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谁说深圳是小渔村

刘深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03-01  

出版社: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作者:

刘深  

页数:

289  

内容概要

  三十年前,世人对于“深圳”这个名字还十分陌生,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圳”字应该怎样读,是什么含义。正是由于这种陌生感,使人们对于这座一夜城的崛起给予了异常惊奇的赞誉。对于一个“小渔村”的想象与一个年轻都市的现实情景确实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反差,但事实上,深圳并不是没有历史,相反,这片土地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曾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书通过大量史实记述了深圳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由于大批移民的多次历史汇聚所产生的多元面兼容并蓄的人文特色,尤其突出的是,在数次民族危亡的转折关头,深圳都肩负起力挽狂澜的历史重任--宋元交替、明清交替、明清时期的抵御外侮直至改革开放……  本书的意义不仅在于纠正以往人们对于深圳历史的误读,更重要的是,它试图证实一个重要的历史规律--深圳能够成为改革开放的先锋绝非偶然,她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包含着宠辱不惊的淡定、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开风气之先的勇气,这些难能可贵的品质,不得宠于封建王朝的太平盛世,不见容于老死不相往来的农耕生活,恰恰能够在颠覆性的历史变革中挽狂澜于既倒。  本书所讲述的深圳的前世今生,只是浩瀚历史中的几朵浪花,对于研究移民历史、多元文化交融及中外文化碰撞厉史,对于研究改革开放的历史成因,都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同时也适合不同文化程度的大众阅读。

作者简介

  刘深,资深记者,1959年生于辽宁沈阳。1977年成为末代知青,到辽宁省康平县两家子公社聂家大队潘家岗子生产队插队;1978年考入辽宁师范学院中文系,1988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91年到深圳从事新闻工作,现供职于深圳报业集团。  近年来著有《百年情义恩泽录》《一个普通士兵的战争》《绝美之地--圣托里尼写真》《坦克中短篇小说集》《葛庭燧传》等纪实文学、人物传记、游记作品。

书籍目录

序思古幽情谁说深圳以前是小渔村?沧海桑田七千年寻根南头古城归去来兮移民史(上)归去来兮移民史(下)深圳历史上的抵御外侮深圳历史上的三条“二线”(上)深圳历史上的三条“二线”(下)忠义感恩源远流长东山珍珠璀璨千年五大盐场今安在?“小香港”与深圳的墟市扑朔迷离的藏宝传说“沙井练勇”的爱国血性“中英界碑”往事如烟(上)“中英界碑”往事如烟(下)庚子首义110周年祭岁月风霜世纪回眸与广九铁路铁甲车队血战沙鱼涌深圳在历史上已“特”过一次战火中的媒体先驱(上)战火中的媒体先驱(下)中国文化的再生之地(上)中国文化的再生之地(下)共和国华诞与深圳解放(上)共和国华诞与深圳解放(中)共和国华诞与深圳解放(下)九龙关护产起义“河口开放”令人怀念的时光(上)“河口开放”令人怀念的时光(下)大逃港之一:到底哪边风景好?大逃港之二:宝安县相当于30年没生小孩大逃港之三:邓小平一语破题蹊跷神秘的“白皮猪事件”人物风流“南粤孝子”黄舒“古之遗爱”:将军的故乡海盗船长张保仔刘铸伯:从平湖走出的香港巨绅死葬红花骨亦香“玫瑰女侠”郑毓秀从工运领袖到广东省长一代版画大师陈烟桥传奇神枪手刘黑仔向老兵致敬大义育孤的“平湖三嫂”风雨中的深圳女儿袁庚的“乌托邦”“苦官”梁湘呼啸的神箭射穿命运靶心流行乐坛的“黄埔军校”人文胜迹本土文化中的动物情结深圳的两极在哪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三十个历史细节深南大道往事“海上世界”几度风雨梧桐山野牛与开荒牛特区工会往事苍茫(上)特区工会往事苍茫(下)特区血脉中的“东纵”基因史上最牛“办公室公约”“特区货币”泥牛入海想起挂风球的日子“叹零丁”要叹多少年?深圳有只“药篮子”

