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曾国藩传

蒋星德 中国三峡
出版时间:

2009-11  

出版社:

中国三峡  

作者:

蒋星德  

页数:

21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争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孟子日:“人皆可以为尧舜。”尧腕信否尽人皆可学焉而至,吾不敢言;若曾文正之尽人皆可学焉而至,吾所敢言也。何也?文正所受于天者。良无以异于人也。且人亦孰不欲向上?然生当学绝道丧、人欲横流之会,窳败之习俗,以雷霆万钧之力,相罩相压,非甚强毅者,固不足以抗圉之。荀卿亦有言:“庸公驽散,则劫之以师友。”而严师畏友,又非可亟得之于末世。则夫滔滔者之日趋于下,更奚足怪!其一二有志之士,其亦惟乞灵典册,得片言单义而持守之,以自鞭策,自夹辅,自营养,犹或可以杜防堕落而渐进于高明。

书籍目录

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梁启超论曾国藩上编 第一章 少年时代(1811—1839) 第一节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曾国藩的家世 第三节 少年时代的生活 第四节 到北京去 第二章 京官生活(1840—1851) 第五节 刻苦自励 第六节 留心时务 第七节 观察人才 第八节 鲠直敢言 第三章 督办湘勇(1852一1853) 第九节 丁忧回籍 第十节 创办团练的意义和方法 第十一节 湘军之形成—创立水师 第四章 继续不断的奋斗(1854—1858) 第十二节 第一次交战失利 第十三节 湘鄂间的互争雄长 第四节 坐困南昌 第五节 父丧回籍与奉诏援浙 第五章 对于太平天国(1859—1864) 第十六节 先立定脚跟 第十七节 祁门之急 第十八节 曾国荃的战功 第十九节 重用李鸿章的经过 第二十节 克复南京功成思退 第六章 晚年生活(1865—1872) 第二十一节 剿捻的经过 第二十二节 刷新吏治与整饬营务 第二十三节 留心洋务 第二十四节 患病与逝世 第二十五节 湘乡遗闻下编 第七章 曾国藩的不凡人格 第二十六节 律己以严 第二十七节 治家勤俭 第二十八节 “拙诚”的实效 第二十九节 虚心求过 第三十节 待人忠恕 第八章 曾国藩的政治思想 第三十一节 离不开儒家的范围 第三十二节 和太平天国政治思想的根本冲突 第九章 曾国藩的行政方法 第三十三节 作育人才 第三十四节 整饬吏治 第三十五节 清厘财政 第三十六节 讲立法度 第三十七节 振兴教育 第三十八节 救济民生 第三十九节 厉行建设 第十章 曾国藩的治兵方略 第四十节 驭将 第四十一节 治兵 第四十二节 战术 第四十三节 军制 第四十四节 团练 第四十五节 联络绅士 第四十六节 实干精神 第十一章 曾国藩的文学修养 第四十七节 好读书 第四十八节 勤写字 第四十九节 家书与日记 第五十节 论诗文 第五十一节 喜作楹联 第五十二节 曾国藩的幽默 第十二章 曾氏对于当时及后世的影响 第五十三节 中兴事业 第五十四节 一代风气 第五十五节 对于后世的影响曾国藩年表

