的倒按揭(此类贷款被称为“固定期限”的倒按揭),必须确保在还款日有足够的钱来归还这笔贷款。否则,客户将不得不把房子提前卖掉来还债,使自己处于无家可归的地步。但如选择的是非固定期限的倒按揭,那就完全不需要为此发愁了,客户能够活到多久,寿险公司就会将款项向客户支付到多久。 倒按揭包括了若干种具体的实施模式,有终生养老金抵押贷款与一般倒按揭贷款多种,具体操作模式有所不同。老年人如选择终身年金支付的方式,就能保证老年人在整个有生之年内都能持续、等额地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无后顾之忧;如选择信用额度支付,只要总的信用额度未曾用完,就可以继续取得所需要的资金;如果选择一般的定期定额贷款,就需要事先预防好可能出现的长寿风险。如能制订出某种由国家、金融保险机构或其子女予以“兜底”的保障措施。只要借款人寿命能活得足够长时,不论采取哪种形式,从房屋抵押中所获得的价值,必将会超过房屋本身的价值。并非说抵押住宅的价值刚刚消耗完毕,就要将仍健康生存的老年人“扫地出门”,这是可以放心的。 (四)倒按揭的运营模式 倒按揭与其他以房养老的方式相比,更能满足老年人用房子养老的需要。在各类倒按揭贷款中,借款人需要贷款的时间长短是不确定的。其中,终身养老金抵押贷款的借款人,可以将房屋先送到保险公司保险,以期得到保险公司给付的终生养老金。保险公司每月拿出一定资金给保险人,同时扣除相应的利息费。当房屋出售时,售价首先用来偿还保险公司支付的养老金及其利息。如借款人去世,养老金即停止发放,房屋归保险公司所有。 从倒按揭的内涵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种金融产品的运营方式,大致可表现为: 1.房子是住户最大的资产,房主在贷款之前,选择有一定资质的独立中介咨询机构咨询相关的信息,了解更多的倒按揭信息和相关资料,找到适合自己的贷款类型。 2.房主与商业银行或保险公司签订倒按揭协议,将自有房产抵押给银行或保险公司。协议中需要详细写明贷款的期间、利率、每期应支付款项、其他相关责任条款和违约处理方式等内容。 3.商业银行受房主委托向保险公司投保,包括以房主为对象的人寿险,房屋为对象的财产险,以及倒按揭业务中可能会出现的长寿保险等。 4.商业银行或保险公司按合约规定的方式,在老年人生存的整个期间或约定的贷款期间,向老人逐期提供抵押贷款,老年人用这笔资金补充养老用费的不足。 5.贷款到期后,房主或其继承人在房地产二级市场上出售该抵押房产,归还所借贷款的本息,或者由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等,以其他方式转让该抵押房产,收回所贷款项的本金和累计利息,计算整个期间的经营盈亏。 6.老人离世后,子女可以选择再把该房产买回,只要把这些年银行支付给老人的总额偿还银行,再按消费贷款利率支付利息,房子仍旧归由子女享有。 7.为将整个贷款占用的资产搞活,商业银行或保险公司可将整个抵押贷款打包,按协议在资产证券市场上出售,以期提前收回放出款项,减弱可能会出现的流动性凝固和支付危机。 (五)倒按揭的评价计算 在倒按揭的状态下,老人把自有住房抵押给银行后,仍然可以对今后的未知遗产进行比例分配。银行根据房价、老人的预期寿命、利率贴现等因素,估算出大致结果,然后在该老人的整个生存期间,按月给老人支付一笔钱财,这笔款项可视为银行对老人的抵押贷款,也可视为房款的提前逐期给付。待老人离世或出售、搬离该住房时,银行对其房产进行清算。如果该房产拍卖清算的结果,低于银行这些年支出的总额包括利息,或与之抵平,银行与老人的倒按揭关系就宣告结束。如果房产拍卖的结果,高于银行贷款支出总额及累计利息,多余的部分将根据老人的遗嘱做出安排,仍可作为遗产由子女继承。一般而言,为减弱贷款风险,一般都会预留部分房款不予发放,这样虽然减少了可抵押贷款的额度,但有利于继承者对住房增值的受益,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等也能给予较好防范。 据我们最近几年对倒按揭的深入系统研究,倒按揭的评估与给付标准的评定、计算非常复杂,除估算房屋价值以及未来的房价走势,还要估算老人的预期余命和未来的利率波动趋势。