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河南省地层古生物研究(全7册)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编著 黄河水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  

出版社:

黄河水利出版社  

作者: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编著  

页数:

全七册  

字数:

714000  

前言

  河南省地处中国大陆东部腹地,中国中央造山带的中部,是中国南北之间地质、地理、生物和气候的天然分界或过渡带,也是中国南北板块的拼合带和重要的矿产成矿带。由于大地构造位置的得天独厚和南、北板块碰撞带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使其在167000km2的版图内,分布着华北和华南板块上皆有的、未有的,以及在特定地质构造演化阶段和环境中生成的过渡性地层古生物地质遗迹资源,地层自老至新出露齐全,古生物化石颇为丰富,因此成为研究中国大陆地壳演化和生物演化的理想场所,是国内外地质学家研究地层古生物的重要地区之一,研究成果极为丰硕。河南是著名的地层古生物资源大省。  经过多部门几代人几十年的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已发现各类古生物化石产地8 000余处(点),以河南省区域性地名命名的各类古生物属种模式标本有500多种,各个门类的古生物化石在河南几乎都有发现,有些古生物属种为国内稀有、世界罕见,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部分属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  河南最早的古生物化石是发现于登封地区古元古界嵩山群五指岭组中的叠层石和微古植物化石,距今20亿年左右。在中元古界的汝阳群、五佛山群和新元古界官道口群、栾川群中,叠层石和微古植物化石更加丰富且类型多样。  河南最早的无脊椎动物化石是发现于叶县杨寺庄寒武系底部辛集组的小壳动物化石,时代虽略晚于云南梅树村期(阶)的梅树村小壳动物化石群,但在国内外仍具有重要影响,被命名为杨寺庄动物群。

内容概要

《河南省地层古生物研究》丛书是河南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下达的两权价款地质环境类项目——“河南省古生物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的部分成果。项目由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立项并承担完成。全书分七册。第一分册:前寒武纪;第二分册:古生代(豫西南地区);第三分册:早古生代(华北型);第四分册:晚古生代(华北型);第五分册:中生代;第六分册:新生代(前第四纪);第七分册:地质环境变迁。该书是一部合500万字的地层古生物专著。 河南省前寒武纪地层发育,古生物化石资源相对丰富。本分册第一篇为项目综合研究成果,全面汇集、整理了河南省及邻近地区前寒武纪叠层石、微古植物和遗迹化石名单,赋存的岩石地层单位(组)。对河南省元古界发育的多条平行不整合界线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划分为A、B两类。指出A类界面是弧一陆碰撞引发的构造运动在陆架盆地中的沉积记录,与角度不整合界面一样都可以作为构造层的分界面。以构造层划分研究为基础,结合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成果,参考古生物化石资料,提出了河南省及邻近地区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对比方案。第二篇、第三篇为论文选辑和文献目录,收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涉及河南省前寒武纪地层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部分论文和几乎全部的论文、论著文献目录。 本书系统地总结和汇总了几十年来有关河南省及邻近地区地层古生物和地质环境变迁研究成果,内容翔实,其论点论据反映了现今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一本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工具书。可供从事基础地质、勘查找矿、地质科研等方面的工作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河南省地层古生物研究:第一分册 前寒武纪 序 编撰说明 第一篇 综合研究 前言 1 前寒武纪古生物化石 1.1 叠层石 1.2 微古植物化石 1.3 遗迹化石 2 新太古界太华群、古元古界代秦岭群的划分对比研究 2.1 新太古界太华群的划分对比问题 2.2 秦岭群的划分对比 2.3 地层时代划分与对比 3 古元古界嵩山群和银鱼沟群划分对比研究 3.1 区域分布与岩石地层单位划分 3.2 嵩山群、银鱼沟群底界面特征 3.3 嵩山群、银鱼沟群顶界面特征 3.4 嵩山群、银鱼沟群区域对比及时代确定依据 4 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划分对比研究 4.1 区域分布与岩石地层单位划分 4.2 熊耳群底界面特征 4.3 熊耳群顶界面特征与王屋山运动 4.4 区域对比及时代确定依据 5 中元古界蓟县系汝阳群、五佛山群、高山河群划分对比研究 5.1 区域分布与岩石地层单位划分 5.2 汝阳群、五佛山群、高山河群底界面特征 5.3 汝阳群、五佛山群、高山河群顶界面特征与下汤运动 5.4 汝阳群、五佛山群、高山河群区域对比及时代确定依据 6 新元古界黄连垛组、董家组和官道口群、栾川群、耀岭河组划分对比研究” 6.1 区域分布与岩石地层单位划分 6.2 黄连垛组、董家组和官道口群、栾川群底界面特征 6.3 黄连垛组、官道口群及董家组、栾川群顶界面特征及豫西运动 6.4 黄连垛组、董家组和官道口群、栾川群区域对比及时代确定依据 6.5 耀岭河组时代划分 7 新元古界震旦系划分对比研究 7.1 罗圈组、东坡组划分对比 7.2 震旦系上统陡山沱组、灯影组划分对比 7.3 震旦一下奥陶统周进沟岩组、肖家庙组划分对比 附表1:河南省及山西省运城地区、陕西省洛南地区前寒武系叠层石层位分布简表 附表2:河南省及山西省运城地区、陕西省洛南地区前寒武系叠层石拉丁文-中文名称对照表 附表3:河南省及陕西省洛南地区、山西省运城地区前寒武系微古植物层位分布简表 附表4:河南省及山西省运城地区、陕西省洛南地区前寒武系微古植物拉丁文-中文名称对照表 参考文献 第二篇 论文选辑 震旦亚界汝阳群下部小沟背组的发现 豫西黄连垛组董家组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豫西(型)震旦系地层的对比统一划分和时代问题 东秦岭北坡晚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群及其地层意义 对陕、晋、豫交界地区蓟县纪早期地层的新认识 豫西长城系遗迹化石及其意义 豫西前寒武纪汝阳群遗迹化石 豫西太华群微体植物的发现及其意义 罗圈期一东坡期地层格架研究及时代讨论 东秦岭北坡中元古代晚期微体生物群——一个早期生命的新窗口 河南鲁山汝阳群云梦山组遗迹化石 第三篇 文献目录 河南省前寒武纪地层古生物文献目录河南省地层古生物研究:第二分册 古生代(豫西南地区)河南省地层古生物研究:第三分册 早古生代(华北型)河南省地层古生物研究:第四分册 晚古生代(华北型)河南省地层古生物研究:第五分册 中生代河南省地层古生物研究:第六分册 新生代(前第四纪)河南省地层古生物研究:地质环境变迁

