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水
2008-3
中国华侨
郁达夫
295
无
自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模仿论创定以来,以为诗的起源是根据于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没有绝迹;论客的富有独断性者,甚至于说出“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模仿得像一点,作品就伟大一点,文学是如此,绘画亦如此,推而至于音乐、舞蹈,也无一不如此”等话来。这句话,虽则说得太独断、太笼统;但反过来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却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无论是一篇小说,一首诗,或一张画,里面总多少含有些自然的分子在那里;因为人就是上帝所造的物事之一,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决不能够离开自然而独立的。所以欣赏自然,欣赏山水,就是人与万物调和,人与宇宙合一的一种谐合作用,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就是诗的起源的另一个原因,喜欢调和的本能的发露。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它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的日出,中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最美也没有的景象;若再配上以云和影的交替,海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由人造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仅在一日之中,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或风、雷、雨、雪的突变,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我们人类,大家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新厌旧,每想变更的那一种怪习惯;不问是一个绝色的美入,你若与她日日相对,就要觉得厌腻,所以俗语里有“家花不及野花香”的一句;或者是一碗最珍贵最可口的菜,你若每日吃着,到了后来,也觉得宁愿去换一碗粗肴淡菜来下饭;唯有对于自然,就决不会发生这一种感觉,太阳自东方出来,西方下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我们可没有听见说有厌看白天晚上的一定轮流而去自杀的人。还有月亮哩,也是只在那么循行,自有地球有人类以来的一套老调,初一出,月半圆,月底全没有,而无论哪一处的无论哪一个人,看了月亮,总没有不喜欢的,当然瞎子又当别论了。自然的伟大,自然的与人类有不可须臾分离的关系,就此一点也可以看出来了,这就是欣赏自然景物的人类的天性。欣赏自然景物的本能,是大家都有的;不过有些人忙于衣食,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些人习以为常了,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因而使一般崇拜自然美的人,得自命为雅士,以为自然景物,就只为了他们少数人而存在的。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的欣赏,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下边的四首歌曲和一张节目,就是这些雅士们的欣赏自然的极致,我们虽则不能事事学他们,但从小处也可以见大,倒未始不是另一种欣赏自然景物的规范。这些原也不免有点过于自命风雅,弄趣成俗之嫌;可是对于有些天良丧尽、人性全无的衣冠禽兽,倒也可以给他们一个警告,教他们不要忘掉自然。我从前在北平的时候,就有一位同事,是专门学法律的人,他平时只晓得钻门路,积私财,以升官发财为唯一的人生乐趣,你若约他上中央公园去喝一碗茶,或上西山去行半日乐,他就说这是浪漫的行径,不是学者所应有的态度。现在他居然位至极品,财积到了几百万了,但闻他唯一娱乐,还是出外则装学者的假面,回家则翻存在英国银行里的存折,对于自然,对于山水,非但不晓得欣赏,并且还是视若仇敌似的。