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美国与伊朗

范鸿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6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范鸿达  

页数:

284  

字数:

209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今天处于交恶的美国和伊朗在1979年以前曾经有过一段非常密切的双边关系,从1941~1979年长达38年。本书通过大量的有关美伊两国关系的资料,详细介绍了美伊两国这一段时间内由“淡漠”到“亲密”再到“仇视”的关系发展过程,指出两国亲密的实质是控制和依附的关系,国与国双边关系的发展变化无不取决于国家利益的追逐和国家实力的较量。

作者简介

范鸿达,山东聊城人,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后。现任职于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主要从事国际关系、中东政治和伊斯兰问题研究与教学,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目前正在主持教育人文社科研青年基金项目“美国的伊朗政策研究”。

书籍目录

导言 一 当今困顿的美国伊朗关系 二 美国与伊朗:曾经的亲密 三 巴列维国王时期的美伊关系研究综述第一章 美国势力进入伊朗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美国伊朗关系 第二节 二战初期的伊朗和美国 第三节 美国逐步涉入伊朗事务 第四节 美国对伊朗政策的调整 第五节 美国与伊朗石油 第六节 美国势力进入伊朗评价第二章 美国在伊朗优势地位的确立 第一节 转变中的美国对伊政策 第二节 美国与苏伊争端 第三节 美国和英伊冲突第三章 美国与伊朗1953年政变 第一节 伊朗政变前的局势 第二节 伊朗政变的筹备 第三节 伊朗政变的进程 第四节 美国在伊朗政变中的作用和基本动因评价 第五节 伊朗政变对伊朗以及美伊关系的影响第四章 美国和伊朗巴列维政权的巩固 第一节 1953年政变后美国对伊朗的援助 第二节 美国巩固巴列维国王统治的举措第五章 肯尼迪政府的伊朗政策 第一节 肯尼迪上台时的伊朗状况 第二节 肯尼迪政府的对伊政策 第三节 肯尼迪政府与巴列维的白色革命 第四节 肯尼迪政府的伊朗政策评价第六章 美国和伊朗的军事建设 第一节 巴列维对美国武器的诉求 第二节 约翰逊政府与伊朗的军事诉求 第三节 尼克松政府的伊朗政策 第四节 美国对伊朗军售的负面影响第七章美国和伊朗伊斯兰革命 第一节 20世纪70年代后期巴列维国王的统治危机 第二节 美国的人权政策及其对伊朗的影响 第三节 卡特政府初期的美伊关系 第四节 美国对伊朗局势认识的混乱及其原因 第五节 美国抛弃巴列维政权 第六节 伊朗伊斯兰革命对美伊关系的影响第八章 巴列维国王时期的美伊关系评论 第一节 “二战”后美国的伊朗政策分析 第二节 冷战是美伊建立亲密关系的根本因素 第三节 美伊对两国关系认知的差异 第四节 伊朗民众对美伊亲密关系的抵制参考文献附录 美国驻伊朗的最高使节及其任期(1883-1980)后记

章节摘录

  本杰明到任后,伊朗人向他表达了希望加快、加深发展双边关系的意愿。本杰明在给国务院的报告中说,伊朗政府希望和美国政府缔结政治性的条约,并且愿意在贸易方面给美国更多的优惠条件,还可以给美国一些开采伊朗矿产资源的权利。本杰明虽然知道伊朗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利用美国牵制英俄对自己的侵略,但他还是建议国务院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趁机扩大在伊朗的影响。①但是深受孤立主义限制的国务院并没有对此做出积极回应。  在19世纪,美国在伊朗的活动主要体现在传教士方面。截至1900年,美国在伊朗共有42名长老会传教士,他们在当地250名助手的帮助下,设立了128个布道点,创办了108所学校,共招收2600名学生,他们还开办了3家医院和10个施药所。仅在1899年度,美国长老会花在伊朗的款项就达6.4万美元。②因为美国的传教士在伊朗活动相当广泛,所以也会发生一些美国外交人员必须要严重关注的事件,例如1904年3月,一位名叫本杰明·赖巴利(Benjamin Labaree)的美国传教士被四个库尔德人杀害,同期还有一位英国人遇害,美国公使馆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于是偕同英国一起向伊朗施压。因为伊朗当地政府首脑没有可资利用的安全部队,而且他与当地部族势力还存在复杂的联盟关系,所以在这件事上他采取了消极态度。愤怒的美国公使无法接受上述现实,他强烈要求伊朗政府派出大批正规军捉拿凶手。  ……


编辑推荐

  《美国与伊朗:曾经的亲密》带你走进美伊关系的那一个“蜜月”,揭示两国当今严重对峙的历史根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美国与伊朗 PDF格式下载



强烈推荐这本书,读者可以很清楚的了解美伊关系在各个时期的情况,是我国美伊关系研究领域的佳作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