章节摘录

  1 基岩区岩石地层  岩石是一切地层研究工作的载体,是做好区域地质工作最重要的前提。岩石地层单位建立需要:研究单一岩层岩石的结构构造、粒序变化特征、颜色变化特征、层面特征、层理变化、结构面类型等的纵、横向变化规律,或者两种或两种以上岩石的结构构造、粒序变化、颜色变化、层理变化、层面特征和结构面类型的组合规律,使得这一组合对上、下岩层有明显的区别并且区域上可以追索而较稳定,再者,明显的标志层也可以作为研究的内容。基于上述,本书编著者抱着对岩石地层的研究必须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详尽准确地对岩层进行分类描述,对上、下地层界面指出明确的标志。对前人已建立的地层单位首先要尊重,全面看待,确有不合理的地方,再客观地概述出新意见。  河南省古近系、新近系(基岩出露区)可划分为豫西地层分区和豫西南地层分区,两个地层分区,共划出10个沉积盆地,37个组级地层单位(尚有2个待建)。现分别按盆地介绍。  1.1 豫西北地层分区  1.1.1 汤阴盆地  汤阴盆地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以东地区。它主要出露在安阳、鹤壁、汤阴、新乡境内,沿京广路铁路呈条带状分布。盆地内新生代地层主要发育的是新近纪地层。  虽然早在1935年王钰等已对本区新生代地层进行过研究工作,但以后近20年内无地质工作者涉足该盆地内新生代地层。自50年代末期先后有石油系统、地矿系统许多生产和科研单位进行过区域地质填图或科研专题研究,曾在新近系的层序划分和时代归属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资料,提出了宝贵意见。目前的地层系统正是对前人工作的总结。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河南省地层古生物研究(全7册) PDF格式下载



很好的专业参考书,内容详实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