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环境表现
2008年1月1日
第1版 (2008年1月1日)
万学汇
208
《中国西部艺术论》第一次将中国西部艺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研究,从艺术理论、美学角度分析了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岩画艺术、彩陶艺术、歌舞表演艺术、服饰艺术、雕塑艺术、青铜艺术、独特艺术等内容及其价值。主要特点一是加强实证资料的搜集、分析;二是加强学术理论的深度研究,运用符号学理论、艺术人类学理论等进行阐发,使之成为西部艺术研究方面较为全面和权威的著作。
第一章 中国西部艺术的独特性西部艺术概貌西部艺术的独特性西部艺术的精神特质和品格第二章 中国西部艺术的多维价值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西部艺术西部艺术的文艺人类学价值第三章 西部岩画艺术最古老的造型艺术遥远广袤的岩画时空形象的西部远古史西部岩画的艺术人类学价值第四章 西部彩陶艺术久远与辉煌:西部彩陶概观多姿与精湛:西部彩陶造型写真与奇幻:西部彩陶纹饰第五章 西部歌舞艺术多彩多姿:地域性与民族性生命旋律:群体性与自娱性岁月如歌:现实性与习俗性与神共舞:原始性与混融性第六章 西部服饰艺术民族标识:族群性与多元性文化符号:象征性与寓意性情感物化:技艺性与审美性第七章 西部佛教艺术西部佛教艺术概观西部佛教建筑艺术西部佛教雕塑艺术西部佛教壁画艺术第八章 西部雕刻艺术西部石雕人像西部陵墓石刻第九章 西部青铜艺术神秘狞厉之美西北青铜艺术西南青铜艺术第十章 西部特殊艺术西部特殊绘画西部民间图案参考文献
在中国西部的高山之巅、草原深处和大漠边缘,有大量岩画遗存。它们以其分布的广泛、数量的巨大和内容的丰富精湛,在全国占有绝对的优势,在世界岩画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这是西部远古无数代先民倾注心血创造的独特艺术长廊,是永远坐落于西部大地而无法模仿的辉煌艺术宝库。 最古老的造型艺术 “岩画”,对于一般人来说较为陌生,这是由于它是远古时期涂绘或凿刻在人迹罕至的岩石上或洞窟里的图画或图像,在时间和空间上距离我们都很遥远,一般人不大可能接触或直接见到。即使看岩画照片,如果你不是人类学家或艺术理论家,它也不会提起你太大的兴趣,因为它原本就不是“为艺术而艺术”和“唯美”的艺术。然而,岩画又确是珍贵的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和最古老的造型艺术作品,蕴涵十分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精神,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对其从各方面进行探讨。你懂得了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也许就会喜欢上它。 岩画图像有用原始工具凿刻在岩石上的,这通常被称作原始岩刻或石刻;也有的是用颜色涂绘在面积较大的悬崖或石壁上的,这又被称作崖壁画或崖画。岩画的图像有大有小,有单一形象,也有图案式和场景描绘。这些图画形象有各种动物、人物、人面像、生产工具、狩猎场面、部落战斗、舞蹈场景、祭祀活动等等,其中有一些较易辨认和理解,有一些则难以辨认和理解。有学者这样描述岩画: 人类的第一块“画布”是岩石的表面。自从人类成为智人以来,他们就在岩石的峭壁上画画刻刻,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的那些最偏远的地区,这些印记以岩画艺术 的形式出现。人们通过考古发掘或者出于偶然,已经发现了大约50件史前时代的艺术物品,它们被一些博物馆以及上百个国家所收藏,这些物品中超过10000年历史的接近五分之一。 不过从数量的角度看,岩画艺术远远占据了这些艺术物品的大部分,而其创作者尚没有使用文字。如今,人们对大约70000处遗迹进行了拍摄,制作了成千上万的资料。这些遗迹分布在160个国家的旷野之中和岩洞里的岩石上。① 岩画容易让人想到现代壁画。这之间不能说没有一点联系,比如,岩画是画在岩石或崖壁上的,这同壁画描绘或镶刻在建筑物上是相似的;再比如,岩画和壁画同样有图像或图案,都表达一定的艺术含义和文化意蕴等等。但是,实际上,岩画和壁画有重大的区别。这个区别首先在于岩画是远古时期的文化遗存,是在原始文化背景和原始思维条件下的心理反映和情感表达。而其功能更是不同的,原始岩画的功能是综合的,其主要目的并不是装饰美化环境,因为面临巨大生存压力的原始先民不会像现代人一样把太多的精力和工夫花在单纯的欣赏和审美上,它们在岩石和洞窟里艰难地刻画,与当时的生存、繁衍、祭祀等活动直接相关,其功利目的十分突出。也就是说,看起来简单拙稚的岩画,绝非游戏之作,它的功用大大超过了现代都市的巨幅壁画。 只要对岩画稍有兴趣的人大概都知道,在世界上,岩画从被发现到被确认,再到被重视,被研究,是有过曲折的。有学者指出,在19世纪之前,还没有任何出版物提到过洞窟岩画艺术,当时人们还不知道岩画这种特殊艺术的存在,更不会知道它的久远的历史。但是,也有人认为,中国是最早发现岩画的国家,据说在公元前3世纪战国时期的著作:《韩非子》卷十一上就有记载,该著“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篇中说:“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刻疏人迹其上,广三尺,长五尺,而勒:之日:‘主父常游于此。”这里所说的“疏人迹”就是赤脚印。其实,一以笔者来看,这里记载的赤脚印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岩画中的“手印”是不同的,“主父常游于此”的题刻也与一般岩画内容及其目的和功能是有很大距离的。比如,岩画的作者是不知名的,岩画的动机是多义和朦胧的,岩画所传达的是原始信息,岩画与原始文化心理和思维方式有关等等。还有人认为,作于北魏时期距今已1500年的《水经注》,已经著录了中国20多个岩画点的情况。其中记载着在今宁夏陶乐县至内蒙古磴口县之间“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战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这种描述倒是接近现在所说的岩画,而且这些地区在后来确有岩画发现。这些记载虽然提供了一些关于岩画的线索,但毕竟过于简单,与现代意义上的岩画的发现和研究似乎还不是一回事。其实,真正发现岩画,并且把它作为远古人类的重要文化和艺术遗迹进行研究,是近现代的事。虽然早在17世纪,北欧的某些地区就有零星的岩画的发现,但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岩画的重要性是随着考古学、人类学的发展和探险活动的扩大而逐步得到认识和重视的。也就是说,岩画被发现和被重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人类精神历程和文明水平达到新的阶段的现象,就像人类对于高山峻岭、风雨雷电、大江巨流、日月星辰这些自然界的造化有一个由迷茫到理解、从恐惧到审美的过程一样,人类对自己祖先在远古时期的创造成果,也有类似的认识过程。这里体现的是人类整体发展所达到的一种认识和审美上的“历史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