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红楼半亩地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作者: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页数:

289  

Tag标签:

无  

前言

  这是一本近两三年来所写的小说与散文合而为一的书,网上神交已久的 朋友以及同仁为之催促,现把它汇集成四卷付印。所收之文,于内容和形式 上作了一定的挑选。有曾在报刊及网络上发表,也有专为此集而写。回想这 些文字之形成,大多是晚上写就。每当深夜人静或黎明之际,面对幽蓝的屏 幕,灵感突来时的种种随想,一字一句敲击爬格,说真的,那一刻我之心灵 情感,就一如青年时代诗心来潮时的那般激扬。 当集子编完,回头一看,就为书名而发愁。很多名字向我心中涌来,犹 如浪涛拍岸,但很快跳出了一个词儿:红楼半亩地。那是因为就文章排列而 言,前面的第一辑,约有六万多字是写有关红楼梦的事。至于何与“半亩地 ”联系起来,倒是值得一说。记得两年前一个秋风明月之夜,友人带我去某 “农家乐”小游,那真是个山清水秀之地。记得那晚走进这屋,我抬头一望 ,赫然见一块匾额,上有名家手书“半亩地”三字。那古朴的墨迹飘逸多姿 、情趣无限。顾名思义,说的无非是在山野荒芜、青埂峰下,有那么一块不 大不小的山水之地,由当地农家构思经营,成了舒心悦神的田园。瞧此三字 ,不禁又使我联想起中国晚清法学泰斗沈家本,他生前最喜欢的一幅字联是 :“数亩薄田唯种秫,几间破屋只堆书。”讲的也是半亩或数亩薄田之事, 而我在书中所写的红楼琐语,相对那浩瀚宏博的红学来说,也仅是半亩乃或 一角薄田而已。于是,遂把红楼与“半亩地”联系在了一起。今日,当此书 出版之际,想起为取书名的林林总总,那“野润烟光薄,沙喧日色迟”之远 离喧嚣、山野寥廓、宁静安谧的农家之乐,还时在我心间泛起点点波光。 书中其余三卷,一是“随诗而想”,是忆念上世纪30年代曾在现代文学 史上熠熠生辉的一个个诗人,他们在诗国之天地中,都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诗 篇旧文。这些将逐渐从现代人们之记忆中淡出的轶事史料,以及那一幅幅曾 在新闻出版、装帧设计、美学艺术上令人眷恋的珍版书影、老照片、手迹, 都随书附上,以让今天的读者,仍可走进那神圣的殿堂,去感受那份热血灵 魂的互动,物我两忘之交融。二是“茶禅记游”,那是闲来旅行中随时记下 的一些片断遐想。有记烟云袅袅、晴空万里下那曲径通幽之寺庙;有写“小 廊回合曲栏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的江南胜景;有写茶与禅文化之情愫抒怀 。虽借虚幻缥缈之笔墨,却写出了尚在人世间留存的一道风景。 最后一卷“鸿爪印雪”,皆是记人记事之作。有记遥远的古代历史人物 ,也有对近现代名流的素描。他们有的早已消逝在历史的烟云中,有的还在 人世间默然地耕耘,那些令人寻寻觅觅、辗转反侧的往事,总让我在心头记 忆犹新并久久难以拂去。 集子编完,仿佛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检阅,它会重新唤起你在一种特殊 情景下的难舍的记忆。但这一片纯属个人心魂之况味,随着各类传媒的加入 已渐行渐远地离我而去,终于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身边乃或心灵里去。读者 倘能从这一本杂书中,读出一点共鸣、一份认同乃或些微的启示,那么,心 愿足矣。至于文章之如何,我想,只能由读者去评说判断。但有一点,可在 此向读者告明,假如,我心灵之火花依然在活跃、跳动,那么读者自可读到 缓缓从我心中流出的辞章。 岁月流逝,当我在秋日的清晨里,将书屋的窗户慢慢推开,将这小序写 完时,依然是晴朗的天空,艳丽的阳光正照射在我身上,那么静雅、那么清 淳,真的,我非常珍惜这样的好时光,因为,这正是我敞开心扉与读者结缘 、交流的最美好的时光。 2007年10月18日秋·写于苕溪斋

内容概要

  《红楼半亩地》前三卷,一是“随诗而想”,是忆念上世纪30年代曾在现代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一个个诗人,他们在诗国之天地中,都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诗篇旧文。这些将逐渐从现代人们之记忆中淡出的轶事史料,以及那一幅幅曾在新闻出版、装帧设计、美学艺术上令人眷恋的珍版书影、老照片、手迹,都随书附上,以让今天的读者,仍可走进那神圣的殿堂,去感受那份热血灵魂的互动,物我两忘之交融。二是“茶禅记游”,那是闲来旅行中随时记下的一些片断遐想。有记烟云袅袅、晴空万里下那曲径通幽之寺庙;有写“小廊回合曲栏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的江南胜景;有写茶与禅文化之情愫抒怀。虽借虚幻缥缈之笔墨,却写出了尚在人世间留存的一道风景。  最后一卷“鸿爪印雪”,皆是记人记事之作。有记遥远的古代历史人物,也有对近现代名流的素描。他们有的早已消逝在历史的烟云中,有的还在人世间默然地耕耘,那些令人寻寻觅觅、辗转反侧的往事,总让我在心头记忆犹新并久久难以拂去。