银行要培育一批类似保险精算人的测算人群,不是短时期就能解决的。因潜在风险巨大,国内保险公司目前尚不敢轻易尝试倒按揭业务。中央财经大学的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教授认为,倒按揭是一个跨银行、跨保险的金融理财类产品,对保险公司的精算要求非常高,使得国内保险公司望而却步。只有在保险业的介入下,分散贷款回收的风险,这种新型的房地产融资方式才能顺当出现并稳步发展,终究得到金融机构及老年住户的认同和积极参与。 倒按揭无论是在法律还是在操作实践上,都比普通抵押贷款或房屋的买卖、转让、出租等行为复杂得多,需要花费的各类手续费也高于普通按揭贷款,还有保险费、住房价值评估、咨询等费用的额外出现。尤其是很多费用需要在贷款成交时支付,这种贷款的初始成本是非常高的。这些高于卖房和普通贷款的手续费,都是为了确保借款人在利用房屋获得现金的同时,能够继续长期居住在自己的房屋内。如借款人并无此项需求,而是准备搬迁到更适于养老的新环境,支付这些高昂的费用就显得很没有意义。所以,倒按揭对哪些打算将房屋出卖掉,搬迁他地或居住到养老基地的老年人来说,并非最佳选择。 在倒按揭产品的设计中,保险公司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这类房产年金保险在香港是很流行的。一些老人有巨额资金,却又怕超额使用万一不足。使用年金寿险就不用担心余命和正好用完的问题。年金保险在香港还有个很通俗的名称,叫做“斗长命”。人的寿命总是有长有短,寿命长则老人划算,寿命短则老人吃亏。总是有人很划算,有人不大划算,极易惹起纠纷。保险公司是按照客户的寿命无限制给予偿付的,要在全社会的千万名老人身上做个寿命长短的大数平均,最终得到较为合理的结果。如某个人70岁就过世了,无疑是非常吃亏。80岁过世就可以双方打平。如客户不小心一下子活到了90岁,那可就赚大了。 倒按揭业务开办涉及面广、事项复杂,操作起来甚为不易,但却是以房养老理念实施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目前很应当予以实施操作,至少是前期产品研发先行的重要事项。 (六)倒按揭的优越性 结合各个国家推行倒按揭的经验来看,倒按揭业务的推出,大致可具有以下优点: 1.不动产转换成现金收入,老人可继续住在自己家中养老 倒按揭最大的优点,是老人既能在有生之年将住房转换成现金用于养老,同时又能保证自己继续在原有房屋中居住,避免搬迁对生活造成的种种弊端。它不需要把心爱的家园出售,被迫离开熟悉的环境,到自己不熟悉的地方去养老。这是很受老年人欢迎的。 虽然在利用房屋价值获取现金的诸多方式中,倒按揭并非唯一选择。比如,老人可以将房屋出售来获取现金,然后移居到专门的基地养老或租房居住,或者出售原有房屋后再买一套较小的房屋,以其差价作为养老金。但从心理上讲,老年人长期居住于自己的房子里,对该房屋已经有很深的感情,对周围的邻居和房屋的各项设施,对周边的生活娱乐场所、购物环境等也都很熟悉,一旦迁移到新环境,必须重新熟悉和适应。这对年轻人来说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对适应能力较差的老年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个大负担,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对其晚年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况且,房屋买卖的繁难和较多的交易费用、税金缴纳等,也使老年人实际可取得资金的额度大打折扣。这对喜欢老环境、老街坊的老年人而言,显然不是理想选择。对这类老人而言,倒按揭就有着特殊的价值。 2.贷款期间没有还款付息的压力 一般的抵押贷款都必须按期还款并加付利息,如贷款后没有持续可靠的收入作保障,就将面临着用其他收入还款的沉重压力,甚至将面临被赶出家门的危险。这对本来就缺乏养老金的老年人来说,贷款融资的意义将大大削弱。倒按揭的最大好处,就是在整个贷款期间,不存在每期还本付息的压力。只要借款人在整个贷款期间没有违约行为,也没有永久性迁出供抵押的房屋,没有因身体和精神的原因长期居住于医疗机构等情况,按规定就没有还本付息的义务。