对于这一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到这里,前面所开的那两个节目,倒真合用了;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名利心减淡,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我想中国贪官污吏的辈出,以及一切政治施设都弄不好的原因,一大半也许是在于为政者的昧了良心,忽略了自然之所致。自然景物所包涵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像上面所说的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些自然的美感,第一,还是上山水佳处去寻生活,较为直截了当;古今来,闲人达士的游山玩水的习惯的不易除去,甚至于有渴慕烟霞成痼疾的原因,大约总也就在这里。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了他的栖栖一代,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可知我们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得同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古人的讲学读书,以及修真求道的必须要入深山傍大水去结庐的理由,想来也就在想利用这一点山水所给与人的自然的威力。我曾经到过日本的濑户内海去旅行,月夜行舟,四面的青葱欲滴,当时我就只想在四国的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民;依船楼而四望,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后来也登过东海的崂山,上过安徽的黄山,更在天台雁荡之间,逗留过一段时期,每到一处,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的;而对于自然的伟大,物欲的无聊之念,也特别的到了高山大水之间,感觉得最切。所以要想欣赏自然的人,我想第一着还是先上山水优秀的地方去训练耳目,最为适当。从前有一个赞美英国19世纪的那位美术批评家拉斯肯的人说,他在没有读过拉斯肯以前,对于绘画,对于蒙勃兰高峰的积雪晴云,对于威尼斯,弗露兰斯的壁画殿堂,犹如瞎子,读了之后,眼就开了。这话对于高深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我想也未必尽然。粗枝大略的想欣赏自然,欣赏山水,不必要有学识、有鉴赏力的人才办得到的;乡下愚夫愚妇的千里进香,都市里寄住的小市民的窗槛栽花,都是欣赏自然的心情的一丝表白。我们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则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了。
水实在是人间随处可见,日日需要的生命甘泉,但来自于天降甘霖、产出于江海湖溪、氤氲弥漫在湿漉漉的空气中的水汽,其实呼应着我们身心的空间。从科学上衡量,人身上70%都由于有水而充盈;而从人文上看,水之于我们也就是时时刻刻的情感脉动。我们时常在不经意之间就感受到滑动过心灵的水样的情愫的感触,所以,在本书篇章之间,每一个作者的心中,对于江河湖海的水的滋味、水的姿态、水的性情、水的色彩,都汇聚着同样爱的感悟。一遍遍阅读搜集来的文字,细细读出的都是水样的温柔和水样的悠长。而由不住地总在想:酝酿在这些文化名人心中的不也就是水一样的情感吗?柔顺、轻抚、绵长如水…… 长江、黄河之浩荡,西湖、九寨之清雅,武夷涧、白马湖之幽静,青海湖、昆仑瀑之神秘,青岛海、北戴河之阔达……本书从文化名人的各异角度去透视中华名川的风味和特质。同一名川,不同的大师感知的角度不一……
长江 长江三日 读三峡 初冬过三峡 巴东三峡 汩罗江之祭 在赣江上 乌江渡 香溪 黄浦江的早晨黄河 觐见黄河 黄河一掬 黄河臆象 又临黄河岸 陶醉壶口 在黄河畔…… 黄河富春江 富春江上 富春江上 桐江行 庐行 绿水青山两相映带的富春江桂林山水 舟游阳朔 画山绣水 桂林山水 碧水青峰九十里 令人怀恋的漓江 漓江情韵九寨淘 灵洁九寨沟 九寨蓝 九寨的秋江南水景 秦淮暮雨 我们的太平洋 游了三个湖 西湖春游 西溪的晴雨 太湖纪游 鉴湖风景如画 桃源与沅州 春温漾漾满清泉 鼎湖山听泉 西子三千不胜游东北江湖 大江逆行 松花江上 镜泊湖 天池澜沧江 澜沧江边的蝴蝶会 沿着澜沧江的激流青海湖 山·湖·草原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自马湖 白马湖之冬 白马湖水 在福建游山玩水 武夷山九曲溪小记 日月潭记 江行的晨暮 溪水 记忆中的小河 昆仑飞瀑海 海 读沧海 青岛海景 长岛观日出记 沧海日出 北戴河海滨漫步 北戴河海滨的幻想 再游北戴河 北戴河七题 海南杂忆 天涯编后记:那满贮着多少人间情愫的川流啊
