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丰子恺

何莫邪 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05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

何莫邪  

页数:

257  

字数:

90000  

译者:

张斌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是挪威人,名字叫Christoph Harbsmeier。他是一位汉学家,现为挪威皇家科学院的院士。1946年生于德国,曾在牛津大学攻读汉语言学。我们从何莫邪教授对东方艺术的选择中似乎还可以看到当年的影响,当“一些西方博学的艺术史家们,为了在谊华的博物馆里用来陈列和在多卷巨著或通俗杂志中进行讨论、跑遍远东寻求较为精湛且有导师国情调的艺术品时”,他把目光投向了丰子恺。编写本书的目的是向西方读者介绍丰子凯恺的漫画,他说:“如果对丰子恺的漫画写上一篇死气沉沉、循规蹈矩的学究式的评论,我发现那会显得不相适宜。我在本书主要部分的评论和解说是大胆的主观感受。它们不是艺术史家笔下那种假装权威的、理论的总结。” 所以他的文字简洁明晰,且充满幽默感,与丰子凯的漫画相得益彰。读这些文字,我们随处可以感到,他以一个西方人的眼光真正发现了一个东方人那看似平易实则高深的智慧,并对此怀有深切的同情。  读这些文字,我们随处可以感到,他以一个西方人的眼光真正发现了一个东方人那看似平易实则高深的智慧。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名仁,又名婴行。自幼爱好美术。1941年进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1919年毕业。1921年赴日学习音乐和美术。回国后,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1924年,与友人创办立达学园。抗战期间,辗转于西南各地,在一些大专院校执教。1943年起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作者简介

何莫邪,一位汉学家,现为挪威皇家科学院的院士。1946年生于德国,曾在牛津大学攻读汉语言学。

书籍目录

感谢前言艺术家丰子恺写真浪漫主义的突破——柳枝和思妇转向现实主义——儿童画宗教人道主义——佛教漫画社会透视)走向人道主义革命共产主义指导下的漫画——一次艰难的适应参考书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丰子恺 PDF格式下载



有关艺术家的文字描述和评价,虽然不多,但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观察,给人很大的启发。值得购买!!!


闲来翻看翻看挺有意思的。


一个外国汉学家对一位漫画大师丰子恺的解读,有趣。我把这叫做另眼相看,他看到了另一番风景,体味到另一种情趣。


作者“小何”怀着对丰子恺的敬意之作,遗憾的是译者的语法缺陷较多。


属于那个时代的幽默,幽默的背后又有那么点伤感的味道!


本书对丰子恺的研究并不是很深入或者很独特,所将的内容在其他书上都已看到过。好在本书配有不少丰子恺的漫画,如我仅有丰子恺的《护生画集》,一直想收藏丰子恺的其它漫画,所以倒是有一点收获。


  我看此书时,我的心情从未如此平静过,让我想到了落叶,菩提与一泓清水。佛法与艺术的结合,人心收益匪浅。


  是一个外国人写的丰子恺。觉得丰很可爱,率真,温文有礼且富有情趣,这好像是民国人物的共同点,稍微不一样的,大概是丰子恺身上更为善良和纯洁,这两点在老舍身上也有,不过老舍要刻薄一点,大概因为幽默总是离不开有点巫师感的眼睛,丰子恺就笑呵呵的多,并不是老好人,如书名所说,他菩萨心肠,天生如此。


  对丰子恺的印象始于十几年前上中学时,我在课外读物上读到的一个小故事。20世纪30年代的一天,上海《新闻报》一到,读者争相传阅。为什么呢?原来报上登了一篇题为《丰子恺画画不要脸》的文章。大家深知画家丰子恺画技超群,作者为啥血口喷人,说他“画画不要脸”呢?当大家读完此文后,才恍然大悟,皆叹服道:“此文标题太妙了,太绝了,太吸引人了!”原来文章是称赞丰子恺绘画技艺的高超,说他画的人物的脸部虽然没有眼睛、鼻子,却惟妙惟肖,非常生动形象。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对丰子恺有了一种别样的好奇之心,继而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特别留意他,主要是他写的文字、写他的文字和他画的画。所以《丰子恺——一个有菩萨心肠的现实主义者》很快就吸引了我的眼球。
  本书初稿完成于1979年,现在中国翻译出版,应该有着非常的意义。作者很特别,挪威人何莫邪——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且为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字的汉学家,属于“1968年那一代人”,主张把“高雅”文化赶出神圣的艺术殿堂,以大众文化和先锋派艺术代之。这或许就是他把目光投向丰子恺的重要因素。他用简洁明晰且充满幽默感的文字,为我们发现了一个东方人那看似平易实则高深的智慧,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再转向人道主义,体现出的是丰子恺对人生、对生活认真负责、执着追求的态度和境界。
  说起丰子恺的画,不得不提提朱自清先生曾做的评价:“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的小诗。你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爪地揭露出来,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咂着那味儿。” 而华君武谈起丰子恺的漫画时,则务实、全面,认为值得重视的有三点:“一是子恺漫画的民族风格,二是子恺漫画的普及性,三是子恺漫画的深入浅出。”
  其实单就其漫画而言,为民族的、为社会的、为民众的,抑或称为为平民的,构成了丰子恺漫画最重要的社会内容。而在绘画技巧上主要以焦墨作为黑白画面,构成简约精练的中国水墨画的风骨,在表现形式上与其所表现的内容实现了高度的统一,正决定了丰子恺漫画的不可替代性。
  谈到丰子恺本人,有些人总认为他年轻时就从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已看破红尘,思想出世。这实在是片面的。丰子恺信佛,有“雍容恬静,一团和气”(朱光潜语)的风度性格,但他终生珍爱生命,服务人生,也有疾恶如仇、金刚怒目的一面,意即他是“有菩萨心肠的现实主义者”。抗战时期,丰子恺在《告缘缘堂在天之灵》中曾提到准备编一本《漫画日本侵华史》,“使略识之无的中国人都能了解,使未受教育的文盲也能看懂”,爱国热情溢于言表。丰子恺对日本人民是非常友好的,但面对日本侵略军的暴行,他忍无可忍,誓以“五寸不烂之笔来对抗暴敌”!王西彦在回忆文章中说“丰氏身上完全看不到超脱尘世的样子”。朱光潜说他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丰子恺先生有一对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个善于分析的大脑,有一双善于描写现实的手。他的所写所画,似在不经意之中随意勾画,有些画,笔法简单到不可再减一笔的境界。然而他所表现的,却几乎包含了社会所有层面——从儿童画,到佛教漫画,再到社会透视等等。以他所钟爱的儿童画为例,丰子恺越是热爱儿童的无真无邪,就越是痛感人间的不平等和穷孩子的不幸。因此,他所画的儿童相实际上也包括了社会相。他说:“在这社会里,穷的大人苦了,自己能知道其苦,因而能设法免除其苦。穷的小孩苦了,自己还不知道,一味茫然地追求生的欢喜,这才是天下之至惨!”因此,对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与其说是“看”,不如说是“读”,因为画的背后,是一个现实的社会,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丰子恺——一个有菩萨心肠的现实主义者》
  [挪威]何莫邪 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5月版/19.5元
  


前阵子看了黄裳的〈彩色的花语〉,是丰子恺配的画,唯妙唯肖。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