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浙商的崛起与挑战

吕福新 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作者:

吕福新  

页数:

442  

前言

  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中心主任吕福新教授及其团队,经过广泛的调查、深入的研究和反复的讨论,撰写了《淅商的崛起与挑战:改革开放30年》一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这一方面是用“浙商”这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兴起的最大的民商群体的实践经验和成就来纪念,另一方面是用自己的观察、调研和见解来纪念。  《浙商的崛起与挑战:改革开放30年》这个主题,选得好!这既是回顾和总结过去,充分肯定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又正视和关注现实,充分认识浙商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为的是更好地走向未来,实现长期持续发展。纵观全书,这个特点很鲜明。  《浙商的崛起与挑战:改革开放30年》一书,充分体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既有高度的理论概括,又有丰富的实践内容。本书把改革开放30年来浙商的崛起与挑战,高度地概括为“个众与公共的展开、冲突和协调”,这是一种新的理论概括。同时,既充分体现科学精神,也充分体现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仔细地翻阅全书,处处体现客观和科学的态度,又时时体现人文的精神与情操,因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所以,本书也可以看成是对改革开放30年的一种科学和人文纪念。  改革开放孕育了民营经济,发展了民营经济,培育了浙商,发展了浙商,浙商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中向前奔跑,不断超越,从一颗颗小草长成一棵棵大树,从一片片草地成长为一片片树林。站在30年的基础上,我们浙商应追求更高的发展境界。我个人的认识是,关键是要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提升与发展。

内容概要

  《浙商的崛起与挑战:改革开放30年》是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中心全体同仁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经过广泛的调查、深八的研究和反复的讨论撰写而成的。它既是对浙商创业的回顾和总结,充分肯定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又正视和关注现实,充分认识浙商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为的是使浙商这一群体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浙商的崛起与挑战:改革开放30年》其分161,分别讲述了浙商兴起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浙商的企业制度、专业市场、产业集群、商业模式及政治参与和社会责任等内容。并且将浙商这一改革开放以来率先兴起的中国当今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和影响很大的民商群体的崛起与挑战,高度地概括为“个众与公共的展开、中突和协调”,这是一种新的理论概括。因而《浙商的崛起与挑战:改革开放30年》是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改革开放30年以来浙商的崛起与创造的专著。

作者简介

  吕福新男,1950年3月生,浙江缙云人,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和经济学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浙商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市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浙江省浙商研究会副会长、执行会长,浙江省企业联合会、浙江省企业家协会理事等。同时,兼任丽水市、宁波市江东区和台州市路桥区政府咨询专家,万事利集团、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浙江三元集团有限公司和杭州永盛纺织有限公司顾问。  1990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国家物价局、国务院房改办、国家计委和国家行政学院工作过,曾任国家计委市场和价格研究所市场理论与政策研究室主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论第一节 传统文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第二节 浙商“个众”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节 浙商“个众”的作为和影响第四节 浙商“个众”的挑战和转型第二章 浙商的历史文化第一节 史前文化与越文化第二节 浙江古代商业活动第三节 浙江近代的三大商帮第三章 浙商的兴起第一节 休眠的激活第二节 “八二”结构第三节 相关的因素第四章 浙商的成长第一节 自发冲动和艰难生长(1978-1991年)第二节 政策支持和快速成长(1991-2002年)第三节 社会转型和趋于成熟(2002-2008年)第五章 浙商的企业制度第一节 浙商企业制度演变的历史回顾第二节 浙商企业制度现存的问题第三节 浙商企业制度创新的若干对策第六章 浙商的专业市场第一节 专业市场的成长过程第二节 专业市场的主体地位第三节 专业市场的功能作用第七章 浙商的产业集群第一节 浙商集群化成长的历程第二节 浙商集群化成长的历史逻辑第三节 浙商集群化成长的挑战第八章 浙商的商业模式第一节 专业市场的价值实现模式第二节 缘约网络的价值创造模式第三节 龙头企业的价值整合模式第四节 区域品牌的价值放大模式第九章 浙商的政治参与和政策效度第一节 浙商政治参与的发展历程第二节 浙商政治参与的现实状况第三节 浙商政治参与的社会功能第四节 浙商政治参与的政策效度第十章 浙商的法律行为与法制建设第一节 浙商的法律行为第二节 法律制度的演进第三节 法制建设的提升第二节 浙商承担社会责任的需要、内涵和层次第三节 浙商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组织和环境第十二章 区域浙商的崛起和创造(上)第一节 温商第二节 台商第三节 婺商第十三章 区域浙商的崛起和创造(中)第一节 甬商第二节 越商第三节 杭商第十四章 区域浙商的崛起和创造(下)第一节 广东浙商第二节 海南浙商第三节 天津浙商第四节 中原浙商第五节 北京浙商第十五章 浙商的局限和挑战第一节 浙商存在的局限第二节 浙商面l临的挑战第十六章 浙商的转型与未来第一节 “个众”向“合众”转型第二节 创业型企业家向创新型企业家转变第三节 “边缘”向“主流”转变后记