长江在赣江上冯至在赣江上,从赣州到万安,是一段艰难的水程。船一不小心,便会触到礁石上。多么精明的船夫,到这里也不敢信托自己,不能不舍掉几元钱,请一位本地以领船为业的人,把整个的船交在他的手里。这人看这段江水好似他祖传下来的一块田、一所房屋,水里块块的礁石无不熟识;他站在船尾,把住舵,让船躲避着礁石,宛转自如,像是蛇在草里一般灵活。等到危险的区域过去了;他便在一个适当的地方下了船,向你说声“发财”。我们从赣州上了船,正是十月底的小阳天气,顺水又吹着南风,两个半天的工夫,便走了不少的路程。但到下午三点多钟,风向改变了,风势也越来越紧,领船的人把船舵放下,说:“前面就是天柱滩,黄泉路;今天停在这里吧。”从这话里听来,大半是前边的滩过于险恶,他虽然精于这一带的情形,也难保这只风里的船不触在礁石上。尤其是顾名思义,天柱滩,黄泉路,这些名称实在使人有些懔然。才四点钟,太阳还高高的,船便泊了岸,船夫抛下了锚。四下一望,没有村庄。大家在船里蜷伏了多半天,跳下来,同往常一样,这时深深地呼吸几下,全身感到轻快。不过这次既看不见村庄,水上也没有邻船,一片沙地接连着没有树木的荒山,不管同船的孩子们怎样在沙上跳跃,可是风势更紧了,天空也变得不那样晴朗,心里总有些无名的恐惧:水里嶙峋的礁石好像都无情地挺出水面一般。我个人呢。妻在赣州病了两个月,现在在这小船里,她也只是躺着,不能坐起。当她病得最重,不省人事的那几天,我坐在病榻旁,摸着她冰凉的手,好像被她牵引着,到阴影的国度里旅行了一番。这时她的身体虽然一天天地健康起来,可是她的言谈动作,有时还使我起一种渺茫的感觉。我在沙地上绕了两个圈子,山河是这般沉静,便没精打采地回到船上去了。
由于江河湖海随处可见,以至于我们几乎不会特别注意它们的意义,但自然水域一旦和情感相联系在一起,就可能让我们发现其中蕴含了许多牵挂的秘密。若干年前,不知因为遇到什么烦恼事,匆匆走过一个街道,不经意间从一家不起眼的音像店外,听到声声悠扬而翠丽的轻音乐,那“翠丽”是当时直观感觉——新鲜洋溢之翠色、美丽清馨之乐音,居然使烦闷中的人伫足留步。随即而入,音乐是后来才知道的叫“班德瑞”的CD,清脆的水滴声长长短短袭来,音响很大,水滴声似从天而降,完全笼罩了全身,眼前弥漫起漫天的雾气。我那时心里的确升腾起青葱的气息,疏淡了苦楚,仿佛置身在江南静谧的湖边,听淅淅沥沥的雨打静潭的感觉。这一美妙的感悟,后来每每在购买回家的CD中回味,现在想起来,就是因为“水”的魅力!水实在是人间随处可见,日日需要的生命甘泉,但来自于天降甘霖、产出于江海湖溪、氤氲弥漫在湿漉漉的空气中的水汽,其实呼应着我们身心的空间。从科学上衡量,人身上70%都由于有水而充盈;而从人文上看,水之于我们也就是时时刻刻的情感脉动。我们时常在不经意之间就感受到滑动过心灵的水样的情愫的感触,所以,在本书篇章之间,每一个作者的心中,对于江河湖海的水的滋味、水的姿态、水的性情、水的色彩,都汇聚着同样爱的感悟。一遍遍阅读搜集来的文字,细细读出的都是水样的温柔和水样的悠长。而由不住地总在想:酝酿在这些文化名人心中的不也就是水一样的情感吗?柔顺、轻抚、绵长如水……水的妙处,实在是容易直接感知却难以曲折言表的。许多人常年生活在水边,反而没有水的有与无的知觉,自然更没有对于水的情感投注,以为那就是空气一般唾手可得无关痛痒的东西。只有从钢筋水泥城里踏足山水的人们,才会对于一片湖面就大呼小叫疯疯癫癫。水的感召力一下子就凸显在发自内心的难以遮掩的钦慕上。而真正爱水的人只要稀落的雨滴或潺潺的声响,都可能禁不住产生雨打芭蕉的休戚之叹,抑或高山流水的知音之赏叹。李清照那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探问,不就是因为帘外雨潺潺而激起心内的复杂关切?没有什么可以索解尽水的魅力,但欣赏水的妙处却可以借本书开篇郁达夫先生的话来指引:“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名利减淡,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对也!《红楼梦》形容女孩是用水做的来褒奖,当然有另外的用意,但把水作为雅洁的优美来形容并非是高抬,却其实是实在而细腻的形容。看本书文人描绘的诸种水态的存在,不都是激发起他们浩渺感叹或幽思牵挂吗?想长江、黄河之浩荡,西湖、九寨之清雅,武夷涧、白马湖之幽静,青海湖、昆仑瀑之神秘,青岛海、北戴河之阔达,任何一个水面,都会有文人笔墨的情感神来的感触天地,而其中,就是因为山水的自然多姿冲淡了世俗的污垢而增添了心地的纯洁。