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支离破碎

石康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作者:

石康  

页数:

22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石康文集:支离破碎》秉承了作者文字流畅、情节跌宕有致的基本创作风格,并且为求在创作中有所突破,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作品。作家石康长篇小说“青春三部曲”之二,小说在主人公与“陈小露”的一段感情经历中力求展示某种纯真的感情,作者在寻找这真实的感情的文字中,时时提醒着读者,实在的生活其实经常会在现实世俗的生活之中变得“支离破碎”。

作者简介

石康,生于1968年,北京人,联大航天工程学院电子系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又在哈工大管理学院技术经济专业获理科硕士学位,毕业后编程一年,1993年至今从事写作。著有长篇小说《晃晃悠悠》、《支离破碎》、《一塌糊涂》、《在一起》、《激情与迷茫》、《心碎你好》,随笔集《鸡一嘴鸭一嘴》,代表剧本有《大腕》、《北京风情画》、《奋斗》等。

章节摘录

  0  我三十一岁,我读书,我睡眠,我写作,我厌倦,我坐立不安,我四下走动,我探头探脑,我漫不经心,我无聊至极,我孤独寂寞,我单调乏味,我不值一提,我的生活支离破碎。  甚至,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描述我的生活,我弄不清楚自己用意何在,我只是盲目地做着我认为可做的事情,我就是这样。  三十一岁是讨厌的年龄,我这么说的原因是——到了三十一岁,我发现自己走入荒原,清点行装,发觉贴身物品只有两件——无聊的欢乐和不可告人的痛苦,这足以使我断言,三十一岁讨厌之极。  我自认为不是那种积极向上的人,但我是非常尊敬积极向上的人,我尊敬他们的忍耐精神和挣扎斗志,我也尊敬他们的生活方式,我认为,如果没有“积极向上、永远抗争、挑战命运”之类活泼可爱的迷信活动,人生简直就闪不出火花来。  我不会闪出火花,我颤抖,但不闪烁,我犹豫,但不后退,我怀疑一切,我背对生活,我是另一种人,是那种所谓“还未找到信仰的人”,我头重脚轻,缺乏根基,因此,在茫茫人海里,我显得步履蹒跚,左顾右盼,行动迟缓,不着边际。  我自命不凡,不知高低。相反,却又十分害羞,我的羞耻感来源于对自身无能的判断,另一方面,当我看到周围那些比我更蠢的人却不自知,不由得怒火中烧,以至形如斗犬,只要听到他们说话便要出口驳斥而不问就里,而出口说完之际,我又总是感到后悔,总之,我忽高忽低,忽上忽下,头脑混乱,自相矛盾。  很多俗话对我不适用,比如:我就弄不清“万事开头难”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难在哪里,我只知万事从零开始,一如我的近况——1999年4月里的一天,我正在读一本美国人保罗?福塞尔所著,名为《格调》的讲美国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的书,忽然电话铃响起。  我得说一下电话在我生活中所具有的意义,由于没有所谓正式工作,我的生活来源全部仰仗那部放在写字桌前的电话,电话一响,对于我的生活来讲,无非两件事上身——套用经济学术语——生产或消费。所谓生产,便是有工作上门,写剧本或是文章,于是手工作坊顿时开业。所谓消费,便是朋友们耐不住各自的寂寞,蠢蠢欲动,要求聚会,当然,聚会是要花钱的。电话生涯看似过得去,其实很被动,这个结论是我翻看《格调》得来的,起初,我也错认为自己的生活天马行空,很是自由,但《格调》告诉我,像我这种无产文人生活实在格调低下、俗不可耐、惨不忍睹——就如同书中最后一章“冲破常规的另类人”一样。  我拿起电话,原来是《北京文学》的编辑兴安打来,他正着手编一部丛书,从无药可救的个人经历与深识中苦苦追忆,看看其中能否炮制出一个值得出手的故事。  我说过,无产文人生涯格调低下、俗不可耐、惨不忍睹,这话可能要让某些人看不顺眼,但这是我本着理智与诚实两条原则分析总结而得出的结论,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文人有求于社会,文人讲话,希望别人听到并有所反应,自由文人是社会的“业余者”,总以业余身份参与社会活动,这很合乎欧美上层阶级的行为准则,似乎很有格调,不幸的是,文人的“业余者”的身份是被迫的。况且,根据“无用即美”这一原理,文人工作一旦有用,美即立刻消失,丑便找上门来,这种所有文人皆能倒背如流的大道理不知是否适用于文人本身?保罗?福塞尔在书中并没有告诉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支离破碎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