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清宫之天朝迷案

孟森 中国三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2  

出版社:

中国三峡出版社  

作者:

孟森  

页数:

204  

内容概要

清宫一朝,禁城深似海,清世虽不敢言朝廷所讳之事,但现世却从来没有一个朝代的宫闱像清朝这样受到“流言”如此密集的的攻击。说起太后下嫁、顺治出家等等这些迷案,则无南北,无老幼,无男妇,凡爱述故老传说者,无不能言之。但历史是这样吗?……

作者简介

孟森(1869—1938),字莼孙,号心史,著作多以此署名,世称孟心史先生。江苏武进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擅治明清史。孟森是被公认的中国近代清史学科的一位杰出奠基人。他的著作代表近代清史学科第一代的最高水平,是近代清史研究发展的一块重要里程碑。

书籍目录

宫廷疑案 太后下嫁 世祖出家 清世宗入承大统 海宁陈家传奇女性之迷 横波夫人 丁香花文字狱 奏销案 科场案 朱方旦案 字贯案 《闲闲录》案

章节摘录

  宫廷疑案  太后下嫁  清世虽不敢言朝廷所讳之事,然谓清世祖之太后下嫁摄政王,则无南北,无老幼,无男妇,凡爱述故老传说者,无不能言之。求其明文则无有也。清末禁书渐流行,有张煌言《苍水诗集》出版,中有句云:“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此则言之凿凿矣。然远道之传闻,邻敌之口语,未敢据此孤证为论定也。改革以后,教育部首先发旧礼部所积历科殿试策,于抬写皇上处,加抬写摄政王,而摄政王之上,或冠以“皇叔父”字,或冠以“皇父”字,亦不一律。一时轰然,以为“皇父”之称,必是妻世祖之母,而后尊之为父也。然当时既不一律称“皇父”,则视之与“皇叔父”等。初入关,摄政王只称“叔父摄政王”。后以赵开心言,叔父乃家属所称,若臣民共称,当作“皇叔父”,诏从之。嗣称“皇父”,先发见者为殿试策,后大库红本皆出人间。顺治四年以后,内外奏疏中,亦多称“皇父”。父之为称,古有“尚父”、“仲父”,皆君之所以尊臣,仍不能指为太后下嫁之确据。  若以“皇父”之称为下嫁之一证,则既令天下易尊称,必非有所顾忌不欲人知之事,诚应如苍水诗,春官进大礼仪注,甚且有覃恩肆赦,以志庆幸。使皇帝由无父而有父,岂不更较大婚及诞生皇子等庆典为郑重乎?故必觅得当时公平之纪载,不参谤毁之成见者,乃可为据。苍水自必有成见;且诗之为物,尤可以兴到挥洒,不负传信之责,与吾辈今日之考订清史不同。今日若不得确据,虽别有私家记述,言与苍水合,犹当辨其有无谤书性质,而后定其去取。况并无一字可据,仅凭口耳相传,直至改革以后,随排满之思潮以俱出者,岂可阑入补史之文耶?  蒋氏《东华录》所据之旧《实录》,所载摄政王事实,为王《录》所无者极多。“皇父”之来历,蒋《录》有之。清主中原,用郊祀大礼,以效汉法,乃始于顺治五年。此两《实录》所同也。是年冬至郊天,奉太祖配,追崇四庙加尊号,覃恩大赦,即加“皇叔父摄政王”为“皇父摄政王”。凡进呈本章旨意,俱书“皇父摄政王”,盖为覃恩事项之首,由报功而来,非由渎伦而来,实符古人“尚父”、“仲父”之意。张苍水身在敌国,想因此传闻,兼挟仇意,乃作太后大婚之诗。所起人疑者,尤在清世屡改《实录》。王氏《东华录》于顺治五年冬至郊天恩诏,则云:“叔父摄政王治安天下,有大勋劳,宜增加殊礼,以崇功德。及妃、世子应得封号,部院诸大臣集议具奏。”以下不载议奏结果。盖王《录》详其改称之前,蒋《录》但举其改称之事,其实一事,而王《录》则讳言“皇父”属实,想系后改《实录》如此。王《录》所讳,不但“皇父”之称,凡摄政王之所享隆礼,皆为所削,如初薨之日,尊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八年正月以追尊摄政睿亲王为成宗义皇帝,妃为义皇后,榭太庙,礼成,覃恩赦天下,并载诏文。