章节摘录

插图:次年考试又不利,总觉得心中有些气闷,因此便想回湖南,并且绕道江南一游。那时曾国藩有一位同乡,姓易名作梅,在江苏徐州府的睢宁县做知县。国藩和他熟识,因此,便去访问他。从清江浦到扬州再到南京,一路游览而来,再从长江水道回到湖南湘乡。曾国藩在京都住了将近两年,窘困得很,因此在经过睢宁时,向易作梅借了一百块钱。作梅以为他有急用,当然随便地借给他了。谁知曾国藩路过南京,把这笔款子完全买了书。还不够,便把衣服送进质当店,换出钱来买书。大凡有大学问的人,都不免干这种呆事。记得中山先生在伦敦的时候,穷困不堪,许多青年留学生筹了一笔款子,大约是三十金镑,给中山先生换面包吃的,谁知中山先生宁愿捱饿,却把这笔钱去买了书,把青年留学生气恼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的读书癖。国藩回到家里,把所买的廿三史取出来给他的父亲竹亭看。竹亭才知道这事的原委,他说:“你借钱买书,我决不吝惜,但望你能细心阅读!”在这一年中,国藩在家里尽心读书。曾国藩不独有读书癖,并且求知欲也很强。他听说浏阳孔庙祭祀时,奏的是古乐,引起他考证音律的兴趣,因此便到浏阳县去,和浏阳举人贺以南等研究声音律吕的源流,住了两个月,归家时经过长沙,遇到刘蓉、郭嵩焘等;年轻而有才气的人遇见了,免不了纵谈古今,讨论学问,因此国藩在长沙又住了一个多月,才分别回家。这年(道光十七年)曾国藩二十七岁,做了父亲。这年十月间,他有了第一个儿子,取名桢第,但这孩子活不多久,在十五个月后便染天花殇亡了。国藩因为在家已近两年,想到科名一事,禁不住跃跃欲试,因此在这年十二月间,预备进京赴考。可是家里一时筹不出这笔款子,只得向同族戚友家借了三十二缗钱,动身赴京,到京都时身边只剩着三缗钱了。那时生活程度虽低,可是像曾国藩这样苦的赴考者却不多。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今之论人者,称袁世凯、孙文、康有为而三。孙、袁吾不论,独康似略有本源矣。然细观之,其本源究不能指其实在何处,徒为华言炫听,并无一干竖立、枝叶扶疏之妙。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惟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敝基础不厚,时惧倾圮。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青年毛泽东在他与黎锦熙论学的长信中写道曾文正生平躬履诸难,都是以“打落牙齿和血吞”的坚忍沉毅的精神处之,曾不责备人家,这是曾氏的伟大,也是他成功的要诀。  ——蒋介石“曾闲藩足我国旧文化的代表人物,甚至于理想人物……在维持满清作为政治中心的大前提下,一方 面他要革新,即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要守旧,即要恢复我们民族的固有美德。这是曾国藩 对我国近代史的伟大贡献,我们至今还佩服曾史正,就是闲为他有这种伟大的眼光。”  ——民国著名学者蒋廷黻在其《中国近代史》一书中如是说


编辑推荐

《曾国藩传》: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中国文化书院 中国三峡出版社联袂推出大人物 名作家 真经典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曾国藩传 PDF格式下载



大清中兴名臣,主席经常提到的几个近代人物之一,并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他也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


曾国藩的传记值得一读。


曾是个厉害的人物,是个完人,值得学习。


帮领导买的不知道如何,外表看起来还不错。


很好,呵呵呵呵呵 呵呵呵呵


书的质量和内容都不错,很喜欢。


还没看了呢,不过她老人推荐的,就先买了。


包装一般,质量一般


给老公买的,明天火车上看起来吧!


就是有些看的不太懂!!!


东西挺好的,速度挺快


很好的教育书谈到很多管理的理念


我只想粗略的了解一下,过一段时间 会买珍藏版


第一次买人物传记的书,随便翻了翻,感觉很好!


还没有看呢,呵呵.


引用的资料太多,作者自己的观点太少,不太喜欢


还没看完,但看了目录和第一节后,感觉还可以,相对比较客观……


质量不错,还没看呢!


大人和小孩读


曾国藩是个很厉害的人物,书里有对他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还不错啦。。


老师推荐,孩子暑假必读书。


质量不错!只是封面不是很干净的样子...


还没有看完呢,不错


挺好的,纸张质量中等


喜欢的人物传记之一,写得不错


挺好看的。。。。。。。。


书不错,就是我约定的是pos机支付,收货人没带pos机,付现有零有整很麻烦。


我要求的发票怎么没给


写得简单,文笔不是太生动,没有想象的好


引用当事人的原文信札等过多,估计占了篇幅的一半以上。作者自己写的文字感觉反而不多。
也许作为传记可以这样写?


包装的薄膜没有,书角是折的,感觉就是旧书回收市场里的


语言稍稍有些弱,不适合很深的研究。


本书大部分内容都是引用的文言文,作者只是摘抄的纯是骗钱啊


写得不深刻,泛泛而谈,不建议购买。


整体感觉不是很满意,


传记一般


全彩。正版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