章节摘录

  1979年的深圳,GDP只有1.96个亿,市政府铺路的钱不够,这条路只好“缩水”,并没有按照原来的计划一直延伸到南头。这段路当时修了两年,是市政府请陆丰县驻深圳办事处找来600个陆丰好汉,凭着汗水和力气修筑的。  最初的深南路只是一条简易公路,碎石和泥土混合铺垫,不仅坑坑洼洼,而且不像现在这样平坦,是山坡路面。据老深圳回忆,深南路至少经过三次大的平整,才彻底削平了山丘土坡,人为地改变了原生地貌。更为奇特的是,原来的深南路上竟然还有日本人当年修筑的碉堡,其中有一个三层的明堡,就是现在邓小平画像的位置,从那里向西,还有五六座暗堡一字排开,大概一直延伸到现在的华强路口。  1981年,深南路被定为市政道路;1982年,由第四航运工程局和深圳市公路局联手设计,对深南路进行了首次改造--拓宽、拉直、降坡。特区的主要干道应该修多宽,这在当时成了争论焦点,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一条路的宽度问题,而是考量一座城市管理者的眼光和胸襟。  刚刚从国外考察回来的市委书记梁湘提出深南路要修一百米宽,但马上遭到很多人反对和质疑,有人说,修那么宽太浪费,有15米宽就足够了。最后的争论焦点在50米还是60米之间展开,没想到,这边逐在争论,那边已经有人按照50米宽盖房子了,因此,如今的深南路东段最窄的地方就是50米,大部分都保住了60米。从100米到60米,这已经是那个年代难得的妥协与宽容了。  1983年,原来7米宽的路已经扩到了60米;1985年,深南路向东延伸到罗芳,这就是深南东路。当年梁湘提出在全市主干道两旁留出30米绿化带、次干道留出15米绿化带,这些预留地在今天终于让这座城市受益匪浅,比如,当年在规划深南路上海宾馆以西段时,路中间预留了16米绿化带,以备建设轻轨,今天,这些预留地为深圳地铁建设赢得了宝贵的空间。  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上海宾馆还是城市的边缘,深南路从这里以西还是沙土石子路,如果去南头和蛇口,路上坎坎坷坷,路两旁是水沟,远处是田园农舍,途经的沙河桥坑坑洼洼的。  深南大道西段的建设,路宽设计为140米宽,包括两侧绿化带各30米,及中央绿化带16米。从罗湖区深南沿河立交,至蔡屋围是深南东路,蔡屋围至上海宾馆为深南中路,上海宾馆至南头检查站,则是“深南大道”,全长约28公里,横穿罗湖、福田、南山三区,至此,深南路终于实至名归。至1997年,深南大道作为城市客厅的基本框架已经确定,2007年7月,宝安大道与深南大道实现对接,这是深南路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贯通后连接西乡、宝安中心区、深圳机场、沙井和松岗,与东莞相接。  ……


编辑推荐

  据目前发现,“深圳”这个地名在史籍中最早出现是六百年前,深圳的城市历史距今已有1680年,在东晋相当于一个省会首府,7000年前诞生灿烂的新石器文化,成为“珠三角之根”,3000多年前,这里的商文化可与中原文化比肩,700多年前南宋覆亡,文天祥在此写下大义千秋的“过零丁洋”,360多年前南明覆灭,珠三角最后一支反清复明义军兵败七娘山,近五百年前,屯门海战打响中国人抵御西方殖民主义入侵第一枪,170多年前,九龙海战打响近代史上中国人反侵略第一枪,从150多年前到110多年前,三次赶走英国殖民者的入侵,100年前,庚子首义打响推翻封建王朝的民主革命第一枪,70多年前,打响华南民众抗日第一枪,60多年前,这里成为拯救民族文化精英的大本营,30年前,这里晌起改革开放第一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谁说深圳是小渔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