作者简介

   张建智,传记作家、文化学者,中国社科院特约研究员,多年来对文史哲、中医学,尤其是《易经》与经营文化有独到的研究,近年对《红楼梦》与中国狱神庙的研究,深得红学界人士好评。主要著作有《张静江传》、《儒侠金庸传》、《中国神秘的狱神庙》、《易经与经营之道》、《伤寒论名方解析》、《嘉业南浔》、《诗魂旧梦录》、《墨耕雅趣》、《乌镇》等,策划主编随笔散文集十余种。

书籍目录

卷一:红楼半亩地狱神庙里慰宝玉(小说)狱神庙之谜贾宝玉是否进了狱神庙茜雪在狱神庙慰宝玉小红在狱神庙终于出现凤姐是否流落狱神庙贾芸在狱神庙一番作为柳湘莲值得品味醉金刚在狱神庙仗义曹氏笔下的王短腿卷二:随诗而想渺无踪影的晨曦:于赓虞戴望舒:彷徨在悠长的雨巷林徽因:静处的月明蒲风和《六月流火》汪静之:湖畔惠风朱渭深诗集《期待》由《尝试集》想起胡适想起康白情划出生命曲线的《孩儿塔》陆志韦的《渡河》卷三:茶禅记游重游长兴城山寺天静月华流——游觉海寺云岫寺前的沉思斜阳残照万寿寺踏迹觅影法华寺寿圣重光名山在灵峰寺记奇美之景——毗山慈云寺唐朝宰相和裴坟庵云在青天水在瓶——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学法师卷四:鸿爪印雪面对魍魉世界的丁玲怀念巴老把栏杆拍遍记陈香梅除却巫山不是云——记胡河清况周颐和朱祖谋葛剑雄南极考察记鸿爪印雪——记章开沅先生记古梅道观回眸古老的家园悼吴藕汀先生书魂寻她干百回谢阁兰和他的《碑》陆润庠墓究在何处想起颜真卿一代兴亡的史卷寻根钱玄同郁达夫与碧浪湖桂子荷香,货殖尽登场——记张静江与西湖博览会

