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我的旅游向导
2006-9
岳麓书社
徐霞客
194
150000
本书根据著名地理学家丁文江先生所编《徐霞客游记》精选出徐霞客游历过的10座名山的游记。 为了让今天的读者更好地领略到徐霞客非凡的才情,作者在文中加了必要的简注。对于文中提到的、今天仍成为旅游热点的景点,作者在文中和“了解更多”栏目下做了进一步的介绍,以便人们对这些景点的今昔变化有大致的了解。在“延伸阅读”栏目下,作者精选了有关这些名山的一些历史掌故、风物物产和旅游常识,希望能为今天的游客增加一点谈资。至于“斯景斯文”,则选录了一些古往今来有关这一点的经典名篇。风清月白之际,当你登临绝顶,吟咏佳篇,或许能够更好地领略名山的神韵。 最后,作者根据游记的记述,把徐霞客的游踪线路图描绘了出来,供读者朋友参考。今天的游客当然不必刻舟求剑,走徐霞客的老路;现代化的索道、汽车也让人不愿再经历徐霞客当年徒步的艰辛。但在五百年之后,登临同样的山水,感受自己内心的点滴变化,再对比一番徐霞客的心情,难道不也是人生一大乐事吗?
叶桂郴,男,汉族,1966年出生,湖南省永州市人。副教授、副编审、文学博士,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生导师。现就职于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1984年毕业于湖南零陵师专,1998年和2005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先后师从李维琦和蒋冀骋两先生,获硕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近代汉语语法及音韵、汉语量词。在《古汉语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30多篇。整理出版古籍《古文释义》1种,编著《徐霞客,我的旅游向导》、1部。
天台山雁荡山黄山武夷山庐山嵩山武当山五台山恒山苍山
书摘徐霞客原文 去北台七十里,山始豁然,日东底山。台山北尽,即属繁峙界矣。 初九日,出南山。大溪从山中俱来者,别而西去。余北驰平陆中,望外界之山,高不及台山十之四,其长缭绕如垣(垣:矮墙),东带平邢,西接雁门,横而径者十五里。北抵山麓,渡沙河,即为沙河堡。依山瞰流,砖瓷高整。由堡西北七十里,出小石口,为大同西道;直北六十里,出北路口,为大同东道。余从堡后登山,东北数里,至峡口,有水自北而南,即下注沙河者也。循水入峡,与流屈曲,荒谷绝人。数里,义兴寨。数里,朱家坊。又数里,至葫芦嘴。舍涧登山,循嘴而上,地复成坞,溪流北行,为浑源界。又数里,为土岭,去州尚六十里,西南去沙河,共五十里矣,遂止(止:居住)居民同姓家。 初十日,循南来之涧北去三里,有涧自西来合,共东北折而去。余溯西涧人,又一涧自北来,遂从其西登岭,道甚峻。北向直上者六七里,西转,又北跻而上者五六里,登峰两重,造其巅,是名箭箪岭。自沙河登山涉涧,盘旋山谷,所值皆土魁(土魁:土堆)荒阜;不意至此而忽跻穹窿,然岭南犹复阿蒙也。一逾岭北,瞰东西峰连壁隤(隤:同颓),翠蜚(蜚:飞)丹流。其盘空环映者,皆石也,而石又皆树;石之色一也,而神理又各分妍;树之色不一也,而错综又成合锦。石得树而嵯峨倾嵌者,幕(幕:覆盖)以藻绘(藻绘:文采)而愈奇;树得石而平铺倒蟠(蟠:弯曲)者,缘以突兀而尤古。如此五十里,直下至坑底,则奔泉一壑,自南注北,遂与之俱出坞口,是名龙峪口,堡临之。村居颇盛,皆植梅杏,成林蔽麓。既出谷,复得平陆。其北又有外界山环之,长亦自东而西,东去浑源州三十里,西去应州七十里。龙峪之临外界,高卑远近,一如东底山之视沙河峡口诸山也。于是沿山东向,望峪之东,山愈嶙增斗峭,问知为龙山。龙山之名,旧著于山西,而不知与恒岳比肩;至是既西涉其阃(阃:kon,内,境)域,又北览其面目,从不意中得之,可当五台桑榆之收矣。东行十里,为龙山大云寺,寺南面向山。又东十里,有大道往西北,直抵恒山之麓,遂折而从之,去山麓尚十里。望其山两峰亘峙,车骑接轸(车骑接轸:形容车马络绎不绝。轸音zhen),破壁而出,乃大同人倒马、紫荆大道也。循之抵山下,两崖壁立,一涧中流,透罅而人,逼仄如无所向,曲折上下,俱成窈窕,伊阙双峰,武夷九曲,俱不足以拟之也。时清流未泛,行即溯涧。不知何年两崖俱凿石坎,大四五尺,深及丈,上下排列,想水溢时插木为阁道者,今废已久,仅存二木悬架高处,犹栋梁之巨擘(巨擘:领先或首要之意。擘音bo)也。三转,峡(即金龙峡)愈隘,崖愈高。西崖之半,层楼高悬,曲榭斜倚,望之如蜃吐重台者,悬空寺也。五台北壑亦有悬空寺,拟此未能具体。仰之神飞、,鼓勇独登。入则楼阁高下,槛路屈曲。崖既矗削,为天下巨观,而寺之点缀,兼能尽胜。依岩结构,而不为岩石累者,仅此。而僧寮位置适序,凡客坐禅龛,明窗暖榻,寻丈之间,肃然中雅。既下,又行峡中者三四转,则洞门豁然,峦壑掩映,若别有一天者。又一里,涧东有门榜匾额三重,高列阜上,其下石级数百层承之,则北岳恒山庙之山门也。去庙尚十里,左右皆土山层昼,岳顶杳不可见。止门侧土人家,为明日登顶计。 悬空寺 悬空寺位于北岳恒山脚下的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悬空寺最早建于6世纪北魏后期,以后又经过三四次的翻修,现存建筑是清两代修建后的遗物。错落的建筑看上去好像由十几根筷子一样的窄木条支撑,头顶的巨石随时都会掉下来似的。 悬空寺全寺有殿字楼阁40间,陡崖上凿洞穴插悬梁为基,楼阁之间有栈道相通。登楼俯视,如临深渊;悬空寺地势窄险,面对恒山,背倚翠屏,风景优美,别具一格。寺背西面东,院内南北各有危楼对峙,既是碑亭,又是门楼。寺内凿崖为基,起三层檐歇山顶殿阁两座,南北高下对峙,中隔断崖,飞架栈道相通,其上又起重檐楼阁两层。高低错落,参差有致,曲曲折折,构思之奇妙饶有诗情画意,正如栈道上石刻所云“公输天巧”。寺内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雕等像八十余尊,壁间有大量古人题咏镌刻。 悬空寺,为恒山第一景。民谚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说法。 十一日,风翳净尽,澄碧如洗。策杖登岳,面东而上,土冈浅阜,无攀跻劳。盖山自龙泉来,凡三重。惟龙泉一重峭削在内,而关以外反土脊平旷;五台一重虽崇峻,而骨石耸拔,俱在东底山一带出峪之处;其第三重自峡口入山而北,西极龙山之顶,东至恒岳之阳,亦皆藏锋敛锷,一临北面,则峰峰陡削,悉现岩岩本色。一里转北,山皆煤炭,不深凿即可得。又一里,则土石皆赤,有虬松离立道旁,亭日望仙。又三里,则崖石渐起,松影筛阴,是名虎风口。于是石路萦回,始循崖乘峭而上。 P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