这样,不但使老年人可以安详度过晚年,也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 3.长寿的老年人可以获得终身有保障的收入 老年人的寿命预期尽管有种种方法预先精算,平均预期寿命及遵循大数定理而制作的生命表,也有相当的科学性。但这只是平均寿命,具体到张三、李四等个别人员,就总是有部分老年人会活得大大超出预期寿命。长寿固然是件好事,可对养老金的实际需求就会显著超出预期,无论是卖房还是申请其他贷款,此时都显得无能为力。倒按揭可以保障终生期间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入,就显得颇有吸引力。 对哪些拥有较高价值、产权独立的房产,但现金收入低下的老年人来说,倒按揭是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对那些拥有房产价值较高,现金收入也很高的老年人,倒按揭则视为改变生活方式,以更积极、健康状态渡过晚年养老生活的最好办法。前者是雪里送炭,后者则是锦上添花,两者的结果都是很好的。 4.改善晚年居住生活环境 许多老人居住在面积小、功能少、档次低、环境差的“房改房”里,他们希望晚年生活能在大面积、功能多、档次高、环境优越、感觉良好的住房里舒心适意的养老。老人经过多年的资产积聚,也有了相当的实力。在这种状况下,倒按揭的宗旨之一,就是可以满足众多老年人对生活养老环境改善的需要。比如,老年人将住房向保险公司实施倒按揭,再委托房产中介公司或老年房产经营公司代为经管该套住房,自己则住到合适的养老基地或养老院去。住房实施倒按揭可以得到一份收入,住房的经管打理又得到另一份收入,用于缴纳养老基地的房费和生活费,除外还有一笔剩余可以用到事业发展或其他需要花钱之处。当然,老年人希望保留该套住房时,直接将该住房对外出租,用租金收入养老即可;若不希望保留该套住房时,将住房直接出售也是一种简便做法,但却难以再享受房价增值的收益。老人们参与倒按揭业务后,每个月就有了充裕的养老金可以支配,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同时,还能外出旅游、聘请护理等享受生活的乐趣。 上海、长沙、重庆等城市的人大代表,曾经多次呼吁实施倒按揭以房养老。如国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倒按揭政策,不仅能改善老年人的经济条件,提高晚年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能极大地减轻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促进整个社会稳定和谐,对经济社会发展也有较大好处。某中介公司的市场总监表示,有实力的个人投资者、经纪公司或养老院等机构,比较适合开办倒按揭业务。大多数的银行界人士认为: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和家庭财富的增加,倒按揭在未来应该会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七)倒按揭在我国推出的障碍和预期前景 1.倒按揭实施的障碍 一般认为,要在中国开展以房养老和倒按揭,不仅有来自操作层面上的问题,还有相当的观念上的障碍。子女赡养老人更容易被老人自己和社会舆论认可,老人在得到子女赡养的同时,将自己的住房在百年之后留给后代,也被视为天经地义。一位专业理财师表示:目前能接受倒按揭的可能只有极少部分家庭,许多老人还会担心如将住房抵押,子女很可能就不肯照顾他们了,很多老人不愿意用放弃亲情和关爱的方式来换取现金。对无子女或子女较为富裕、思想开通及子女在国外的空巢老人来说,这种养老方式还是比较合适的。 鉴于老年人对住房产权的敏感,南京和上海的金融机构在试水以房养老时,都选择了回避产权变换的房产抵押。中国人寿江苏分公司一位负责人认为“倒按揭并没有介入到老人的房屋交易中来,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养老保险产品,是为有些老人提供了卖房养老的可能性和渠道。”