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文学的奥秘

苏恩泽 军事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3  

出版社:

军事科学出版社  

作者:

苏恩泽  

页数:

318  

字数:

250000  

内容概要

  《文学的奥秘》包括:文学引论;文学元论;文学通论;文学体论;文学术论;文学派论;中国文学史论;外国文学史论。

作者简介

  苏恩泽
空军少将,空军指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空军工程学院原副院长,空军第一研究所及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导师组成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航空宇航技术)成员,中国航空学会理事,中国模糊数学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模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委委员,全国科技写作研究会顾问,总参某部、总装某所与北京军区客座专家,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军队指挥分会特邀专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国防战略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空军军事理论创新成果评估委员会委员,空军管理理论研究中心顾问。

书籍目录

自序
第一章 文学引论
一、什么是文学?
二、文学有理论
三、名人谈文学
第二章 文学元论
一、文学是人学
二、文学是美学
三、文学是语言艺术
四、文学是上层建筑
五、文学是艺术总代表
第三章 文学通论
一、创作是精神生产
二、作品是思维成果
 三、阅读是心灵体验
第四章 文学体论
 一、诗歌是吟唱的情志
 二、散文是流淌的思想
 三、小说是社会的画卷
 四、戏剧是生活的特写
第五章 文学术论
 一、表达方式是框架
 二、表现元素是构件
 三、修辞手法是细工
 四、结构技巧是布阵
 五、创作理念是高度
 六、经验规律是水平
第六章 文学派论
 一、古代“两希”思潮
 二、中古“四相”思潮
 三、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潮
 四、再现型思潮
 五、表现型思潮
 六、表意型思潮
第七章 中国文学史论
一、先秦文学
二、两汉文学
 ……
第八章 外国文学史论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林语堂: “要做作家,必须能够整个人对时代起反应。” 3.选材 选材,是主题的显现。 选材似选矿,标准是主题。搜集素材要力求广泛,以十当一;选择用材要力求精干,以一当十。魏巍的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始曾引述了十几个志愿军战士的事迹,经过筛选,最后只选用了其中的3个,使文章更突出典型,更有感染力。除选取典型、集中、新鲜的材料外,尤其要注意真实。马克思就从不满足于间接得来的材料,总要找原著寻根问底,不管这样做有多少麻烦,即便是为了证实一个不重要的事实,他也要到大英图书馆去一次。所以,选材定要细致。 莫泊桑: “艺术家选定了主题之后,就只能在这充满偶然的、琐碎的事件的生活里,采取对他的题材有用的、具有特征的细节,而把其余的都抛在一边。” 蒙田: “大作家不在乎去创造新词,而是致力丰富自己所用的词语,使其含义和用法更有分量、更加深刻。他们以审慎的态度、巧妙的手法给语言带来不寻常的气势。这种天赋在普通人当中是多么缺乏啊!我们只须看一下当代许多法国作家的事例便可以知道这一点。他们相当大胆,而且十分自傲,竞不屑走常人的途径。但他们缺乏创造性,欠缺鉴别力,因而都失败了。在他们的作品中只看到可怜的故作新奇,言不由衷的荒谬的修辞手法。那不但无助于加强主题,反而把主题削弱了。他们只热衷于追求新颖,全不顾产生什么效果。为了用上一个新词,他们竞把往往更有力、更动人的旧词舍弃。” 歌德: “如果作者每天都抓住现实生活,经常以新鲜的心情来处理眼前事物,他就总可以写出一点好作品,即使偶尔不成功,也不会有多大损失。” “不要说现实生活没有诗意。诗人的本领,正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能从惯见的平凡事物中见出引人人胜的一个侧面。必须由现实生活提供作诗的动机,这就是要表现的要点,也就是诗的真正核心。” “我写诗向来不弄虚作假。凡是我没有经历过的东西,没有迫使我非写诗不可的东西,我从来就不用写诗来表达它。” 果戈理: “只有被我从现实中提取,并且熟悉的一切东西,才是我写出来的好东西。” 4.思路 思路,是选材的编织。思路如串珠。 文章是编织的艺术。建立文章结构犹如用一根红线(主题)串起一串珍珠(选材)。美学家朱光潜说过:“最好的文章,像英国小说家斯沃夫特所说的:‘使用最好的字句在最好的层次:找最好的字句靠选择,找最好的层次靠安排。”斯大林曾大力赞扬列宁演说所具有的“不可抗拒的逻辑力量”。所以,要有连贯、有力的思路,文章要安排得体,就要有提纲和蓝图。 写文章要有提纲,相当于文章的计划和框架。只有在提纲完善之后,才好起笔,以免文章写成后出现“轴线倾斜”、“比例失调”等情况。


编辑推荐

《文学的奥秘》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文学的奥秘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