章节摘录

  狱神庙里慰宝玉(小说) 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 袭人正文标目日《花袭人有始有终》, 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 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而迷失。 ——《红楼梦》脂京本第二十回 一 暮色晦暗,京城郊外已静寂得鸦雀无声。大片的湿雪绕着一座座房屋懒 洋洋地飘飞,徐徐地落在那房顶、河面、树枝上,积了厚厚的一层。是时一 间庙宇式的昏暗小屋,炕边一盏油灯泛着微光。这间平时鲜有人进出的神秘 屋子,正是京郊大牢内的狱神庙,专用于供奉狱神、消灾化难,时而也作为 官宦人家收押犯人的优待室。 狱神庙内陈设不多,靠墙的木桌上,放着一座神龛,供有三尊神像,当 中供奉的是狱神萧何,旁边立着的两位是人们常说的“鬼判”。这神像塑得 似有些粗糙,只是用靛青、深红、煤黑等几色粉彩,简单地雕画出怒目圆睁 、青面獠牙的脸部表情,俨然成了一尊尊凶险之神。谁若猛地一看,不免就 让人觉得面目狰狞,胆战心惊。如再往里一眼望去,就能看到东西各有一间 厢房,东头连接着普通囚室,西头则是连接着死囚的牢笼。 狱卒王短腿,歪斜地靠在东厢房的炕上,他五短身材,略显肥胖,面对 面看并不显眼,从后面看更是如此,然从他眼神里闪烁出的光亮,却是别有 一番异样。时间已近深夜,他在炕桌上悠悠地跷着腿,外面的雪正越下越大 ,他禁不住寒颤起来,但仍不时地探头往西厢房看去。这一看,突兀里使他 猛然一惊:只见西厢房里一片漆黑,仅从东窗栏里透入的稀疏雪光,尚可看 到窗边的土炕上,躺着一个男子的身影。根据经验的判断,这样躺着、丝毫 没有什么动作的他,至少也有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了。由于京郊大牢内的狱 神庙,一直是个特殊的神秘之处,所以王短腿今晚已几次小心翼翼地进入了 这个屋内,问这刚被拘押进狱神庙的男子要不要喝水,并叫他多少也得吃一 点粥饭,哪怕是点点汤水,也好缓缓一点儿神气。可是,那男子没有半句回 话,仍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只见他长长的头发披散下来,已遮住了大半个 脸庞,不知是醒着还是睡着。如果不是他胸口处还有一起一伏的微微跳动, 王短腿简直要怀疑这人已经断气了。他那呆杲不动的姿势,那瘦骨伶仃的身 架,时不时地那豆大的汗珠和泪水一齐往下流,同时,还会听到他发出梦呓 般的呻吟,这一切,真使这位沉着而又老练的狱卒也有几分担怕。 王短腿虽碰到的犯人多多,但看此人的神情,也深感这男子定是心中悲 苦难言、一时无法言说。此刻,不觉担心起来,因为,这毕竟是上头交待下 来的重犯,万一发起什么心疯哀痛病,或有个三长两短之时,这又该如何交 待是好? 王短腿朝黑暗的窗子看看,那窗棂在雪光下映出的模糊的影子,他此刻 忽地又想起一件事来。今天一大早起来,监院的狱卒头李三,便把他叫到跟 前,告诉他过了中午可能会从刑部或大理寺押一个重犯过来,而当他问起是 什么样的犯人,是否秋后就要问斩?只见那李三,脸上泛起一副诡异的表情 ,招他伸过头便悄悄说道:“这人原是非死即充军流放的,但后来朝廷宫内 有一位来头大的公公出面,保下了这颗人头,但究竟能否脱罪,如今还难说 ,保不准哪天就又翻过来,给喀嚓……”李三说着用手比画了个砍头的姿势 。王短腿听后很快就明白了此意,也不便多问,于是他就像领了一支令箭似 的,很快便跑回到狱神庙内前前后后打理了一下。 果然,刚过中午便来了几位公差,李三走在前头带路,为首的公差身穿 藏青色的窄袖朝服,束着猩红腰带,腰间悬着一把青偃短刀,刀柄上还镶着 一颗硕大的祖母绿,后面跟着的几个衙役,则是一色的玄色官服。王短腿看 着便知这次进来的犯人非同小可,急急地迎了出来又忙着让座沏茶。但那为 首的公差朝他一摆手说道:“不用了,我们片刻即走。”说着回头喝令,“ 把人带上来”,手下的差役们随即将一名男子拉进屋内,原来是个二十上下 的年轻人,外罩着一件黑色的粗布麻衫,里面隐约可见穿戴着的是件银红百 蝶穿花样的滚边白绫袄,但已显得十分破旧;手上仍戴着木枷,拖着长长的 铁链,头发也凌乱地覆在额前,脸色苍白,双目神色木然,但仍无法掩盖他 那如美玉般俊秀的脸庞。王短腿只觉这男子像在哪里见过,甚为熟悉但一时 又不敢造次,便忙将他们引入西厢房,说道:“大人,看这地方可还使得? ”来人环顾屋子,为首的公差说道:“总也算是干净清爽,我看就住下这里 吧!”安顿了犯人后,那公差就招王短腿上前说话:“人我就交在你手里了 ,你可要仔细看好,他是个重要犯人,觉得你这里僻静闲杂人少,才将他押 在此处,但若有什么差处,或有什么不该传的话传了出去,后果你自知吧。 ”说着却又从袖中取出一锭银子,轻轻放在王短腿的掌心中,“念你素日里 都老实安分,这银子是打赏你的了。” 雪还在不停地下,已是二更天了,深深的夜色下,只听到窗外的打更声 。王短腿在睡意迷迷中又被惊醒,他又侧过头去看了看西厢房,那人依旧躺 在那里,没有半点动静。他心中一阵阵焦急,也不知是一种莫名的潜意识, 还是其他什么的,总让他隐约感到西厢房里的人,也许就是什么王公贵胄, 牵涉的也决不是什么单纯的鸡鸣狗盗的小案子,可能有惊天动地的秘密就隐 藏在里头。 王短腿原本是个饥一顿饱一顿的马夫,靠自己的一点机灵和机缘,如今 总算担了个稳定的狱电差使,偶尔也有些小油水到手,但这时他感到怀里的 那锭银子是那么的沉重,这小小的一锭银子,真犹如山中的一块千斤之石, 突兀里沉沉地压在了他的心底,他很后怕,真的,心里一阵阴云掠过,他似 乎预感到自己,是否一不小心,会被卷入一个黑色的政治旋涡之中…… 想着这些,他心中禁不住又寒颤起来。就在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了短促 的敲门声,王短腿慌忙翻身跃起,急急地问道: “是谁?” “唉,是我呀!” 门外一阵清脆的女子声,王短腿这才听出是自己的娘子,虽说是个熟悉 的声音,但他还是在一阵慌忙之中下炕上鞋,急急地穿过一条窄窄小道,开 门去了。 P3-7


编辑推荐

  红楼“半亩地”,缘自这本《红楼半亩地》第一辑写有关红楼梦的事,填补了红学研究空白,可作者称书中所写红楼琐语相对那浩瀚宏博的红学来说,也仅是“半亩地”;书中其余三卷为“随诗而想”、“茶蝉记游”、“鸿爪印雪”,皆为作者一字一句敲击爬格而成,将逐渐从现代人们记忆中淡出的轶事史料重新唤醒,借虚幻缥缈之笔墨写出尚在人世间留存的一道风景,素描出近现代名流、遥远古代历史人物的往事。书中还附有一些珍版书影、老照片、手迹。著者张建智,传记作家、文化学者,中国社科院特约研究员,近年对《红楼梦》与中国狱神庙的研究深得红学界人士好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红楼半亩地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