凡此皆为王《录》所无。则知后改《实录》,乃本其追夺以后之所存者存之,亦非专为“皇父”字而讳也。又蒋《录》于议摄政王罪状之文,有王《录》所无之语云:“自称‘皇父摄政王’,又亲到皇宫内院。”又云:“凡批票本章,概用‘皇父摄政王’之旨,不用皇上之旨;又悖理入生母于太庙。”其末又云:“罢追封,撤庙享,停其恩赦。”此为后《实录》削除隆礼不见字样之一惯方法。但“亲到皇宫内院”一句最可疑。然虽可疑,只可疑其曾渎乱宫廷,决非如世传之太后大婚,且有大婚典礼之文布告天下等说也。夫渎乱之事,何必即为太后事?虽有可疑,亦未便泰甚其恶。  全国口传,惟日太后下嫁,而文入学士则又多所牵涉,谓太后大婚典礼,当时由礼部撰定,礼部尚书为钱谦益,上表领衔,故高宗见而恨之,深斥谦益。至沈德潜选谦益诗冠《别裁集》之首,亦遭毁禁,而德潜以此得罪于身后。此说也,仍由苍水诗中“春官进仪注”而来,联想至钱谦益以实之。今考钱谦益之为礼部尚书,乃明弘光朝事。清初部院长官不用汉人。至顺治五年七月,乃设部院长官汉缺,其领衔尚不得由汉尚书。《世祖纪》,五年秋七月丁丑,初设六部汉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以陈名夏、谢启光、李若琳、刘馀祜、党崇雅、金之俊为六部尚书,徐启元为左都御史。而谦益之入清受官,据《贰臣传》,顺治二年五月,豫亲王多铎定江南,谦益迎降,寻至京候用。三年正月,命以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充修《明史》副总裁。六月,以疾乞假。得旨:“驰驿回籍,令巡抚、巡按视其疾痊具奏。”谦益之入朝仅此。  《东华录》,顺治三年正月甲戌,以故明礼部尚书钱谦益仍以原官管秘书院学士事;礼部尚书王铎仍以原官管宏文院学士事。此文与《贰臣传》不合。今北京大学有《世祖实录》底本,则曰:“顺治三年二月初五日壬午,礼部尚书王铎、礼部右侍郎钱谦益,随豫王赴京,除授今职,各上表谢恩,”则又与《贰臣传》合。不知《东华录》所据之《实录》本何以两歧?然即使《东华录》为可信,其以某官管某职,原无此官而但有其职,荣以虚衔而已。在三年固未有汉礼部尚书,至五年有是官时,谦益去国久矣。  因《东华录》与旧《实录》及《贰臣传》载钱谦益入清之官不符,再考之《贰臣·王铎传》:  “明崇祯十七年三月,擢礼部尚书,未赴。流贼李自成陷京师,明福王朱由崧立于江宁,铎与詹事姜日广并授东阁大学士,道远未至。大学士马士英入辅政,出史可法督师扬州,嗾其党朱统镁劾日广去之。铎至,遂为次辅。……本朝顺治二年五月,豫亲王多铎克扬州,将渡江,明福王走芜湖,留铎守江宁,同礼部尚书钱谦益等文武数百员出城迎豫亲王,奉表降,寻至京候用。三年正月,命以礼部尚书管宏文院学士,充《明史》副总裁。六月,赐朝服。四年,充殿试读卷官。六年正月,授礼部左侍郎,充《太宗文皇帝实录》副总裁。十月,遇恩诏,加太子太保。八年,晋少保。……九年三月,授铎札部尚书,而铎先以二月间祭告西岳江渎事竣,乞假归里,卒于家。事闻,赠太保,赐祭葬如例,谥“文安”。  夫铎之入清,其原官为东阁大学士,非礼部尚书矣。如日原官与谦益同为礼部尚书,此与事实不合。铎以次辅入清,而用礼部尚书管学士,已降其官,谦益以礼部尚书入清,自应亦降一官而得侍郎为衔名。  P1-3


编辑推荐

  一个王朝的跌宕起伏。从改朝换代的血腥征伐,到刀光剑影的宫廷斗争;从空前绝后的拓土开疆,到戮心为上的“盛世太平”;从农民起义的此起彼伏,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一幕幕的历史画面,尽现于清朝三百年的历史云烟中。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清宫之天朝迷案 PDF格式下载



孟森先生的书,应该权威吧


很详细的故事叙述以及解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