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流域产汇流模型及水文模型

胡彩虹,王金星 编著 黄河水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2  

出版社:

黄河水利出版社  

作者:

胡彩虹,王金星 编著  

页数:

153  

Tag标签:

无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正面临着“水多、水少和水脏”三大问题的困扰,主要体现在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水污染,这些都严重地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这些水问题的解决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因而对水文学的深入研究是人类社会的需要,而流域产汇流的研究是水文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流域产汇流模拟及水文模型的研究与应用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为此,我们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及对流域产汇流的认识,撰写了此书。  本书以流域降雨径流产汇流理论为基础,以流域水文模型的研究和应用为核心内容。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内容:首先介绍流域水文循环及产汇流计算的一些基本专业知识,主要是如何模拟流域产汇流中的各个物理过程;其次,以新安江模型为核心,介绍了新安江模型及其改进模型,这些模型包括新安江模型、蓄满-超渗兼容模型、垂向混合模型、ARNO模型及VIC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和应用上的比较;再次,介绍了半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TOP-MODEL模型及适用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半分布式月水量平衡模型,并对其应用进行了研究;最后,在介绍水文科学领域中如何分析和利用空间地理信息,建立地理空间信息和水文过程的联系模拟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外几个比较成熟的、具有代表性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及其应用。  本书由胡彩虹和王金星在综合国内外许多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反复酝酿编写而成,参考和引用了大量国内外学者的有关论著,吸收了同行们的辛勤劳动成果,作者从中得到了很大的收益和启发,在此谨向各位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其中一些研究是两位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在此也对导师郭生练教授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流域降雨径流形成过程的复杂性,作者水平有限,编写时间仓促,书中的一些观点与方法可能存在争议和缺陷;在引用文献时,也可能存在挂一漏万的问题,殷切希望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请将意见反馈给作者,以便作者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不断补充和完善。

内容概要

《流域产汇流模型及水文模型》以流域水文循环、产汇流模拟计算为理论基础,详细地介绍了我国水文预报实践中常用的概念性流域水文模型、半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和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其中概念性流域水文模型以应用广泛的新安江模型为代表,以及它的一些有特色的改进模型,如蓄满-超渗兼容模型、垂向混合模型、ARNO模型和VIC模型等,并从理论和应用上进行了分析比较;半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以TOPMODEL模型为代表,并建立了适用于黄河流域的半分布式月水量平衡模型,进行了应用研究。最后详细介绍了TOPAKI、MAKESHE、IHDM和ARC/EGMO等4个具有代表性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  《流域产汇流模型及水文模型》可供水文水资源方面的科技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流域产汇流计算理论基础 第一节 流域水循环过程 第二节 降水时空分析方法 第三节 下渗 第四节 蒸散发 第五节 流域产流计算 第六节 流域汇流计算 第七节 河道流量演算第二章 新安江及其改进模型 第一节 流域水文循环的数学模拟 第二节 新安江模型 第三节 蓄满-超渗兼容模型 第四节 垂向混合模型 第五节 ARNO模型 第六节 VIC模型 第七节 模型率定及参数优选 第八节 应用比较研究 第九节 结论与讨论第三章 半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 第一节 TOPMODEL概念与推导 第二节 流域地貌指数的物理意义及确定 第三节 TOPMODEL模型在降雨-径流关系模拟中的应用 第四节 半分布式月水量平衡模型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第四章 流域水文模型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模型对产流方式模拟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模型结构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模拟结果的比较分析 第四节 流域水文模型的比较结果分析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第五章 分布式水文模型 第一节 数字高程模型 第二节 TOPKAPI模型 第三节 MIKESHE模型 第四节 IHDM模型 第五节 ARC/EGMO模型 第六节 模型应用概述 第七节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发展及应用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流域产汇流计算理论基础  第一节 流域水循环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是连接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纽带,是自然环境中发展演变最活跃的因素。在整个水循环运动中,流域尺度的水文循环过程更是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由于受到气象因素(如降水、辐射、蒸发等)、下垫面因素(如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以及人类活动(如土地利用、水利工程等)的强烈影响,流域水文循环过程也变得极其复杂。  一、水文循环的基本过程  水文循环是水文学的基本原理。水,由海洋和陆面蒸发,以水汽形态被气流输送到大气环流之中,遇冷凝结以雨或雪的形式降落,被树和草木截留后在地表形成径流,人渗补充地下水,排人江河,最后流人海洋,再次从海洋蒸发。因此,水文循环可以定义为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从全球整体角度来说,可以认为从海洋的蒸发开始,蒸发的水汽升入空中,并被气流输送至各地,其中大部分留在海洋上空,少部分深入内陆。在适当条件下,这些水汽凝结,发生降水。其中海面上的降水直接回归海洋,降落到陆地表面的雨雪,除重新蒸发升入空中的水汽外,一部分成为地面径流补给江河、湖泊,另一部分渗入岩土中,转化为壤中流与地下径流。地面径流、壤中流与地下径流最后流人海洋,构成全球性统一、连续有序的巨大动态系统。  水文循环现象如图1-1所示,可见,全球陆面年降水量(119000km3/a)被视为100个单位,图中各循环量的多少以陆面年降水量的相对值表示,海洋年蒸发量为424个单位,是陆面年蒸发量(61个单位)的近7倍,海洋蒸发是地表降水的主要水源。由陆面流入海洋的年径流量(39个单位)几乎与地面径流(38个单位)相等,并且正好与由海洋到陆地的大气水蒸气净量相平衡。  水文循环中各部分的水储量见表1-1。在地球总水量中,海洋水占96.5%,陆地水占3.5%,其中深层水、地下咸水或咸水湖的水估计占1%,因此地球的淡水仅占2.5%。在这些淡水中,68.6%是冻结了的极地冰盖,30.1%是浅层地下水,只剩下1.3%的地球淡水为水文循环中易流动的地表水和大气层中的水汽。大气水、土壤水和湖泊中的水所占比例相近,在河网中的水所占比例较小。  陆地表层系统中的水循环包含大气降水在地表系统(LandSystem)、次地表系统(SubsurfaceSystem)和土壤与含水层系统(AquiferSystem)中的循环运动。常年河流中的径流即来自这3个子系统。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流域产汇流模型及水文模型 PDF格式下载



有具体的水文模型,可以一看


快递很给力,书还行吧,大概翻了下


没有徐宗学的水文模型好


是一本专业书籍,不错。


这本书不错,就是例子很少概念多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