倒按揭尽管回收有一定保证,但面对无限制周期贷款、抵押资产的变化、利率的不稳定、预付款的风险及房屋的维修不当等影响,存在着相当的市场风险和操作难度。 “作为银行,我们首先要考虑这种抵押贷款的盈利点在哪里。但倒按揭却看不清。”上海市某银行信贷部的负责人说,现在私人贷款一般是要每月归还本息,倒按揭要十多年甚至二三十年后才能有回报,银行不愿意承担这样长时间的盈利成本。在欧美国家,许多老百姓通过倒按揭的方法将住房的价值提前变现,规避高额遗产税造成的损失,市场规模非常大。但中国还没有开征高额遗产税来刺激以房养老行为的出现。倒按揭的市场到底有多大,很值得怀疑。在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时,银行很难被观念上的东西说动。 在某地的调查中,约有四成受访市民愿意尝试这个新鲜东西,更多父母的心愿则是:除非万般无奈,否则不会将住房抵押或出售靠房子养老,若条件许可还是希望能留下房子给孩子,福佑后人。故储蓄养老依旧是现阶段防老的主要途径。 2.倒按揭的预期前景 各种以房养老模式中,倒按揭是其中设计最为精妙、计算最为复杂、制度最难确立、涉及面最为广泛、相关制约因素最多的一种。今天,我们如贸然实施这一金融产品,并非完全不能操作,只是还有众多的工作要做,有某些限制条款尚待克服,相关理论体系有待进一步的构建,有关政策法规平台还未能完全建立,金融保险体制与机制还需要做相当的新的构筑,居民百姓的伦理习俗观念还有较大障碍要予突破,相关联的众多中介机构还不能完全服务到位,具体的产品研发、市场调研、制度要素设计等,也都有着众多的工作等待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完成。 倒按揭尽管涉及面广,事项复杂,难以操作,但并非高不可攀。为了消除购房者将一生积蓄投到房产中去,可能导致老无所养的担心,我们目前正在紧张研究实施倒按揭的可行性,在组织相关产品研发和制度设计。等将一切工作大部做完,这个新型金融产品就会在不远的将来同大家见面的。还需要说明的是,倒按揭产品即使推向了社会,起初也只是个试点,中国保监会有关人士曾在多个公开场合透露,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推行这个业务的试点,待试点成熟之后,才可能面对社会作大规模推出。因此,目前还不可能对此大规模运做之前,可预期的未来也无法将它较快地向全国全面推出之时,大家先试试其他各种非金融机制运作的办法,都是可以的。 含义:老年人将房产到业务开办机构作抵押,每个月从机构领取相当的款项,来弥补养老期间现金流入的不足,到自己身故或出售该房产时,直接用该抵押房产或出售的价款归还机构的累积本息。 优点:为“房产富人、现金穷人”的老年人以房养老开辟了一条通道,对金融保险机构增加了业绩、利润的增长点,有利于家庭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用提升。 缺陷:业务开办复杂,联系面广,时间长,风险大,业务开办有一定的门槛限制,老年人能够从住房中得到的价值并不算太多。 时代背景:老百姓已经拥有了较高比例的住房,老年人的数量上升,人口老龄化危机急剧到来,迫切需要开辟养老的新途径。 要求:借鉴国外倒按揭的通常做法,积极研发相关金融产品,国家政策给予一定支持;金融保险机构积极开发这一产品;老年人打破传统养老观念,积极参与这一业务。 适用范围:有较高的自有房产价值,但缺乏现金收入的老年人,愿意将自己的住房抵押给业务开办机构,子女对此持支持态度,一般为城市的中老年家庭。 ……
◆人人都会老,老了怎么办? ◆中国的通货膨胀将长期存在,钱不够怎么办? ◆一位经济学教授面对未来关注现实发出的这么办! ◆单靠社会养老金已经很难满足退休后的生活需求,老了靠啥? ◆机关公务员、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广大知识分子的案头必备 ◆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在北京、上海、杭州三地试验后推广全国 2011年3月隆重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