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关注细节

王翔 主编 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作者:

王翔 主编  

页数:

262  

字数:

220000  

前言

  (一)细节,按照《新编当代汉语词典》解释,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提出细节只有用心才能看得见,他通过七个企业案例说明了细节的实质:细节是一种创造、细节是一种功力、细节表现修养、细节体现艺术、细节隐藏机会、细节凝结效率、细节产生效益。《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成为当年的畅销书,足以说明关注细节的重要性。  教育细节,顾名思义,就是教育情境中的细小环节或情节。它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之中,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言语之中,体现在学生的反应(言行)之中。教育细节反映了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展示了教育艺术,见证了教育者的品质,体现了教育者的良苦用心。细节,尽管细小,却往往能折射出整个教育世界,能导致教育的成败。  教育过程、教育情境都是由很多的细节组合起来的,它们像音符一样,连在一起,构成了教育者谱写的教育诗篇。因此,关注教育细节,优化教育细节,从教育中的细节处着眼,以此管窥教育真谛,这是提升教育智慧、解决教育问题、提高教育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  2007年上海市黄浦区青年教师协会组织了“关注教育细节,反思教育实践,与课改共成长”的青年教师网上论坛。参加对象为全区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

内容概要

教育细节,顾名思义,就是教育情境中的细小环节或情节。它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之中,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言语中,体现在学生的反应(言行)之中。教育细节反映了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展示了教育艺术,见证了教育者的品质,体现了教育者的良苦用心。  教育细节虽小,关系重大。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教学内容的处理、一个教学环节的改动等等,无不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精神和良苦用心。整个教育过程正是由这样一个个细节构成的,教育细节是教育理念见之于实践的载体。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整个教育过程;优化细节,从细节做起,就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途径。本书汇集了我区百名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案例,虽然每篇文章的篇幅不长,但却体现了青年教师勤于钻研、勇于创新的教育热情。

书籍目录

序前言一、教学情境的创设 Give me a ruler,please 成功的情趣教育 让语文味回归课堂 让精彩留痕 学生的发展得到实现 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 在不经意的巧合中我发现了孩子们的探究能力 以读促情,渗透两纲教育 创设情境——游戏活动之关键 学生开心了,学习兴趣就高吗? 让幼儿区角活动材料更有教育价值二、教学内容的处理 备教材vs备学生 磁铁的两极 《狼和小羊》的结尾教学有感 让英语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学会感恩 自尊·自信·自强 运用古诗词意象体会《故都的秋》 的秋味 把课堂“搬进”博物馆 关注每位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三、教学环节的设计 关注差异,关注成长 理解·积累·感悟 让课堂成为学生陕乐的海洋 春天的电话 整合,让学习更加自然、轻松 Go Shopping 蜗牛在哪里? 有感于一堂“海报设计”课 拨动艺术提问之弦四、师生的互动 以生为本,动态生成 一次“跨越百年的对话” 舞出新风采 日常生活中的礼仪 壶盖为什么会动 细微之处见观念 由分组学习引发的思考 “小疑”、“大疑”促进步 唱给蚂蚁听 在与文本对话中飞扬情感 在互动中体验 不要吝啬你的赞美 和学生“对话” 为后进生铺设走向成功的台阶五、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处理六、教育机会的把握七、教育方式的转变八、教与学的评价后记

章节摘录

  我信心百倍地走进教室,想在开学的第一堂课打响第一炮,让预备年级新生对语文学习有所了解、产生兴趣。  我按照精心备课的教案设计,从“重新认识语文”,讲到“重新看语文的重要性”再说到“重新探究语文的学习方法”,最后对学生提出要求与寄语。一节课下来,虽然教学过程很清晰,目标很明确,但我明显感到课堂教学并没达到预期效果。孩子们在课堂上显得放不开,师生间缺少一种更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气氛比较沉闷。课后,校长的评课让我茅塞顿开,原来症结还是出在我身上,是我的教学方法不成熟,教育观念不先进。  首先是老师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个问题。自己总认为,我是老师,我读得比学生多,懂得比学生多,所以学生想要提高成绩,当然都得听我的。然而课后我猛然发现自己对教师角色定位存在着误差。  上课时,我特意在板书上都用了“重新”二字,本以为是理所应当的,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学习,学习要求自然不同了,我又是学生的新语文老师,一切当然应该重新做规矩。我却没有想到,这“重新”二字是把双刃剑,你在树立新的一套想法时,必然对以前进行了否定。而我呢,在课上还那么斩钉截铁地说“果然不出我所料,你们小学时的语文老师……”这分明就是谴责学生小学老师的教育方法,显得我的水平高。这么说,硬生生地拉远了我和学生间的距离。那接下去,学生还敢说么?以前受的教育是不对的,不好的,那学生只有不说,只能听现在老师“重新”教我们正确的啊。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关注细节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