章节摘录

  2,由家族制转变为股份合作制的过渡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前期,浙商的制度创新经历了由家族制转变为股份合作制的过渡阶段。股份合作制是从温岭开始的。1984年,温岭县浙商陈华根在温岭工商局注册了一家名为牧屿工艺品厂的企业,成为全国第一家取得合法身份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牧屿牧南工艺美术厂在温岭市牧屿镇,创始人之一的陈华根1966年高中毕业,20世纪80年代初与同村人王华森采用温岭人亲帮亲、邻帮邻的传统生产组织形式:“打硬股”,筹划合伙办厂,然而当时的意识形态和正式制度成为合伙办厂的主要约束。为了,避开约束,陈华根等人想给企业戴上“红帽子”。于是,他们在1982年11月8日写出申请报告,并送到了温岭县社队管理局,找到当时分管社队企业审批的陈心鹤,要求批办集体企业性质的“牧南工艺美术厂”。陈心鹤向陈华根等人分析,戴“红帽子”企业产权不明晰,不利于自主经营等弊端,大胆鼓励他们不挂集体牌子而直接报批私营联户企业。但是温岭社队企业管理局内意见不一致,既不想轻易否定一件新生事物,又不愿轻率地做出违背现行政策的决策,所以将问题推到牧屿公社;公社领导又把主要责任推到社队企业管理局,不肯主动表态。几经周折,曾经在温州地委农工部工作多年、1973年调到温岭的老干部陈心鹤认为,50年代农业合作化时的副业生产就是农民合伙搞的,企业理应可以搞合伙联营。最后在局领导的支持下,征求了牧屿公社党委意见后,温岭县社队企业管理局于1982年12月18日颁发了[1982]第74号文件,文件中写着“同意建办温岭县牧屿牧南工艺美术厂,企业性质属社员联营(集体)”。于是凭着社队企业管理局的批文,温岭县工商局也首次突破禁区,于1983年1月15日,在尚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为当时的牧屿公社牧南工艺美术厂核发了“社员联营集体”的营业执照,该企业就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家登记在册的股份合作制企业。  1986年,原黄岩县委发出了《关于合股企业的若干政策意见》,成为全国第一个鼓励、支持股份合作经济发展的官方文件。1987年,温州市政府颁发了《关于农村股份合作企业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的文件,此后又相继颁发了7个关于股份制企业的全市性文件。号称股份合作的企业最早在温州成为最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1986年发展到10413家。但温州不是将股份合作的范围局限于职工普遍且较为均衡持股的企业,而是将投资者在2人以上的企业统统归入股份合作的名下。到1993年前后,浙江省的股份合作企业发展进人鼎盛时期,仅温州就有近40000家,工业产值占了温州市的50%。


编辑推荐

  [创新],是浙商成长永恒的主题。[责任],是时代赋予浙商的历史使命。  改革30年中不断成长的浙商群体,已经成为人们解读浙江经济、浙江速度、浙江精神一个重要的缩影。  《浙商的崛起与挑战——改革开放30年》一书主要讲述了浙商兴起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浙商的企业制度、专业市场、产业集群、商业模式及政治参与和社会责任等内容。充分体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既有高度的理论概括,又有丰富的实践内容。本书把改革开放30年来浙商的崛起与挑战,高度地概括为“个众与公共的展开、冲突和协调”,这是一种新的理论概括。同时,既充分体现科学精神,也充分体现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仔细地翻阅全书,处处体现客观和科学的态度,又时时体现人文的精神与情操,因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所以,本书也可以看成是对改革开放30年的一种科学和人文纪念。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浙商的崛起与挑战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