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都市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

关海玲,陈建成 著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

关海玲,陈建成 著  

页数:

204  

前言

  众所周知,20世纪被称为“大发展与大破坏的时代”。大发展是指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世界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破坏是指由于人类掠夺式的无序开发资源并把各种废弃物抛回自然界,从而造成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与此同时,城市扩张的“极化”效应导致了农业要素的流失、城市农业用地减少、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从而使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出现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尖锐矛盾。因此,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已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于是,人们把关注的焦点转向了都市农业。通过对都市农业问题的研究,使之在推动农业发展的同时,克服大都市共存的城市病,解决人口密集引起的生态恶化等问题,把发展都市农业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以实现“人一社会一自然”的和谐发展。  目前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生态恶化的首要原因。人类活动尤其是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已经引起各类生态系统的显著变化,如毁林开荒、种植经济收益高作物、弃牧毁草开垦、草场退化、农田侵蚀性退化、土地沙化等。首先,农业的生产活动是温室气体的一个排放源。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数量减少;另一方面,被毁坏林木、草通过燃烧或腐解而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数量增加。其次,土地利用变化是目前大气中碳含量增加的第二大来源。

内容概要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扩展,导致了农业要素的流失、农业的衰退及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而近年来,融生产、生活、生态、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农业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看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希望。通过对都市农业问题的研究,使之在推动农业发展的同时,克服大都市共存的城市病,解决人口密集引起的生态恶化等问题,把发展都市农业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以实现“人一社会一自然”的和谐发展。  本书从辨析都市农业的内涵及相关概念出发,通过回顾与分析国内外都市农业研究的进展状况,在借鉴相关都市农业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外典型发达国家发展都市农业的动力源和理论与实践经验,深入挖掘推动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的动力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结构模型。通过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和综合评价,系统研究了都市农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了具有普适性的都市农业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具有代表性城市的都市农业发展水平进行初步评估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都市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是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偏低。尤其北京、上海、广州都市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太原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代表城市,都市农业发展综合排名较后,远远落后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在中部地区也处于下游位置。  本书基于前面的研究基础,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太原市都市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丁实证研究,分析评价了太原都市农业在经济、社会、生态功能方面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1999年至2008年,太原市农业综合效率、规模效率、技术效率都在逐年改善,其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增强,虽然处于规模效率不变和规模效率递增的比例都有所上升,但是绝大部分年份依然存在投入规模过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基于以上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本书从政策层面、操作层面提出了促进太原都市农业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区域、不同城市的都市农业发展状况和发展模式奠定基础,为推进都市农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简介

关海玲,北京林业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任职于太原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曾主持及参与“北京市统计局”、“国家林业局”、“山西省软科学”等项目的撰写与研究工作。参与北大出版社《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的编写。曾在《技术经济》、《未来与发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1 绪论 1.1 都市农业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终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主要內容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1.4.1 可能的创新之处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2 文献综述  2.1 都市农业的研究状况分析  2.1.1 国外对都市农业的研究进展  2.1.2 国內对都市农业的研究进展  2.1.3 国內外都市农业研究进展的A匕较及启示. 2.2 都市农业发展评价研究状况分析  2.2.1 国外学者对都市农业发展评价综述  2.2.2 国內学者对都市农业发展评价综述3 都市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3.1 不同学科对都市农业发展的理论支撑  3.1.1 经济地理学  3.1.2 经济学  3.1.3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3.1.4 城市经济学 3.2 都市农业发展的经济地理学支持  3.2.1 农业区位论  3.2.2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3.3 都市农业发展的经济学支持  3.3.1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3.3.2 投入产出理论  3.3.3 农业现代化理论  3.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4 都市农业发展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支持  3.4.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3.4.2 外部性理论 3.5 城市经济学的支持4 都市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4.1 国外典型国家都市农业发展的动力因素分析 4.2 我国发展都市农业的动力因素分析  4.2.1 经济发展是推动都市农业发展的基本动力  4.2.2 发展都市农业是调节农业结构的有效途径  4.2.3 生态环境恶化是都市农业兴起的重要原因  4.2.4 农业经济、社会与生态各子系统协调发展是都市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4.3 我国都市农业发展动力机制的结构模型  4.3.l 经济发展动力机制  ……5 都市农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6 太原都市农业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7 推动太原市都市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8 绪论与研究展望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2.1 研究意义都市农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率先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发展起来,并且已经初见成效。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的创新很多是萌发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发达城市代表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最高水平,展现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景,预示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社会生活进步的方向。因此对具有代表性的大城市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大城市都市农业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书从都市农业的起源人手,对都市农业的内涵进行新的诠释;同时还从比较优势理论、农业区位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库兹涅茨理论以及产业结构演进理论对都市农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对都市农业在理论方面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从而得出了以下结论:在分析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普适性的都市农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样才能使都市农业发展从理论研究阶段走向可操作性研究阶段,从而进一步丰富都市农业发展的评价理论和实证分析方法,为都市农业发展能力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都市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