水是荡涤身心的良药,也是冲刷灵魂的触媒,而其实,在生存生态中,水无疑是须臾不可缺乏的要素;而在人的心态中,水也是情感的疏导传扬的最恰切状态。其实,水哪里只是物质存在的状态,还是记忆的存留和情绪的代名词。再一次翻阅书页,一个个作者记忆中的水情水意漫涌而来,自小到大的感触也贯通而出。林非先生的《记忆中的小河》开篇就拽拉着我们:“站在浩瀚的大海边,总会想起故乡那条浑浊的小河,为什么这儿是波光粼粼,那里却是阴沉沉的,黑黝黝的,在无声无息地流淌呢?当我还不太懂事时,就在这条狭窄的小河边嬉戏了,伏在两岸的草莽丛中捉蟋蟀,或者蹲在滩头的石板上打水仗。”不由得,我的眼前也牵拉出幼童时代的类似情景:在福州城边一条叫晋安河的小河边偷偷学会游泳,每天弄得满身泥水,回家要防备大人用指甲划出白色痕迹检验是否下水贪玩,那个和水打发时光的岁月无拘无束,伴随着急于长大的渴望,一下子就随流水而抛掷了美好时光。水啊水,一汪汪清澈而摇曳着生命流程的倒影,只有在记忆中才那么清晰,也只有在文人的笔下才那样顾盼多姿!但水的存在的确给予了山川以姿色和性情。在北京大学校园中漫步,最为仰慕的就是未名湖的水色,“一塌(塔)糊(湖)涂”的身影总是那样神秘,而中心点依然是那片掩映在山石、小路和翠色中让人关注的静静的水面,配以来往的清纯身影,北大的机巧和秀色就展露无遗了。没有水的滋漫、没有河川的衬托,一个人来人往的城市也就只是住处而不是宜居的诗意栖息之地。而北方固有的浑圆和雄奇,如果配以江河的贯流,一下子就具有了美妙的生机。于是,我爱川流的水湿气,爱在北方的夏夜到郊外倾听池塘边的声声蛙鸣,爱北海的湖光山色,爱什刹海的夕阳辉映,究其实,也就是那里携带着水的呼吸与河川的颜色。非常赞赏书中柯灵先生的文章,其中有:“我生长在水乡,水使我感到亲切,如果我的性格里有明快的成分,那是水给我的,那澄明透澈的水,浅绿的水。”的确,水能给予人的性格滋养不是诳言,看看书中多少文人对于江河湖海的咏叹,其实也就是浸润过池塘、体察过水流、喷溅过激流才能透彻感悟到的。韩静霆曾因游历我的家乡武夷山水写过这样的文字:“竹筏这么咿咿呀呀一摇,我就飘到武夷山的怀抱里了。”十分传神。在那片水光山色中熏陶的人,是不是也应该有这般妖娆飘逸的神采我不知道,但水乡浸润的个性的确是渗透在内里的:爽直干练而不乏情趣。我之于水色的钟爱也来源于自小,所以前几年和北方朋友到达吉林小丰满水库,在松花江的怀抱里,我居然忍不住跃入浩荡的湖面演练起“浪里白条”功夫,实在是叫北方人惊讶,而让自己大呼过瘾了。水的钟爱就是这般执著!写到这里,忽然涌起一个话题,即河川江流不是简单的寄情之地,还应该有哲理思索的承载。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都是暗示水之蕴含无穷的意味。看看书中文人墨客对于江河湖海的咏叹,其中也深含了思辨的意义。这就牵连起萦绕于我脑际与水相关的一个问题,曾读过西方哲人一句妙趣横生的名言而一直琢磨不定的哲思困惑:“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河流被赫拉克利特作为高妙的比喻物,说明其具有怎样值得推敲的意趣。至今我还缠绕在其中津津乐道。而中国哲人庄子在河川上也有过奇妙的思辨,关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辩语,其深度足以和庄子所谓的北海有鱼而“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的博大相媲美。水在思想的视域也那样生龙活虎,实在叫人刮目相看。油然想起一个钟爱山水的北宋人苏轼,他的哲理就来自于对水的比附:“客亦知夫水与月乎?”是啊,你知道天上的月和地上的水吗?月之高妙难以企及,水之浩渺难以言尽,苏老夫子厚爱了“水”,是因为水包孕了机巧,也潜藏着妙思。由是观本书,篇章间文人的笔下,大大小小的水域都不仅满贮着情思也依稀充满哲理了。而此刻,我更为叹息的是台湾诗人余光中文章对于黄河水的心结,他回到大陆,游览到黄河,脚下沾了不少泥水,不但没有洗净,还专门“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美妙之水居然蕴含了如此神奇悠远的味道!你说,那水,又蕴含了怎样无穷的心思?
《那水》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
无
很不错,我买的书只来了一部分,但是细细看了,书的质量很好!让人放心。价格十分实惠啊!
这是一本名家的散文汇聚,都要是名篇。
感觉不错,虽然在这些大家的文字里看不到华丽的堆砌。
挺喜欢的、买了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