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是从中国,我给你写信

博里斯・马尔坦 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

2005-05  

出版社:

岳麓书社  

作者:

博里斯・马尔坦  

页数:

245  

字数:

120000  

译者:

张宇凌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1909年,儒勒·乐和甘,一个24岁的法国青年,在远东语言学院学过中文以后,辞别没有结过婚的母亲,来到中国,做他的“学生翻译官”(在他的信中称为“副领事”),自此开始了他在中国漫长的36年外交官生涯,直至1945年在哈尔滨离奇地死去——据说死于高血压,但见过他最后一面的法国传教士沙莱叶耶则坚信他死于食物中毒,“毒药是日本人通过买通他自己的中国厨师放入的”。 从成都、重庆、汉口、汕头、广州、香港、天津、北京、上海,直到最后一站哈尔滨,儒勒·乐和甘经历了中国从帝制到共和制、袁世凯复辟、军阀混乱等最动荡的时代,见证了中国的两次内战和抗日战争等历史时刻。 24岁的儒勒在首次穿越东北时告诉母亲:“是从中国,我给你写信。”36年中,儒勒给家人写了无数的信,在他母亲也来到中国之前,他几乎每天一封信,信中不时夹杂着照片。“这些信件在阁楼的箱子里放了三四十年”,被他1921年在重庆出生、长到16岁离开中国的女儿发现,因此有了这本书信和叙述交织的传记。 儒勒·乐和甘的这些书信,不仅仅是家书,虽然“他只是在私密的场合,谦虚地讲述着他的日常生活”,但他不时显露出的记者般重现真实的功力,以及诗人的敏感和小说家的想像力,使逝去的历史,“就这样在字里行间重现”。

作者简介

博里斯·马尔坦,曾任法国《人道报》总编,撰有多部文集。
玛利·乐和甘,本书故事主人翁儒勒·乐和甘的女儿,1921年出生于中国重庆,现居巴黎。
译者
张宇凌,重庆人,女,留学法国6年,曾在玛利·乐和甘的家中居住过。现居北京。

书籍目录

序 我的父亲,一个诚实的人/玛利·乐和甘 前言 一生的旅行/博里斯·马尔坦 第一部分 1909~1912 学徒岁月 第二部分 1913~1926 成熟岁月 第三部分 1927~1945 苦难岁月 儒勒·乐和甘在华期间历史事件年表/个人年表

章节摘录

书摘1912年5月,儒勒结束了他在中国的三年“学徒”阶段,头一次回法国休假。成都的暴乱就好像一个结业考试。他勇敢镇静地过了关,也就可以毫无遗憾地回到家乡,见到他的通信对象:母亲玛利亚,好好修养。 受到天性中的激情和所获业绩的鼓励,儒勒在假期过后,就又踏上这已成为他第二故乡的中国。由于勇敢度过成都的运动,他得到大部分上级的赏识,从此成为年轻有为的人群中的一个,他的名字常常出现在亚洲部的文件上。 1913年5月的旅行"路线和方式与他四年前来中国的完全_样。他沿路停留拜访了一些朋友,也以不倦怠的儒勒式风格,一路记下了关于风景的感想。当他进入满洲里,这个前清朝的摇篮,已经在一年前成为共和国的一个北方省份时,他写道:“好了,又到中国了。” 北京的繁忙气氛很快就让他厌倦了,儒勒继续向南,沿着他第一次走过的水路,在汉口停下来。这里是他的新岗位。汉口在成都的下游,湖北省境内,位于儒勒曾经“战斗”过的四川的东部。 其实,在儒勒远离中国的一年内,共和国的春天燃烧着战火,国家处于最低迷的时期。溥仪离开了帝位,总统袁世凯掌握了国家大权,他惟一的心愿就是自己做皇帝。如果制度外表都是共和的,那么现实则和这种现代化相反。 意识到国家不能被引领到共和的道路上,孙中山的党派再次在长江中下游发动了革命,虽然很快遭到挫败,但是表明这个国家再次进入战乱时期。 在中国战争频发的时候,法国也正在进入“一战”的前夕。在这个中法两国都不平安的时段,却是儒勒人生发展最旺盛的阶段。在即将来临的十三年里,他不停地绷紧弓弦,直到1925年广州的大罢工,他的表现巩固了他作为出色外交家的名声。在个人生活中,他碰到了后来成为他的妻子和他孩子们母亲的麦尔塞黛。1913年6月7日,刚到汉口安扎下来的儒勒这样向他的母亲写道:“我今天开始正常运转了,以给你写信,让你安心为开始。如果有必要,一个词就够了,一切都向着‘美妙’的方向发展着”。P094-095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这是一个凄恻婉转、动人心弦的故事。 这是一段无比珍贵、永难忘怀的记忆。 1909年,儒勒·乐和甘,一名年仅24岁的法国人,告别了他那贵族出身的母亲,远赴中国,开始了他漫长的36年的外交官生涯。 他曾在成都,重庆,汉口,海口,汕头,广州,香港,天津,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地工作和生活。历经了旧中国从帝制到共和制,袁世凯复辟,军阀混战等最动荡的时代,见证了中国的第一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等历史时刻。同时,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自己与家人颠沛流离,骨肉分离。最终,1945年,孤独悲惨地死在哈尔滨。 儒勒对中国充满了热爱,对生活的一切细节都敏感和好奇,并随身携带着照相机。他崇敬并无限迷恋母亲,在中国期间,他几乎每天给母亲写信并寄去照片。那些尘封了五十多年的信件和照片,由于极其偶然的原因,被他那1921年出生在中国重庆的女儿带到了我们的眼前。这些资料再加上法国外交部的档案,其价值不言而喻。 读过儒勒·乐和甘的书信和照片,会感到一种时空的迷醉,在我们的眼下,重新复活了这个男人的一生,重新复活了我们的历史。


编辑推荐

读过儒勒·乐和甘的书信和照片,会感到一种时空的迷醉,在我们的眼下,重新复活了这个男人的一生,重新复活了我们的历史。 儒勒对中国充满了热爱,对生活的一切细节都敏感和好奇,并随身携带着照相机。他崇敬并无限迷恋母亲,在中国期间,他几乎每天给母亲写信并寄去照片。那些尘封了五十多年的信件和照片,由于极其偶然的原因,被他那1921年出生在中国重庆的女儿带到了我们的眼前。这些资料再加上法国外交部的档案,其价值不言而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是从中国,我给你写信 PDF格式下载



选录的部分信件,加上作者画龙点睛的叙述,以及真实的图片,给我们提供了1909年到1945年中国社会生活的部分真实背景,尽管只是一个法国外交官的视角。


印刷质量还可以。又有图片。闲时读读不错。


这本书的内容很有参考价值,但翻译很差。如一封信的前面说到都督黎元洪家做客,后面却翻译成“李”将军致了回谢词(P106~107)。又如将满洲(MANCHURIA)翻译成满洲里(P13~20)。于是,就有如“满洲里是他坐穿越西伯利亚的火车进入的第一个中国省份”这样的翻译。我的天啦,满洲里只是东北地区内蒙古的一个小口岸城市,经译者一翻译就变成了省份。又如成都的别称是锦官城,翻译确是“人们把它叫做‘锦绣王’城”(P25)。诸如此类。翻译者留学法国6年,也许法语很好,但中文和中国地理修养不够。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